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绝杀末日世界 >

第106部分

绝杀末日世界-第106部分

小说: 绝杀末日世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问我的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我知道山东大部分人来自山西,却不知道因何从山西迁徙到山东?”二毛说:“我们的家谱记载我们程氏一族就是从山西迁到山东的。多少年来我一直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当初朱元璋为什么要搞那么一次大迁徙?”

    “不是一次,”猪猪说:“是几十次,时间长达近五十年!”

    “这么长时间?”

    猪猪说:“几经战乱,以山东、河南、河北为中心的中原地界,由于战争的缘故,致使中原地区的人民流离失所,逃荒避难!中原地区几乎成为空地。无人垦荒种田,土地荒芜……

    当时的各地官吏纷纷向明zhèng fu告具各地荒凉情形,中原地区处处是人力不至,久致荒芜。”

    猪猪简单向二毛介绍了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大迁徙的原因:

    当时的地方官员在上奏朝廷的奏折中说的两句话足以说明问题:“积骸成丘,居民鲜少”的字句,其意思是说:死人的尸骨堆积如山,几乎看不到居民,生活在那里的人民极为稀少。

    那个时期的中原地区多是无人之地。财政状况用一句话形容:“累年租税不入,”

    当时,劳动力严重不足,土地大片荒芜,财政收入剧减,直接威胁明王朝统治。”

    就连朱元璋他本人也深知,丧乱之后,中原草莽,人民稀少,所谓田野辟,户口增,此乃正是中原之急务!

    于是,他采纳了郑州苏琦,户部郎中刘九皋,国子监宋纳等人的奏议,为维护明王朝的封建统治,决定了移民屯田的战略决策,一场大规模的历经数朝历时50余年的移民活动轰轰烈烈开始了。明朝洪武年间,开始大量移民,农业生产刚刚有所恢复,又发生了“靖难之役”,四年的战争又加剧了中原地区的荒凉局面,为此仍又有永乐迁民之举。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建文帝继位,为了巩固zhong yāng集权,采取了“削藩”措施,燕王朱棣以入京诛jiān为名,从běi jing进取南京,所过河北、河南、山东、皖北、淮北等地,与zhèng fu军反复拉锯作战,进行了四年的战争,这就是中原地区盛传的所谓“燕王扫碑”。当时一部分地区的老百姓也自行组织武装,拒抗燕王军队。由此可以看出人民要求安居乐业,恢复生产的愿望。

    燕军在战争中,抢掠屠杀甚为严重,燕军大肆掠夺了真定,顺德、广平、大名。并在真定斩首三万级,白沟河以仗,燕王“乘纵火奋击,斩首数万,溺死者十余万人。

    当时,燕军朱棣的部队,对忠于建文帝的军队和百姓杀无遣漏,河北、山东等一些史料中记载,燕兵所至,村城成墟,当燕王打到冀、豫交界处时,遭到地方武装“十八村联谊会”的把抵抗,燕王无标转路攻取南京,后燕王把这一带人杀的只留狐、刘两家。

    燕王朱棣靖难兵起,在建文时南北构兵,南兵大军追袭,则南兵自南而北,北兵胜大军犯阙则自北而南,想尔时,或杀,或刮,或逃,东西六七百里,南北近千里,几为丘墟焉。

    因此,靖难之役,加剧了中原地区荒凉局势,民非杀即逃,这也是永乐移民的又一原因。

    当元末中原地区荒疫兵乱之时,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中原地区的兵乱及各种灾疫很少波及山西,山西大部地区也没有发生大的水旱虫灾,风调雨顺连年丰收,同邻省相比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丁兴盛,安居乐业,仰有所事,俯有所育。

    邻省难民流入山西,使山西南部人口一度稠密,洪武十四年,河南人口是一百八十九万一千多人,河北人口是一百八十九万三千多人,而山西人口却达四百零三万零四百五十口,等于河北、河南人口的总和。

    山西的人口和中原的人口相比,极不平衡。洪武十四年2k小说,河南人口为189。1万人,河北人口为189。3万人,

    而山西人口却多达403。04万人,比河南、河北人口的总和还多25万。再从人口密度来看,同样是在洪武十四年2k小说,山西平均每平方公里27。52人,而河南每平方公里12;85人,河南的人口密度不足山西的一半。这样,山西“地狭人稠生计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连朱元璋也认识到“山西民众而地狭”。这时朝中的要臣一再提出应从山西移民到中原。

    洪武三年1370年,郑州知州苏琦提出移民中原的建议。

    洪武十五年2k小说,晋府致仕长史桂彦良上的奏章,其奏章长达20条。说得最多的还是由山西移民至中原。

    洪武二十一年2k小说,户部侍郎刘九皋又奏请迁移山西之民以实中原。终于得到了朱元璋的认可。于是拉开了—场轰轰烈烈移民活动的序幕。

    明代初期山西的移民,说是从洪洞大槐树下迁走的,实际上远远不止如此。太原、平阳、泽州、潞州、辽州、汾州、沁州,丁多田少,采用以“分其丁口”的办法进行移民。这个范围是相当大的,包括现在的晋中、晋南、吕梁和晋东南等地区。按照明初山西的行政区划,所谓太原指太原府,辖6个州20个县;平阳即平阳府,辖6个州29个县;泽是泽州,为省直隶州,辖4个县;辽是辽州,省直隶州,辖2县;沁指沁州,省直隶州,辖2县;潞是潞州,省直隶州,辖6县;汾指汾州,省直隶州,辖3县。这样,明初山西移民就涉及到2府、17州、66个县。在当时关山重重、道路阻塞的自然条件下,这么多地方的移民全要集中到洪洞县的大槐树下,有没有必要?是不是可能?恐怕是没必要也不可能的。但是,由于洪洞大槐树下是当时最大的移民“点行地”,在后来的历史上影响特别大,移民后裔们自然也就乐于认同这样一个出发地了。

    “我们去穿越明朝去看看如何?”二毛突发奇想。

    “走!”沿着时间隧道二人来到了六百年前的大明朝……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五回 应天府尹的小舅子() 
第一百九十五回应天府尹的小舅子

    猪猪与二毛回到了公元1388年某一日。

    落在了南京城的大街上。大街上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景象!高大的城墙,巍峨的建筑,气势恢宏的宫殿、庙堂,无不显示出它的气派与庄严!

    大街上叫买的叫卖的,穿红的带绿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开店的,摆小摊卖货的,冰糖葫芦的,瓜果梨枣的,玩杂耍卖技的,耍猴子卖艺的,挂红灯卖身的,开酒馆卖饭的,弹小曲卖唱的,扯布料卖成衣的,插着稻草卖人的,扯着嗓子卖肉的,藏在旮旯里买棺材的……,五花八门,一派繁华热闹景象……忙得开心!闲的自在!到处充满祥和气氛……。

    二毛看这繁华景象不禁感慨说:“这朱元璋治理的南京城还不错嘛!挺繁华的!”

    “这南京城乃是六朝古都,经过了多少代人的建设,付出了多少人的智慧和汗水才有今天的气派与繁华!他朱元璋一个要饭花子出身,也不过是擎了一个现成的罢了,现在的繁荣与他没多大关系!走,我们赶紧去紫禁城去看看朱元璋在干些什么?”

    “哎!别急!”二毛说:“我们难得来一趟明朝,何不到处逛逛玩玩,不急不急!”

    忽听那边一阵锣响,二毛来了兴致:“看看那边,像是有人耍把式卖艺的,过去看看。”不容猪猪可否,早已跑了过去。猪猪很无奈,只能跟过去。

    “各位南来的北往的!”一个长相绝美的女孩在场子中央抱拳说道:“我叫风儿,山东临清人,”

    “临清人!山东老乡!进去看看!”二毛说这话就挤了进去。猪猪自然不能落下。

    只听那女孩说:“只因家乡前些年连年战乱,民不聊生,我的父亲和我爷爷不得已走江湖卖艺二十几年,到处颠沛流离。居无定所,靠着打拳卖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不成想,才来应天府几天,我爷爷就一病不起,为给我爷爷治病,花掉了我爷爷和我父亲攒下的惟一的几个铜板。不成想我爷爷还是命赴黄泉了!”小女子说这话竟然哽咽了,许久,擦干眼泪说:“为给我爷爷买口棺材下葬,小女子在这里耍趟把式。还请各位好心人慈悲施舍几个铜钱,好给我爷爷下葬!小女子在此先谢谢各位了!”说着话又是深施一礼。然后,亮招起式打起了山东一带最流行的燕青拳。

    “唉!这女孩子够可怜的!”

    “可不是吗?小小年纪就出来卖艺不容易……!”围观的人有人同情,便向着圈子里扔下几个铜钱……

    “好!好!”

    “果然是个练家子!”那女子凤儿拳脚打到好处,引来懂行的一阵喝彩声……。

    二毛、猪猪也是不住的鼓掌加油叫好!

    “谢谢各位!”小女子凤儿打完一趟拳脚收招落式,然后又是深施一礼,说道:“小女子没别的本事,只会打几趟拳脚,下面。我再给大家刷一趟家传刀法,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这小老乡不简单!”二毛乐得跳高,为老乡加油叫好!见别人纷纷向圈子里投铜钱,似乎觉得自己光知道加油还不够。得给老乡贡献点啥,便伸手去衣袋里摸出几个用铝合金做的硬版的人民币扔了进去。望着围观的人如此热情,姑娘刀法耍得越发的起劲。

    二毛似乎觉得单单扔下几个硬币还不够意思,于是。又从衣袋里掏出两张百元大钞扔了进去。

    姑娘风儿刷完刀法,施礼谢过大家之后,弯腰去拾地上的铜钱。当发现那几枚硬版的人民币时,感到奇怪!正自打量着那钱的蹊跷之处时,忽然来了一伙人,走在前头的推推搡搡把瞧热闹的人群分开,走进一个浑身臃肿的男人来。二话不说,趾高气傲的一脚踏住那女孩的锣儿。

    只顾捡钱的女孩凤儿没料到会有人难为她,见有人踩住自己的锣儿,慢慢抬起头望着那个臃肿的丑陋的男人的下巴,目光中带着几分疑问和无辜。

    “这位爷!”凤儿可怜巴巴地说:“你这是?”

    “嘿嘿!”那个臃肿的男人一声冷笑,没说什么。一张臃肿的胖脸仰望着天空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从头到尾就没瞧一眼凤儿姑娘。

    二毛气急,抬脚欲出去阻止那个臃肿的丑男人,却被猪猪拦住悄声说道:“别乱管闲事,要知道,我们这是在穿越!”

    二毛看不惯那个丑陋男人的嘴脸行径,只能强忍下那口恶气。

    “这还不明白吗?”爪牙王六走过来指着风儿的鼻子说:“你来到大爷的地盘做这发财的营生你可问过大爷允准否”?

    “大爷?哪里的大爷?”不经事故的风儿很茫然。

    “当然是应天府尹的小舅子朱四朱大爷!”爪牙王六很得意的故意大声介绍着,似乎有意显摆朱四的名头。这令朱四很得意,也很骄傲,他借着应天府尹的权势地位专横跋扈,却似乎觉得他的威风要胜过应天府尹的名头。

    “朱四?”二毛心说:“一个小舅子值当的这么飞扬跋扈吗?等等看小爷我怎么收拾你!”

    “朱四爷?”风儿好像惹了大祸似的低声下气的说:“凤儿我初来乍到不懂的这里的规矩,请朱四爷见谅!”

    “不是四爷”爪牙王六纠正说:“是大爷!”

    “是四爷还是大爷?”凤儿有些傻,摸不清到底该叫啥。

    “是四爷也是大爷!”王六说:“四爷就是大爷!大爷就是四爷!”

    “四爷大爷!”凤儿很惶恐,连忙低声下气的说:“请四爷大爷见谅!小女子这就走,不在此地招呼买卖就是。”

    “走?往哪走?”朱四仰面朝天却不依不饶。

    “我这就离开此地,还请四爷大爷高抬贵手!”风儿可怜巴巴地让围观者多少有些气不过,但是敢怒不敢言。二毛更是火冒三丈。猪猪缺乏七情六欲,对此不是很关心。

    “骂谁呢?骂谁呢?”朱四闻言怒目圆睁,突然低下头恶狠狠地看着凤儿跺着脚说:“让谁高抬贵手呢?让谁高抬贵手呢?”

    众人哗然大笑……二毛更是笑得前仰后合、肆无忌惮!

    “请四爷大爷高抬贵手!”凤儿没明白朱四的意思,怯生生的抬头望着朱四那张水肿的脸继续说。

    “你他娘的敢骂我们爷的脚是手!你是不是不想活了你?”王六狗仗人势,指着风儿骂骂咧咧的说:“你应该说是高抬贵脚才是!”

    “那就请四爷大爷高抬贵脚吧!”凤儿把盖在脸上的长发往旁一抹说:“凤儿我会感激不尽!”

    “去你妈……”朱四刚想抬腿要踢,忽见风儿刚刚露出的一张俊美的脸是那么迷人。顿时心生歹念!竟然把没骂完的话憋了回去。

    “嘿嘿嘿!”朱四一声歹笑陪着一副笑脸,手摸凤儿的脸色迷迷的说:“美人!真是一个大美人儿!”

    凤儿倔强的将头扭向一边。

    “美人!好漂亮的美人!跟爷我走吧!”朱四一双贼眼不离凤儿的脸。

    “去哪?”凤儿声音发生了变化,开始变得有些生硬。

    “当然是跟爷回家拜堂!”朱四轻描淡写的说:“你跟爷回去做了爷的新娘,就不用站街头卖艺了,你爷爷的棺材钱我出了!”

    “小女子卖艺不卖身!”凤儿回答得很干脆。

    “卖艺哪有卖身好!不用力气挣大钱!哈哈哈……”朱四笑得很惬意!以为自己赚了多大便宜。

    他的那些爪牙们随声附和同样笑得上气不接下气,旁若无人的架势让围观者很愤怒!

    “哼!妄想!”凤儿更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怒哼一声倔强地丢下地上的铜钱站了起来。凤眼睁得溜圆,怒目而视着朱四!

    “来呀!”不知好歹的朱四忽然高声叫道:“把这妞给爷抬回去,今晚,爷要与她圆房!” 

第一百九十六回 是谁杀死了应天府尹的小舅子() 
第一百九十六回是谁杀死了应天府尹的小舅子

    “不要脸的畜生!”早已忍无可忍的凤儿姑娘抬手就给了朱四一巴掌。打得这个重啊!朱四眼前顿时火冒金光,抱头就地转了一个大圈……。

    “啊!今儿爷我要发大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