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铁十字 >

第247部分

铁十字-第247部分

小说: 铁十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来说煤炭的事,这一亿吨煤炭,除运回本土和给意大利15oo万吨以外,剩余的85oo万吨你们打算怎么安排?”

    “一部分炼焦,供给钢铁企业使用,还有部分电,不过顿涅茨克电厂的装机容量有限,不可能利用这么多煤炭,必须还有其他出路,但乌克兰重化工不达,利用起来成效一般。”

    “不能光考虑生产,还应该考虑东方各国的取暖需求。”霍夫曼道,“我听说俄国人原来因为缺少煤炭,冬天甚至用原油取暖,动用原油我没这么奢侈,但给他们提供煤炭可以办到。加大开采力度,凡利用不完的煤炭都用于今年冬天取暖吧。”

    施佩尔有些诧异地看着霍夫曼,不明白为什么元最近对东方各国大方起来了,先是提供柴油,现在又准备提供煤炭这是真心搞欧洲联盟的节奏?

    仿佛看出了施佩尔的疑惑,霍夫曼解释道:“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煤炭或柴油,必须考虑对整个东方国家体系的政策。韦勒中将告诉我,如果能得到足够的装备与补给,有完善的训练和指挥体系,这些士兵都是很好的战士,斯大林根本没用好他们。就这场世界大战而言,我们德意志人口远远不够多,任何减少德国青年牺牲的办法都应该被鼓励,如果我们能动员足够多的东方军队与布尔什维克军队进行斗争,这场战争我们就立于不败之地,对今后世界与欧洲格局也有极大帮助。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这些人民一点柴油与煤炭,不但不会损害我们自己的利益而且对我们的事业大有裨益,你作为一个政治家应该牢记这一点。”

    “我明白了,元。”

    “加上顿巴斯的煤矿后,铝的问题能解决了么?”

    “铝的问题能解决,但电还有缺口。”

    充沛的电力是获取电解铝的保障,德国原本电力是够用的,但因飞机生产规模提升需要大量铝锭,因此电力逐步开始出现缺口,所以霍夫曼予以了高度关注。德国电解铝的水平在世界范围内算是一流的,大致是1。8…2万度电能出一吨铝,霍夫曼对本年度飞机制造的期望是3万架,以一架飞机消耗2吨铝计算(实际算上零件制品消耗还不止),新增的飞机类铝消耗就过6万吨,而德国1942年全年铝产量不过就是28万吨,短时间要实现2o%以上的增幅确实不易。不过听到铝的问题能解决,他还是非常高兴,这大大越了期望。

    “工业专家经过计算,认为从原料开采到铝制品完成制造,依靠新增的顿涅茨克煤炭产量足以覆盖,甚至还有富余,但电力不够确切地说是电机组和千瓦小时不够,因为除铝以外还有额外的新增需求。”

    “是什么?”

    “级炸弹中的原料提纯需要使用大量电力,这东西甚至比铝锭还费电,我都怀疑教授们算错了,但他们做过一次提纯实验不到o。2克原料居然耗费了上百万度电力。专家们表示,至少要上百公斤甚至成吨的原料。”施佩尔哭丧着脸,“把全德国的电力都给他们还不够。”

    一听到这里,霍夫曼又是一阵抽风似的牙疼:海森堡第二次计算的数字明显还不对,不过开始接近事情真相了,但有一点施佩尔没有夸大,那玩意耗电是毫无疑问的。现在矛盾来了,有限的电力究竟是优先保障飞机和军备生产还是投入核原料提纯呢?

    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如果让德国高层现在选择,估计除霍夫曼之外其他人都会押宝在军备上,但只有霍夫曼才清楚,第二个才是战争的终结者。

    痛苦抉择了很久,他最后下定决心道:“这两方面都不能耽误,目前都必须保障供应,我看看能不能从国内其他领域挤出一些来,另外,关于级炸弹项目,我想与专家们交流一次,听听目前的进度与后续安排。”

    施佩尔楞了一下,随后回答道:“如您所愿,元。”(未完待续。)8

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醒(1)() 
战机在呼啸、坦克在咆哮,炮弹在轰隆作响……

    1943年3月29日,顿河河曲部再次见证了一场大规模战役,远道袭来的德国装甲部队开始全力合围三个拼命往斯大林格勒方向逃窜的红军集团军,虽然红军人数高达2o万,但他们完全丧失了有组织的抵抗与反击,只知道一窝蜂往斯大林格勒赶,每个人心里的念头都是一样的:逃!逃到斯大林格勒就有救了。(' '

    “元,如果战事顺利,我想4月3日零点可以准时起‘春醒’第二阶段战役……”曼施坦因踌躇满志地霍夫曼汇报道。

    “干得不错,不过,在第二阶段开始前,我准备先给斯大林再加点料,逗逗这个大暴君。”

    “逗?”曼施坦因似乎很难理解元用这样轻佻的字眼来形容。

    “给柏林报,告诉戈培尔部长,时机成熟了,启动零点计划,事情真相立即予以公布。”

    “是!”达尔格斯立即执行指令。

    所有人都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但二十几分钟之后,事先录制好的、戈培尔那铿锵有力的声音便在收音机里响了起来:

    “德国政府正式公告:……近期,我国防军士兵在修复斯摩棱斯克及其附近遭到炸毁的铁路、公路以及其他工程时,挖掘出一座埋着许多军官和士兵的大坟,相关尸骸全部身穿波兰军服,经我方组织的国际委员会验尸确定并经俘虏的俄国内务部队人员招供,这些穿着波兰军服的官兵死于194o年春,全是被红军俘虏后由斯大林授意杀害的,其中大部分被害人是被捆住手脚,从脑后开枪行刑的,场面极其残暴、无耻……为证明国际视听,避免电影胶片、照片等断章取义,我们愿意邀请国际社会特别是盟国代表、波兰流亡政府代表前来观察,目前现场已被严密保护起来,保持事时的原状……”

    随着全德、全欧洲的不间断广播,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伦敦与莫斯科。

    “相先生,德国人出了重大新闻,涉及我国公民与军人,您不对此表示看法么?”接收到如此新闻之后,波兰流亡政府总理,身在伦敦的瓦迪斯瓦夫…西科尔斯基第一时间给丘吉尔打去电话。

    “总理先生,我很同情波兰人民的遭遇,但这明显是一个阴谋,一个德国挑拨盟国间关系的阴谋。”

    “德国人的用意无足轻重,我不指望希特勒能大善心,我只想知道,英国政府是否对这件事有自己独立的立场。”

    “这个……”丘吉尔沉吟了片刻,“能不能战争结束以后再调查这件事,目前我们应该集中精力对付德国人。”

    “我也很想这么冷静,但我的职责,我的使命以及身为一个波兰人的骄傲使我无法做到这样。”

    “您现在希望怎么办?”

    “我想要求国际红十字会去实地调查,并要求俄国人提出正式报告,说明那些‘流亡’俄国的波兰军官的下落。”在回答中,他对“流亡”二字进行了强调。

    “好吧,您不要冲动,也不要对媒体表看法,等我与斯大林先生沟通后再说。”

    “斯大林同志,不好了,那些尸体被现了。”贝利亚冲进了斯大林的办公室,神色显得有点焦虑。

    “慌什么?”斯大林眯起了眼神,“让宣传和外交部门表声明:这一暴行是德国人干的,德国现在企图嫁祸于人。”

    “这样能行?”贝利亚将信将疑。

    “如果丘吉尔宁可相信德国人也不相信我们,那没什么好说的,至于那几条波兰狗,随他们去嚷嚷吧。”

    丘吉尔企图息事宁人的做法没有收到实际效果,他从莫斯科只得到了例行公事、官方口径的回答。然后次日一早,bb就表了波兰流亡政府的声明:“……我们对德国宣传机器的谎言已习以为常,也知道其张扬此事所隐藏的目的。然而,鉴于德国人大量而详尽地报道了在斯摩棱斯克卡廷森林现数以万计的波兰军官尸体,又断言这些军官系苏联当局在194o年春杀害,我们认为有必要由权威的国际机构对这些‘万人冢’进行调查,并对所传事件进行核实。”

    莫洛托夫阴沉着脸把情况报告给了斯大林,后者显得很不高兴,不仅因为丘吉尔没制止住波兰流亡政府的行动,还因为前线传来的情况很不好,朱可夫做出在斯大林格勒迎击德军的决定他表示原则赞同,但即将损失3个集团军的事实让他非常恼火。

    “丘吉尔这个反布尔什维克分子的老毛病又犯了,应该让他清醒一下。”

    “您想怎么做?”

    “和波兰人断交,并声明今后也不承认该政府代表波兰人民的立场。”

    “美国人或许会对此表示不满。”

    “就因为一个流亡政府?”斯大林轻蔑地一笑,“我对美国的怒火从未平息过,英国就更不必说,说好的物资呢?装备呢?再打下去我宁可和希特勒合作,大不了我们去打印度和远东。”

    莫洛托夫一愣,随即没说什么,默默点了点头便出门了。他走后不久,斯大林又召见了华西列夫斯基。

    “一定要把3个集团军送给曼施坦因么?”

    “这不是送,实际上他们也逃脱不了。”华西列夫斯基看懂了朱可夫的全部安排,虽然他对这个计划有很大的质疑,但他不能顺着斯大林的意思回答这个问题,鬼知道将来“送”这个词语会不会成为朱可夫的罪行如果是,那就一定是致命的。

    “但罗科索夫斯基同志起初向我报告说有两个集团军被包围,另一个是可以撤退的。”

    “这只是他的一面之词,而且就算是这样说,他也承认有两个集团军跑不了。至于第三个,哪怕一时间脱离了包围圈,也难保不在后续的作战中被抓住有些事情归根到底不是看我们说怎么样,而是事实应该是怎么样。”

    华西列夫斯基这后半截话差点让斯大林当场飙,因为这口吻听上去太像是对“卡廷森林事件”的讽刺了,但他知道对方没有这个意思,硬生生忍住了作,只交代道:“康斯坦丁同志希望您去斯大林格勒坐镇协调。”

    “他自己呢?”

    “他要为罗科索夫斯基充当隐形的方面军司令员。”

    “可是……”

    “现在德国人对我们起了猛烈的进攻,无论是军事上还是政治上,我们必须要予以坚决还击。”斯大林用十分严肃的口吻交代道,“你们想要什么资源,想要什么军队都可以满足,但有一点必须做到要给德国人狠狠的打击,哪怕我们多付出一些代价也行!”

    “但是……”华西列夫斯基本想说自己并未与朱可夫就战役方向、战役目标与计划达成一致,而且他对整体战役有另外考虑,但斯大林下一句话很快将他要想说的话堵住了,“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每个党的高级干部都要用党性保证将自己的全部力量和智慧投入到与敌人的战斗中去,有不同的意见和想法可以讨论,但不能违背整体目标。”

    华西列夫斯基知道自己不能再说下去了,斯大林同志明显是受到了刺激,现在重要的是行动,至于怎么动还是等与朱可夫商量后达成一致再说现在看来,朱可夫同志的政治敏感性比自己高得不是一丁半点。

    “斯大林答复了么?”丘吉尔叼着烟斗,脸色憔悴地询问英国外交部长艾登,最近这段时间他的日子很不好过。

    “答复了,他通知我们和美国方面,俄国准备与西科尔斯基总理的波兰流亡政府绝交因为这个政权听信法西斯的诽谤。”

    “什么?”丘吉尔“霍”地站了起来,“这不正好中了德国人的圈套么?”

    “一点办法也没有。”艾登苦恼地说,“俄国人不想承认这是他们干的,波兰人不相信这是德国人干的,而舆论和媒体又盯着这件事,哪怕我们想淡化处理也不行。”

    “罗斯福总统是什么意见?”

    “他呼吁斯大林不要这样,希望他能维护盟国间的团结,共同对敌。但这意见俄国人显然没听进去,要我说,归根到底是俄国人与波兰人之间互不信任造成的。”

    丘吉尔心想:互不信任这是当然的,历史上俄国曾三次和普鲁士与奥地利一起瓜分波兰,一战后波兰独立时对虚弱的俄国有所报复,但很快反报复就来了波兰战役起时,俄国又在波兰后面狠狠捅了一刀。按他的想法,只要俄国人私下里承认这件事,把罪名随便往叶若夫(内务部负责人,贝利亚的前任,已被处决)或别的什么人身上一推就完事了,再有英国、美国居中协调,波兰人也不会真傻到继续与俄国人对着干。没想到这个如意算盘还是泡汤了。

    “用我的名义给斯大林拍一份亲笔电报:即使波兰政府愚蠢到听信德国的指控,但盟国之间现在没时间争吵,我们必须先打败希特勒再说……”

    “这管用么?”

    “只能试试看了。”

    但丘吉尔的努力没有奏效,4月1日清晨,塔斯社宣布苏联与波兰政府断交,“不承认其是波兰人民的代表”。(未完待续。)8

第一百二十七章 春醒(2)() 
瑞士、瑞典、葡萄牙这三个欧洲仅剩的中立国(西班牙公开宣称自己不是中立国而是非交战国)派出了记者和代表,然后与国际红十字会的代表一起赶往卡廷森林,与他们同行的还有波兰红十字会(应德国新任总督绍克尔的请求)而派出的一个由4名技术委员,1名总部代表(波兰红十字会秘书长卡斯台尔仁斯基)组成的5人调查团。

    记者和调查团成员被指点看了尸骸发掘地,然后还有一堆从死者口袋里掏出来的杂物,包括1940年3月和4月的报纸和信件,甚至还包括一份4月11日的《真理报》,在查看现场后,德国当局提供了一份关于屠杀情况相对比较细致的调查报告,里面不但有被捕的红军内务部队成员证词,还有当地居民的质证,虽然调查团只进行了初步核实,但很多人都认为这份报告描述的事实是可信的:

    “……从1940年3月初到4月下旬,每天有2-3辆装满被捕波兰军官的车厢偷偷地运到格涅日多夫站来,他们被汽车运往铁丝网围绕的区域……每天都能听到许多喊声和枪声。”

    调查团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