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铁十字 >

第133部分

铁十字-第133部分

小说: 铁十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了飞机的霍夫曼紧紧握住隆美尔的手:“埃尔温,你受委屈了。”

    “不!元首!这件事让我变得更成熟了。”隆美尔站得笔直,目光中透露着坚毅。

    霍夫曼又和高斯热情握手,不但向凯特尔等人夸赞了他的工作,而且还一语双关地对隆美尔说:“恭喜你有一位好参谋长!”

    “是的,元首,我从未如此幸运可以得到高斯将军的帮助。”

    高斯原是工兵将军,生于东普鲁士,他年纪比隆美尔小,工作起来不仅心细如发而且能统领全局。在他临到非洲前,施特莱彻将军曾警告他说:“你能忍受隆美尔的时间不会太长。”但高斯的适应性超过了任何人的估计,他同隆美尔相处得很好。他把隆美尔看作一个淘气的大孩子,从来不激怒他。他默默干着被隆美尔忽视的一切基础工作,填补对方身上过多的漏洞,制订既符合隆美尔性格,在战术和后勤上又行得通的一切方案。霍夫曼既然挑选隆美尔出任指挥官,就不能不把高斯搭配给他。

    有关隆美尔的种种传闻其实不太离谱他住进柏林的陆军医院之后便被严密看管起来,别说没有霍夫曼的允许任何人都不能去探望他,就算有人想去探望多半也会被吓得够呛。因为多数时候隆美尔并不住在病房里,而是在医院地下停尸房旁的一个房间里。一个终年不见天日、阴森森透着邪气的地方那里成了隆美尔的临时指挥部,他和高斯两人。再加几个知根知底、自愿跟随的校级军官组成了极为精炼的参谋班子,而在外面他们全部被贴上了叛国集团的标签。

    这样的鬼地方约德尔将军只来过一次。第二次再也不敢来了,但隆美尔一直在里面呆了整整2个月,直到最后1个月,有关叛国集团的传闻与风声变得淡薄后,他才秘密率领指挥部赶到克里特岛上。

    隆美尔要为自己的命运抗争!

    这次叛国集团事件中最让他痛心的不是元首对他的训斥和意见,也不是对施陶芬贝格这个老部下的看走眼,而是军官团中大人物对他的看法。身为陆军元帅这样的高级军官,隆美尔自觉平时对其他老军官团也算是恭敬和客气,但叛国集团中所有被判决有罪的元帅和将军们都有人求情,甚至连路德维希…贝克这样的主谋分子都有人劝元首放他一条生路,说他只是个糊涂蛋而已,永远成不了事。唯独他这个当年的元首警卫队长、法国战役的装甲英雄,在非洲被骤然提拔成为元帅的高级军官没有一个大人物为他求情仿佛他是罪有应得似的!

    世态炎凉、人情冷热,身居高位时往往看不出来,只有在落难时才能知道谁是朋友,谁是君子。隆美尔志满意得的时候在政界、军界有很多朋友,但在他出事后只有高斯,这个以前和他搭档、后来因为患病回国休养的非洲军参谋长坚信他是冤枉的,一直为他东奔西走哭诉喊冤,甚至不惜面对其他军官团老派军人的冷嘲热讽而犯言直谏,事情一路闹到霍夫曼这里,后者早就在暗中观察高斯的动静,面对这种情况正中下怀,大笔一挥,将有“同党嫌疑”的高斯也送到了陆军医院“监禁”起来这下就更没有人敢为隆美尔喊冤了,哪怕加兰德这样的直性子,也只敢来看望隆美尔一次而不敢多说些什么。

    霍夫曼本没有惩治隆美尔的意思,但后者身上的毛病实在不少,需要好好借这次事件压一压。隆美尔和古德里安的性格很像,脾气耿直、人缘很差,但古德里安与他相比有一点好,不会吹牛说大话,隆美尔却常常因为这一点在很多微不足道的小事上栽跟斗。固执、不听人劝、屡屡冒险固然成就了沙漠之狐的赫赫威名,但造成隆美尔失败的也正是他性格中的这些因子。霍夫曼清楚地知道,隆美尔与负责北非事务的凯塞林元帅关系很不融洽,特别是隆美尔仗着有希特勒的宠爱和撑腰,经常背着凯塞林自搞一套,后果往往十分严重,然后一旦出了问题就是相互推诿与扯皮,这样的无厘头官司经常闹到柏林,大多数时候凯塞林元帅的意见都是正确的,但在隆美尔的胡搅蛮缠之下,希特勒通常是各打五十大板了事霍夫曼可不想犯这种无原则迁就的错误。

    除隆美尔自己的毛病,他的夫人也很有问题,简直是妇人干政的典型,甚至比经常指手画脚的戈培尔夫人还令人讨厌。在历史上,在驻守大西洋壁垒并担任b集团军群司令官时,隆美尔太太露西同高斯太太发生了激烈的口角,就为这点事,她一直向隆美尔吹枕头风,使后者撤掉了高斯参谋长的职务,离开了高斯的统筹与协调,隆美尔什么事也干不成,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居然因为老婆的几句话被隆美尔赶走了,然后参谋长换成了德奸汉斯…斯派达尔就是这个人以迟疑、观望、动摇、拒不增援的行为最终葬送反击诺曼底登陆的希望,并用这样的投名状在战后成了西德国防军的总参谋长。在这个时空里,他没有这样的机会了,作为密谋集团的一员,虽然有龙德施泰德和凯特尔为他求情,霍夫曼依然毫不犹豫地送他上了绞刑架。

    隆美尔在历史上是否真的参与了720事件尚无确凿证据与定论,但霍夫曼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认为,类似隆美尔这样性格有缺陷、耳朵根子特别软的人,面对自己信任和推崇的部下(施陶芬贝格)的劝说,再加上对战局悲观失望与内心积压着的不满,他在这件事上绝对是知情的谋害领袖这种事,别说参与或表示赞同,哪怕明确表示反对却知情不报依然都是重罪,因此希特勒赐他一个“自杀”严格说起来不算是过分。这次“叛国集团”事件暴露得更早一点,隆美尔估计是真被冤枉的,但霍夫曼依然用整件事情给了隆美尔一个终身难忘的教训而且还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计划保密。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未完待续。)

第二十四章 昆古尼尔计划(3)() 
勒夫少尉是以慷慨赴死的心态驾驶着飞机在跑道上滑行的,此刻他的神经高度紧张,一边要向上级汇报机场的实地情况,一边在心里还要念叨:“如果……我是说如果,有诈的话,我就重新拉起来逃跑……拼死也不能让他们俘虏我……这个世界上只有牺牲的勒夫,没有苟活的勒夫……”

    但最终,什么变故也没发生,他自然也没办法重新拉起来,只能稳稳地将飞机停在跑道尽头这已经是他故意为之了,换做平时降落,哪用得着滑行这么久,一半距离就够了。他停稳飞机、推开机舱盖后并没有急着下去,反而抄起身上的配枪,准备应付突发事件。

    一个伞兵已从远处跑过来了,一边跑,一边还埋怨他:“嘿,活计,你怎么磨磨蹭蹭的?我都看你在上面转了3圈了,怎么就是不肯下来?兵贵神速懂不懂啊?……我们好不容易争取点时间,全他妈给你浪费了。”

    “我搞不懂你们怎么会这么快,害怕下面是骗局!”

    对方一愣,马上反问道:“不是发电报告诉你们了么!难道没收到?”

    “当然收到了,可这也太顺利了,快得简直让人吃惊长官们都怀疑这是圈套,派我下来送死……”说到这里他猛然想起通话器还开着,连忙手忙脚乱地汇报,“报告长官,01号一切正常,机场可以降落。”

    “好小子,最后你说什么?我可都听到了。”

    “我说一切正常,可以降落。”

    “不是这一句,更前一句。”

    “没什么,开玩笑的……这个,长官我内急。一会下来再聊哈……”勒夫心虚地关掉了通话器。

    “天啊,难道我们控制速度快了还有罪?”伞兵已听清楚了勒夫在汇报些什么,笑得差点直不起腰来。这时候哈曼少校带着一堆人马也出来了,后面似乎还跟着俘虏。仿佛为了告诉他为什么打得如此顺利,一个伞兵如同老鹰抓小鸡一样一把拎出一个俘虏,扯下对方的包头巾,“看看,这是什么,全是印度人……”

    “上帝啊,英国佬呢?”

    “没有英国佬,古德里安将军打得太精彩。英国佬都去支援托卜鲁克了,这儿只有印度师,还有一个英国旅,据说分布在马特鲁港附近,要想反应过来还得有一段时间。”

    事实证明,哈曼少校的估计是错误的,正说话间,塔台上担任瞭望的伞兵大声报告西面远处忽然掀起了大股黄尘,疑似车队在快速推进,看这架势应该是英军队伍。不仅有卡车,还有装甲车,唯一的好消息是没有坦克。

    “这大概是收到情报的英国人来进攻了。兄弟们,顶上!”哈曼立即部署下去。

    “慢着!”勒夫打开通话器,对准空中再度吼叫起来,“报告长官,我是01……”

    “你小子尿完了?又什么事?”

    “伞兵已完全控制机场,一切顺利,现在英国人发动反击企图夺回机场,有卡车和装甲车,没有坦克。我们请求空中支援,希望飞机能迟滞他们的进攻。”

    “收到!”战斗机大队长立即下达命令。“第7中队,立即以最快速度出击。阻拦机场附近的英国车队。”

    “来得及吗?”哈曼问道。

    “完全没问题。我降落时大群飞机在我身后100多公里,刚才又耽误了一会,等这支敌军车队赶到时,我们的飞机应该也到了。”

    哈曼一边示意手下做好迎战准备,一边仔细观察空袭战况:事实果然如勒夫描绘得一样,等英军车队堪堪要抵达机场周围,德军…190就赶到了,为支援对地作战,这4架飞机特意搭载了对地攻击火箭弹套件,每架4枚,看到旷野里的敌军车队滚滚而来的飞行员们哪里肯放过这样好的机会,于是哈曼等人就亲眼目睹了一场焰火大会16发火箭弹陆续喷射出去之后,英军车队被炸得人仰马翻,4架…190嫌这样打得还不过瘾,纷纷再度拉起来用航空机枪和机炮扫射地面,在20mm的mg151炽热火力的覆盖之下,别说步兵和卡车,就是装甲车都挡不住。不到15分钟,这次英军临时纠集起来的反扑就失败了,所有人马抱头鼠窜,除了一地的尸体和破烂的残骸,连半点儿浪花都没留下。

    “这节奏不太对啊……”勒夫疑惑地问道,“英国佬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不能打了?早知道这样,去年就应该渡过海峡占了不列颠的。”

    “你也想不通吧……看看他们就想得通了。”哈曼指了指远处正被伞兵们喝来喝去指挥干活的印度俘虏,“我问过俘虏了,这附近都是印度第4师的部队,除个别军官是英国人,其他全是这些又笨又傻的殖民地兵拿他们当苦力倒挺不错,非常听话、服从,叫干啥就干啥。”

    到这个时候,勒夫终于弄清楚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由于托卜鲁克方向打得太凶,蒙哥马利将一切能抽调的兵力全部抽调去了前线,最后只留下一个印度第4师因为这个师上去也不顶用,还是管后勤补给算了,所以伞兵也好,空军对地攻击也好,遇到的都是印度兵。至于机场控制是如此容易则另有原因,因为沙漠空军一直在负责托卜鲁克方向作战,阿拉曼附近的机场实在距离前线太远,腿短的喷火、飓风根本够不着,而且连日来英德双方空军交战比较凶猛,沙漠空军损失很大,特德将军命令各中队收缩兵力、集中力量,阿拉曼这个机场暂时就被空军放弃了,不但飞机、配件、燃油等物资都拉走了,连守卫和高射炮也拉走了,否则根本轮不到印度兵来守。印4师的军官也没把这个空机场当回事,随随便便摆了一个连在这里,这点兵力哪里是精锐的伞兵们的对手,所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

    他大笑起来:“原来如此,可是你们应该向后方详细说明啊,长官们都担心是圈套呢……”

    克里特岛上的高级军官们终于看到了伞兵发回的详细汇报,众人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心情颇好的凯特尔居然开起了高斯少将的玩笑:“这个意外情况应该没在你准备的预案中吧?”

    “这个……还真有。不过我们最乐观的预计也认为是15…30分钟,没想到足足提前了一小时。”

    霍夫曼高兴地点点头:“发电报给古德里安,告诉我们这里的事情,让他尽最大可能拖住蒙哥马利。”

    约德尔大笑:“元首,这样您欠他一枚大勋章啊。”

    “那就一并写上,回国后就兑现。”霍夫曼也一并笑了起来。

    “现在就等马特鲁港的登陆情况了,真期待也是印度兵啊……”蔡茨勒也换上了轻松的口吻,“难怪印度人会被英国人殖民这么久,现在我对日本能在印度取得多大成就忽然感到好奇起来了。”

    马特鲁港,庞大的登陆部队已接近到目视可以观察港口的地步了,依然还没有遭到敌军炮火的“迎接”。这座港口很破旧,泊位与码头似乎也不大,但这都不要紧,关键是守卫港口的敌军似乎人数不多而且毫无准备。透过望远镜的镜头,跟随第一波部队出发的大德意志师师长赫尔曼…巴尔克少将(本来他还是第11装甲师师长,是霍夫曼考虑他在历史上的赫赫声名,提前让他接任了大德意志师师长的职务)已可以发现在远处惊慌失措奔跑的人群,他露出了微笑,刚才他已收到了阿拉曼机场方向的情报,对登陆成功的信心大增。

    他告诉副官道:“通知舰队先不要开炮,看看我们能不能逼迫敌人投降。”

    “投降?”副官瞪大了眼睛,“这怎么可能?另外,不开炮怎么掩护登陆呢?”

    “我们马上就要控制这里了,所有港口设施都应该是我们的财产,怎可以轻易破坏?我还指望继续用这个设施给后续部队开辟通道呢!”巴尔克笑道,“别紧张,敌人的实力很弱。”

    “那,不开炮的话怎么压制火力?”副官疑惑地问道,“我看到敌人在掩体后面摆弄火炮了,他们会不会设下了埋伏,准备等我们一头撞上去。”

    巴尔克摇摇头,认为这个可能性很小,不过也不敢掉以轻心:“让坦克先上去,试探一下敌人的火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