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铁十字 >

第27部分

铁十字-第27部分

小说: 铁十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宾特洛普感觉自己有点跟不上元首的思路了,他小心翼翼地问:“您的意思是只要有人愿意出钱,他们就可以把他们想要的犹太人带走?”

    “你这种解释太低级了,听上去仿佛我们是绑架集团一样,应该这样说……”霍夫曼皱着眉头,“如果有人愿意替犹太人承担这个劳役过程或者以适当的经济成果承担,被指定的犹太人可立即获得赦免并离境去他任何想去的地方。”

    “这种适当的经济成果是指?”香槟酒贩子出身的外交部长终于完全领悟霍夫曼的意图,马上反过来询问有关交易的“底价”。

    “我们不要货币只要实物,这些实物可以是1公斤黄金,20公斤白银,1吨橡胶、5吨汽油、10吨钢铁或者20吨谷物……”霍夫曼交代里宾特洛普,“你应当秘密联系瑞士、瑞典、西班牙等几个中立国,通过他们向英美的犹太社团沟通这种办法,反正你有渠道不是?在最初的时候应尽可能避免直接与英美政府接触,有关物资和人员交换的地点可以设在西班牙或土耳其,双方各派代表交收。”

    “他们能答应这些?”里宾特洛普觉得元首的办法有点儿异想天开,在刚才所列举的物资中,黄金和白银有助于改善政府经济状况,橡胶、汽油、钢铁和谷物都是能直接用于战争用途的物资,英美一直以来都在严格执行对德国的封锁策略,能眼睁睁看着犹太社团将这些物资送到德国?

    “这是一个一箭双雕的计划,只要犹太社团答应,英美政府便会陷入两难:如果同意支付,则我们得到了大量物资,如果不同意支付,则显而易见地得罪了犹太人,民主政治家可是很在乎选票的。”霍夫曼提点里宾特洛普,“犹太族群一再标榜自己团结,如果他们不能够搭救自己的族人,这种民族精神和政治宣传必然不攻自破,所以哪怕英美政府不同意他们也会私底下偷偷摸摸和我们达成协议。干这种事情对我们一点坏处都不会有,不管是谁,只要他肯支付这些代价都可以把犹太人带走。”

    “元首英明。”里宾特洛普竖起了大拇指,“一下子便将犹太问题处理的主动权掌握在了自己手中,与希姆莱同志的办法相比您的办法不但高明而且更具示范意义。”

    “不用拍马屁,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别担心希姆莱会找你的麻烦,我会和他达成一致的。”霍夫曼一眼就看穿了里宾特洛普的小伎俩,“不过你要当心,这事决不能走漏风声而闹得沸沸扬扬,否则党内的老同志都饶不了你。”

    里宾特洛普讪讪地笑道:“请元首放心,我会严守秘密的,就像当年和斯大林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一样具有严密性。”

    里宾特洛普走后没过多久,宣传部长戈培尔的身影从后面的休息室里闪了出来。

    “刚才的对话都听见了么?”

    “听见了。”戈培尔点点头,“听得还比较清楚。”

    “你对此有何看法,或者如何看待里宾特洛普。”

    “里宾特洛普对元首还是忠心的……”戈培尔斟酌着用词,“他不像戈林那样野心勃勃、目中无人,也不去干涉不属于他分管的事务,这段时期他上蹿下跳的表现完全是因为元首在公开场合表扬了他两次——这让他有些得意忘形,搞不清自己的身份了。”可怜的外交部长到现在还不明白今天挨这顿训的原因所在,完全是因为他最近得意忘形招人嫉恨所致。其实只要开动脑筋好好想一想,他就应该想到驻意大利大使和国务秘书这样重要的外交职务绝不是外交部长的权利就可以定下来的,他最多就是个执行保密条例不力的领导责任。霍夫曼之所以要敲打里宾特洛普,一方面是为了顺合“民意”,另一方面不外乎是鞭策其好好完成那三个任务的用意。

    “博士这么说的意思是责任在我?”

    “当然不是!您表扬他、赏识他是身为领袖对下属的肯定,您批评他、责骂他也是因为他工作上存在问题、性格上有缺陷。”戈培尔不动声色地回答,“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体现了元首对部下的关心和爱护,只是他们有时候不能理解罢了。”

    霍夫曼笑了起来,能当宣传部长的人果然不一般,戈培尔的话表面上是无原则地迎合领袖,实际上却点出了一个问题:下面人不能理解元首对犹太人处理意见的改变怎么办?

    “说说你的认识。”

    “这件事对里宾特洛普同志个人是好事,经过元首的鞭策与鼓励,他可以将过于炫耀、过于轻浮、过于飞扬跋扈的精神状态改一改,对他未来发展有好处,但对于党和国家……”戈培尔顿了顿,“恐怕会引起较大的争议,毕竟以前的宣传论调与元首您一贯的观点都并非如此,从原来的立场上再退回来需要时间。”

    “我原先说过要彻底消灭犹太人个体或族群?”

    “没有!但是……”戈培尔压低了声音,凑拢后说道,“1月份由海德里希牵头召开的万湖会议曾经对犹太人问题最终解决有一个比较一致的结论,而那份纪要很多人都看见过了,虽然经过了必要的掩饰和修饰,但深知内幕的人都知道其实质含义是什么。而且我们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不然您以为希姆莱同志的集中营最近在做些什么?”

    “真是该死,海德里希利用了我给予他的信任,给党内发出了如此错误的信号。”对莱因哈德·海德里希的种族灭绝政策霍夫曼一直很不感冒,不过现在他既然是元首就难以骤然变化对犹太人的态度,更何况海德里希已死在捷克抵抗组织手下,现在的具体执行者是希姆莱。

    “我个人的观点是:希姆莱同志对犹太人问题很上心,虽然里面有意识形态和民族情感的因素,但最终驱动这种上进心的并不是因为这个,他只是习惯于忠诚、彻底地执行元首的指示,否则万湖会议他就不会缺席。”

    “您是说我能够也应该让他转变观念?”

    “当然可以,您是元首。”戈培尔笑道,“更何况我们改变的不是对犹太种族定性的问题,我们改变的只是对他们的处理意见,这种意见已经改了很多次了——我们刚刚上台执行的手段和现在就明显不同,甚至于波兰战役前的想法和现在也不同。总之一句话,从1933年到现在我们党对犹太人的态度是始终如一的,但具体的措施策略却能随着客观环境和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再改一次也不会很困难。”

    “很好,这可以解决很多问题。”霍夫曼掏出一张地图,上面标注了他最近冥想出来、很多第三帝国控制区域内等待开发的矿区,“这些矿产都是战争所急需的但却极其缺乏人手。”

    “那改变策略就更有恰当理由了,我建议元首认真和希姆莱同志谈一次,他会改变态度的。只要我们在党内达成一致,这种态度很容易通过宣传机构和政府公开的声音为下面所接受。”

    “博士,你帮了我的大忙了。”霍夫曼拍着对方的肩膀感慨道。

    终于有机会改变那臭名昭著的种族灭绝政策,霍夫曼觉得心头畅快了不少,穿越以来的精神压力和道德负担也减轻了不少。

第四十七章 我没有听错吧() 
基于南线兵力对比过于失衡的状态,为协助古德里安稳住局势,南线总司令凯塞林元帅决定进一步加强兵力,首当其冲的就是航空兵,在他的调度之下,紧急赴任的战斗机总监加兰德带领整整一个联队(从东线抽调的jg3乌德特联队)赶赴阿拉曼前线增援第8航空队,小胡子少将亲自驾驶一架fw-190跟在引导机后面。

    刚刚停稳飞机推开座舱盖,人还没得来及下来,加兰德就感觉浑身已被灼热的空气包围,仿佛整个人一下子被甩到炼钢炉前一般,风席卷着一切东西吹过,吹在人身上不见半丝凉意,反而夹带着的黄沙肆无忌惮地往一切缝隙里钻,头发上、护目镜、脖子里各处都沾上了沙子,让他觉得浑身难受,恨不得跳进地中海痛痛快快洗个澡才行。

    “欢迎来非洲,感觉怎么样?”穿着热带军服、鼻梁上架着墨镜的古德里安大笑着迎上来。

    艰难地咽了一下口水,吐出嘴里的黄沙之后,加兰德才狼狈地开了口:“不毛之地、一片不毛之地,映入眼睛的除了黄沙还是黄沙,真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活下去的。”

    古德里安哈哈大笑:“这话你要去问隆美尔,我来才只有2周,他在这呆了都有一年半了……”

    “我还真去看过他。”加兰德跳出机舱,一边和古德里安握手,一边解释道,“走之前我去探望了他一次,他住院了,状态很糟糕。”

    “他的病很严重?”古德里安一惊,“他和我交接时身体状况似乎还不错。”

    “他被自己压垮了。”加兰德指了指脑袋,意思隆美尔的精神压力太大,然后简单地将他知道的卡纳里斯密谋集团事件告诉了古德里安,“他在后备军里最为倚重的副手,特意从非洲军抽调过去协助训练并表示还要推荐其为参谋长的施陶芬贝格上校居然是密谋集团的重要人物,1938年就担当了哈尔德—霍普纳政变企图的联络员。上校一被逮捕,隆美尔就病倒了。”

    “可怜的埃尔温。”古德里安不由自主应了一句,随后又是半晌无语,因为他听到了霍普纳的名字。当初台风战役时古德里安是第二装甲集群的司令官,霍普纳是第四装甲集群的司令官,眼看战局不利两人商量后共同决定抗命撤退,后来又因这个缘故被元首撤职。无非是古德里安更谨慎一些,明确霍普纳跑了之后才跟着跑,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和霍普纳之间算是有一份“共患难”情绪在里面,他原本还想借着这次出任非洲军司令官的机会看看能不能找个合适的契机把这位老朋友再捞出来,没想到再也没机会了

    “物是人非啊……”古德里安感概一声,压低了声音问道,“元首对隆美尔是什么态度?会牵连到他么?”

    “我不清楚,应该不会有问题。”加兰德反问道,“隆美尔最初是元首警卫营的营长,能当上元帅全靠元首栽培,他有什么必要和意义去反对领袖?就算是政变成功了对他又有何好处?就他的个性还有谁能用他?”

    虽然是一连三个问句,但古德里安却点点头表示赞同加兰德的意见。

    “其实元首比你们想象中要高明得多,有人以为他身兼陆军、空军两个总司令是胡闹,陆军我不敢评价,空军我还是有一定发言权的……”加兰德把古德里安走后有关喷气式飞机选型、航空军备重整、空军人事调整、西线防空完善等一系列事情简要概述了一遍,听得古德里安连连点头,附和道,“你说的我也发现了,自从元首把哈尔德赶走并把蔡茨勒扶上总参谋长宝座后,他的情绪和性格仿佛变化了不少——怎么说呢,更完善也更睿智了,不但听得进人劝,对东线一城一地的得失也没有那么看重,而且对装备设计与具体作战部署减少了很多不合理的干涉。这次来北非前他就明确告诉我第一阶段战局如何开展完全由我决定,大本营非但不会干涉还会提供必要的补给与帮助,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或许是揪出了叛国集团的缘故吧。”加兰德想了想,认真说道,“他或许早就对哈尔德和一部分老军官团起疑心了,要不然平素不会表现得那么固执,如果你事先就已经认定你某个手下居心不良,他提出的任何建议——无论正确还是错误,你能听进去么?大本营的未遂爆炸固然是暴露了帝国内部深刻的斗争与复杂的局势,何尝又不是引爆了潜伏的定时炸弹呢?”

    “如果真有地雷那还是早点引爆的好,起码局势对我们还比较有利。”古德里安转移了话题,问道,“对下面的战事你有什么看法。”

    “恐怕你的做法已引起蒙哥马利的怀疑了,今天来时我们顺便敲掉了一架英国人的侦察机,位置在托卜鲁克与马特鲁港之间,在我们遇见他的时候正从西面返航。如果处在蒙哥马利位置上的人是我,对目前这个局面我也会很不放心。”加兰德扫视了机场周围一眼,“最起码你这里的情形就很不对,仿佛马上就要放弃一样,我可不相信你今天是专程来迎接我的。”

    古德里安尴尬地笑笑:“被你看出来了。说真的,我打算过两天就撤,现在指挥部都设在机场呢。”

    “要撤?”加兰德一惊,“那还要我们跑这里来?”

    “意大利人的佯攻打了3天就没了动静,只管转过头问我要补给,我懒得理会他们,他们就理所当然地停下了脚步。”古德里安用手指了指东面,“蒙哥马利老早就摆好了架势,可是一心一意指望我撞上去呢。”

    “其他部队呢?你的参谋部、作战处的人呢?”

    “还剩下我一个。”梅林津中校插话了,“将军,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弗里德里希·梅林津,非洲军的情报处长,其他人几天前就往回撤了,装甲部队和反坦克炮兵向特勒阿卡基尔集中,包括意大利伞兵部队和我们的步兵单元在往托卜鲁克走。”

    “你们把其他意大利人扔在了北面?”加兰德倒吸一口冷气,“他们人数不少吧。”

    “三个师,四万人左右。”古德里安狡黠地笑了,“我没扔掉他们,在我的策略里他们会是最后一批接到撤退命令的部队——你看,最早撤退的是意大利人,最晚撤退的也是意大利人,我们德国人夹在中间,这不是很公平么。”

    “意大利领袖要知道你这么做准会气得发疯。”

    “我早就被他气得发疯了!”

    “这真是……”加兰德喃喃自语了两句,放弃了再为意大利人说话的**,“明天让空军掩护你们撤退?”

    “不,恰恰相反……进攻!”

    “我耳朵没毛病吧?”加兰德感觉自己的心都快要跳出来了,“你本来兵力就少,又放弃了意大利人,提前撤退了一批部队,还要进攻,莫非你手下都是以一当百的超人?”

    “我在前面进攻的兵力只有2个装甲营,加起来不到70辆坦克,没有空军掩护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