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铁十字 >

第361部分

铁十字-第361部分

小说: 铁十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内传授经验教训,对此各方都是称赞不已。

    在飞抵华盛顿的第二天,霍兰德便对预备参加霸王行动的英美高级军官描述了塔拉瓦战役的教训:

    “两栖登陆一定要事先做好周密的计划:要详尽细致地进行侦察,努力勘察敌军的火力点;舰炮射击和空袭要充分、准确、配合良好,前后不能脱节;必须装备足够数量和良好质量的两栖车和两栖登陆坦克;要制订尽可能准确的潮汐表,尽可能根据涨落潮的时间进行兵力调度与安排,士兵登陆的距离远离滩头一米,他牺牲的可能性就增大一分。

    要有整套对付半地下式碉堡的装备和战术;后勤保障非常重要,弹药和补给的消耗会远远超过想象,通讯和通讯设备至为关键;兵力必须充足,在战场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要有3:1甚至5:1的兵力优势;指挥官的命令要果断,能随机应变,但万一错了也必须贯彻到底比如登陆时出现地点错误,2支部队挤在一块比重新换方向登陆要明智得多;士兵要有勇敢精神和高度训练水平……以上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战斗结果。”

    霍兰德最后总结道:“最好的办法挑一块地方模拟要登陆的地点,把侦查到的敌军情况,我们能设想到的最坏情况以及现场地形完整模拟出来,然后让我们的人去实战打一打,另外,要教育我们的官兵学会在没有空中优势的情况下打仗,在黑夜里打仗,在火力被压制的情况下打仗……”

    下面众人窃窃私语,霍兰德最后说的几乎是平时三不打的内容,大家内心都有点打鼓……

    “请问,您认为在夺岛战役中应该如何合理使用空降兵?似乎德军在克里特岛使用效果非常差。”站起来提问的是82步兵师师长,马修…邦克…李奇微准将。

    “坦率地说,我认为空降师不应该出现在霸王行动中。”霍兰德沉吟片刻,缓缓说道,“不是我小看82步兵师的战斗力,通常而言,空降师比一般陆军部队更有战斗力,但亚速尔群岛是个非常小的地方,降落过程中只要风稍微吹得大一点就可能落在海里。至于机降,我认为很难有德军机场会被我们所控制。”

    “我手下的第三装甲师被确定为首批登陆部队之一,关键问题是,现在怎么把那些该死的重型装备运上去?”第二个提问的是第四装甲军军长、沃尔顿…沃克少将。

    “德国人用的办法是两栖坦克,多半是4号,听说也有虎式,不过我没见过。”霍兰德道,“先从我们的lst上下来,然后爬过浅滩再上岸,在这个过程中会非常危险,因为速度比平时要慢很多……至于炮兵,特别中大口径级别的榴弹炮,我认为3天内您不要指望了,顶多可以用些迫击炮。”

    “那谁来协助对敌军的火力压制?”

    “依靠战列舰远程炮火和冲滩军舰的就近压制,然后依靠诸如驱逐舰、护卫舰等小型军舰的火炮掩护,或许运气好一点还可以得到飞机掩护。”

    “运气好点是什么意思?”

    “当双方犬牙交错时,空中火力无济于事,稍有偏差就会落到自己人头上,这次我们去打塔拉瓦,死在自己人炸弹和炮弹之下的士兵至少有2个连。”霍兰德露出难过的表情,“我们的轰炸机特别是俯冲轰炸机飞行员缺乏经验,近距离支援会很糟糕……”

    与会众人都摇头,他们都是从军多年的老蒋了,战列舰的远程火炮固然威力巨大,但只要一登陆就很难大规模使用;而驱逐舰和护卫舰上那些5英寸、6英寸的管子,还不如敌人的火力来的凶猛听说德军在岛上大量新建了利用舰炮改装的永备火力点。

    现在众人总算是领教了霍兰德刚才所说的“在火力被压制的情况下打仗”的含义,率领英国禁卫装甲师的阿兰…阿尔代尔少将愁眉不展,作为大英帝国仅剩的、有足够战斗力的装甲部队指挥官,他身上背负的压力很大,虽然丘吉尔首相对他充满了期待和鼓励,但出发前布鲁克元帅却秘密找他谈过话,让他注意保存实力,不要把所有的精华都葬身在亚速尔岛上。

    虽然霍兰德讲述了很多困难,这些人也听进去了,但大部分人对战役的前景还是谨慎乐观的塔拉瓦再难打不也照样拿下来了吗?亚速尔这个地方是如此重要,以至于众人普遍认为,即便代价大一点,能拿下来就是胜利!

    就在他们围绕塔拉瓦战役评头论足时,还有人坚持认为塔拉瓦战役其实并没有结束。

    “长官,各类物资已到预警线了。”草鹿任一略微有些担忧地说道,“各油轮携带油料已用掉75%,中途截获的商船和油轮上的富余油料同样利用了该比例,目前各舰内部油料基本满载,按现有消耗速度,驱逐舰大概5日后用尽,轻巡洋舰大约7日后耗尽补给油料,尽管他们都可从重巡和战列舰抽去燃油,但依然存在不确定性。

    弹药方面,各主力舰舰炮剩余弹药大约在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飞机累计损失127架,飞行员丧生或失踪39人,经选调备用飞机和后备飞行员后,舰队满员率94%。”

    堀悌吉点点头:“角田的部队到哪里了?”

    “预计10日内可已与我们汇合,他根据您的要求,从婆罗洲带来2条油轮,一共有1。5万吨重油,这些燃油加上新来的补充,大概勉强可以支撑到我们回本土。”草鹿任一说道,“这是,塔拉瓦方面已有将近20天没任何回应了,舰队还要去么?或者派驱逐舰去看看?”

    “油料在特鲁克锚地还有储备,不必担心。不过答应过他们就一定要去,况且我们已迟到了。”堀悌吉叹了口气,“敌军有厉害人物啊,舰队如此袭扰澳新,他就是不上钩。”

    近藤信竹笑了起来:“他是被您横扫一切的架势和冢原君的疑兵之计给唬住了。”

    澳新航空兵一再报告日军舰队拥有5…6艘航母,这与尼米茨战前掌握的情况非常吻合,再加上陆航飞机遭受大量舰载机攻击,因此他不疑有错,实际上联合舰队真正能打仗的航母只有两大一小三艘航母,另外3艘全部是补充航母和辅助航母,上面摆着的飞机都是真的,可就是没法起降作战,只是作战航母的补充这也是日军航空兵保持高出动率和完好率的秘密所在。

    为了提高胜率并避开联合舰队的锐气,尼米兹才决心等待新增援的航母到来。

    “北上,去塔拉瓦,看看还有没有幸存者……”

    8月19日,联合舰队主力从汤加与库克群岛中间的海域穿过北上,就在同一天,休整完毕,同时得到本土支援的尼米茨也率领舰队重新出发。

    至此,这场被称之为“澳新袭扰战”的战役终于落下帷幕,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南半球正好是冬天),澳新两国且切切实实尝到了苦果:两国航空兵连同美军陆航在内,一共损失了700余架飞机,除那些坚持最后将受损飞机飞回来及极少数的幸运儿,其余飞行员要么在海里冻死,要么成为日军俘虏。

    澳新两国的海军除几艘较大的主力舰跟随太平洋舰队参与塔拉瓦之战逃过一劫外,其余在港口避风头或执行护航任务的近乎全军覆灭,合计损失近15万吨。除海军军舰外,商船队损失也很大,整条澳新航线被联合舰队切断,盟军在海上和港口处损失(击沉或被俘)的商船超过了30万吨。

    更要命的是日军轰炸与炮击对澳新沿海地带的破坏,总体预计损失超过50亿美元,两国被迫迁移、疏散了200多万人口。更惨烈的是新西兰,由于国土面积狭窄,主要大城市如惠灵顿、奥克兰、基督城全位于沿海地带,被联合舰队一锅端了。即便两国政府及时疏散和迁移了人口,在军队之外依然损失了上万民众,同时还有生产停顿、全国秩序大乱。(未完待续。)

第三十九章 抉择(5)() 
ps:本章有强烈超限制级内容,建议心理承受能力差和未成年读者不要阅读,谢谢合作。

    恐惧、悲伤过后是强烈的不满,澳新两国民众充分意识到了自身国防的孱弱与美军的不可靠,虽然政府极力控制民众情绪,但他们对盟军无力保护自己的局面表示了异常愤怒,再加上前期非洲战役中澳新部队的遭遇与损失,简直要形成席卷全国的抗议浪潮。

    在这个浪潮中,最被人咬牙切齿痛恨的人自然是堀悌吉,这毫无疑问;排名第二的是尼米茨在很多人看来,他甚至比堀悌吉还令人痛恨,因为后者是敌人,杀戮完全出于正当理由,等盟军占据上风他们同样可以去日本列岛如法炮制一番。但尼米兹身为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在日军舰队肆虐澳新的过程中居然带着舰队主力躲在珍珠港,当起了缩头乌龟,虽然堀悌吉极力称赞对手的隐忍,但这种选择又何尝不是千夫所指?这也是尼米茨决定要打一仗的理由,否则以后太平洋舰队再去澳新时恐怕会被人用西红柿和臭鸡蛋赶出来。

    在民众痛恨榜上排名第三的人物是丘吉尔,不管怎么说澳新都是大英帝国自治领,为了母国的利益两国投身了这场战争,但现在英伦本土居然对此不闻不问,民众可不管大英帝国现在是否自身难保,只一味指责伦敦不负责任,更加剧了离心倾向。

    确信联合舰队离开后,两国一边修复战争创伤,一边拼命巩固防御体系,除要求美国提供更多作战飞机、更多岸防火力之外,还下达了军舰订单,澳新决心组建属于自己的联合舰队,要打造区域内的航母作战编队。为了安抚澳新的情绪,罗斯福总统代表美国政府表态,将在明年年末埃塞克斯级航母大量服役后赠送两国各1艘,同时附赠一些护航航母和驱逐舰,这才让两国上下的情绪好转了不少。

    尼米茨在珍珠港的等待同样非常忙碌,舰队全面补充了物资,并把伤员送进了医院,经过船厂的紧急修理,包括印第安纳号在内的军舰创伤进行了紧急修复,不过船体的破坏容易修复,其余被打坏的高射炮和辅助设施也容易替换,但主炮炮塔的损坏短时间内无力完成修复,船厂技术人员面对2座不同程度受损的主炮炮塔,经过“剜肉补疮”式的调整,让程度略轻的2号炮塔得到了修复,但其射击范围被限制在左右各60度之内。

    船厂负责人告诉尼米兹,要想全部修复,必须等待国内的新炮塔运来,再加上拆卸、替换的时间,“没有三个月想都别想”,但尼米兹马上就要带队出征,那里能再等3个月?况且在北卡罗来纳号搁浅后,他能够使用的战列舰已下降到3艘,不带印第安纳号的话就只有2艘,而日军战列舰至少有6艘,因此他硬着头皮也得带出去。

    “目前前线有什么情况发现?”

    “塔拉瓦没什么发现,上面部署的飞机每天都都周边海域进行大规模搜索,倒是潜艇前两天报告发现了一批商船,不过因为有日军护航军舰在,他没能得手当时的位置是南中国海。”哈尔西看了看地图,“我们怀疑这是日军的运输船队,通过马六甲海峡后开始分散,但总目标应该还是日本本土。”

    “尽可能让潜艇去击沉他们,无论上面是装备还是工业设备,都会显著增强日本的战争失利。”尼米茨叹了口气,“堀悌吉比我们想得要凶猛得多,他用猛攻澳新的办法掩护了运输船队安全,真是一个可怕的敌人。”

    “关键是,陆航对舰队的攻击能力实在太差了。”哈尔西抱怨道,“付出这么多代价只重创了1…2艘航母,哪怕击沉1艘也是好的,还不如巴拿马战役中陆航的战果呢。”

    “这就是巴拿马战役的后遗症……阿诺德将军被陆航的高损失给吓住了,现在飞行员的平均经验下降得很快。”尼米兹皱着眉头道,“你难道没发现护航航母上的舰载机飞行员都是一批菜鸟么?”

    “哎,只盼着他们能尽快成长起来。”哈尔西自言自语地问道,“现在澳新方面也没有报告日军舰队,他们去哪里了?不会原路返回印度了吧?”

    “不会,日军舰队上下也损伤不小,这些伤势在印度或者新加坡是修不好的,只能回本土。”尼米茨说道,“我有一种强烈的预感,堀悌吉会去塔拉瓦。”

    “塔拉瓦?他要去早就去了,为什么拖到这么久?”哈尔西对此迷惑不解,“难道他还准备再夺回来?”

    “有这个可能!”尼米茨不确定地说道,“陆战队报告说基本肃清塔拉瓦,目前在修复各项设施,巩固防御阵地,我怀疑日军并死绝。”

    “那太好了,我们可以在那里逮住他如果他真去的话,或者……”哈尔西看着海图,不确定地建议道,“我们去中途截击?”

    尼米兹摇摇头:“时间估计来不及,澳新方面已报告他脱离接触,而且目前也不知道他究竟从哪条水道走的,截击过于困难,还是去塔拉瓦方向守株待兔吧。”

    “但现在联合舰队的实力依然强于我们,真的不要紧么?”

    “衣阿华号和西弗吉尼亚号马上就会赶来支援,太平洋舰队的力量不至于削弱太多。”他对哈尔西道,“准备出发吧,我们争取打上一仗然后撤退,如果日本人确信不来,我们就去打马绍尔群岛,不一定要占领,破坏上面的防御体系也可以。”

    哈尔西默默点了点头:这次出征总算得到了兰利号(独立级)的支援,现在构成舰队核心的是3艘战列舰和3艘舰队航母(埃塞克斯号、萨拉托加号和兰利号),整体可用舰载机超过了213架,另外还调用了6艘护航航母保护运输与补给编队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投入一线作战。哈尔西认为自己虽然略处下风,但相对中途岛战役的情况来说,实力差距尚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他点了点头:“希望我们能在吉尔伯特附近再打出一个中途岛战役来,这样至少可以获得半年以上的清净,时间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太宝贵了。”

    8月20日,休整完毕的美军舰队拔锚启航,准备去吉尔伯特群岛和联合舰队打上一仗。

    所有人都不曾料到,此时在塔拉瓦的地底下,居然还有将近40人的日军残余部队,他们耗尽了全部给养与物资,从前几天开始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