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香港娱乐1980 >

第77部分

香港娱乐1980-第77部分

小说: 香港娱乐1980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佳影业公司陈勋棋的办公桌上来。

    面前的合同有台湾几家片商发来的引进影片的意向合同,还有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院线老板、片商发来的合同,厚厚的一沓合同显得十分丰厚,而每个条件都相差不多,大致的条件也都在合同中清楚的写了出来。

    对于这些合同的出现,王东心中一阵的豁然。这应该算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原本现在的亚洲市场就是香港电影的天下,从邵氏开始,整个亚洲就是香港电影的大本营,到了**十年代更是被香港电影垄断。

    因为东南亚电影市场大的广阔,也使得香港电影公司入雨后新竹冒出了,全然不管这块蛋糕有多大,不断的瓜分这块蛋糕。他们不想如何把蛋糕做大,而是不断挤进来瓜分蛋糕。

    这就导致后来东南亚地区各个国家开始“保护主义”之后,香港电影立马疲软,急转直下一落千丈,再加上经济不景气、好莱坞不断蚕食市场份额,也就造成了香港电影的滑落,最后使得整个华语电影都跟着疲软。

    当然,也是因为现如今东南亚市场的火爆,也让电影人盲目乐观,没有看到这眼前电影市场背后存在的危机,从而使得忽略了自己身后最大的一块电影市场,没有了一块可靠的根据地,无路可退——。

    王东心中对于东南亚市场是十分的看重的,王东也希望这一次能够打开东南亚市场大门,从而和当地的大片商建立一定的联系,这对于自己以后的计划有着难以估量的好处。

    “怎么样?是不是很开心?我从中选择了几家大片商,都是当地实力最强、财力最雄厚的!上一次《提放小手》我就是和他们合作的,而这次他们给出的价格也都很合理,高出了不少,分层价格很公道!”

    看着王东拿着合同看的仔细,陈勋棋不禁笑着解释起来,顺便把他意向的几个片商的合同给拿了出来。

    这举动就显示了陈勋棋做事情的稳重和熟练,他没有直接提王东做主意,虽然说这部片子打得是“永佳影业公司”的名头,但是确是他和王东共同合作投资的,说起来他也只算个出品人之一,而王东现如今也只是在永佳影业有限公挂了个导演的名头,还没有和永佳签署什么合同。

    陈勋棋这样做就是给王东很大的尊重,可以看出他人情达练的地步,当然,也能反映出陈勋棋确实非常的仗义,内心深处也真的把王东当做朋友,要不然不会直接指出自己挑选好的片商,而会装模做样的和王东商量。

    王东看了几家片商,发现都是很出名的公司,日本的五大电影公司之一的东映,台湾的也是老牌电影发行公司,而东南亚的也都是当地很有实力的片商。

    现如今台湾地区还没有加入wto,还没有被好莱坞公司霸占,不像是后世,台湾本土的电影公司一点生存的土壤都没有,像是后世某个歌手拍摄的篮球影片,在内地创下了一亿票房,在东南亚也都是破纪录,但是在台湾本土确最为惨淡。

    为什么?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当初朱姓导演找的是本土发行公司发行,没有广告、没有海报,什么宣传都没有。就凭着歌手的名气,使得一部台湾片子,在台湾成绩最惨。

    不要看后世的台湾电影好似越来越厉害,《海角七号》、《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什么的都在台湾票房爆棚,在其他地区成绩也是惊人。

    但是不知道有没注意,他们的发行公司是谁?不是汉语名字的公司,而是哥伦比亚、二十世纪福克斯这些好莱坞大鳄,钱被谁赚去了?一看发行公司就可想而知了!也难为台湾电影人了!

    还好,陈勋棋选择的发行商都比较懂行。《夜店》的火爆,也让这些有奶就是娘的片商趋之如骛的赶来谈判,商人逐利,没有一个商人会和钱过不去,当你的影片真的票房爆棚的时候,没有一个片商会坐以待毙的,这是商人的天性!

    看着陈勋棋拿出来的发行商,王东每一个都仔细的看一遍。陈勋棋选择他们必然有着自己的原因,不过当看到东映株式会社的时候,王东不禁皱起了眉头。

    对于小日本,王东谈不上什么好感。这个民族男人就该去割掉,女的……额,可以拿来享用!可能日本最受欢迎的就是女、优和爱情动作片了。王东虽然不是一个愤青,但是对于这个可耻民族的憎恨一点不少,能够与之相比的也就是旁边的棒子国了!

    王东一直很认同一个事情,就像是后世一个网友说的一样。日本爱情动作片片在日本卖两千多日元,合起来就是一百多人民币。我们每一次下载一次,就是赚他妹的一百多,多下几部就让他损失好多钱,这也叫爱国!话粗理不粗,王东前世就是这样从小事做起的!

    看着东映株式会社,王东眉头皱了起来,王东当然知道这家公司是日本五大电影公司之一,而且它的放映业务在五大公司算是很有优势的,这一次这个公司发来引进意向,也算是小日本对于《夜店》这部片子的看好了。

    “怎么了阿东?有什么不满意?”陈勋棋看都王东皱起眉头,不禁有些好奇的询问起来,按理说这些公司都是他精挑细选的,不知道王东怎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看着陈勋棋发问,王东不禁有点唏嘘的摸了摸鼻子,日本市场是香港电影很重要的一个市场,放弃是很不实际的,但是出于对小日本的厌恶,王东确实不太喜欢让小日本把钱赚走!

    “奇哥,这家东映株式会社倒是很有资历,不过……我觉得咱们应该找一家华人公司引进更好,最起码不能让小日本把钱赚走了,他们的分成可是很高的,咱们也只占两三成,剩下的全都被小日本给占有了!”王东笑着说道。

    “哈哈,你小子还是一个愤青啊,不过你说的也对,小日本确实不是什么东西,行,我去找找有没有华裔公司代理这些东西,我记得好似台湾的几家公司也做日本引进的业务,应该能够和他们洽谈一下!”对于王东的反应,陈勋棋很豪爽的就笑着应了下来,一点都没有犹豫,这让王东也不禁有些感动。

    换一家公司,一定比不上东映的势力庞大,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夜店》的票房成绩,作为公司的负责人,陈勋棋能够如此的帮助王东,这也确实值得王东心中感激了。

    “谢谢奇哥,着其他的片商我没什么意见!”王东笑着说道。今天的事情也给王东提了一个醒,自己属于感性的人物,拍摄电影自己在行,但是创办公司、管理公司根本不是自己在行的东西,唯一能做的可能就是把电影拍摄好。

    但是拍摄好电影是一个好导演,但是自己对于电影的发行、宣传、资金管理、投资、分成,好似都是十窍通了九窍——一窍不通!不见得会是一个好的公司管理者啊!看来自己开公司的事情还是要从长计议。

    管理一家公司,财务管理、公司建设、日常管理,还有对外合作,影片投资、资金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一想到这里,王东不禁心中一阵狼嚎,尼玛的,自己以前咋就没自学一下企业管理呢?最起码学个会计电算化也好啊——。

    这让王东不禁对于邹汶怀羡慕起来,邹汶怀对公司管理也是门外汉,但是他手下有何冠昌、梁风这样的大将,足够帮助他管理公司,而嘉禾也有麦加、石天、黄白鸣等人,邵氏更不用说了,手下能人一大批。就算是陈勋棋在管理方面也比自己有天赋吧?

    当然,自己手下也有几员大将,胖子成、阿力、傻彪,可是从头看到脚,再看回头,也没看出来这三个家伙适合管理公司!想到这里,王东不禁一阵苦笑,貌似自己有些事情想的太简单了!

    “怎么了?阿东?一起去吃个午饭吧!”陈勋棋看着一脸苦笑的王东,不禁好奇的疑问起来,不知道自己面前的这个“天才导演”在苦想什么,心中也对王东十分钦佩。

    看看人家,不愧是能够拍出好电影,写出好剧本的天才,平常的时候都在思考,怪不得这么厉害!陈勋棋心中暗自想到,眼睛看向王东的时候都充满了佩服感。

    如果王东要是知道陈勋棋这样“高看”他,不知道会如何想呢?话说,我们的王大少好似还真没有这么高深——。 

第一百一十四章 分红 (求支持,求红票)() 
《夜店》经过一个多月的上映,香港本土票房大卖,金公主院线和邵氏院线齐齐合力,使得这部影片一举打破《提放小手》刚刚创造的票房纪录,一下子突破2500万大关。

    《夜店》也成为了香港电影票房史无前例的2000万俱乐部的一员,同时是香港首部冲破2000万票房的电影,而且一迈入2000万大关就达到了2600多万港币的超高成绩。

    按照当时香港500多万人口来算,那么这个票房成绩,也意味着香港有300多万人走进影院观看了这部电影,这已经占了当时香港人口近60%。这是多么恐怖的一个成绩啊?

    在这一千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地方,创造出这样的成绩,虽不能说是后无来者,但也算是也前无古人了!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而且要是按照后世的票价折算的话,那么这部片子则有2亿3千万近乎天文数字的超高票房,绝对会雄踞香港开埠至今卖座电影之首。当然,用这种方式折算票房未见得合理,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王东这部《夜店》电影在香港影史上的重要地位。

    可以说,王东率先开启了香港电影火爆黄金时期的序幕,如果说《鬼马智多星》、《追女仔》、《千王斗千霸》、《提防小手》几部一千多万的影片让香港民众震撼的话,那么这部《夜店》就是彻底颠覆了人们的心灵。

    一部超高票房的影片出现,也算是给这个“东方好莱坞”拉开了一扇百家争鸣、诸侯割据的大门。让诸多电影人都惊呼,原来电影还可以这样拍摄!

    王东的这个2000万票房,则是早了新艺城一年多率先达到!历史上同样造成这样神话的还是82年横空出世的《最佳拍档》!不过这样的光环如今套在了王东的头上。

    能够受到国际大奖的亲睐,还能够拍摄电影赚钱,王东的名头一时大响。虽然说民众中都把目光盯在演员身上,他们嘴里讨论的都是梁佳辉扮演的水哥,梁朝玮扮演的李俊伟,钟儊红扮演的唐晓莲,甚至还有周星星、洪锦宝、元秋、陈会毅等人扮演的角色,很少有人讨论王东这个创造诸多奇迹的导演。

    但是这不妨碍王东如同彗星一般闪耀在港台乃至亚洲电影圈,四部编剧的影片达到一千多万,一部电视剧破掉了香港各项记录,万人空巷,受到了非同凡响的欢迎。第一部处女作电影就拿下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创造香港开埠以来的票房记录。

    最年轻的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获得者,最年轻的千万编剧,最年轻的两千万导演,华人第一位两千万导演,华人首位获得金棕榈大奖的导演。一系列的光环都挂在了王东的头上。

    王东也奠定了自己“香港新一代天才导演”的名声,在整个东南亚,乃至整个亚洲,都有着一定的名号,电影圈中对于这位年轻的天才导演,也都是正视起来。

    就像是倪匡在《明报》上破天荒的第三次增刊评价王东一样。

    “这是一个能够创造奇迹的导演,一个奉献出无限可能的年轻人。香港电影有其而幸,华人有其而幸,他还年轻,谁知道明天他能够创造什么?我喜欢这个年轻人,他和我一样,是一个天才!”

    倪匡依旧放、荡不羁,在报纸上对王东推崇备至,大有化身为王东头号粉丝的趋势,按照后世的说法,这个老头就是头号“东蜜”。

    当然,有“东蜜”自然就会有“东黑”,《东方日报》就在报道中称王东为“伪新浪潮人物,逆反新浪潮的代表!”,文章中,称王东的影片是一种“崇洋媚外”的行为。

    对于《东方日报》这个销量很大的报纸突然出了“黑”王东,很多影迷和电影人都是一片哗然。如今王东可是被港人当做宣传模范,很多家长都把他当做榜样,虽然新闻报道抹黑,不过还只是一种电影理念上的对抗,不过这也引起了不少电影人参与其中进行争论,掀起了香港78年之后,香港最大的关于电影和文化的讨论。

    对于这些讨论,王东倒不是很在乎。至于说《东方日报》为什么突然贬低自己,王东也无从深究。对于媒体报纸,两世为人的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些家伙就是如此,为了销售量,他们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如果说《明报》是亲内地的大报纸,那么这个《东方日报》就是亲台的报纸了。当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谁让报纸的创始人躲在台湾,接受台湾当局保护呢,要是不亲台,人家台湾来个押送回港,那么马惜如、马惜珍两兄弟可就欲哭无泪了。

    要知道,这两个兄弟可是香港最大的毒枭,控制着香港地下赌品交易,在东南亚、港台地区都有着莫大的厉害关系。《东方日报》不过是他们旗下产业的冰山一角。

    这两兄弟在道上也是被称为“白粉马”“金马”的,当年和“跛豪”齐名。据说后世拍摄的《四大家族之龙兄虎弟》就是讲这两位兄弟的事情,而马惜如的儿子马廷强就是后世那个著名的“残疾富豪”,无数宅男女神黎姿的富豪老公!

    王东没有理会《东方日报》狗咬人一样的搏销售量的行为,对于这样的行为,不要说在八十年代,就是在后世也是屡见不止。而后世一些女星更是自我制造绯闻上位,不像现在的女星,一般也都是一些电影、电视剧或者歌曲需要宣传的时候,才会在报纸上时常见报。

    这时候的媒体和明星之间的关系才真正是互利互惠,明星也有自己的**。一些感情的事情也能够隐瞒很久,这要是放在后世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满大街都是狗仔,你上趟厕所没准被人看到没准都会见报弄出什么“某明星难言之隐”,“明星是大是小?”这样八卦的新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