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黄陵文典·诗歌卷 >

第3部分

黄陵文典·诗歌卷-第3部分

小说: 黄陵文典·诗歌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挚虞

    黄帝在位,实号轩辕。

    车以行陆,①舟以济川。

    弧矢之利,②弭难消患。

    垂衣③而治,万国安。④

    于右任编选自《黄帝功德记》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作者简介】

    挚虞(?—311),字仲洽,晋长安(今陕西)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少时师从著名学者皇甫谧。武帝秦始中举贤良,累官至太常卿,后遇洛阳荒乱,乏食饿死。撰有《决录注》《文章流别志论》,今仅存佚文。明人辑有《晋挚太常集》。

    【注释】

    ①车以:指黄帝造舟车事,《汉韦》黄帝造舟车以济不通,勇行者天下,以治万理。

    ②弧矢:弓箭,此指黄帝造弓箭事。

    ③垂衣:指黄帝制衣裳而治天下的功德。

    ④安,太平无事。

    黄帝颂

    牵秀

    邈矣黄轩,应天载灵。

    通幽远览,观象设形。

    诞敷厥训,彝伦攸经。

    德从风流,化与云征。

    皇猷允塞,地平天成。

    爰登方岳,封禅勒成。

    纷然风举,龙腾大清。

    违兹九土,陟彼高冥。

    民斯攸慕,涕泗沾缨。

    遐而不坠,式颂德声。

    '唐'欧阳询等编选自《艺文类聚》第11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版

    【作者简介】

    牵秀(?—304),字成叔,武邑观津(今河北武邑)人,晋辞赋家。博辩有文才,任气好侠。有集四卷,佚。今存赋、颂等六篇,见《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存诗四首,均残,见《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黄帝赞

    曹毗

    轩辕应元期,功能总百神。

    体炼百灵妙,①气含云露津。

    掺石曾城岫,②铸鼎荆山滨。

    豁焉天扉辟,③飘然跨腾鳞。④

    仪辔洒长风,褰裳蹑紫宸。⑤

    '唐'欧阳询等编选自《艺文类聚》第11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版

    【作者简介】

    曹毗(生卒不详),字辅佐,晋时谯国(今安徽亳县)人。少时颇好文籍,善词赋。郡察孝廉,历官郎中、太常博士、下邳太守、光禄勋等,曾著《杨都赋》,有文集15卷行世。

    【注释】

    ①体炼:指黄帝炼丹修道事。《鼎录》“金华山黄帝作一鼎高一丈三尺,中如十石瓮,象龙腾云,百神兽满其中”。百灵,百神。

    ②掺石:指黄帝采山石炼铜制鼎事。《拾遗记》:黄帝“炼石为铜,铜色青而利。”

    ③豁焉:指黄帝乘龙升天事。《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成,有龙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官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

    ④腾鳞,即指龙。

    ⑤仪辔:指黄帝乘龙登仙后的情景。紫宸,本为帝王处所,此处指黄帝升天后的仙宫。

    轩辕国

    郭璞

    轩辕之人,承天之祜。

    冬不袭衣,夏不扇暑。

    犹气之和,家为彭祖。

    '晋'郭璞注选自《山海经图赞》中华书局1936年版(四部备要本)

    【作者简介】

    郭璞(276—324),字景纯。东晋闻喜县(今山西省)人。博学多闻,喜阴阳卜筮之术。因借卜筮谏阻参军王敦谋反,被王杀害。王敦乱平,追赠弘农太守。他的代表作是《游仙诗》,著有《郭弘农集》等。

    陶渊明

    丹木生何许,乃在密山阳。

    黄花复朱实,食之寿命长。

    白玉凝素液,瑾瑜发奇光。

    岂伊君子宝,见重我轩黄。

    逯钦立校注选自《陶渊明集》中华书局1979年5月版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又名潜,浔阳郡柴桑县(今江西九江)人。29岁出仕,任祭酒、参军等小官吏。41岁时任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自动辞去只做了80多天的官,归隐田园。从此躬耕自资,终身不仕。诗风闲适淡远,多田园题材,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著作有《陶渊明集》。

    赠羊长史

    陶渊明

    愚生三季后,慨然念黄虞。

    得知千载上,正赖古人书。

    贤圣留余迹,事事在中都。

    岂忘游心目,关河不可逾。

    九域甫已一,逝将理舟舆。

    闻君当先迈,负疴不获俱。

    路若经商山,为我少踌躇。

    多谢绮与角,精爽今何如?

    紫芝谁复采?深谷久应芜。

    驷马无贳患,贫贱有交娱。

    清谣结心曲,人乖运见疏。

    拥怀累代下,言尽意不舒。

    逯钦立校注选自《陶渊明集》中华书局1979年5月版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又名潜,浔阳郡柴桑县(今江西九江)人。29岁出仕,任祭酒、参军等小官吏。41岁时任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自动辞去只做了80多天的官,归隐田园。从此躬耕自资,终身不仕。诗风闲适淡远,多田园题材,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著作有《陶渊明集》。

    skbshge

第二节 感士不遇赋(节录)() 
陶渊明

    ……

    世流浪而遂徂,物群分以相形,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山嶷嶷而怀影,川汪汪而藏身;望轩唐而永叹,甘贫贱以辞荣。

    王瑶编注选自《陶渊明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又名潜,浔阳郡柴桑县(今江西九江)人。29岁出仕,任祭酒、参军等小官吏。41岁时任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自动辞去只做了80多天的官,归隐田园。从此躬耕自资,终身不仕。诗风闲适淡远,多田园题材,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著作有《陶渊明集》。

    skbshge

第一节 宋明堂歌·黄帝(九首之七)() 
谢庄

    履艮宅中宇,司绳总四方。

    裁化遍寒燠,布政周炎凉。

    景丽条可结,霜明冰可折。

    凯风扇朱辰,白云流素节。

    分至乘泾晷,启闭集恒度。

    帝运辑万有,皇灵澄国步。

    沈约撰《二十五史新编·宋书·乐志》选自'南朝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1月版

    【作者简介】

    谢庄(421—466),南朝宋辞赋家、诗人。字希逸,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宋文帝元嘉末年,任太子中庶予。

    skbshge

第二节 齐雩祭歌·黄帝(八首之五)() 
谢庄

    禀火自高明,毓金挺刚克。

    凉燠资成化,群方载厚德。

    阳季勾萌达,炎徂溽暑融。

    商暮百工止,岁极凌阴冲。

    皇流疏已清,原□甸已平。

    咸言祚维亿,敦民保齐京。

    萧子显撰《二十五史新编·南齐书·乐志》选自'南朝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1月版

    【作者简介】

    谢庄(421—466),南朝宋辞赋家、诗人。字希逸,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宋文帝元嘉末年,任太子中庶予。

    梁明堂祭歌·黄帝

    萧子云

    郁彼中坛,含灵阐化。

    回环气象,轮无辍驾。

    布德焉在,四序将收。

    音宫数五,饭稷骖骝。

    宅屏居中,旁临外宇。

    升为帝尊,降为神主。

    选自《二十五史新编·隋书·音乐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1月版

    【作者简介】

    萧子云(486—548),晋陵郡(今江苏常州)人。南朝梁书法家。字景乔。官至侍中。工书,小篆、行、草、飞白诸体兼备,意趣飘然,点画之际若有骞举,妍妙至极,时流难与比肩。

    赋书帙诗

    萧统

    擢影兔园池,抽茎淇水侧。

    朝映出岭云,暮聚飞归翼。

    幸杂缃囊用,聊因班女织。

    一合轩羲曲,千龄如可即。

    逯钦立校注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第14卷中华书局1998年5月版

    【作者简介】

    萧统(501—531),字德施,南朝梁文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立为皇太子以后,不久即因母丧哀毁去世,谥“昭明”。辑有《文选》,后世通称《昭明文选》,此书对我国文学史发展影响颇深。

    skbshge

第三节 幽逼(四首之三)() 
萧绎

    松风侵晓哀,霜雾当夜来。

    寂寥千载后,谁畏轩辕台。

    '明'蒋一葵选自《长安客话》第7卷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年2月版

    【作者简介】

    萧绎(508—554),即梁元帝。字世诚,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武帝第七子。初封湘东王。侯景作乱,绎命王僧辫等讨景,事平,即位于江陵。在位三年,为西魏军所掳,被杀。所作诗赋轻靡绮艳,与兄萧纲相近。生平著作甚多,今存《金楼子》辑本。后人辑有《梁元帝集》。

    skbshge

第四节 郊居赋(节录)() 
沈约

    ……

    原农皇之攸始,讨播厥之云初。

    肇变腥以粒食,乃人命之所储。

    ……

    既牢笼于妫夏,又驰驱乎轩顼。

    选自《梁书·沈约传》

    【作者简介】

    沈约(441—513),字休文,吴兴郡武唐县(今浙江武康县)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少孤贫,笃志好学,博通群籍,善属文,历仕三朝,官至尚书令。著史书多种,又作《四声谱》,及“八病”之说,诗体由之趋向严整,以后发展为律体。

    北齐五郊乐歌·黄帝高明乐

    陆□

    居中匝五运,乘衡毕四时。

    含养资群物,协德固皇基。

    啴缓契王风,持载符君德。

    良辰动灵驾,承祀昌邦国。

    选自《二十五史新编·隋书·音乐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1月版

    【作者简介】

    陆□(生卒不详),字云驹,鲜卑族,本姓步六孤,代(郡治今山西大同)人。起家员外散骑侍郎。通经学大义,文思敏捷,北齐郊庙诸歌,多出其手。北齐初历给事黄门侍郎,吏部郎中。不言人短长,及时事。居母丧尽礼,患病,复闻其弟卒,痛哭而死。有文集14卷行世。

    黄帝见广成子赞

    庾信

    治身紫府,①问政青丘。

    龙湖鼎没,②丹灶珠流。

    兴云即雨,落木先秋。

    至道须极,长生可求。

    选自四部丛刊之《庾子山集》第1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排印本

    【作者简介】

    庾信(513—581),北周文学家,字子山,南阳新野县(今属河南)人。文章绮丽,与徐陵齐名,人称“徐庾”体。后来出使西魏,西魏灭梁,被留。历任西魏、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身仕北国,对故国的怀念和屈身事敌的悲愤,使晚年作品风格一变为沉郁悲壮。其艺术成就集六朝之大成,对唐代诗歌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代表作是《哀江南赋》,后人辑其作品为《庾子山集》。

    【注释】

    ①治身:指黄帝游历求道之事。《抱朴子》:“黄帝东到青丘过凤山,见紫府先生,受之皇内文,以劾召万神。”紫府,道家称仙人之居所。

    ②龙湖:指黄帝得道成仙事。龙湖鼎波《史记》禅书:“公孙卿曰……黄帝采首山铜铸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没(mò),指隐在水中。

    ③丹灶:古代道士炼丹的炉灶。珠流,即流珠,道士们为了增加炼丹的神秘性而对炼丹药物“汞”的别称。

    北周祀五帝歌·黄帝云门舞

    庾信

    三光仪表正,四气风云同。

    戊已行初历,黄钟始变宫。

    平琮理内镇,阴管奏司中。

    斋坛艺晔晔,清野桂冯冯。

    夕牢芬六鼎,安歌韵八风。

    神光乃超忽,嘉气恒葱葱。

    选自四部丛刊之《庾子山集》第7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排印本

    【作者简介】

    庾信(513—581),北周文学家,字子山,南阳新野县(今属河南)人。文章绮丽,与徐陵齐名,人称“徐庾”体。后来出使西魏,西魏灭梁,被留。历任西魏、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身仕北国,对故国的怀念和屈身事敌的悲愤,使晚年作品风格一变为沉郁悲壮。其艺术成就集六朝之大成,对唐代诗歌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代表作是《哀江南赋》,后人辑其作品为《庾子山集》。

    北周祀五帝歌·配(黄)帝舞

    庾信

    四时咸一德,五气或同论。

    犹吹凤凰管,尚对梧桐园。

    器圜居土厚,位总配坤尊。

    始知今奏乐,还用我云门。

    选自四部丛刊之《庾子山集》第7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排印本

    【作者简介】

    庾信(513—581),北周文学家,字子山,南阳新野县(今属河南)人。文章绮丽,与徐陵齐名,人称“徐庾”体。后来出使西魏,西魏灭梁,被留。历任西魏、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身仕北国,对故国的怀念和屈身事敌的悲愤,使晚年作品风格一变为沉郁悲壮。其艺术成就集六朝之大成,对唐代诗歌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代表作是《哀江南赋》,后人辑其作品为《庾子山集》。

    skbshge

第一节 隋五郊歌辞·黄帝() 
牛弘

    爰稼作土,顺位称坤。

    孕金成德,履艮为尊。

    黄本内色,宫实声始。

    万物资生,四时咸纪。

    灵坛汛扫,盛乐高张。

    威仪孔备,福履无疆。

    选自《二十五史新编·隋书·音乐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