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铁十字 >

第242部分

铁十字-第242部分

小说: 铁十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中变化最大的是陆军后备军,在1942年夏天180万兵力的基础上一口气净减少了50万,其中70万增补到了陆军(同期增加了30万新兵员,净减少40万),还有10万后备军因年龄偏大、身体情况不符合要求而被清退。空军在一线飞机总数翻一倍的基础上,兵力直接减少了30万,冗员大量被清退到了陆军和其他辅助部门,海军总人数表面上基本不变,但实际由于海军作战舰艇吨位和飞机数的增加,以及陆战队的建立,其一线兵力比重提高了很多。通过这样的调整,霍夫曼第一次将德国武装力量实际一线作战兵力比重提高到50%以上,而清退的50万壮劳力可以投入各个生产岗位发挥更大价值。

    同时,由于没有斯大林格勒战役和阿拉曼等战役的损失,再加上北方、中央两个集团军群一片平静,德军一线精锐陆军兵力比历史同期增加了近60万霍夫曼正是靠着这批精锐部队中的一半拿下了北非与中东战事的胜利。

    霍夫曼看过档案与原始数据:德国1925…1927年间的婴儿出生率基本维持在2%左右(该年龄段人口将逐步年满18岁而适龄服役),1927年当年甚至只有1。84%,考虑到当时德国总人口只有4500万人,这意味着在满打满算的情况下,年新增服役人口只有40余万(男子),即便加上奥地利和其他一些地区的德意志民族适龄人口,年新增总适龄人口也不会超过55万。在得到这个数字后,他终于从人口角度深刻理解了为什么历史上1943年年初在斯大林格勒和北非彻底失败后德国走向最终崩溃这两次大战整整损失了60多万部队(包括死亡、无法重返战场的负伤与被俘总人数),该数字已超过了全年新增适龄服役人口!

    基于这样的人口数字,他给凯特尔下了一个在后者看起来十分怪异的数字:德国武装力量月平均永久损失人数不得超过5万人。考虑到第三帝国面临的战场范围已超过1000万平方公里,这数字简直低到令人发笑。但几个月盘点下来,凯特尔惊愕地发现,由于东线恪守了没有高比宁可不打的条例,该数字从未被突破,损失最大的一个月也不过刚刚5万出头。从1942年10月到次年3月,半年间总兵力永久损失不到20万人简直就是一个奇迹!缺口被轻而易举地从后备军抽调的力量给补上了,不仅完全补上,前线兵力还开始大量增加,甚至还能额外编列出一个东方集团军群来担任战略预备队。

    兵力损失减少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后备军能按部就班地展开训练,当红军将各种各样的男人甚至女人直接推进部队、拉上前线作战时,后备军总司令勃洛姆堡元帅还再让德国新兵接受为期12周的强化训练,如果是装甲兵、炮兵、工兵等技术兵种,训练周期高达20周。新兵完成强化训练后也不是直接从新训营送往野战部队,而是先到野战部队的“衔接训练大队”报到,并按照国防军特有的两阶段式新兵补充系统运作。

    该衔接训练大队(营级单位)除接收由新训营送来的新兵外,由野战医院出院的伤兵及休完假的士兵也都到这里衔接待命,然后新兵老兵再混合编组接受3…4周的战术训练,通常每个师独立拥有3个这样的训练大队,这个过程可以让新兵适应野战部队的实际状况,在实际下部队时能有认识的老兵,这对新兵心理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能锻炼老兵的指挥与协调能力,进一步增强了部队的向心力。

    这种训练和补充机制在霍夫曼看来非常重要,第三帝国能在装备、人数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打胜仗,完全就靠了这套体系,而当过军训处处长、陆军管理局局长和国防部长的勃洛姆堡元帅显然比任何一个前任都能深切领会这套体系的重要性,再加上一心想巩固提升自己在元首心目中的地位,所以干得比较出色。

    “看到新编制取得成功我就放心了。”霍夫曼笑道,“凯特尔总长一直为这件事煎熬得睡不好觉,最起码这次回去可以睡个好觉了,我相信他今年一定能完成12个装甲师的整编任务。”

    凯特尔只能苦笑着摇头,目光只看着施佩尔,那意思很明显:你生产出足够的装备我才能完成这个任务。

    一堆人在指挥部里观察地图和沙盘,判断各部队进军情况,正说话时,电话铃声忽然响了起来,南方集团军群参谋长韦勒中将接了电话后问道,“元首,这是胡贝将军利用大型步话机打来的无线电话,您想不想听一下战地的声音?”(未完待续。)

第一百十八章 高加索(5)() 
霍夫曼点点头,自仿制摩托罗拉步话机成功,并将德国产的小型报话机引入战地指挥系统后,部队指挥效率又提升了不少。他不断地在潜移默化中用后世的军事体系来尽可能改造二战时期的军队,凯特尔、蔡茨勒、隆美尔、古德里安等听过他对于未来军事变革的“设想”,虽然元首口中的每一种“奇思妙想”现在看来都还很困难,但并不妨碍他们加以了解吸收。因为在10…15年前如果有人提出未来战争应当是机械化与闪电战模式,一定也是这个局面。

    根据他的要求与“技术情报”,德国专家又迅速研制了搭载在半履带装甲车上的指挥部专用特种无线电系统这不是说德国以前没有车载无线电系统,事实上德国无线电装备在全世界范围内都算是一流,之所以冠以“特种”这个前缀,是因为这套无线电系统是独一无二的,上面用了标准的实验室产品晶体管。

    晶体管在1929年发明后,由于提纯难度、成本因素、可靠性等缘故,一直未得到实际运用,所有无线电使用的都是电子管,限制了电台功率,但霍夫曼提出一定要使用晶体管研发新的无线电系统,专家们十分艰难地打造了这套系统并像普通车载无线电系统一样安装在一辆sdk251指挥车上,虽然生产过程费时费力,但效果远远超越了时代,当其拉出10米高的车顶八木天线并发送电报信号时,可实现全球任意位置点对点通信,在传递语音信号时,距离最远能达到400公里(普通车载电台超过50公里就变得不太清楚)。

    说起来八木天线和磁控管都是日本率先捣鼓出来的东西,但在日本并未受到重视,八木天线战前在欧美已得到了相对普及的运用,而磁控管是日德开展技术交流后由德国雷达专家偶尔间发现的用于改造海上节拍雷达时效果很好,联合舰队上下十分仰慕德国的雷达和通讯技术,压根就没想到部分关键技术的源头其实是在日本。

    这种指挥车只生产了2辆,每辆造价比虎式坦克还贵,全给了南方集团军群,曼施坦因也不小气,担任主攻任务的胡贝和迪特里希两个师长各分到一辆,现在这电话就是胡贝抱着尝鲜的态度打来向指挥部汇报的,当听说元首也在司令部并和他通话时,更是十分激动。

    通过与胡贝的交流,霍夫曼及时掌握了前线的动态:胡贝先以一个虎式重装甲营为诱饵发动进攻,引诱罗科索夫斯基派遣坦克前去围堵,当红军动用2个坦克军试图围歼这个重装甲营时,第16装甲师迅速出击,以钳形攻势包抄了这两个坦克军,当对方心急火燎地将最后两个坦克军也派上场时,迪特里希的警卫旗队师和另外两个重装甲营出现了,双方在莫罗佐夫斯克一带爆发了前所未有的坦克大战。

    根据胡贝的介绍,现场可能有1500辆或者更多的装甲车辆(坦克、突击炮、自行火炮)在进行交战,德军投入了800多辆,红军投入了600多辆,他和迪特里希手头还各自捏着一个坦克营担当预备队,准备最后时刻投入战场。当然,说是1500辆装甲车辆投入交战,实际上直接面对面交战的坦克可能只有500…600辆,其余的要么在迂回包抄,要么在提供支援。从胡贝爽朗的笑声来看,似乎战局进展一切顺利。

    听完介绍,霍夫曼一下子就想起了历史上库尔斯克战役中有关普罗霍洛夫卡的坦克大战:那次坦克战役的主角是三个党卫军装甲师,分别是警卫旗队、帝国和骷髅师,而他们的对手是红军坦克第5集团军。这次的主角换上了第16装甲师和坦克第4集团军,相对于那次战斗中德、苏双方坦克数量对比,现在形势无疑要有利得多德军不但在坦克性能上,在数量上也压倒了对手。

    他不想干涉前线指挥官的决策,但一想到历史上普罗霍洛夫卡战役中双方坦克兵在坦克被击毁后还相互肉搏的情形,立即叮嘱道:“坦克被摧毁后,一定要竭尽全力保住那些车组,决不能让他们去干普通步兵的事坦克没了可以再造,人没了万万不行。”

    胡贝愣了一下,马上就答应下来。

    在说话时,电话听筒里还伴随着远处传来的炮击声与炸弹爆炸的轰鸣声,在爆炸间隙,霍夫曼还能清晰地听到前线正响起大批“乌拉”的声音,然后紧接着又是一阵“乌拉”。

    放下电话,他皱着眉头问道:“俄国人的反扑很厉害?为什么总是‘乌拉’?没有我们战士的呐喊。”

    韦勒微微一笑:“元首,其实‘乌拉’不全是敌人的,至少有一半是我们的,而且我们的声音更响。”

    经过解释,其他人才明白过来:头一阵“乌拉”是俄罗斯解放军的呐喊,他们紧跟着的口号是“为了新俄罗斯!”,而第二阵“乌拉”才是红军,他们紧跟着的口号是“为了斯大林!”

    “你们把俄罗斯解放军拉去攻坚了?”霍夫曼疑惑地问道,“不是一直在说让其担任防御任务么?”

    曼施坦因把头转向凯特尔,那眼神很明显:是你反复交代要少死人的,所以我当然就把俄罗斯解放军拉上去打了!

    凯特尔耸耸肩,回了一个无奈的眼神,仿佛在说:“别看我,5万人的伤亡指标是元首规定的。”

    “这……”曼施坦因想了一想后回答道,“您来之前我不是为推进速度过快而烦恼么?把俄罗斯解放军拉上去就是出于降低速度同时又不会引起红军怀疑的策略。”

    在南方集团军群最初的策略里,身穿德军军服的俄罗斯解放军是第二梯队,准备在一线部队拉开缺口后跟随突进并扩大占领区,但在偶尔的情况下发现俄罗斯解放军“拉仇恨”特别有效果,普通红军部队面对德军如此狂飙的进攻大多数时候只草草抵抗一下就撤退了,但换了俄罗斯解放军来进攻,通常双方会一直打到底,不以一方失败为标志根本不会结束战斗,俄罗斯解放军就像一个血肉磁铁,牢牢吸引着红军的注意力。

    曼施坦因大喜过望,立即将这种特性发挥到极致:他指示俄罗斯解放军派遣1…2个师吸引住当面红军的注意力,然后又派其他部队进行迂回包抄,准备给当面的顿河集团军一个包围圈,而莫罗佐夫斯克就是这个包围圈上的重要节点。曼施坦因的心不算黑,他不想一口气干掉顿河方面军,只想吃掉对方1…2个集团军,如果能再加上一个坦克集团军就更好了。

    “下一步你们打算怎么办?”

    “继续进攻,将俄国人压过顿河河曲部,将战线恢复到去年9月份时的水平。”韦勒中将用教鞭指点着沙盘,“在我军左翼,霍特大将集群牵制着敌军布良斯克方面军与西南方面军,在我军右翼,克莱斯特大将集群牵制着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高加索方面军,我南方集团军群中央主力目标是突击敌顿河方面军。总兵力是70万对50万,主要地段有1。5…2倍的兵力优势。在技术兵器上,中央地段的坦克与自行火炮之比是1500辆:900辆,飞机是1500架:600架,在主要突破地段有2…3倍的优势。”

    “考虑到春季解冻期即将到来,整体战役的窗口期大约只有三周多一点的时间,各主力部队将于4月15日左右停止进攻,然后利用一周时间进行回撤。”曼施坦因问道,“不知道这个安排是否足以支撑‘春醒’战役第二阶段?”

    霍夫曼点点头:“从时间上来说是足够了,我想具体听听您的具体计划以及对第二阶段的安排。”

    “与本集团军群对峙的敌军一共拥有5个方面军,总数约0…250万人,第一阶段目标是牵制住4个方面军,重点突击敌顿河方面军。根据战术计划与战棋推演结果,其余4个方面军的战果指标是15…20万人,顿河方面军的指标也是15…20万人,坦克和飞机预计是1000和800,我军拟付出的永久损失是……”曼施坦因顿了一下后说道,“德国部队永久性损失不超过4万人,俄罗斯解放军3万,其余盟国军队不超过2万,坦克和飞机损失均不高于300。”

    “至于第二阶段作战详细计划目前尚未最终确定,但目标是明确的。”曼施坦因在沙盘上画了一个圈,“5月底前全歼秋列涅夫的高加索方面军,再吃掉敌人50…60万,将东线南翼的敌军总数降低到150万之内,并让我军顿河战区、内外高加索战区联成一片,如有可能占领整个高加索地区。到那时,算上目前南方集团军群150万,再加土耳其军100万和伊朗军15万,我们会在南翼聚集265万兵力斯大林需要从北部和中部至少抽调150万兵力才能应付。到那时,莫德尔就可以放手大干一场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十九章 高加索(6)() 
“为什么总是我?”面对汹涌而来的德军进攻狂潮,顿河方面军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很有种委屈得想哭的感觉。

    4个月前的11月份,曼施坦因发动“大河曲部”进攻战役,以精巧灵活的解剖战术打得红军上下疲于招架,顿河方面军仅仅几天功夫就搭进去一个半集团军。4个月之后,南方集团军群的主攻方向再次选择了顿河方面军所在的防区。有了上次教训的罗科索夫斯基这一次学乖了,德军刚开始大举进攻就将自己的全部主力压上来,还让各部队排成相对紧凑的防线,不让敌军有随意穿插的机会,为遏制德军的装甲优势,他甚至还动用了被他一直捏在手心、宝贝无比的坦克第4集团军。

    但这一次德国人的风格却骤然大变,不是上次那种左右穿插、肆意游走的灵巧攻击,而是直接拿出1000多辆坦克、30万部队进行正面进攻,以蒸汽压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