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山场养鸡关键技术 >

第8部分

山场养鸡关键技术-第8部分

小说: 山场养鸡关键技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 蚯蚓的特点及营养价值

    (1)蚯蚓的主要特点 蚯蚓又名地龙,为夜行性环节动物。人工饲养的蚯蚓多为陆栖蚓,喜潮湿,怕阳光,喜静和昼伏夜行。适宜生活在15℃~25℃,湿度60%~70%,pH值6。5~7。5的环境中,10℃以下停止生长,4℃以下呈休眠状态,0℃以下死亡,30℃~33℃个体缩小,35℃以上如不采取措施,将成批死亡。

    蚯蚓的食性很广,各种畜粪、污泥、腐烂的水果、果皮、蔬菜、作物秸秆、杂草、垃圾以及工业下脚料(如造纸厂、制糖厂、食品厂和酒厂的下脚料)等,经过充分发酵腐烂后,均可作为蚯蚓的饲料。蚯蚓为雌、雄同体,异体交配。由于品种、地区、饲料和生活环境不同,生活周期也不一样。赤子爱胜蚓在室温22℃~30℃环境下,以发酵的马粪为饲料,湿度60%~70%,从产卵到孵化为21天。幼蚓孵出到性成熟56天,性成熟到开始产卵一般1~12天。整个生活周期最短47天,最长128天,平均2。5~3。5个月。

    (2)蚯蚓的营养价值 蚯蚓的主产品是蚓体,副产品为蚓粪。蚯蚓富含蛋白质,干蚯蚓含蛋白质66。5%。在蛋白质组成中,富含人体及动物需要的各种必需氨基酸。养殖蚯蚓喂鸡,可提高鸡的生产性能,降低饲料消耗,促进换羽,增强抗病抗逆能力。

    skbshge

四、山场放养鸡的饲养标准() 
放养地方品种鸡的饲养标准,可参照我国2004年颁发的《鸡饲养标准》中有关黄羽肉鸡的营养需要执行。这里所说的黄羽肉鸡,指的就是我国地方品种鸡,同时还包括含有地方品种鸡血缘的培育品系,配套品系鸡种。

    各种类型的地方品种鸡对营养要求不一样。肉用地方品种鸡长得快、增重迅速,7~8周龄体重达1。5~2千克。因此,对蛋白质的要求高,一般日粮中的粗蛋白质含量在19%以上。

    要使蛋用地方品种鸡在生长期发育良好,应根据不同日龄提供适量的营养。产蛋期要按产蛋量加料,一般日粮中代谢能为11。5~11。7兆焦/千克。当产蛋率高于80%时,日粮中蛋白质含量应达16。5%~17%,钙的含量为3%~3。5%。当产蛋率下降时,蛋白质和钙的含量也要适当减少。

    各类鸡的饲喂量为:放牧和半放牧的产蛋土鸡,每只每日50~100克精饲料;肉用型土种鸡,一般每日喂量为50~120克精饲料。

    每只鸡每日所喂的配合饲料量称为日粮。日粮饲喂的原则是,既要维持鸡体正常生理活动,满足生长发育和产蛋的需要,也不能造成因鸡过食而过肥。不同品种、不同年龄、不同生长期、不同产蛋量及气温高低不同,土鸡的觅食量也各不相同。黄羽肉鸡的饲养标准见表4…3至表4…7。

    表4…3 黄羽肉鸡?

    仔鸡营养需要

    续表4…3

    ?黄羽肉鸡指《中国家禽品种志》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禽品种志》所列的地方品种鸡,同时还包括含有这些地方品种鸡血缘的培育品系、配套系鸡种,包括黄羽、红羽、褐羽、黑羽、白羽等羽色

    表4…4 黄羽肉鸡仔鸡体重及耗料量

    续表4…4

    表4…5 黄羽肉鸡种鸡营养需要

    续表4…5

    表4…6 黄羽肉鸡种鸡生长期体重与耗料量

    表4…7 黄羽肉鸡种鸡产蛋期体重与耗料量

    skbshge

(一)山场放养鸡的饲料配制() 
山场放养鸡饲料配制的方法与其他家禽或家畜饲料配制方法一样。小规模饲养场多使用饲料厂定制的配合饲料,饲料厂根据放养鸡营养标准,设计配方。规模型鸡场,目前多使用浓缩料或预混料自行配制全价饲料,既快捷,又精确。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了解山场放养鸡营养的特殊性,所用饲料的大体比例。配制山场放养鸡放养期精料补充料的不同饲料原料的大致比例如表4…8所示。

    表4…8 山场放养鸡饲料配制不同原料的大致比例关系

    (%)

    根据以上提供的不同饲料原料的大致比例,即可用不同的饲料配合方法设计配方。在配方设计时,不同原料的用量要灵活掌握。例如,能量饲料主要有玉米、高粱、次粉和麦麸。由于高粱含有的单宁较多,用量应适当限制。麦麸的能量含量较低,在育雏期和产蛋期用量不可太多,否则将达不到营养标准。另外,动物性蛋白质饲料主要是优质鱼粉、蝇蛆粉、黄粉虫粉和蚯蚓粉。油脂对于提高能量含量起到重要作用,但选用油脂最好使用无毒、无刺激性和无不良气味的植物性油脂,不应选用羊油、牛油等有膻味的油脂,以防将这种不良气味带到产品中去,影响适口性,降低产品品质。关于沙砾的添加,一般笼养鸡有意识地添加一些小石子,以帮助消化。但在放养期间鸡可自由采食自己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田间或草地中,特别是山场,有丰富的沙砾,可不必另外添加。

    青饲料的添加问题。在放养期间,由于鸡可采食大量的青绿饲料,因此,没有必要在补充的饲料中额外添加。但是在育雏后期,为了使雏鸡适应放养期的饲料,可逐渐在配合饲料中添加10%~30%的优质青饲料。在冬季产蛋期,为了保证鸡蛋蛋黄色度和降低胆固醇,可在配合饲料中增加10%~15%的优质青饲料(如蔬菜)或添加5%左右的优质青干草。

    skbshge

(二)补充饲料配方实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鸡饲养标准(NY/T33…2004),按照生长蛋鸡营养需要和产蛋鸡营养需要,将放养鸡分为5个不同的阶段,即0~8周龄、9~18周龄、19周龄到开产、开产到高峰期(>85%),高峰后(<85%),根据不同阶段的营养需要以及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2007年第18版),为放养鸡配制了不同时期的补料配方,另外根据种鸡的营养需要也配制了相应的补料配方。以下将对各个阶段补料配方进行举例。

    1。0~8周龄放养蛋鸡补料配方

    见表4…9。

    表4…9 0~8周龄放养蛋鸡补料配方

    续表4…9

    2。9~18周龄放养蛋鸡补料配方

    见表4…10。

    表4…10 9~18周龄放养蛋鸡补料配方

    续表4…10

    3。 19周龄到开产放养蛋鸡补料配方

    见表4…11。

    表4…11 19周龄到开产放养蛋鸡补配方

    续表4…11

    4。 开产到高峰期(>85%)放养蛋鸡补料配方

    见表4…12。

    表4…12 开产到高峰期放养蛋鸡补料配方

    续表4…12

    5。 高峰后放养蛋鸡补料配方

    见表4…13。

    表4…13 高峰后放养蛋鸡补料配方

    续表4…13

    6。 放养蛋种鸡补料配方

    见表4…14。

    表4…14 放养蛋种鸡补料配方

    续表4…14

    skbshge

(一)雏鸡的生物学特性() 
1。 调节体温的功能较弱,既怕冷,又怕热

    刚出壳的雏鸡体温比成年鸡低2℃左右,4日龄开始增高,10日龄后才能接近成年鸡的正常体温。因此,在育雏开始时必须供给较高的温度。这种调节体温的功能要到出壳3周后,绒毛脱落,长上新羽时才较完善。所以,在育雏期间,要求温度适宜、平稳,不能忽高忽低、忽冷忽热。在育雏初期,必须给予较高的温度。从第二周起,可以逐步降温,每周降低2℃。夏季4周龄脱温,冬季则5~6周龄脱温。

    2。 生长迅速,新陈代谢旺盛

    雏鸡2周龄的体重约为初生时体重的2倍,6周龄为10倍,8周龄为15倍。前期生长快,以后随日龄的增长而逐渐减慢。雏鸡阶段代谢旺盛,心跳快,脉搏每分钟可达250~350次,安静时单位体重耗氧量与排出二氧化碳的量比家畜高1倍以上。所以,在饲养上要求有高能量、高蛋白质的饲料来满足其快速生长发育的需要。

    3。 胃肠容积小,消化能力差

    雏鸡消化道短而容积小,采食量有限;缺乏某些消化酶,肌胃磨碎能力弱,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消化能力差。因此,雏鸡应供给粗纤维含量低、容易消化的日粮,并注意少喂多餐和供足饮水。

    4。 群居性强,胆小易惊慌

    具有很强的群居性,离群独处的雏鸡会鸣叫不止,归群后才安静。胆小,自卫能力差,外界强烈的声音刺激可引起鸡群惊恐不安,横冲直撞。所以,育雏期鸡舍内外要避免惊动,保持安静,门窗严密,防止兽害。

    5。 抗病力差

    雏鸡体小而弱,机体的防御功能不健全,对外界环境的应激因素敏感,对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抵抗力差。若饲养管理不善,容易暴发传染病。因此,在育雏期间必须保持垫料干燥,做好环境卫生消毒和接种疫苗的工作,防止疫病发生。

    skbshge

(二)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顺利完成育雏计划,育雏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其内容是:明确育雏人员及其分工;制定育雏计划,如育雏批次、时间、雏鸡品种、数量、来源等;准备好饲料、垫料及所需药品;做好育雏舍及用具的维修;制定免疫程序等。

    1。 育雏季节的选择

    在人工完全控制鸡舍环境的条件下,全年各季都可育雏。但开放式鸡舍,由于人工不能完全控制环境,则应选择合适的育雏季节。育雏可分为春雏(3~5月份)、夏雏(6~8月份)、秋雏(9~11月份)和冬雏(12月至翌年2月份)。季节不同,雏鸡所处环境不一样,对其生长发育和成鸡的产蛋性能均有影响。开放式鸡舍育雏以春季育雏效果最好,秋冬育雏次之,盛夏育雏效果最差。以自然条件为主的散养柴鸡春季育雏较好。黄河以南地区以3~5月份、长城以北部区以4月下旬至5月下旬为宜。接雏数量要根据计划的产蛋鸡数并综合考虑育雏成活率、育成成活率以及其他可能造成的伤亡损耗。

    春季气温逐渐转暖,白天渐长,空气干燥,疫病容易控制。因此,春雏生长发育快,体质结实,成活率高,而且育成期正处于夏秋季节,在舍外有充分活动和采食青饲料的机会,体质结实,待9~10月份开始产蛋。鸡产蛋高峰来临时,正赶上中秋节、国庆节、元旦、春节这4个节日,鸡蛋销路不愁且卖价高。春节前天气冷时把鸡全部淘汰,鸡价最高。夏季育雏,虽然可充分利用自然温度和丰盛的饲料条件,但气温高,雨水多,湿度大,如果饲养管理稍差,则雏鸡就会表现食欲不佳,易患白痢、球虫等病,发育受阻,成活率低。育成期天气变寒,舍外运动机会少,当年不易开产,第一年产蛋期短,产蛋量少。

    2。 育雏设施准备

    (1)鸡舍修缮和设备修理 育雏前1周对鸡舍要进行全面检查和修缮,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温。凡门、窗、墙、顶棚、屋顶等有损坏的都要及时修好。特别要严防穿堂风和漏雨。但在窗户的上角要留一个风斗,便于换气。老鼠洞要堵严,以防伤害鸡和偷吃饲料。灯光要调节好,按每平方米2~3瓦设置,要使舍内各处照度均匀。运动场的篱笆要围好。鸡笼、饲槽、水槽等要修理好。

    (2)消毒 旧的鸡舍要把舍内和运动场地面的旧土彻底清理出去,换上新土。舍内是水泥地面的,可先用清水刷洗干净,再洒上2%火碱水消毒。墙壁用10%石灰乳刷白。鸡舍消毒完毕之后,人员进出必须通过门口的消毒池(内有2%的火碱溶液),避免再次污染。运动场的篱笆用火碱水喷洒消毒。饲槽、饮水器、运雏箱和饲养的一切用具都要用热火碱水洗刷干净,然后放在阳光下晒干。

    (3)试温 雏鸡进场前2天,育雏舍要进行调温、试温。舍温要求达到育雏开始时的温度,一切设施均要进行检查,并反复运转试用,证明正常后才准使用,避免日后出现故障,影响生产。

    3。 水、料、药准备

    (1)供水 初生雏从温度较高的孵化器出来,在出雏室停留,或经过长途运输,都必须适时供应饮水。初生雏到达之前应在育雏舍内设置充裕的饮水器,每100只雏鸡应用2个4。5升大小的塔式饮水器。此时最重要的是保证每只雏鸡有充裕的饮水位置,而并非供应的水量。饮水器在雏鸡到达前4小时应装好水,饮水适宜的温度在18℃以上,不能供应凉水。饮水必须清洁。

    (2)饲料准备 雏鸡的饲料要求新鲜,品质良好,颗粒大小适中,易于采食,且营养丰富,易消化。雏鸡的饲料有开食饲料和配合饲料两种。开食饲料常在1~3天内喂,常用玉米屑、小米、碎米(干的或事先泡过的均可)等易于采食的饲料。3日龄后就可改喂配合饲料。也有一开始就喂配合饲料的。为了满足雏鸡生长发育的需要,应保证充足的饲料供应量。

    (3)药物准备 育雏常备的抗菌药有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氟哌酸、环丙沙星、北里霉素等;常用的消毒药有百毒杀、过氧乙酸、爱迪福、卡西安、威岛、抗毒威、高锰酸钾、福尔马林等。

    4。 雏鸡的选择

    在选择雏鸡苗时,应根据当地的消费习惯,选择生长快、适应性强的品种。购买雏鸡时,一定要到信誉好的孵化厂预购。进雏时,应选择1日龄的健雏,这是提高成活率的关键。育雏前雏鸡的选择,一般根据出壳时间和雏鸡的外部形态判断其强弱。健雏应符合下列条件:①在正常的时间范围内出壳;②体重符合品种标准;③雏鸡的绒毛松软,清洁有光泽,长短正常,腹部大小适中,柔软,脐部愈合良好,干燥,上覆有绒毛(凡脐孔大、卵黄囊外露、无绒毛覆盖者均属不良的雏鸡);④雏鸡表现活泼,脚干结实,反应快,鸣叫响亮,触之饱满,挣扎有力。

    鸡苗出壳当天,孵化人员就把雏鸡按强弱、大小、健残进行选择分装好,每箱100只(另加2%),这是习惯上的做法。一般情况下,客户不必担心,但要注意下列情况的鸡苗:肚脐愈合不好或开裂,腹大,绒毛黏结,脱水脚干,腿软,站立不稳,腿外张,瞎眼歪嘴,颈脖扭曲,个体偏小等。这些畸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