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铁十字 >

第292部分

铁十字-第292部分

小说: 铁十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好能完全脱离工作休养12个月。”这是医生得出的初步结论。

    胡佛阴沉着脸点点头,然后叮嘱道:“这些消息必须完全保密。”

    “我能够撑得住,我不能长时间脱离岗位,那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罗斯福语调微弱地说,“现在有更要紧的事需要落实。”

    参联会高层个个眼里闪烁着泪花,这次质询会上,罗斯福是拖着病体、用策略、用自己的政治信誉强行保军人们过关,面对议员们有关军事行动失利的指责,总统一个人揽下了所有责任,从没有指责军人们一句,对压力谈笑风生,但身体却已如此憔悴,让这些戎马半生的将军们感动得眼泪汪汪。

    “第一件事是立即组织艾克的部队撤退,撤到南非去,能撤多少是多少,重点把人保住,别管装备;第二件事,把第八航空队的装备移交给英国方面,把人员撤回来,那些有经验的战斗机飞行员去充当教官培养新学员;第三件”罗斯福拉住马歇尔,用虚弱的声音说道,“加快推动国土防空建设,重点是做好东海岸大城市的防空,不能再挨炸了然后参联会要考虑如何保住南非,要和丘吉尔首相沟通”

    交代完这些,罗斯福似乎放下了心事,用尽了全部精力,脑袋一歪直接昏了过去,惊得众人差点没尖叫出来,最后在高度保密的气氛中推进了医院。按美国正常的权力逻辑,一旦总统出现特殊情况,需要由副总统来掌握权力,但在约翰霍普金斯的暗示下,众人在医院密室里达成一致意见:严格对此保密,除非3天后罗斯福的状态还不行。众人还迅速形成了对权力分配的一致,在总统不能理事期间,政治上的事由赫尔、霍普金斯和胡佛三人共同协商办理;军事上的由参联会高层协商一致后办理。

    亨利阿加德华莱士是现任美国副总统,虽然罗斯福力挺当了副总统,但其与其高层关系很差,身上总充满了神秘气息,因此所有人都不想要爬到自己头上来哪怕仅有几天。

    罗斯福还不知道,就在接受国会质询的第二天,的难兄难弟大英帝国战时首相丘吉尔也面临议员炮轰,众人意见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为什么要同意把光辉级航母和乔治五世级战列舰交给美国海军统一指挥,现在损失如此惨重,谁该为整件事负责

    第二,美国提出了移民10万户英国工程师和熟练造船工人的建议,政府打算怎么办

    第三,马达加斯加丢了,南非危在旦夕,大英帝国未来的出路在哪里能取得战争胜利么

    实际上,这是对北非战役、印度洋战役、中东战役和北海战役连战连败的总爆发。大家都是明事理的,虽然严格说起来这几场战役失利并没有与首相有直接关系,但最为统揽全局的人物,丘吉尔不负责谁来负责难道找布鲁克或庞德来背锅么

    丘吉尔仿佛**之间苍老了十岁,大口大口地抽着斗,想了很久才迟疑着做出回答。

    “事实上,把主力舰借给美国使用是当初为开展北非战役而达成的一揽子协议,为的是缓解美国太平洋舰队短暂的空窗期,而后续是为了解除大西洋方面的困难局面这个困难局面与其说是针对美国的,不如说是直接冲着我们来的。没有了美国的物资支援,我们可能很快就会垮掉,而美国没有我们,大不了损失一个反攻欧陆的跳板。”丘吉尔无可奈何地解释道,“无论从地位来说,还是从实力而言,我们对美国的要求总是很难拒绝。”

    “至于由美国方面统一指挥,一是因为坎宁安舰队在印度洋,二是因为北海战役我们不但没能封堵住德军夺取亚速尔,反而损失严重,故而,美国方面要求由们统一指挥。”丘吉尔摊了摊手,“当一支球队连续失利的时候,一定想换个教练或队长换换运气,于是选择了斯普鲁恩斯和弗莱彻。各位请注意,这两位将军并不是默默无闻的人物,们当初在中途岛是打赢过重大战役的,能力并不存在问题至于战果,当然不是我们能预料到的。如果非要评价,那只能说,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

    有人小声嘀咕:“怎么没有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不是连战连捷么”

    丘吉尔装作没听见这句议论,接着补充道:“虽然我们将主力舰交给美国指挥,但不列颠也拿到了合适的补偿:

    第一,舰载机飞行员都是美国人,我们虽然损失了4艘光辉级,但没有为此损失一名舰载机飞行员,所以我们目前依然保留着比较充分的舰载机队伍;

    第二,美国方面同意给我们10艘护航航母,上千架高性能战斗机,我们目前接收了其中的p47p51sbd6tb,大多数比我们自己的装备要好;

    第三,美国加大了对我们的物资援助,除食品等常规物资输送外,在丢失中东石油产地后,我们在成品油上完全依赖美国,几个月来,美国人给我们的成品油超过了300万吨,这是非常庞大且可观的数字,支撑住了我们的消耗,使我们的战略储备仅仅下降了50万吨,倘若没有这些油料,现在我们的储备已将近枯竭;

    第四,英美政府已达成协议,双方在大西洋上的海军将组成联军,总司令由大西洋舰队司令英格索尔上将担任,最核心的航母舰队指挥官将由坎宁安上将担任;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罗斯福总统承诺这些损失的主力舰会补偿给我们,短期可以拿到1艘埃塞克斯级舰队航母和1艘级轻型航母,长期可以拿到5艘以上的航母,现在,第一艘轻航母已移交给皇家海军了,目前正在进行海试”

    众人一愣,然后颇有深意地看着丘吉尔:外界不是谣传坎宁安和首相不和以至于一直被冷落么怎么会重新启用且担任如此重要的职位再说,坎宁安现在摔断了腿,进出都要靠人推轮椅,这样的将领也能担任航母舰队指挥官

    丘吉尔尴尬地笑着解释了两句:“坎宁安将军从非洲回来后身体一直不好,所以才安排了其闲职养病,但目前已恢复了健康,且本人有强烈的意愿重新上战场,这样富有经验的海军将领不能闲置不用,应美国政府大力请求,内阁决定由担任英美联合舰队副司令兼航母编队司令”

    听到这样的话后,一旁的艾德礼忍不住翻了白眼可是知道所谓“本人有强烈的意愿”是怎么回事,要不是尼米兹来信,坎宁安这个倔老头才懒得搭理首相,而不是美国海军强烈要求,丘吉尔也不会再用坎宁安虽然两人现在表面上和好如初,但深知内情的是知道里面有多勉强的

    “先生们,不能光看我们在这里损失了多少,美国为我们损失的更多,想想那些被潜艇击沉的商船,想想那些被德国人击沉的战列舰,想想那些派到印度洋上而最终牺牲的美国陆军”

    众人沉默不语,虽然美国不遗余力向英国物资有世界霸权的考虑,但至少美国人也付出了重大牺牲,就军舰而言,们的损失更多、更大。

    “至于第二个问题”丘吉尔苦笑道,“移民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却是解决现有困难的最好办法。大英帝国资源极其有限,而造船工人相对过剩,美国资源丰富、船台众多,却找不到足够的工人,所以这个移民是互惠互利的”

    “我们难道就不继续造军舰了么那些冤仇级、狮级就不造了么”

    “造怎么不造”丘吉尔眼睛一瞪,“2艘狮级战列舰,1艘前卫级战列舰,2艘冤仇级舰队航母,6艘巨人级轻航母都将以最快速度陆续造好,我们哪怕输送10万工人后,依然还找得到足够的人工去建设,而且美国人不是白要我们的技术工人,们会各种各样的物资帮助我们加快建造速度,比如,战列舰上使用的16英寸火炮美国人表示会成品,比如特种钢、比如锅炉们都会想办法,帮助我们加快进度。”

    “按照预计,希望在1944年1月完成2艘冤仇级建设,3月完成1艘狮级,其余军舰将尽可能在1944年陆续完工,部分会拖到1945年,但除去这些以外,我们就不准备在建造主力舰了,最多会建造巡洋舰、驱逐舰等小型军舰。”丘吉尔仔细盘算一下后说道,“美国启动了庞大的造舰计划,争取一年开工36艘航母,罗斯福总统答应会给我们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但我估计可能会更多。”未完待续

    ;

第二百零六章 难兄难弟(下)() 
ps:历史组有位作者朋友写了《我在三国打直播》,是直播流和三国结合,有兴趣可以看看……

    听说美国会直接补偿新军舰,议员的脸色好看了不少,大英帝国现在穷得叮当响,根本无力承担高昂的军舰建造费用,船台上那些军舰本来按进度是要到1947年才会大部分完工,现在有土豪资助,算是勉强能度过难关。这种戏码在过去几百年上演了很多次,落魄豪门在走投无路之际被迫将自己一切看重的东西拿出来换取资助以解燃眉之急,没想到现在居然轮到了大英帝国本身。

    不过有人好奇地想知道首相口中“可能会拿到更多”的底气从何而来美利坚豪是豪,但不傻,凭什么承诺之后再多给?

    丘吉尔露出悲伤的眼神:“在连续失败后,美国海军有经验的官兵损失很大,光有船、没有人是不能称之为海军的……”

    一圈儿议员都是满脸悲伤,没有半点幸灾乐祸的表示,美国海军损失很大,皇家海军损失也不小,一想到四海霸主现在衰落如斯,众人更是悲从中来,只想痛哭一场。

    有船没人的情况也发生在德国海军身上,在接收一大票法国军舰后,有经验的德国海军官兵降低到了最低限度,到处都充斥着新嫩水兵,德国海军的运气在于,他们有机会在黑海打了低烈度的战争,更有机会跟着联合舰队打胜仗,一下子就把经验和能力给锻炼出来并度过了最危险的时候。

    “至于工人本身,政府会以自愿和可行的原则进行筛选,不会把最好的设计师、工程师和工人交出去,那不符合大英帝国的长远利益。”丘吉尔顿了顿,“说句难听的话,真的如果能尽快转移30…40万人口到美国和加拿大自治领对眼下来说是一件好事,有助于减少本土的供应压力,现在食物配给的标准一降再降,已到了十分危险的边缘……”

    一说起这些,大家都是唉声叹气:虽然美国人竭尽全力地加以保障,但来自殖民地的供应断绝后,现在连斯帕姆肉罐头都算是宴会上难得的好菜,哪还有一点富有全球的日不落帝国的影子?从国债指数就可以看出来,现在价格一跌再跌,市场已明显不看好英国未来前景,可这场战争还得硬着头皮打下去。

    所有人都清楚,造船工人的大规模移民只是开始,接下去一定会有更多行业移民潮出现即便他们选择加拿大自治领也意味着英国本土无可奈何地衰落。要阻止是非常冒险的行为,现在本土日子如此艰难,难道还能阻挡人民投奔更好的去处?只要美国人在码头竖起牌子招募技术工人,一定会排得里三层外三层,与其这样还不如痛痛快快换取利益。

    看着众人情绪都不高,丘吉尔自欺欺人地补充了一句:“战争结束后,这批工人有可能还会再回来一部分,因为那时候美国的造船能力就过剩了,以美国人素来重视就业岗位的态度来看,他们将会选择回流……”

    众人一片沉默:即便如此,回流的也只会是一部分,是那些立不住脚的民众,真正的精英和技术人员是不会再回流的。

    “首相……”秘书忽然走了进来,附在丘吉尔耳边悄悄说了几句,后者的脸色变得很难看,但还是挥手道,“密切保持关注,有其余动静及时汇报。”

    “纽约股市开盘了……情况不太理想,道琼斯指数开盘直接跌了9。4%,比珍珠港后的跌幅都大。”丘吉尔的语调很低沉,“敌人空袭纽约对美国民众影响很大,在这一点上,我不得不遗憾地表示,美国人民好日子过得太久了,一点点创伤都承受不了。当初我们承受的大轰炸比纽约严重千倍,不也照样挺过来了?你们现在还能看到德国轰炸机来投弹么?”

    只有丘吉尔说起这些时,众人的脸上才露出光彩这是不列颠最为骄傲的一件事,当整个欧洲都匍匐在德国脚下时,英伦三岛却经受住了考验,直到来了更大的考验。

    “所以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必须与德国人持续战斗,我们远远没到绝望的时刻,最终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我们……我们……为什么不尝试和德国人媾和呢?”有议员结结巴巴地提出了这一句。

    众人目光“刷”地投射过去,出乎意料的是,一再宣称要战斗到底的丘吉尔并未如想象中那样勃然大怒,反而心平气和地问道:“媾和?这不是一个不能讨论的话题,假设您是希特勒,您觉得应该以什么条件媾和?”

    “这……这个……”议员期期艾艾说不出来,他脑袋里设想的条件非常恶劣。

    “敌人不可能放弃目前的优势而轻率放过我们他们要做的只是在大英帝国尸体上建立世界霸权,除非你们愿意像法国人那样……”丘吉尔站了起来,激动地挥舞着手,“国土上有德国兵任意行动,全法国最好的工人和工厂被迫为德国生产军需物资,国防力量在敌人监控之下,交出所有的舰队……先生们,难道和平如此珍贵,生命如此重要,以至于我们不惜当奴隶也要接受么?身为首相和贵族,我宁可轰轰烈烈地战死,也不愿意卑躬屈膝地活着。”

    议员们没有觉察出丘吉尔在其中偷换了概念:法国北部原本是被直接占领的,现在大部分占领领土已由贝当政府直接统治,用这换了德军行动自由的权利;而法国作为传统大陆国家,交出舰队的意义与英国交出舰队的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

    “可是……可是……我们将来怎么办呢?”一个议员说着说着,忽然捂脸痛哭起来,“我知道应该坚持,但我实在看不到半点希望。”

    “坚持就是希望。不列颠之战的胜利已告诉了我们。”丘吉尔忽然咆哮起来,“我们不仅要在在陆上、海上和空中作战,还要想尽一切办法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