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青少年最想去的100个地方 >

第19部分

青少年最想去的100个地方-第19部分

小说: 青少年最想去的100个地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影响。伏尔泰以他上流社会的交际人生创立了巴黎式的沙龙;狄德罗与世界发生着对话;司汤达以“追求”的勇气表达了于连式的精神压抑;先贤祠接纳了雨果的“法国良心”;萨特在咖啡馆里做着存在主义的思考;还有野兽派、超现实主义、新浪潮电影、先锋派艺术等都在宽容的巴黎得以容纳。

    巴黎——一座多么叫人神往的城市,她美得叫人心醉,且不提*精致的巴黎圣母院、威武凝重的凯旋门、雄伟壮丽的艾菲尔铁塔、豪华瑰丽的爱丽舍宫、拥金戴玉的卢浮宫以及明媚秀丽的塞纳河,你就是随便走到哪个角落,都有美的东西迎面扑来。

    艾菲尔铁塔

    法国巴黎的象征。一到夜晚,在灯光的照射下,铁塔仿佛变成了“玻璃塔”,玲珑剔透,成为巴黎的奇景之一。艾菲尔铁塔建于1889年,由建筑师艾菲尔设计,全塔高307米。塔楼分为三层:一、二楼有餐厅、咖啡座等,二楼是眺望台,在天晴的日子,可从此眺望70公里以外的巴黎近郊地区。

    凯旋门

    高45米的凯旋门,是当年拿破仑为纪念法国大军战胜奥俄联军而建造的,前后经过30年,1863年建成。在这雄伟的建筑物下就是无名英雄纪念碑。从凯旋门可以看到迷人的香榭丽舍大道和12条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伸展的放射形大道。

    香榭丽舍大道

    巴黎最漂亮的一条大道,它西接凯旋门,东连协和广场,长约2。5公里,中间能容纳10线行车,大道两旁是繁华热闹的商业街,有很多大百货公司和银行,游人如织。入夜,凯旋门上方由射灯照射出蓝、白、红三色光柱,与大道上灿烂的灯光交相辉映,非常美丽。它是世界著名的商业区,一流的服装店、香水店、红磨坊等都集中在这里。法国每年的国庆,都是在这条大道上庆祝。

    协和广场

    建成于1775年,它是为歌颂法国路易十五世而建的。耸立于广场中心的纪念碑是1831年埃及赠送给法国的。协和广场最美的莫过于它的夜景:古色古香的路灯,燃着菊色的光泽,融入香榭丽舍大道的灯河,一直注入凯旋门。

    巴黎圣母院

    建于12世纪至14世纪。法国建筑史上的杰作。坐落在巴黎市中心赛纳河中的小岛上,是法国歌特式教堂经典之作。建筑的最大特点是高而尖,且由竖直的线条构成。正面有三重哥特式拱门,门上点着犹太和以色列的28位国王的全身像。院内外都装饰着许多精美的雕刻,栏杆上也分别饰有不同形象的魔鬼雕象,状似奇禽异兽。

    卢浮宫

    坐落在巴黎市中心的卢浮宫是举世瞩目的艺术殿堂和万宝之宫,它建于12世纪末。卢浮宫共分6个部分:希腊罗马艺术馆、埃及艺术馆、东方艺术馆、绘画馆、雕塑馆和装饰艺术馆。人们一涉足这艺术的海洋,总是先睹其中最著名的“镇宫三宝”,即“爱神维纳斯”、“胜利女神尼卡”和“蒙娜丽莎”。

    凡尔赛宫

    位于巴黎西南郊约20公里处的凡尔赛镇,由路易十四建造,以其特有的建筑群闻名于世,包括城堡、花园、教堂及镜殿等等。它是欧洲最繁华的一座宫殿,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它的外观宏伟、壮观,内部陈设及装潢更富于艺术魅力。

63 上海 外滩边的遐想()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商业、金融中心,也是西太平洋地区重要的国际港口城市。其内外联系广泛,交通、通讯比较发达,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注意的目光。

    上海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两千年历史看西安,一千年历史看北京,一百年历史看上海”。上海是近现代中国的“缩影”,拥有厚重的历史底蕴。

    上海有一种任何城市都无法比拟的气质,就是她的“洋气”。1843年上海开埠,形成了她五方杂处、中西交融的文化特色。上海新兴的金融证券、期货交易、外汇和技术等全国性市场的建立,确立了上海作为全国资源配置中心的地位,同时也加快了上海经济与国际接轨的步伐。2001年10月,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上海作为新世纪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的地位已初步确立!

    今日的上海,是一座极具现代化而又不失中国传统特色的海派文化都市。繁华的大上海处处显现着她的独特魅力,令人着迷——外滩老式的西洋建筑与浦东现代的摩天大厦交相辉映;徐家汇大教堂圣诗声声,玉佛寺香烟袅袅;过街楼下的麻将老人,弄堂里的足球少年;群众剧场的沪剧、滑稽戏,大剧院的交响乐、芭蕾舞;老饭店的本帮佳肴,杏花楼的广式粤茶,云南路的各地小吃,红房子的法国大菜;小绍兴的三黄鸡,美国的肯德基;上海老街的茶馆,衡山路的酒吧,中西合璧,新欢旧爱,各有各的精彩。夜幕降临,霓虹闪耀,夜上海粉墨登场,和平饭店的爵士乐,豫园的丝竹音乐,让人追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老上海的旧梦,而现代迪斯科的节奏,遍地开花的网吧,又把人带回了21世纪的现代文明……

    迈入21世纪的上海,繁荣与开放在这里播种,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浦东国际机场,无一不描绘着国际大都市的开阔前景;21世纪的上海,光荣与梦想在这里汇合,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城市规划馆,无一不张扬着国际化大都市的广博情怀。

    外滩

    外滩最让人称道的便是被誉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的外滩建筑群。北起苏州河口的外白渡桥,南至金陵东路,全长约1500米。著名的中国银行大楼、和平饭店、海关大楼、汇丰银行大楼再现了昔日“远东华尔街”的风采,这些建筑虽不是出自同一位设计师,也并非建于同一时期,然而它们的建筑色调却基本统一,整体轮廓线处理惊人地协调。无论是极目远眺或是徜徉其间,都能感受到一种刚健、雄浑、雍容、华贵的气势。

    金茂大厦88层观光厅

    金茂大厦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黄金地段,与著名的外滩风景区隔江相望,总高度为420。5米,是目前世界第三、中国第一高楼,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地上88层,地下3层,裙房6层,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金茂大厦既有现代气派,又有民族风格,堪称上海迈向21世纪的一座标志性建筑。

    金茂大厦第88层观光厅,高度为340。1米,面积为152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观光厅。观光厅装饰豪华,玻璃幕墙视野开阔,凭栏远眺,黄浦江两岸的都市风光以及长江口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两台每秒运行9。1米的直达电梯,只需45秒就可以将游客从地下一层送到88层观光厅。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妙不可言的朝霞与落日,与瞬息万变的蓝天白云友好握手。

    豫园

    豫园是上海市区唯一留存完好的江南古典园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豫园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万历五年(1577年)又加扩充,规模宏伟,被誉为“东南名园冠”。园主潘允端曾任四川布政使,建造此园是为“愉悦老亲”,故名豫园。上海解放后加以全面修葺,1987年重建东部,恢复百余年前故景风姿,新旧诸景相映互彰,融为一体,古园更臻完美,实为游乐观瞻之极佳去处。

    老城隍庙

    “到上海不去城隍庙,等于没到过大上海”。可见老城隍庙在上海的地位和影响。城隍是道教中城市的保护神,相传明永乐年间,上海知县张守约将方浜路上的金山神庙改建成了我们今天所见的城隍庙。1926年重建,殿高16米,深21米,钢筋水泥结构,而彩椽画栋、翠瓦朱檐,规模大增。抗战后,为与新城隍庙(原址在金陵西路连云路口)相区别,故称老城隍庙。

64 维也纳 蓝色的多瑙河() 
奥地利的形状像一把小提琴,也许正是这个原因,这个风景秀美的国度才会有“音乐之国”的美称。同时也因为位于欧洲的正中位置,所以她又被称为欧洲的心脏。

    维也纳是世界名城,奥地利首都,以“音乐之都”闻名遐迩。位于奥地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多瑙河畔,四周环绕着茂密的森林,南面是幽深的山谷和开阔的平原,是一座典雅、美丽、清洁的花园城市。它位于奥地利的东部,面积有415平方公里,人口160万,占奥地利总人口数的20%左右。许多世纪以来,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无数闻名于世的音乐家、文学家、美术大师和建筑巨子,而他们又为这座美丽的城市树立起一座座丰碑。遍布全城、风格各异的建筑为维也纳博得了“建筑博览会”的称号,无以数计的文艺作品为世界艺术宝库增添异彩,欢快动人的华尔兹也早已把“音乐之都”的美名传遍五洲。

    维也纳是奥地利最主要的旅游城市,每年的游客近300万。多瑙河贯穿全城,维也纳森林和绿地、沼泽(包括普拉特公园)、遍布山坡的葡萄园都是这个城市不可缺少的财富。

    维也纳分为23个区,由内城向外扩展。内城中以斯蒂芬教堂为中心的一区素有“维也纳的心脏”之称。斯蒂芬教堂建于12~15世纪,数百年来一直是维也纳的标志。登上138米高的教堂南塔,满城秀色尽收眼底。围绕内城的环城大道是维也纳最美丽的街道之一。大道两旁坐落着许多大型建筑——议会大厦、市政府大楼、皇宫,以及数座博物馆、歌剧院。

    维也纳金色大厅是世界上千万人向往的地方,是各国音乐爱好者心中的圣殿。维也纳金色大厅里,高高的天花板上悬挂着数十盏水晶吊灯,雕有阿波罗太阳神和专司音乐的女神,大厅两侧也有20多个女神雕像,一派金碧辉煌。

    此外,拥有350年历史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也坐落于此。目前,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已成为世界歌剧中心。国家歌剧院从创建就有独特的演出风格,聘用过许多音乐大师主持歌剧院事务,像古斯塔夫·马勒尔、理查·施特劳斯和卡拉扬等。歌剧院从秋季到第二年夏季,一般演出300多场世界第一流的歌剧和芭蕾舞剧。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歌剧院被炸成废墟。战争一结束,奥地利人首先修复的便是国家歌剧院,修复时间历时8年。歌剧院建筑风格是希腊和罗马式的混合,有高高的拱门和拱式雕花窗,屋顶部分有石雕装饰,还有两个铜雕像。建筑侧面有喷泉。歌剧院内部装饰豪华,舞台非常大,观众席位有1600多个,同时还为生活不富裕的音乐爱好者提供了67个站位,站票的票价不到高级包厢票价的百分之一。在艺术走廊里,有14座著名作曲家的半身雕像(包括莫扎特、贝多芬、罗西尼等)。

    在维也纳的市立公园里,耸立着一些音乐家的雕像:抒情曲之王舒伯特大理石全身座像和大理石拱门内约翰·施特劳斯拉小提琴的金色雕像等等。

    在市立公园里有一个施特劳斯曾经常演奏音乐会的小广场,还有一所可以容纳150人的音乐厅,冬季就在这里举行音乐会,夏季则在广场举行露天音乐会。音乐厅前有座青藤环绕的亭子,是当年施特劳斯拉小提琴的地方。

    茵河之桥——茵斯布鲁克

    茵斯布鲁克的意思是茵河上的桥,它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主要归功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它是德国到意大利贸易的必经之路,也是奥地利从西到东的枢纽。茵斯布鲁克初步形成于1180年,1420年至1665年期间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居住地,在马克西米利昂一世统治时期茵斯布鲁克成了国家中心,这时期的文化、艺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著名的金顶屋、霍夫堡宫和宫廷教堂,巴罗克式的宫殿和凯旋拱门为玛丽亚·特雷西亚大街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今天的茵斯布鲁克不仅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化生活中心,而且是大学城和奥林匹克城。

    玛丽亚·特雷西亚大街两旁是装饰精美的古典建筑,大街尽头的背景是高达2300多米的高山。街中间有圣安娜纪念柱,建于1706年,为纪念抵抗西班牙侵略的战争,是这个城市的标志。

    金顶屋建于1500年,以前曾是公爵的府第,虽然不是很大,但因其突出的金色屋顶而举世闻名。

    霍夫堡建于1770年,是由奥地利女王玛丽亚·特雷西亚下令建造的宫殿。宫殿中“巨人厅”墙面上镶有瓷器的装饰别致有趣。霍夫教堂建于16世纪。教堂里有国王马克西姆廉一世的陵墓。

65 慕尼黑 啤酒之都() 
“慕尼黑是德意志秘密跳动的心房”。从奥格斯堡到富森,从富森到慕尼黑,光是坐火车,一路的风景都会让人恨不得从车窗飞身而下。这人间仙境里有国王的魔法、古老的民间传说、原始的森林、柔嫩的山坡,无边的绿野上漫步着成群的牛羊;这里有独特的南部文化和引人入胜的大自然,当然,还有靓车、音乐和啤酒。

    1158年,慕尼黑开始建城。1806年成为拜恩王国的都城。此后在国王路德维希一世时代兴建了大量古典风格的建筑,使慕尼黑成为欧洲著名的城市。1871年德国统一后,仍然作为王国都城直到1918年。1923年,希特勒率冲锋队逮捕了当地的长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啤酒馆政变”。政变后希特勒被捕,在狱中写下了“我的奋斗”。1938年,英国、法国同希特勒签署“慕尼黑协定”将捷克划归德国。二战期间遭空袭摧毁。战后慕尼黑成为德国南部最大的城市。

    今天的慕尼黑拥有人口130万,新闻、时装、电气工业基础雄厚;出版业发达,仅次于纽约。

    慕尼黑拥有71家剧院、50座博物馆、21个贸易市场和11所大学。欧洲专利局、德意志财政委员会、歌德学院都在此设立总部。在这座迷人的百万人大村落里走一走,你一定能摸到慕尼黑那颗温暖的心!

    玛丽广场是慕尼黑最热闹的地方,这里名胜集中,商店林立,游客熙来攘往,在行人专用区欣赏各式各样的街头表演,充满旅游气氛。

    位于玛丽广场后面的新市政厅有着19世纪的*气质,一侧的钟琴形似一座典雅的双层舞台,最出名的要算是每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