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铁十字 >

第331部分

铁十字-第331部分

小说: 铁十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国人出动了多少兵力?”

    “4个陆战旅,大约一个多师团,但战斗主要是6000多人的第一攻击波打的,后续部队不过上去受降和追歼逃敌了。”

    身边随从都露出骇然之色,唯独山下奉文点点头:“如果是德军为主打的仗,那海军应该没吹牛,他们战斗力确实挺强,这一点我当年在奥地利担任武官时就知道了。法国战役结束后我又去过德国一趟,他们在装甲集群、机械化步兵运用领域独步世界,只有东条这样的傻瓜还以为靠步枪、轻机枪和掷弹筒就能打遍全世界。这样挺好,有得力盟军部队配合,后续打起仗来也轻松。更关键的是,还能让德军帮我们训练一下装甲部队战术。”

    现在东条不是首相,只不过一个小小的宪兵司令,山下本就和东条互相看不顺眼,现在骂起来就不留情面。

    和他同处一条船上的、比历史提前成立的战车第4师团师团长名仓刊中将问道:“这次我们去接受那些战车?”

    “很多,各型号都有,德国产、美国产、英国产、俄国产,哦,还有法国货。”

    “能让我们师团先挑么?”

    “当然可以,目前派遣军就你们一个战车师团而已,后续部队可能还要好几个月。”山下奉文想了想道,“不过不能多挑虎式,否则回头石原君要找我算账。”

    “虎式有几辆就可以了,我只想要t…34。”

    铃木宗作理解地点点头:“因为诺门罕?”

    诺门罕一战对日本刺激太大,单纯从交换比来看日本并未吃亏,但关东军一直当成宝、由安冈正臣中将所率的两个战车联队几乎全被苏蒙军的炮兵和坦克部队所消灭的事实却让日本上下痛彻心扉。

    作战失败后,日军成立了“诺门罕委员会”除对失败原因进行全面研讨外,还对作战部队的编组、训练、情报、指挥、通讯、军兵种的协同配合、政治教育、战术、供应保障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对武器特别是坦克、火炮、飞机这些重装备的改进花了大力气,一方面组织了专门人员进行了对比、研究,另一方面又派人去德国观摩(山下奉文带队)。

    这次影响太深刻,t…26就将日本所有坦克打得生活不能自理,而t…34是远远压倒t…26的装备,再加上日本的坦克也基本装备柴油机,所以名仓刊一上来就选中了这个目标。

    “虽然我同意你们任选,但我希望你们能全面掌握、装备各国不同型号的战车。”

    对山下奉文这句话,名仓刊愣住了,一时没转过弯来……(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六章 印度攻略(11)() 
“你们知道这次联合舰队运回来多少坦克么?”

    “听说很多,几百辆总有吧?”

    “1400多辆这还是分给陆军的数字,海军另外拿走了300多辆。”

    “这么多?”铃木宗作愣住了,他是掌握武器生产的,十分清楚日本坦克产量有多少,脱口而出道,“这都超过了我们一年产量,德国人该不会拿轻型坦克凑数吧?”

    “没有,德国人还是很实在的,详细的型号和数量清单我都看过了,最差的是t…26和38t,略逊于97中型坦克,不过数量不到300辆,其他都相当于97式不要说还有t…34、4号和虎式了。”山下奉文不无羡慕地说道,“一千多辆你们就认为多了?这只相当于德国三周的产量。”

    “三周?”铃木宗作眼珠子瞪得滚圆,“一年能造2万辆?”

    山下奉文点点头:“2万肯定还不止,估计美国一年可以造3万以上。”

    派遣军司令部里所有参谋都吓傻了,3万vs1000+,这仗该怎么打?

    名仓刊马上痛心疾首地说道:“浪费啊……海军要坦克干什么?”

    “海军还是要有坦克的,不然海军指责陆军那么多船就更有道理了。”山下奉文叹了口气,“这次锡兰岛不就是德国海军陆战队打下来的,陆战队虽然挂个陆字,但总归是海军啊。”

    名仓刊还是对山下奉文让他学习掌握多型号坦克的意图不理解,迟疑地问道:“多型号战车掌握起来应该比较困难,不利于部队迅速成军和战术养成,恕下官愚钝,实在不懂长官的用意。”

    “现在国内有几个战车师团?装备多少战车?这1000多辆战车投下去,战车部队不扩军行么?如果到年底再有第二批战车到来,只怕战车部队会翻倍增加。”山下奉文兴致勃勃地说,“名仓君,你赶上好时候了啊,我估计今后至少要编10个以上战车师团,3…4个机甲军,你认为这意味着什么?”

    名仓刊的呼吸顿时急促起来,铃木宗作先笑了:“第4战车师团掌握好了,今后就是扩军的头号种子部队,那意味着大家都有晋升机会,联队长至少能当旅团长,旅团长就是师团长,名仓君这样的师团长今后至少是军司令官,运气好点晋升陆军大将也近在眼前了。”

    “感谢长官栽培,下官敢不效死?”名仓刊毕恭毕敬地给山下奉文敬礼。

    “这次关东军其他战车部队不肯放,只肯用原来部署在南洋的战车联队和你们新成立的第4战车师团打头阵,说明他们眼光和格局还不够,估计还做着将战车送到满洲让他们先挑的大梦呢,没想到堀悌吉大将直接就将印度策略来了个底朝天,我们派遣军反而先拿到战车和物资,我想我们应该好好感谢海军!”这话一出,现场一片笑声。

    也许知道锡兰战役胜利结束心情格外好,山下奉文让人把司令部里的年轻参谋和佐级军官都召集到一起,笑容满脸地对他们说道:“诸位,陆军骑兵时代已永远地过去了,今后是机甲时代,如果你们想出人头地,想当陆军大将,就一定不能不懂战车和机甲战术,更不能不懂外语特别是德语。希望大家到锡兰岛后做好两件事:第一,放下门户之见,切实尊重海军,不团结海军,印度战役是打不好的;第二,尊重德军官兵,要虚心向他们学习战术,认真掌握德语,努力把他们的本事学到手,尤其不要怕吃苦,帝国陆军没有轻轻松松就能当上大将的道理!”

    “谨遵长官训示!”

    升官动力是无穷尽的,在山下奉文给众人指出明路之后,名仓刊的热情越发高涨,利用船上无所事事的时间办起机甲战术学习讨论班,还把山下奉文请来授课,请他谈谈对德军机甲战术的理解并虚心请教各类问题。

    “卑职听说德国人建议我们装备1…2个联队的英国坦克,比如玛蒂尔达、丘吉尔、十字军坦克等等,这是何道理?恕我直言,这些坦克虽然不错,在伴随步兵作战方面更有优势,但步兵坦克、巡洋坦克的思路与时代已经脱节,靠这些笨重装备恐怕没法打出机甲突进战术吧?”

    “这么想当然是对的,但我却觉得这建议很适合第4战车师团。”山下奉文笑道,“老实说,装甲突击战术我也半懂不懂,在我们这里真懂的人估计一个也没有,德国将军也不是人人都懂,至少要货真价实的装甲师师长或装甲集团军司令官才完全掌握。我前几年去德国,重点考察了法国战役经过,有个情况当时就令我很震惊。”

    大家好奇地听司令官说下去。

    “大家不要看现在德国坦克威力大、性能好,其实法国战役时德国普遍装备的3号坦克在性能上不如法国货,在数量上更不如英法联军总和,但为什么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果呢?有人说是英法战斗意志不行,这当然没错,但不全面。”山下奉文耐心解释道,“德军在战术运用上远远超过英法,当我们的思想格局还停留在坦克支援步兵作战、用于前线阵地攻坚突破时,德军已打出装甲突进战术和大范围纵深迂回包抄的格局,同样一辆坦克,在德国人手中和法国人手中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德国人机动、灵活,法国人教条、死板,大家想一想最后谁赢?”

    众人恍然大悟。

    “现在德国坦克不但质量有优势,数量也增加得很快,所以能经常打出摧古拉朽的胜利。诺门罕战役中俄国人让我们吃够了苦头,但这样的集团军却被德国人在战场上成打成打地消灭,所以大家别老听关东军说当初人少的辩解……东线战场德国兵力比俄国少是公认的吧?锡兰岛登陆战役德国兵力又比英国人少吧?不知己知彼,永远没法打胜仗,当初我们就是太骄傲了。认为意志能弥补装备劣势和火力劣势,真上了战场发现毫不顶用这教训是很深刻的。”山下奉文这时也不忘抨击东条英机几句,“某位前首相到现在还执迷不悟,难怪被人喊为上等兵他就像是一尊依旧停留在日俄战争时期的活化石,别说大将,当个大尉都抬举他了。”

    众皆点头,丝毫不以为忤。

    “这次建议装备1…2个联队英国坦克是元首次席副官科尔特使提出来的,除了军事原因外还有政治上的考虑,他认为这对英国人士气杀伤更大。”山下奉文笑道,“想象一下,当英国人只能拿十字军、斯图亚特坦克迎战,我们却拿出玛蒂尔达和丘吉尔坦克打仗,噢,还可以动用几辆虎式,对面敌人看见了怎么想?”

    “他们一定会气得崩溃的……”

    就在印度派遣军欢快地办着随船机甲战术学习班向锡兰岛上飘去时,军令部次长古贺峰一正在海军医院里探望住院的军令部总长伏见宫博恭王。伏见宫住院一事同样惊动了天皇裕仁,不但派遣御医前来看病,第二天还亲自前来探望。虽然医生诊断后认为问题不大,主要是情急之下一时心神受创,但伏见宫毕竟是快70岁的人了,状态恢复起来很慢。

    裕仁通过其他渠道已得知山本和堀悌吉联合架空军令部的事,但他没法发表意见,再加上堀悌吉连战连捷,实在也舍不得撤换能打胜仗的司令官,便委婉地提醒伏见宫是否考虑将位置动一动,将军令部总长职务让给其他信得过的心腹担任。伏见宫对如此暗示自然心领神会,但一时间找不到合适人选,便咬紧牙关不肯松口,双方只说了些场面话就结束了探望。

    古贺峰一虽然很尊敬伏见宫,但在后者看来却魄力不够,勉强把扶上去也制不住堀悌吉。可他压根不明白古贺峰一其实早就想得很透彻:他根本就不想当这受气的总长,更不愿去联合舰队接堀悌吉的班出任司令长官,只想老老实实把这个次长当到战争结束,所以才变成了好好先生。

    “前线打得怎么样?还顺利么?”

    “打得极好!”一说这个古贺峰一就满脸笑容,“联合舰队和德军只用4天就全面占领锡兰岛,损失只有几百人,俘获了4万英印军和大量物资装备,还俘获了一艘轻型航母,准备拖回来充当训练舰,目前运输舰队准备去锡兰岛卸货,等陆军印度派遣军抵达后,舰队主力就可以回国……连大本营陆军众将都说是前所未有的大捷。”

    他越说越高兴,没留意伏见宫的脸越拉越长,脸色变得非常难看。

    “陛下听后甚觉欣慰,准备破例晋升堀悌吉入元帅府……”

    “好了,我知道了……我有点累了,感谢你来看我,军令部近期工作要拜托你了……”伏见宫博恭王挥了挥手,突然神情冷淡地下了逐客令。

    “是,请殿下好好休息,不必为公务操心。”

    从医院退走后,古贺峰一还在回忆刚才的场面,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越想越不是滋味,在回去路上给了自己一个大耳刮子,骂道:“让你嘴欠说这多。”

    副官和司机都看到了这不同寻常的一幕,却谁也不敢吱声。(未完待续。)

    :访问网站

第二百六十七章 印度攻略(12)() 
7月1日的重庆,,温度已过了度,潮湿中透着闷热,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娘希匹,娘希匹……”阵阵骂声从曾家岩委员长官邸中传出来,让所有听到的人都不寒而栗。

    卫士们一个个如临大敌,明明已热得头昏脑涨,却连大气也不敢喘,笔直得硬挺着。匆匆忙忙赶来觐见的成都行辕主任兼四川省政府主席张群在客厅里也听到了骂声,放下了盖碗茶,忍不住皱起眉头,若有所思地拍着座椅扶手。

    少倾,从楼梯上下来了宋美龄,他连忙站起身来问候:“夫人好!”

    “岳军先生来了,请坐请坐!”宋美龄脸色看上去似乎还平静,但眉头间的忧虑无论如何也挥斥不去。

    “夫人,出了什么事,委员长为何如此震怒?”

    “还能有什么事,让美国人给气的。”

    张群这层级知道很多事,心想一般美国人不可能惹委员长大动肝火,来头应该不小,便不肯定地猜道:“难道是史迪威?他现在不是在印度么?”

    “昨天匆匆忙忙飞回来,说有紧急军务面谈,结果说了没几句,两人就吵了起来,史迪威撂下话走了……”

    还没说完,楼上“哐啷”一声,显然是花瓶砸碎的声音,张群眉头一跳,看来自己来得真不是时候,就在他准备开口仔细询问时,仆人们又把陈布雷引了进来。

    宋美龄马上道:“委员长恐怕很快要召见你们,政治上的事还请两位先生多表意见,你们给他出出主意,让他消消气、去去火,我先去休息下就不陪你们了。”

    “是!”两人一起目送宋美龄离开。他们心里很清楚,这当然是欲盖弥彰的障眼法,第一夫人对政治介入之深是亲信人员都知道的,之所以要回避,肯定有其他原因。

    不过两人没时间感慨,马上头碰头商议起来究竟史迪威说了什么?

    “我不知道,我刚刚接到通知……”陈布雷显然也一头雾水。

    “知道为什么召见我来么?”

    “知道一点……”陈布雷沉吟片刻刚想说,忽然看到军事参事室主任、最近负责对英美外交事务的王世杰从楼上走下来,两人急忙上前迎住,问道:“刚才到底怎么回事?”

    “我陪同史迪威来觐见委员长的,今天他来得很急,态度却比以前更加恶劣,话说了一大通,每一句听上去都很刺耳。”王世杰苦笑道,“说了没几句两人就吵起来,虽然我和夫人在中间极力斡旋,但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