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黄陵文典·诗歌卷 >

第31部分

黄陵文典·诗歌卷-第31部分

小说: 黄陵文典·诗歌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展成桥的壮伟与绵长

    于是,黄土地啊

    世界无处不感到你的

    炙人热浪

    六

    一曲新版

    走西口

    唱响了

    干燥的睫毛唱雨滴的濡润

    萎蔫的打碗碗花唱露珠的清甜银亮

    唱雨绿群山雨润川塬

    唱塞上四月的青山秀水莺飞草长

    唱歌的不再只是山圪崂里的乖妹子

    还惹来黄白棕黑的笑脸庞

    像漂泊异乡企盼返家的流浪者

    草呀树呀,蝶呀蜂呀,拖着家带着口

    紧步儿爬回不该谢顶的山梁

    一个叫牛玉琴的西部妇女

    纤弱的双手掐断漠风,使劲摁下

    颗颗滴翠的铆钉,钉死

    毛乌素沙尘暴的虐狂

    北纬36度

    黄土地的洞天福地

    绣球般祥瑞硕美的鲜果

    纷纷嫁往异国他乡

    蔬菜暖棚是栖落沙原荒谷的一群白天鹅

    凛冽朔风叫阵中,孵化春的

    嫩刺儿黄瓜般的脆香

    七

    哦,远道来的客人,请留步

    请摸摸根生西部沙原的

    直通首都的输气管道吧

    摸摸北京的体温,看多好

    请敲敲吧,敲敲

    你千里外翘首凝望的亲人,定然会听到

    黄土地

    编钟般优雅的脆响

    神府没有缥缈的殿堂楼榭没有神

    只有无数群黑羽毛鸟儿在繁衍世纪童话

    当它们驮着阳光竞翔远方

    千万双翅翼扑打出的

    定然是世界

    最佳品牌的光明和热量

    电视大厦是沙原最壮丽的风景

    电话电脑是窑洞最灵敏最慧黠的耳目

    声光电正立体携手

    为黄土地

    美容着妆

    烈日下水银柱般蹿长的

    高速公路啊

    两千载的秦直道旷古绝响

    终于有了更加浪漫飘逸的诗行

    无定河边白骨上

    长桥卧波

    黄土地,你春闺梦的力度

    从此,铿铿锵锵

    八

    壮士与悲歌共生

    慷慨跟拮据同在的

    黄土地啊

    你创伤的深壑流着火焰

    灼伤过我的眼睛

    增添过我的钦仰

    而今

    读你的山,每架都呈现冲刺姿势

    听你的水,丢失的声音渐又获得嘹亮

    即如崖隙中枯去的一株冬日小草

    也硬铮铮展示着一茎自信的脊梁

    哦,中国——西部——黄土地

    新世纪让唇舌发烫的一组词语

    我们星球海拔最高偏又被视线冷落的地方

    此刻,我听到

    你陪我伴我的金黄喧嚷里

    有着

    鸽群放飞泼溅的喧哗热烈

    群鹿竞逐腾跃的亢奋昂扬

    古树抽枝噼剥炸响的硬度

    骤雨滚过沙原的雄沉苍凉

    哦,这是久久蕴集的

    中国的灵感

    在撞击在迸溅啊

    于是,不再遥远不再陌生的黄土地

    由冷峻逼人变为争相亲近的黄土地

    诗行的葱茏在崛起

    像小满过后弥漫着禾香的原野

    颤动的激情

    潮湃着

    旷远的苍茫

    选自《延安文学》2002年第2期

    【作者简介】

    马林帆,1939年生,笔名秦地雨、方歌,陕西省泾阳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泾阳县文化馆创作干事,作协陕西分会理事。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绿蒙蒙的雨丝》《回眸瞬间》《坎坷的河》等。其中《啊,我的关中》获陕西省文联首届文艺开拓奖。

    高原

    苑湖

    *着一片褐黄的诚实

    高高地站在深情的北方

    粗大的白杨植成偌大的篱园

    护守着古老的安宁

    窑洞的瞳孔射出深邃的期待

    与盆地岛屿三角洲交流着含蓄的祈祷

    很早很早就凝固了马蹄耕耘的历史

    而那曾在这块土地上最早崛起的

    轩辕部落的不屈强悍与生命力

    却永远在不安地骚动

    驻守在每个飘着炊烟的山塬

    尽管纺车上拽出的白发

    还织着一片母亲的悲哀

    旋转了无数个世纪的石磨

    还在苦苦地磨着这片土地的命运之注释

    可那沙枣树下流过的沉重的山歌

    与远方的渔歌伐木歌撞击着

    产生着整个民族永恒的交响

    使这片古朴的土地上

    迸发着雄浑的力的节奏

    在苦菜花可以自由开放的季节里

    你的资产不再只是纤绳猎枪篝火

    那被另一个世界拉长的求索

    重新凿打着河的塑像

    我的在新春

    像吉卜赛人狂欢歌舞的高原

    我的在古老的版图上

    高高眺望的高原呵

    选自《延河》1987年第1期

    【作者简介】

    苑湖,1961年生,陕西省清涧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作家协会会员、副编审。出版诗集《风中果实》,在海内外发表诗歌、散文、随笔、评论数10万字,获陕西省政府“炎黄优秀编辑奖”,曾出席第四届全国青年作家代表大会。

    漫步高原

    穆罕默德·阿里·冯富宽(回族)

    我喜欢这里,真的,

    再不要说这里荒凉,孤寂!

    每天,当太阳升起时,

    这里便露出一派鲜亮的土地:

    这野沟,这荒坡,这石崖,

    到处都有一个梦幻般的神奇!

    在高耸云涛的手植柏上,

    还刻着轩辕黄帝的功绩;

    在黄土扑面的无定河边,

    还奔驰着李自成的马蹄!

    啊,野性的万里高原,

    吹拂着汗血马的气息;

    那些用生命拓荒的先民,

    留下了希望的谜!

    今天,当我从这里走过时,

    我,忽然铸起一座新的山系;

    大河,变成了我的血脉;

    大山,变成了我的骨脊!

    啊,走不完的黄土高原啊!

    一切,都从这里蓬勃崛起——

    一座孕育生命的摇篮,

    一座走向明天的营地!

    选自《绿色的黄土高原》

    【作者简介】

    冯富宽,1939年生,回族,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人。作家、陕西人民广播电台高级记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第八届政协委员、陕西*对外文化经济*副会长、中国回族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之歌》《绿色的黄土高原》《黄土魂》《山花赋》,散文集《回坊风情录》《艰难的脚步》,广播剧集《消逝在声音里的青春》《苍莽的高原》,长篇小说《大迁徙》《命运》《为了后世的天堂》,专著《陕西回族史》等;参与创作、编辑出版了中英阿文画册《中国·陕西回族*》等。诗集《绿色的黄土高原》获陕西省少数民族题材“团结进步奖”,广播音乐诗剧《兰花花》获陕西省首届开拓创作奖,广播剧《风雪昆仑山》《延安之声》《大地长龙》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

    呵,高原

    高远

    呵,黄土高原,

    我仿佛第一次认识你——

    我拜伏你的质朴刚毅,

    我感受到了你的雄浑气质,

    我甚至想否认你千年的荒凉、贫瘠

    ……

    紧贴在你博大的胸怀,

    我听到你昂扬的心律——

    这一泻千里的黄河,

    高唱着你的壮心不已……

    这望不到边的起伏山峦,

    这数也数不完的沟沟渠渠,

    ——呵,你壮实丰满的躯体

    是子孙们品味不尽的血泪诗句……

    高原,生我养我的土地!

    你山头上托着白云的几棵绿树,

    就能使我恋情依依;

    你沟壑里几簇殷红的山丹丹,

    也足以逗起我的诗意;

    那陡峻的山坡上、拖着沉重的铧犁、

    迈着艰辛步伐的老黄牛;

    那有着古铜色的胸膛、

    挽着白羊肚毛巾的老大伯,

    都使我深深地、深深地思恋你……

    这蓝蓝碧天、灿灿阳光、浩浩高风、

    使儿女们禀赋了一身豪气,

    这厚厚的黄土层广袤无垠、

    给了儿女们含辛茹苦、

    沉厚稳实的品质。

    呵,高原,就连你盛产的小米、

    也闪耀着金子一样的光辉、

    滋养宜人,经济实惠……

    高原,我理解了我们中华始祖

    为什么被称为黄帝,

    我也懂得了国旗的五颗五角星

    为什么全是金色,

    呵,你贮满阳光的土地,

    你贮满哲理的土地……

    选自《新延安文艺丛书·诗歌卷》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第1版

    【作者简介】

    高远,1941年生,陕西米脂人。曾在《延安文学》编辑部和延安文联工作。在省内外报刊发表散文、诗歌200多篇首;叙事长诗《望母崖》被黄河文艺出版社编入《中国优秀民间叙事诗精选》。

    大河以西

    刘月宁

    腰鼓打起来秧歌扭起来

    黄尘遮天民歌嘹亮

    水声消失了

    巨大的躁动无边漫延

    巨大的喧闹之中

    成群的牛羊遍野撒开

    五谷次序而生六畜择巢而居

    阳光轻照缝隙之际

    女人缓步走出窑洞的柴扉鸡鸣犬吠

    黄天厚土祥和升平世代相承不灭的

    是一个流传很久的传说

    祖先乘龙而去

    大禹骑兽走过

    拥有民歌便拥有活着的思想和力量

    我的父亲一生不曾寂寞我也一样

    一生中都在感谢黄土的恩赐

    飞天衣袂飘扬大漠孤日西垂

    品尝永无休止的苦难和理想

    我们夜夜梦想年年焦渴愁肠

    左手一贫如洗

    右手歌舞庆丰

    隆重的庆典辉煌无比

    短暂的欢愉一逝而过

    我的父亲依旧苦守着土地和希望

    我的母亲坐井观天育我成长

    大河以西滋生万物的故乡

    我简单的爱情民歌响处

    水声逐渐而起

    铁马金戈世代不灭

    泣血横尸千里荒野

    大河以西爱情无语战争无语

    王侯将相匆匆走过

    乞丐难民鸡狗猪窝

    大雁飞无留意塞上风景四季无异

    温读唐宋遗恨几多春秋烟云

    爱还在兄弟还在

    阳光依旧照亮万物又隐匿万物

    万物都在大河以西

    万物都将生生不息

    选自《延安文学》1995年第5期

    【作者简介】

    刘月宁,女,1973年生,陕西延安市宝塔区人。在《延安报》《延安文学》等多家报刊发表作品,现居北京。

    战士忆黄河

    王德明

    一

    我生长在黄河岸边,

    在这伟大的摇篮里,

    一天一天地

    度过了我辛酸的童年。

    我爱黄河也恨黄河,

    因为它——黄河,

    给过我欢乐,

    也给过我苦难。

    黄河两岸,

    肥沃良田千万。

    在丰收的年月里,

    一片片的庄稼像小树林一般。

    但是,

    每当把种子埋进土里,

    “唉!不知黄河让不让咱们吃饭!”

    父亲就仰天长叹。

    “爸爸,黄河为什么总不听人使唤?”

    “孩子,因为有一条孽龙在捣乱。有朝一日真龙出世,黄河就再也不会泛滥。”

    什么时候真龙王能出现?

    从那时起,

    我就盼望有这么一天。

    二

    永远不能忘记呵,

    我十岁那年的秋天,

    在一个多雨季节的夜里,

    黄河的水突然淹到床边,

    房子动了,塌了,

    父亲活活压死在里面。

    谁知道这一次淹了多宽

    白茫茫的水面望不到边沿。

    坐在一只木盆里边,

    妈妈搂着我,

    在浪涛中,

    整整漂流了三天。

    从那以后,

    我和黄河结下了深深的仇冤。

    漫长的时间,

    一年一年地过去;

    黄河给我的灾难,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三

    我会永远记得,

    1955年7月18日这天:

    要“根治黄河水害”,

    要“开发黄河水利”。

    从收音机里,

    传来了这征服自然的伟大宣言。

    这是雄伟的、震动人心的声音,

    连黄河也会因为激动而欢腾。

    六亿人民都在为它欢笑,

    我抑不住狂欢的心情。

    美丽幸福的远景,

    就像摆在眼前:

    黄河的水碧澄澄,

    巨大的轮船川流不息的航行,

    发电机日益不停地歌唱,

    在沿岸的工厂里夜夜灯火辉煌。

    清澈的河水

    灌溉着肥沃的田园。

    庄稼年年丰收,

    粮食堆成山……

    我真想提个意见,

    去参加黄河的修建,

    不!

    我保卫着祖国的建设,

    也就是保卫了黄河两岸。

    只要我牢牢地握紧枪杆,

    改造黄河的事业,

    也就有我的一份贡献。

    啊!伟大的黄河,

    你可记得你的小伙伴?

    我站在遥远的边疆对你说话,

    你可听得见?

    “在*的时代里,要你永远听人民使唤。”

    选自《新的使命》

    【作者简介】

    王德明,1932年生,陕西省宜君县五里镇雷声村人。1948年毕业于黄陵中学,随即参军。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进军大西北及解放兰州战役。1959年随军进藏,在西藏工作了21年。荣立战功一次。1980年调成都军区政治部历任专业文艺创作员、团俱乐部主任、师宣传干部、文化科长、秘书科长、团政治委员、军区正师职创作员等职。先后创作发表过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