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铁十字 >

第303部分

铁十字-第303部分

小说: 铁十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四个月,日本如果要进攻,大约不会早于10月份。当然也不排除日本人冒险只把物资运送到新加坡,然后以新加坡为基地进行兵力调度,这样进攻准备时间能压缩到3个月,9月份初进攻的话,我们很可能会来不及。”

    “先从澳大利亚抽调物资和飞机去印度……”罗斯福拍板道,“有多少就抽调多少,从澳大利亚抽走的部分等待西海岸补给,这样有利于节约时间。”

    尼米兹很想反对,但最后为了顾全大局又表示同意。

    “必须要通知丘吉尔首相可能出现的后果。”罗斯福用阴阳怪气的口吻说道,“一旦印度丢失,不管大英帝国今后怎么样,他恐怕会有大麻烦……”

    赫尔心领神会,虽然他不觉得英国人能抽调出什么力量来。当然,他同样也不认为日本能在攻略印度上取得什么重大成果一旦日本得意忘形地再次拉长战线,很可能是战争全面转折的开始。

    “密切关注联合舰队去向,如果确信他们返回国内,将6月下旬即将服役的兰利号(独立级)也调给太平洋舰队。”罗斯福交代道,“日本人很可能要发动新的进攻,我们必须针对性强化力量。”

    这个表态让尼米兹松了口气,再加一艘独立级的话,太平洋舰队基本上就恢复到了中途岛战役前的实力。

    紧急会议一直从傍晚时分开到深夜12点,总算就肯尼亚后续行动、增援南非、强化太平洋与印度地区防御等重大问题达成了一致。这些筋疲力尽的参联会高层并不清楚,就在他们拖着疲惫之躯散会时,几十万美国家庭却偷偷摸摸聚集在收音机前聆听“欧洲之声”,整点新闻过后正好是一段士兵独白:

    “爸爸,我志愿加入党卫军了!为了您和家人的安全,我不会透露我的名字,但相信您一定会听出我的声音……”

    “我是在4个多月前的索马里战役中被俘的……说起来很惭愧,我连一枪都没有放,乘坐的船就搁浅了,然后跌跌撞撞游上索马里登陆,但随后我们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大部队,最后稀里糊涂地成了俘虏,很多战友直接就丧了命,与他们比较起来,我还算是比较幸运的……

    战俘营一开始设在埃及,我们和一大堆英国人关押在一起,在对外放风时经常有埃及人围观,并对我们指指点点。一开始我以为他们是同情我们的不幸遭遇,用这种行动默默表示支持,直到有个孩子把口水吐到我身上后才明白过来原来我们在埃及人心目中是帮助英国人推行殖民统治的帮凶,德国人才是他们的朋友!

    这个巨大的打击压得我喘过气来,只感觉前途一片迷茫,说句实话,我到现在都不明白为什么会被派到那片炎热的沙漠上去打仗。

    战俘营的日子比较难熬,伙食很一般,但最难受的是精神上受压抑,后来我们被统一押送到了意大利,那里条件略好一些,但心里更难受,一群接一群战友成为俘虏,有海军、陆军、飞行员,人数越来越多。

    德国人派出了政治教官,一开始我本能地予以抗拒,但后来逐渐看了一些照片和电影:我看到了德国十多年前饿殍遍地、人人失业,而犹太资本家们依然过着纸醉金迷生活的对比镜头,看到了布尔什维克人为制造******、残酷镇压民众的照片,看到了德国大城市特别是居民区被重型轰炸机轰炸后一片废墟的照片,其中有一张就是科隆我记得您说过,您小时候就生活在这座城市……看到惨不忍睹的故乡,我的心被抽紧了这些事实与我接受的教育,与美国媒体上灌输的观点完全不一样。

    我认识了来宣讲的党卫军教官,后来他成了我的长官,他讲得很激动也很真实,我至今记忆犹新我们都是有信仰的,我随时愿意为元首而死!因为元首拯救了德国,给德国人民带去了工作、面包和秩序,更重要的是,他给德意志民族带来了尊严!以前,连波兰这样的国家都敢骑在德国头上作威作福,现在还有国家敢不尊重德国么?

    我们一片沉默。

    小伙子们,你愿意为你们的总统或州长而死么?

    大家都摇头,开什么玩笑,这些政客和资本家和我们没有半毛钱关系……

    他又说,这就是我们和你们的区别:我们在为信仰、为尊严、为民族的地位和子孙后代的未来打仗,你们却在为资本家和政客的利益打仗!我们军队里,一线部队中将军的儿子、部长的儿子、大公司总经理的儿子比比皆是,请告诉我,你们谁在部队中见过一个州议员的儿子?

    大家都摇头,来当兵都是穷苦阶层,别说州议员,连律师的儿子都没几个,一想起这些,战友们的情绪都很低落。

    后来我们渐渐成了朋友,他特别关心我,得知我的身世后告诉我说:我身上流淌的全是雅利安民族的血,因为我的父亲、母亲全是纯粹的德意志人,不管我们身处何处,不管现在什么国籍,只要认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领袖的原则,就都是高贵的德意志人。

    他说这些话时流露出的骄傲与自豪的感情与您年轻时一模一样,我挺后悔小时候没按您的要求好好学德语,以至于现在说得磕磕绊绊,但长官没嘲笑我,而是耐心帮助我提高,我想等战争结束、我们父子再团聚时,我的德语水平一定会让您大吃一惊……

    在他劝说之下,我加入了党卫军,一同加入的还有很多战友,他们有德国裔、爱尔兰裔、弗拉芒裔、意大利裔、匈牙利裔无一例外都是受歧视、受白眼的族裔。

    党卫军根本不像外界流传得那么神秘,这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有来自比利时的志愿兵,来自荷兰的志愿兵,来自法国,甚至来自俄国的志愿兵,也有不少人曾是俘虏,但最终都志愿加入了这支队伍,我们因为共同的理想走在一起,彼此间以同志称呼……长官教育我们要团结起来共同反对布尔什维克暴政,反对国际犹太资本集团的寡头暴政。

    我在军队里过得很好,虽然生活条件比美国军队差一些,但装备比美国军队要好。我见到了闻名遐迩、威力巨大的虎式坦克,我不太懂坦克,但所有我认识的装甲兵都承认比美国货好没有盟军坦克是其对手!我向长官问了这问题,他听后哈哈大笑:好的装备才能保住更多战士的性命,相比好的生活条件,我们更愿意将军费花在武器上请记住,我们是军队,是去打仗而不是去享乐的!

    长官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平时为人很亲和,丝毫没有架子,但在训练中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很有军官威严,根本不像美国那些混蛋的牛仔教官,一个个吊儿郎当没个正形,他教了我很多作战技巧,对比之下,我才知道原来在国民警卫队里接受的那些训练完全是胡闹!依靠他们上战场能活下去才是奇迹,而美国军人就是在准备毫不充分的情况下被骗上了战场。

    ……听说美国在肯尼亚又打输了,成千上万人受伤阵亡,我感觉很心痛。不仅心痛于这种牺牲,更心痛那些不知所谓、被政客们驱使着赶到非洲来的士兵们这是英国殖民地,和美国没有丝毫关系!他们不是在为美国的利益,而是在为国际寡头资本家和政客们在流血牺牲!

    这种牺牲毫无价值,我强烈呼吁美国普通家庭都能认清这一点:珍惜生命,远离这场战争!”

    “啪”地一声,听完最新录音的戈培尔关掉机器,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对手下交代道:“广播中要注意技巧,要挑选出身贫苦、有代表性的普通士兵,要真情流露、发自肺腑,不要掺入刻意宣传的口号,做好了这些,我相信元首的策略一定会获得成功!”

    这是党卫军和宣传部共同推进的大项目和平演变。(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二章 绝望() 
1943年5月日下午,就在日本联合舰队抵达亚历山大港,准备穿越苏伊士运河的同一天,内罗毕盟军防线趋于总崩溃

    事实上,阿诺德对非洲局势的判断太过于乐观,19号时他向罗斯福表态还可以再支撑5天,其实到第4天就顶不住了,而在前线盟军将领看来,能顶到日简直就是奇迹。

    在围歼内罗毕盟军问题上,霍夫曼和古德里安的意见是一致的,认为不能再犯上次敦刻尔克撤退的错误,应该勇猛前扑并围歼敌军,虽然这加大自身伤亡,但考虑到敌人与德军交手多时且都是具有经验的老兵,霍夫曼认为付出一些代价完全可以承受。这一仗打完,除南非以外,非洲基本就太平了。

    为削弱敌军抵抗,德军调用海军陆战队登陆坦噶尼喀是前提考虑,增加战斗机、威胁英美航线是威慑基础,非洲集团军从两翼穿插、构筑包围圈是最终努力。但所有人都没料到,英美最后居然选择从空中撤退德军侦查估计包围圈里的敌军总数大约是67万人,参谋们估算敌军空运极限撤退能力大概是1500人一天,哪怕德军不加任何干扰,英美要想通过飞机进行撤退也至少需要一个月。而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撤退部队多到一定程度时,外围抵抗德军进攻的防御部队就兵力不足撑不住而自动崩溃,那样至少有很大一部分部队成为俘虏。

    在战棋推演设想中,古德里安的参谋部认为敌人最可能的选择是全军往赞比亚且战且退,因为英美空中补给力量较强,地面部队完全不必为撤退途中的物资发愁,空运最多运些伤员和重要人物先行脱离;认为可能性较小的选择是就地坚守,利用空运能力不断为包围圈运输兵力、补给,和德军打消耗战,这也是德军自己在霍尔姆、德米扬斯克包围圈中的经验被包围的部队依靠空运补给和坚忍不拔的斗志最终坚持了下去;认为最没可能性的就是空中撤退他们将其形容为总溃散时夺路而逃的绝望选择。

    在这一点上,包括古德里安在内的前线将领出现了误判,这种误判也影响到了霍夫曼,他也不认为英美通过空运撤退在他记忆里除了柏林空运外,似乎没这种概念和战史,而柏林空运的能力英美已展示给他看了。

    不仅德国人被蒙在鼓里,所有在内罗毕前线的盟军普通官兵都被蒙在鼓里,艾森豪威尔深知一旦撤退命令下达同时又决定分批撤退的话,排在后面撤退的部队士气免不了低落动荡,因此命令只传到了少将一级并嘱咐严格保密。在这一点上,最值得称道的是拉姆斯登,在他揽下最后坚守并投降的“重任”后,他就是压力最大的那一个,但依然领着部队扑在最前线。几个英国将军由于一路从北非溃退下来,加上在埃及有抢先逃跑的记录,这次很有骨气地选择了坚守。

    当澳新部队首先从前线撤下来时,所有统一的对外口径都是“换防”,由于内罗毕包围圈是块很大的地盘,大家并不清楚友军部队的分布,再加上包括巴顿在内的美国将领都顶在一线,美军士兵们没有丝毫怀疑,他们也在咬紧牙关坚守,或许是陷入包围圈的绝望与危急激发了他们的斗志,他们居然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力量。

    英美较强的火力、充足的物资、被压缩后无法再穿插分割的实际战地情况、盟军士兵在防御战中能避免运动战经验不足弱点等因素使德军每前进一步都比较困难,如果不是因为美军机群放弃了对德军的空袭和对地攻击,内罗毕包围圈本来还可以支撑更多时间。

    古德里安是在22日傍晚发现情况不对的,因为前线俘虏的士兵中不是美军就是英军,却没有澳新部队官兵,他感到十分好奇,审问俘虏得到的信息是澳新部队前几日已换防。由于德军一直认为这批部队中澳新战斗力最强,美军次之,英军最弱,他的第一反应是认为澳新部队被收拢起来准备担当冲出包围圈的“矛头”,但有个参谋却看出了异常俘虏交代澳新部队换防时将重装备都留在了防线上。就目前这状态,不用重装备想突出包围圈简直是痴心妄想。

    古德里安立即警觉起来,认为敌人隐隐约约有可能已在逃跑,但苦于攻不进包围圈,最后想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让奔巴岛附近逗留的航母编队机群在凌晨4点发动夜袭,指明要求携带他的本意是去破坏美军机场,顺便看一下英美究竟反应如何。

    内罗毕机场虽然德国飞机也去轰炸过几次,但一来飞机数量不足,英美抢修能力又强,因此收效甚微;二来美国陆航有较多数量的战斗机,白天空袭屡屡遭遇截击,损失很大。而夜袭就不一样,舰载机飞行员们干这事非常扎实。

    但这次试探性的夜袭却让盟军营地炸了窝:美国士兵们深知机场重要性,一发现机场着火就不等待命令自发前去救火,结果发现机场外围是不苟言笑的宪兵部队,旁边还有一大群默默排着队准备登机撤退的澳新官兵这已是最后一批撤退官兵,除了他们之外,还夹杂着不少英美校级军官和一些专业军士。

    所有前去抢救的美国官兵顿时傻了眼原来澳大利亚人和新西兰人不是换防,他们是偷偷摸摸撤退了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到上午时分已传遍了所有英美部队所有人都万念俱灰,认为自己被抛弃了。

    包括艾森豪威尔、休伊特等人在内的高级将领立即出面解释缘由,但群情汹汹的部队官兵哪还听得进去,到处都是怒骂、痛斥的声音,差点就要对准司令部开火,最后是巴顿出面安抚了情绪,因为很多官兵都是他带着救援下来的,再加上信誓旦旦地保证部队现在立即撤退,情绪总算平静了不少,但前两天鼓起的斗志已基本跑得无影无踪,大部分官兵根本没有多少抵抗到底的决心。

    到日中午,照例发动猛攻的德军惊讶地发现很多昨天顽强抵抗、火力炽烈的防御点忽然打出白旗投降,一开始还以为是圈套,谈判代表是战战兢兢前去接洽的,等群情激奋的英美官兵向德军诉说发生的变故时,大喜过望的古德里安立即命令发动全线进攻。前线防御阵地如雪崩一样垮了下来,大部分英美官兵选择了向后逃跑,小部分选择了就地投降,甚至还有情绪激动的美军官兵当场表示要加入德军,调转口去打自己那些混蛋的上司和友军,被哭笑不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