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山场养鸡关键技术 >

第5部分

山场养鸡关键技术-第5部分

小说: 山场养鸡关键技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般可使用2~3年,利于轮牧拆卸。因此,塑料大棚可以减少鸡舍投入和固定资产折旧费。另外,在冬季放养过程中,柴鸡对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和土壤中草籽的觅食对翌年山场植被的产草量有很大影响,不利于翌年山场返青和土壤保养。所以,无论从山场资源的合理开发,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考虑,还是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等长期生态效益考虑,使用极易安装拆卸的塑料大棚鸡舍都优于砖木结构鸡舍。

    ①塑料大棚的保温设计 环境温度对鸡的生长发育、成活、性成熟、受精、产蛋、蛋重、蛋壳品质以及饲料转化率等都有明显的影响。对鸡来说,产蛋比较适宜的温度范围是5℃~27℃,产蛋最适宜温度则是13℃~20℃,而13℃~16℃产蛋率最高,15℃~20℃时料蛋比最高。但环境温度过低也是有害的。当环境温度在…2℃~…9℃时,鸡就有不舒服的感觉,难以维持正常体温和较高的产蛋率;当环境温度低于…9℃时,鸡活动迟缓,鸡冠受冻,产蛋率明显下降,饲料转化率也大大降低,造成饲料的浪费。为了保证鸡正常生产所达到的适宜温度,就必须在塑料大棚的设计和建造上保证有足够的热量来源,并加强保温结构以尽量减少热量的流失。塑料大棚内的热量是指在没有人工加温、取暖的情况下,由塑料大棚所获得太阳光辐射能量的累积,从而使塑料大棚内的温度高于棚外。塑料大棚内的温度由于太阳辐射而逐渐升高,中午时棚内温度达最高,到下午以后,由于太阳光减弱,棚内温度逐渐下降,下半夜至翌日早晨4~6时棚内温度最低,形成昼夜温差。为了减少温差,可在下午15~16时趁棚内温度较高时用草帘等物将塑料大棚覆盖上,以提高塑料大棚内的夜间温度。塑料大棚的表面散放热量和棚内外温差成正比,即温差愈大散放热量就愈多。因此,在建造塑料大棚时一定要用保温性能好的材料并适当加大厚度,或用多层材料组合在一起的异质结构以加强绝热能力,从而提高塑料大棚的保温性能。实践证明,塑料大棚的形式与保温有着密切的关系,跨度大的、圆形的、围护结构的、面积相对小的塑料大棚其保温性能好,温度变化缓慢,昼夜温差小,保温效果好;相反,跨度小而结构面积大的则不利于保温。

    塑料大棚的方位不同,采光就不同,受冷风侵袭情况也不同。我国北方由于冬、春季风多偏西偏北,所以塑料大棚一般以坐北朝南、东西延长为好。这样不仅能保证光线最大限度透入,而且还有利于保温。实践表明,塑料大棚的保温效果优劣与棚顶的形式有直接关系。单斜面和半拱圆形塑料大棚的棚顶前坡被塑料薄膜覆盖,后坡一般为土木结构上面覆盖泥土。而双斜面和拱圆形塑料大棚的棚顶全部用塑料薄膜覆盖。在塑料大棚的围护结构中,失热最多的是棚顶,其次是墙壁和地面,这是因为棚顶的面积一般大大超过墙壁的面积,同时因热气向上,棚内的温度一般上高下低,因而热量容易通过棚顶散失。采用单斜面和半拱圆形的塑料大棚养鸡时,为了减少棚内的温度散失,后坡最好有较厚的保温层,可用炉灰、锯末、珍珠岩等覆盖,并在入秋以后在后坡上压稻草、玉米秸等保温,也可在塑料大棚的东、西、北侧夹上防风障,防止寒风侵袭。

    目前建造塑料大棚用的塑料薄膜品种较多,它是塑料大棚不可缺少的围护结构,也是采光的重要建筑材料和夜间重点防寒的设施。在选用塑料薄膜时不仅要求透光好、保温好,而且还要用无滴膜,一般采用0。10~0。12毫米厚的聚氯乙烯无滴膜。

    ②塑料大棚的通风换气设计 通风换气是大棚养鸡不可忽视的环境因素。鸡舍中含有二氧化碳、硫化氢和氨气等有害气体,其中氨气对鸡影响甚大。氨气是有机物腐烂分解产生的。如果注意通风换气、经常清扫粪便和保持垫料干燥,鸡舍的氨气含量是不会过高的。如果只注意保温而不注意通风换气和及时清扫粪便,或者空气相对湿度高,氨气的含量就会偏高,时间长就会造成鸡麻痹、呼吸道黏膜受损,抵抗力降低,易患疾病。据研究,如果氨气含量达到20毫克/米3

    6周以上,鸡就发生肺水肿,对鸡新城疫比较敏感;如果氨气含量达50毫克/米3

    ,几天之后鸡就流泪、流鼻液;如果氨气含量达100毫克/米3

    ,产蛋率可由80%降到30%以下,即便使氨气含量恢复正常,也需3个月时间才能使产蛋率回升并接近原来的水平。所以,塑料大棚养鸡尤要重视通风换气。通过通风换气,换进棚外的新鲜空气,排除棚内的污浊空气,以保证鸡对新鲜空气的需要。塑料大棚的通风换气原则是:保证棚舍内适宜温度的同时,排除过多的水气和有害气体,补充氧气。

    ③塑料大棚的采光设计 光照对鸡有一种特殊作用。试验表明,高产鸡每天需光照16小时,光照强度为5~10勒克斯,光线太强容易发生恶癖。

    在设计建造塑料大棚时,首先要解决好大棚方位问题,特别是冬季,阳光弱,气温低,应最大限度地使阳光多透射到塑料大棚内。一般情况下,塑料大棚应采用坐北朝南、东西延长的方位。在早晨严寒、大气污染严重、阳光透过率较低的我国北方地区,大棚的方位可以偏西5°,这样可以延长午后的光照时间,有利于夜间保温。其次,是解决屋面的角度问题。阳光照射到大棚上后,一部分被塑料薄膜吸收和反射,剩余的光线吸收率是一定的。因此,光线的透过率决定反射率的大小,反射率愈小,透过率就愈大。而反射率的大小又与光线的入射角有直接关系。光线的入射角小,反射率则也愈小,透过率就愈大。相反,如果反射率大,则透过率就小。当光线垂直入射时,透过率最大。当入射角在0°~60°范围内时,透过率随入射角的加大而明显下降;当入射角处在60°~90°的范围内时,透过率将大幅度下降。

    参考蔬菜日光温室的设计,合理屋面角计算公式为90°…H(冬至日太阳高度角)…40°,或为当地纬度减6。5°。例如,北纬40°地区,日光温室前屋面的采光角应为40°…6。5°=33。5°。

    skbshge

(四)塑料大棚鸡舍的环境控制() 
通过对部分养鸡户调查发现,不少专业户不能很好地控制棚内环境。塑料大棚内环境的控制主要是调节温度、湿度和通风换气。养鸡专业户要根据不同的季节控制其内环境,做到有的放矢,使柴鸡生产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1)春、秋季节 一般棚内平均温度在10℃~32℃,空气相对湿度在60%~70%,有利于柴鸡生长。从出壳30天停止供温后,生长发育的最佳环境温度为19℃~23℃,空气相对湿度60%左右。除育雏期间棚内需要适当加温外,其他时间棚内不需要加温。通过调节大棚薄膜敞闭程度、方位和时间,就可使大棚内达到最佳环境。如春、秋季节每天的10~15时,外界温度常在20℃以上,大棚四周薄膜可全部敞开,通风良好,利于大棚内降温和垫料水分蒸发;每天的2~4时,外界温度较低,常在5℃~15℃之间,可关闭部分薄膜,使大棚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

    (2)早春、晚秋和严冬季节 平均温度常在0℃~10℃范围内,最低可达…10℃。为了使棚内温度保持在18℃以上,在大棚背坡覆盖20厘米以上的麦秸或杂草,前坡露膜部分挡上草帘,利于棚内保温,待日出后打开草帘,利于棚内升温。大棚靠太阳能、鸡本身的生物能(指30日龄以上鸡)和大棚“保温效应”,完全不需要另外人工加温,即可保证柴鸡对温度的要求。经测定在最冷季节,空棚从上午9时到下午16时,晴天时棚内温度可保持15℃以上,最高可达到25℃。夜间露膜部分挡草帘,棚舍全封闭可保持5℃~10℃。所以,在寒冷的冬季,棚内温度不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舍内湿度大、有害气体浓度高。这是因为鸡呼吸快、排粪多,为了保温关闭薄膜,使水蒸气和有害气体难以扩散到外界;因棚外温度低,棚内水蒸气遇冷在塑料膜上凝结为水滴落于棚内,造成恶性循环。因而,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笔者认为可采取两项措施:一是大棚顶部设置可关闭的天窗,白天有阳光时打开前坡草帘,待温度升高时打开天窗和通气孔,排除湿气和有害气体;夜间和无太阳时棚内加温时,同样需打开天窗和通气孔。夜间加温常在22时至翌日4时进行。二是经常换铺干沙或其他干垫料,以减少大棚内湿度。

    (3)夏季 夏季外界温度高,大棚四周薄膜全部敞开通风,拉上防护网,不管风向如何,靠穿堂风、扫地风,棚内通风凉爽,凉亭效应明显。经测定,中午最热天气棚外温度34℃,而棚内温度29℃,相差5℃。闷热天气大棚顶部洒水,可降温2℃~3℃,棚内不超过33℃。酷夏大棚饲养环境控制重点应放在40日龄以上的鸡,因为40日龄以下鸡的体积小,相对比较宽敞,不会引起不良反应。40日龄以上的鸡要小心,要把大棚露膜部分或全部打开通风,棚顶要洒水降温,这样就不会引发鸡中暑死亡。

    skbshge

(五)塑料大棚鸡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1。 大棚建造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部分养殖户选址不当,有的养殖户由于种种原因,选择的棚址地势低洼,紧靠交通要道,不利于疾病的预防及其他干扰因素的排除。部分养殖户为了节省投资,采用东西山墙、拱棚式建造法,不用无滴膜扣棚。这种方法保温、控温及抵御大风、雨、雪等自然灾害能力差,寒冷季节难以通风换气。相当一部分养殖户参照冬暖式蔬菜塑料大棚建造,而没有结合养鸡的具体实际,不利于控温、通风及疾病的预防。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在水、电供应充足和交通方便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选择地势高燥,远离人群的地方建棚。

    第二,结合养鸡的特点建棚,一要坚固,二要合理。可以参照冬暖式蔬菜大棚做如下改进:①工作间建在大棚一端并与之相联。②前后垒墙、墙体可采用37厘米砖墙或40~50厘米土墙,砖墙必须外抹缝、内抹平。在距地面30厘米以上部分,每3米左右预留一个30~50厘米的窗口,冬季堵严,夏天打开,以便通风排气。③每4~5米在棚顶设置一个排气孔。排气孔直径为20~25厘米、高50厘米左右,上口戴斗笠式帽,下口设阀门,用厚铁皮制作。棚两侧边缘附近设相应的进气孔,使空气形成一个气流差,以便排气通风。也可采取负压通风法,即在大棚工作间的另一端安装1个噪声低、排气量大的风机,每天根据大棚内氨气和温度情况,确定排气次数和时间长短。排气时应把工作间打开,保证有足够的进气量。

    2。 取暖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据观察,多数大棚养鸡靠煤炉取暖,并且将煤炉放在鸡群中央。由于煤炉燃烧消耗大量氧气,并产生大量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随着鸡日龄的增长,耗氧量剧增,粪便和垫草也会产生大量氨气,这样大棚内有害气体浓度大量增加,氧气供应不足,这是产生腹水症的主要原因。对此,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1)采用“火龙”取暖法 即在工作间建两个炉灶,大棚前、后各一个,用单砖垒两个宽25厘米、高50厘米纵向排列的烟道,从棚一端通向另一端,然后从棚顶排出。烟道也可用白铁皮制作,散热比砖垒效果更好,但价格高些。这种方法加温可减少煤燃烧与鸡呼吸争氧的矛盾。也可采用相似的地炕加温法,效果也不错。

    (2)采用暖风炉取暖法 暖风炉取暖就是使外界空气经炉膛多次循环加热,用热风筒进行地表送风。从点火开始,10分钟即可送出热空气。温度可根据鸡体需要,由温度控制系统调节。此种方法煤燃烧完全,室内干净,氧气充足。此法由于采取高压送热风,棚内空气较干燥,可结合带鸡喷雾消毒,增加棚内湿度。

    (3)采用电热伞育雏 在电力充足的地方可采用此法,随着雏鸡日龄的增加,育雏伞应逐渐升高。为了防止暂时停电,可设置几个煤炉帮助调温。

    skbshge

(一)供温设备() 
雏鸡在育雏阶段,尤其是寒冷的冬天及早春、晚秋都要增加育雏舍的温度,以满足雏鸡健康生长的基本需要。供暖设备有好多种,不同地区的养鸡场、养鸡户可根据当地的热源(煤、电、煤气、石油等)选择某种供暖设备来增加育雏温度。

    1。 煤炉

    煤炉可用铁皮制成,或用烤火炉改制。炉上应有铁板制成的平面炉盖。炉身侧上方留有出气孔,以便接上炉管通向室外排出煤烟及煤气,煤炉下部侧面,在出气孔的另一侧面,留有1个进气孔,并有铁皮制成的调节板,由进气孔和出气管道构成吸风系统,由调节板调节进气量以控制炉温,炉管的散热过程就是对舍内空气的加温过程。炉管在舍内应尽量长些,也可一个煤炉上加2根出气管道通向舍外,炉管由炉子到舍外要逐步向上倾斜,到达舍外后应折向上方且以超过屋檐为好,从而利于煤气的排出。煤炉升温较慢,降温也较慢,所以要及时根据舍温更换煤球和调节进风量,尽量不使舍温忽高忽低。

    2。 火炕

    将炕直接建在育雏舍内,烧火口设在北墙上,烟囱在南墙外,要高出屋顶,使烟畅通。火炕由砖或土坯砌成,一般可使整个炕面温暖,雏鸡可在炕面上按照各自需要的温度自然而均匀地分布。所以,火炕育雏效果良好,加之火炕育雏操作简便,所用燃料可以就地取材。因此,北方地区中、小型鸡场育雏多用此法。

    3。 电热伞

    电热伞又叫保温伞,有折叠式和非折叠式两种。非折叠式又分方形、长方形及圆形等。伞内热源有红外线灯、电热丝、煤气燃烧等,采用自动调节温度装置。折叠式保温伞适用于网上育雏和地面育雏,伞内用陶瓷远红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