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铁十字 >

第162部分

铁十字-第162部分

小说: 铁十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请他们努力坚持,我部在48小时内赶到。”

    “隆美尔元帅急电,鉴于摩苏尔、巴格达方向敌军兵力微弱,已命令斯图登特将军指挥伞兵旅去巴格达空降,请我师分出有力力量配合进攻,他已命令大德意志师直接转道向南进攻巴士拉。”

    如果东线指挥官听到这样临时下达变更作战目标的指令,一定会气得火冒三丈,但斯坦因纳的目光没这么局限,他认为这个变化是对的,现在唯一的要求是快!(未完待续。)

第七十章 中东(4)() 
经过对作战地图的仔细研读和对当面敌情的认真分析,斯坦因纳确信隆美尔的策略和临时变更是非常正确的:以快打快,在敌人彻底清醒过来之前就消灭他们。

    “给元帅回电,我师坚决执行命令,将于1943年1月1日完成对巴格达和摩苏尔两地的占领。”

    下午时分,巴格达的英军给突然出现的德国飞机和空降兵给打懵了,他们原以为德国人还远在300公里之外,他们还有足够的时间,就在他们忙着收拢兵力、构筑防线、补充弹药物资时,德国空军已犹如铺天盖地的蝗虫一样飞扑过来。

    现在与他们较量的不再是一年半之前笨重的b…110或意大利人的菲亚特。r。42型,也不再是从克里特岛千里迢迢飞来的少量德意飞机,而是崭新的大群…190a或b…219,特别是b…219,航程长、盘旋能力突出,机动灵活,简直就是对付英国老式飞机的最佳杀手,经常两个盘旋或滚转就能击落一架英国飞机,其杀戮效率比起…190用bz战术不知道高明多少。

    巴格达的伊拉克军队目瞪口呆地看着当初给他们带来巨大心理压力的英国飞机如下雨一样从空中坠落下来,说起来还得感谢皇家空军特德中将当初拼命从中东搜刮飞机支援埃及方向,使伊拉克留下的英国飞机不堪一击,当时速不过300多公里、颤颤巍巍的老式双翼教练机也被迫装上子弹起飞迎战德国飞机时,结局早就注定了。

    在飞机清扫场面之后,清晨在摩苏尔完成伞降的运输机群又开始空投,虽然地面英军竭力反抗,但所有高射火力只要一冒头。必定招来ju…87和战斗机们的猛烈攻击。

    当拉希德总理在一个排德军士兵保护下出现在伊拉克军队面前时,所有伊拉克士兵拒绝了英*官让他们开火的命令,立即欢呼起来:“拉希德……拉希德……”

    “现在。我以伊拉克总理的身份命令你们,调转枪口。为去年战死的战友报仇!”

    “报仇!报仇!”

    去年的伊军被英国人打得很惨,1000多人死亡,3000多人受伤,大部分伊拉克军官被免职,几十支自发组织起来的阿拉伯部落武装被英国人强行解散,虽然伊拉克部队从上到下都更换过了一批人马,但只要英国人还骑在伊拉克人头上作威作福,这种潜藏在内心的反抗就不会停止。在倒戈的伊拉克军带领下。伞兵们很快就占领了巴格达郊区的拉什迪机场,不但本方运输机和战斗机有了落脚点,还在拉希德的协调之下获得了大量油料全是伊拉克空军自己的库存。

    4时许,从南部巴士拉地区飞来24架英国惠灵顿轰炸机试图支援,但早有准备的…190和b…219们狠狠教育了这批几乎没什么战斗机保护的敌机,这一次…190的杀戮效率终于超过了b…219,捍卫了自己轰炸机终结者的声名。

    夜晚时分,孤注一掷的英军第5步兵师第13步兵旅旅长罗伯兹准将不顾伊拉克军队反戈一击的背后威胁,全力向机场德军进攻,企图利用夜间德军飞机不能起飞支援的有利时机夺回机场。为此还出动了全部坦克,但德军me…3运输机早已运来了2门88mm高射炮,再配合伞兵手中的铁拳。打得英国坦克纷纷起火冒烟,玛蒂尔达们自阿拉斯战役后再一次在88mm炮前饮恨败北。

    战局的发展大大超出了英国第10集团军司令官威尔逊上将的预想,他原准备在巴格达依托城防并协同伊拉克部队进行坚决抵抗,为后续兵力展开并跨越伊拉克、波斯边境支援作战争取足够时间,结果到12月30日上午,不但他准备用于伊拉克防线支援的本方部队尚未出发,摩苏尔、巴格达守军向他报告说德国装甲师已出现在他们面前。

    伊拉克军队凌厉的反戈一击更让英国人招架不住:摩苏尔的伊军配合意大利伞兵旅拼命阻止工兵对油田的破坏,连平日里十分恭顺驯服的伊拉克工人都会趁英国士兵不注意时拿起扳手和铁管反抗,很多埋设炸药、准备引爆的工兵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死在漫漫黄沙里;而巴格达城里的伊军趁英、德两军交火时干脆直接抄了英国大使馆和军官们的府邸。并对英国侨民趁火打劫,到处都是女人和孩子惊恐的尖叫声虽然拉希德竭力控制局势。但显然巴格达的混乱没这么容易平息下来。

    当天下午,维京师主力部队开到。巴格达和哈巴尼亚空军基地的英军和伊拉克雇佣军被迫投降,而摩苏尔的印度旅则仓皇向波斯境内逃窜。从巴士拉方向开出、试图支援巴格达方向的第10印度师更倒霉,他们在巴士拉西北部的纳西里耶一头撞上正在快速进攻的大德意志师,这种从装备到战斗力完全被碾压的战斗历程毫无悬念,大德意志师只用了不到3个小时就干脆利落地击溃了敌军,把他们像赶鸭子一样赶回了巴士拉,然后又逼迫他们向波斯方向仓皇逃窜,这时从阿瓦士出发增援的印度第6师才刚刚跨过两国边界。一听前面惨败,该师飞一般地撤了回去。

    1942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12月31日深夜10点,进驻巴格达的隆美尔踌躇满志地给霍夫曼发报:“尊敬的元首,作为运河集团军司令官,我有责任向您报告,我军已控制摩苏尔和巴格达并肃清敌军,摩苏尔油田群完好率超过70%,巴格达全城恢复平静,我军正向巴士拉进军,预计明日可予占领,伊拉克境内敌军全部肃清近在眼前……”

    “很好……”霍夫曼兴奋地放下电报站了起来,最让他高兴的不是巴格达或巴士拉的占领,在大德意志师和维京师的猛攻之下,那地方如同成熟的果子一样,只要轻轻一用力,迟早就会落下来,他高兴的是保住了摩苏尔油田群,70%的完好率意味着一年至少可拿到300万吨油,再加把劲修复的话意味着1943年下半年的石油缺口就能补上了当然,还得防备英国人和俄国人的轰炸。

    “元首,凯塞林元帅来了。”

    “遇到了什么困难?”看凯塞林进来后的兴致不是特别高,霍夫曼疑惑地问道。

    “开罗城的英军坚决不肯投降,哪怕今天伊拉克的局势已摆在他们面前,他们依然非常顽固。今天是停火协定的最后一天,离重新恢复交战状态只有2个小时了,虽然特使重新又进了开罗城,但我对前景不看好。”

    “海因茨有什么办法?”

    “如果敌人不肯投降,那他就只能进攻,他的部队经过这么多天补充、休整后已完成了准备,随时可以发起进攻。不过,他需要空军的配合和掩护。”

    “敌人提出什么条件才肯投降?”

    “敌军坚决不肯投降,只要求我们放他们去阿斯旺和埃塞俄比亚。倘若我们接受这种可笑的条件,他们愿意放弃交火,把开罗城完整给我们但这是不可能的。”

    听到英国人如此软硬不吃,霍夫曼也皱起了眉头:“攻城损失多大?要多久?”

    “大概1周左右,如果打巷战的话,要准备近万伤亡。”

    一听说要打巷战,霍夫曼就深感头疼,现在围城的部队不是装甲师就是摩托化步兵师,长于长途奔袭和野外突击,拿来攻城实在是以短击长,更别说还要死伤上万这都是他手下最精锐的部队,死1000都令人心疼。

    “围困的话要持续多久?”

    “长久围困也不是办法,开罗城还有30万民众,埃及国王和该国大人物大都在城里,只怕……”凯塞林吞吞吐吐道,“围城不是好办法,围到最后,埃及人死得比谁都多,英国人没补给可以抢埃及人的他们手上可是有枪的。”

    “确实不能这么做,死伤太多我们没法对埃及人交代。”霍夫曼重新坐了下来,“让我想想看。”

    忽然间一种想法如电光火石间闪过,霍夫曼问道:“他们要求撤退到南部去?”

    “是。他们打算先去阿斯旺,然后去埃塞俄比亚。”

    “好,给他们机会撤退。”

    凯塞林大惊失色:“元首,不可……这两支是英军中相对能打的部队,一直从托卜鲁克坚持到了这里,现在又恢复了元气,如果放过他们,将来再次遇到的时候只怕我们损失会更多,这样的话我宁可多死埃及人也不愿意……”

    霍夫曼摆摆手:“别着急啊,我说允许撤退,又没说怎么退。”

    然后他一五一十地将刚刚想到的办法告诉了凯塞林,后者疑惑地问道:“这样也行?”

    “当然,不试试看怎么知道不行呢?”霍夫曼狡黠地一笑,“我相信聪明人会懂得如何选择的。”(未完待续。)

第七十一章 中东(5)() 
“我没听错吧,这真是贵国元首的意思?”拉姆斯登疑惑地问道。

    “是,否则古德里安元帅是不敢下这种命令的。”

    “元帅?他成元帅了?”

    “今天刚刚签发的晋升令,正式授衔会等一段时间。因为古德里安将军在北非战役中的突出贡献,元首已晋升他为元帅。”特使傲慢地抬起头,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他用10万打30万,不但赢了还抓了10万俘虏……如果贵国某位将军也有这种成就,丘吉尔先生会不会赏他一个元帅头衔?当然,亚历山大上将这辈子是别想了,我就没见他有什么卓越贡献,连露个脸都不敢……”

    一听对方嘲笑亚历山大,英军三人组的气焰就黯淡了下去。事实明摆着,特使已前后数次出入开罗城,一直没见到传说中的中东战区最高司令官,每次求见都被拉姆斯登顾左右而言他拒绝了,再结合城里埃及人偷偷摸摸的报信,很容易得出亚历山大已逃跑的结论。

    “我可以再向您透露一个事实,元首做出这个决定遭到了凯塞林、隆美尔、古德里安三位元帅一致反对,认为不能纵敌。但元首对埃及历史文明的景仰、对开罗人民的关心使他做出了这个在军事上不被接受的决定。”

    “这么说我们还应该感谢贵军?”莫斯黑德脸色铁青,“不服气就来打,我哪儿也不去,就在开罗等着你们。”

    “这是哀的美敦书,停火时间延长到明天上午8时,如贵军拒绝接受相应条件,我军将全面进攻,开罗城与贵军是否完全毁灭。全在将军一念之间。”特使将最后通牒递给拉姆斯登,用似笑非笑的口气说道,“反正伊拉克我军已拿下来了。油田也掌握在了我们手中,贵方拖延时间已毫无意义你们总不至于还想呆在城里看我们把整个波斯再打下来吧。”

    “不用等到明天8点。我现在就可以答复你……”弗莱伯格大怒,上前一步正要呵斥特使,被拉姆斯登喝住了,“先送特使先生离去,容我们再商量一下。”

    霍夫曼给了他们一个匪夷所思的方案:同意英军撤退且允许他们通过铁路快速撤退到阿斯旺,但人可以退,装备不能退他们只准携带个人物品与随身轻武器离开,开罗城和部队所有装备、设施必须完好无损地留给古德里安。一共给拉姆斯登8小时的考虑时间。

    然后霍夫曼又明确让古德里安做好攻城计划,如拉姆斯登不同意或再试图拖延时间,8小时后空军出动、炮兵开火,准备强攻了。

    “如对方同意了呢?这意味着您放走了3万多久经战火考验、对我们怀有深仇大恨的英国部队……”凯塞林虽勉强让这道命令传递给了古德里安,但依然在霍夫曼面前表示强烈不满。

    “3万只有轻武器的部队,您害怕么?”

    “现在当然不怕,可美国人很快就会把他们武装起来。元首,千万别忘了敦刻尔克的故事,我们因为顾忌自身损失而放跑了30万英国人,他们当初抛弃了几乎所有重装备。但后来……”

    “敦刻尔克的事我依然记忆犹新,要不是戈林那头蠢猪……”霍夫曼没法解释希特勒的错误,干脆把责任都推到戈林身上。反正死人也不会开口辩解,“但这次不一样,你以为他们能安然无恙地撤退,然后重新武装起来对付我们?”

    “您是说……”凯塞林似乎有点明白了,“先假意放他们离开,然后中途您趁机……”

    “不!不不不!”霍夫曼把头摇得和拨浪鼓一样,“阿尔伯特,您误解我了,我们不能这样做。这太有损于我们的声誉了,这么做只会导致一个后果英国人再也不会相信有关投降的承诺。他们将死战到底。”

    “难道就这么放他们走……”凯塞林还是满脸不甘心。

    “不仅放他们走,连伤员、殖民地官员和所有愿意跟英国人一起走的人都可以让他们走。亲英派都走了才便于亲德派掌握埃及大局。”霍夫曼豪迈地一挥手,“您前面说的没错,那点物资和装备对美国人而言是最微不足道的东西,用不了3天就能生产出来,但……”

    霍夫曼拖长了声音:“生产出来也得有机会武装才行。您可以看看地图,美国人靠什么把物资和装备送过来?在东非这鬼地方,道路没有几条,靠飞机么?靠火车么?只能靠船!”

    “我要控制印度洋,逼迫美国人源源不断把军舰和船只塞到印度洋来送死除非罗斯福和丘吉尔不想要这些部队了,否则他们必须过来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敌人凭借自己两条腿从东非走回南非去,先别说他们有没有能力走回去,就算能,他们舍得这么灰溜溜回去?”霍夫曼笑道,“北非和中东丢了这么多部队,印度洋和非洲之角又损失了众多部队,他们还有多少训练有素的部队可以丢?人是世界上最昂贵的产品,生产一门火炮只要几分钟,但生产一个可操纵火炮的士兵却要20年。特别这两个还是自治领师,只要丘吉尔还有一点政治头脑,他们就丢不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