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铁十字 >

第503部分

铁十字-第503部分

小说: 铁十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线作战。

    反观日方,在大量援兵抵达后,山下奉文发现自己对物资、军火的需求越来越大,占领区越来越广也越来越难以管理,虽说日本占领了大半个印度,但实际上印度地盘这么大,除锡兰岛切实掌握在海军手里外,其余地区光靠0万日军撒胡椒粉根本照顾不过来,大多数时候还是靠着鲍斯政府维持秩序,一个土邦(相当于中国省一级行政区)只能驻扎几千日军,类似于县城这么大的地方只有十几个、几十个日本兵,与民众打交道的基本还是鲍斯政府的人。他由衷体会到了中国派遣军当初力不从心的感觉他现在负责的战区和中国派遣军的作战范围几乎一样大(印度+缅甸),兵力甚至略少一些。

    所以到月中旬,借着部队休整的机会,山下奉文第三次打电报给东京,要求继续增兵,数量不能少于5个师团,如果能给7个就更好。这要求震住了大本营,经过激烈讨论,石原莞尔做出决策,决定继续从中国大陆撤军,中国派遣军规模缩减到0万左右并从中抽出个师团调给印度方面,然后又从关东军抽了1个师团,在本土拆开了1个师团并将其整补为个治安师团(单位制,战斗力比较差),然后追加了一个飞行师团,勉强算满足了印度方面的最低要求。

    这样一来中国派遣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不干了,认为自己兵力太少、地盘太多,他顾不过来。石原莞尔一咬牙,提出以平汉线为依据,以西地盘全部放弃,甚至连太原、宜昌、洛阳、襄阳这样的大城市也准备仿效南昌的形式予以放弃,打算将这几个大城市分别发卖:太原卖给阎锡山,宜昌和襄阳卖给重庆,洛阳则脱手给共。甚至暗示重庆方面,如果蒋某人能出大价钱,要武汉也不是不可以谈。

    四座大城市之外的其他中小城市和县城甩卖得更是迅速,晋系、中央系、共党控制的地盘都有所扩大,特别是共方,很多根据地直接就连成了片,类似于中央根据地包括半个陕西、几乎整个山西(除中大城市和铁路沿线在阎锡山手)、三分之一的河南(西部)、五分之一的湖北(西北部)这样占地近百万平方公里,人口超000万的巨无霸也开始出现。

    即便是这样卖血、卖肾般的支持力度,也不过就是将印度军从0万左右提升到40万,距离山下奉文理想的兵力要求还远远不够,他认为如果要达到严密的控制程度,至少要比关东军+朝鲜军的数量多,而后两者兵力已将近80万。大本营实在抽不出兵力和物资给他,只能一方面硬着头皮继续动员,打算组建15个三单位制的治安师团;一方面又向海军求援,希望海军能资助一些,正好角田和西村的破交成果送到了特鲁克,于是还没焐热便分了一半给陆军。

    在这种形势下,如果还要再继续奢谈北进(吃远东和西伯利亚)、南下(吃澳新)简直就是异想天开,虽然一帮眼高于顶的昭和参谋吵吵闹闹要求陆军继续扩军100万,但石原莞尔和堀悌吉认为这是不可能。扩军100万的人头很容易凑出来,装备问题该怎么解决?如果陆军军费过多挤占了海军的份额,导致海军实力上不去的话,日本就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中一旦联合舰队被击败,所有派驻在外的兵力全都是死棋!

    参联会众人虽然并不知道日本内部的窘迫,但他们从日本不断扩张的版图上能本能地察觉到日本的软肋所在地盘太多、线路太长、守不胜守!

    参联会当天晚上讨论的最后一个话题是火箭。罗斯福显然对这种高速、远程武器也很感兴趣,甚至天才地预见到可使用这种武器将美国曼哈顿工程开发的“大炸弹”投放出去,思考半天后他说道:“先生们,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这种东西我们必须造出来,我先给你们0亿美元,你们去想办法吧。”在罗斯福看来,他从来没听到过火箭方面的情况报告,估计美国火箭水平是很糟糕的,而且这次没英国技术可以参照,必须美国人独立研究,所以一口气就拍出了0亿相当于0艘埃塞克斯级的价格。

    “事实上,我们是有研究的,甚至当初比德国人还强一点,是被我们自己耽误了。”马歇尔尴尬地笑笑,“我们找到了这方面的权威,他愿意亲自和我们汇报并介绍火箭。”

    马歇尔没有吹牛,他找到的人叫罗伯特…戈达德,他从190年开始研究液体火箭,196年月16日在马萨诸塞州沃德农场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火箭,190年,他研究的火箭飞行速度达到800千米/小时,并在次年的火箭发射试验中首先采用了现代火箭目前仍然使用的程序控制系统。这个时候,德国第一枚火箭才刚刚试验,而目前位居德国火箭技术头把交椅的布劳恩这时候连大学都没念完。

    在介绍完自己的研究经和学术进展后,戈达德说道:“总统和各位将军阁下,非常遗憾地指出,本来我国在该领域领先德国人…年。大萧条以及我国政府不重视国防科技、片面注重经费平衡的体制破坏了这个体系,如果你们描述的投放在伦敦的德国火箭有关性能真实无误的话,我预计现在我们与德国人的差距在…5年,最快也要三年才能见效。而我恐怕是看不到这一天了。”

    “为什么?”

    “医生诊断我患了喉癌,可能还有一年左右的寿命。”

    “哦,上帝,这可太不幸了。”所有人惊唿起来。

    “我会在剩余的一年里拼命工作的……”戈达德笑笑,“另外我再推荐个人,我认为他有能力接替我把后续的工作干好。”

    “谁?”

    “冯…卡门教授及他的中国学生。”(。。)

第二百七十二章 大英帝国(补,6600票加更)() 
ps:月份月票加更完毕,接下来准备加月份的欠账……

    民主国家的决策效率平时确实不太行,能拖就拖,但真到危急关头,迸发出来的热情也令人叹为观止。听说德国用“远程”火箭(相对于火箭炮来说)从欧洲大陆打到伦敦,不仅炸死几千人还没办法防御的消息,华盛顿一片沸腾,当天夜里就紧急行动起来这可真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当年德国人搞出巴黎大炮,现在又搞了伦敦火箭,万一将来德国人发疯搞跨大西洋火箭怎么办?那美国人民还不是永远生活在无穷无尽的恐惧中?

    根据戈达德的推理,如果现在德国就有400…500公里射程的火箭,在10年之内将其提升到6000…8000公里射程是很容易的,要知道他在1年前搞火箭时射程只有区区0公里,现在居然能发展到这个境地,简直令人难以想象。

    按这个速度下去,火箭射程别说6000…8000公里,就是超过1万公里也指日可待。而熟悉全球地理的参联会高层心里很明白,如果真有6000…8000公里的火箭,那部署在葡萄牙、西班牙和西北非一线发射可直接将美国东海岸的精华地带全笼罩进去,如果德国人丧心病狂将火箭拉到亚速尔群岛部署,那大半个美国就全在里面了。到时候德国人还不是想打哪就打哪?难怪德国人一直对发展重型远程轰炸机不感兴趣,原来他们的攻击路径是这个,这可比美国搞b…17b…9高明多了,既不用死人还无法拦截。

    谁都不是神仙,美国高层也会误判德国动作,更会因目前战局不利而高估对手实力。德国之所以不发展重型轰炸机绝不是不感兴趣这种话就能解释的,完全是因为成本太高搞不起,而美国自己有不俗的飞机制造能力,现在反过头来又觉得德国人手里的东西更好、更厉害4马赫的超高速度,无法拦截、无法预判的落点、不死人的安全性,简直就是大国横行世界的最**宝。难怪德国人态度这么强硬,这么咄咄逼人,原来他们手里是有真家伙的!再联想到德国人在喷气领域的建树,不但喷气战斗机,连喷气轰炸机都出来了,还让不让人活了?

    戈达德预测说:现在德国敢把400公里的火箭拿出来,按惯例和研发进程,他们手头至少有1000…1500公里的家伙在试验。这猜测是有根据的,但他万万没想到德国人的步子跨得比他想得还远,在1944年年初两级v火箭串联试验成功后,德方根据布劳恩的建议直接越过了1500公里左右级别的v4火箭而上了500…000公里的v6,而在佩内明德设计室里,5000公里级别的v8都在图纸上成型了。由霍夫曼点拨的五位一体发射力量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船台上的特大型潜艇(伊…400)、研究院里的超级卡车(40米长,机动发射平台)、地下发射井等都在此列。

    最先完工的是火箭发射列车,基于列车炮基础稍微修改后就能成为火箭发射平台,这次在荷兰就有两个火箭连利用列车平台进行v火箭机动发射尝试,效果很好,比伺候多拉大炮简单多了。10分钟内包括发射现场选定、伪装、火箭燃料灌注、目标确定、起竖、发射、收拢并撤退一气呵成,以实践验证了机动发射是完全可行的,下一阶段准备尝试公路发射,毕竟v火箭体积还不算大,现有大型载重卡车就可以应付。

    关于多位一体发射力量戈达德也猜到了,不过由于他目前主要工作是负责舰载火箭弹研究(希望提供近程防空火力),所以没往潜艇的方向考虑,而是提出“舰载火箭”概念,说道:“即便暂时造不出6000…8000公里的火箭,德国人也不见得打不到我们,他们完全可生产1000…1500公里的火箭,把他们安装在大型军舰上进行机动发射,类似埃塞克斯这么大体型的军舰可以携带很多,00枚没有么,100枚总装得下,然后以4…5艘为集群进行发射,我认为作战效果会比轰炸机要好,长期来看成本更低、安全性更强。甚至根本就不用造航空母舰这么昂贵的大家伙,用胜利轮改装一下就是很好的发射平台,一条船带几十枚,一支船队可以带上千枚……”

    参联会众人都是一呆,训练一个高技术舰载机飞行员有多难他们是知道的,如果按这种推断,德国人只要把军舰开到离海岸线远远的地方,避开本方雷达和飞机监控,电钮一按就可以自动发射,岂不是只要有钱就可以无限量敞开来供应?那还了得?到时候东部地区无时无刻得担心头顶会有铺天盖地的火箭飞来,连吃饭睡觉都不安生!一直以两洋掩护作为天然安全屏障的美利坚今后还有安稳的地方么?

    不得不说,戈达德不愧是美国火箭开山宗师,想象力够丰富,重型导弹巡洋舰(战列舰)的轮廓及饱和攻击的想法瞬间成型虽然在后世这是条邪路!

    4月4日一大清早,流水般的命令便发了下去,参联会成立了火箭局并挂在陆航阿诺德上将下(都属航空),实际直属参联会管理。戈达德及他推荐的冯…卡门教授经参联会核实后直接授予陆军少将军衔并担任火箭局正副局长。根据两人开列的名单,参联会三巨头把美国各大院校、各大科研机构中从事火箭、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航空等专业领域的教授全召集起来开碰头会,动员他们把目前手头的理论研究暂时放一放,集中精力参加这个工程。

    凡愿意加入的学者,根据业内学术地位和重要性授予中校、上校不等的军衔,类似钱学森这样在学界已有一定地位的年轻人,也不管他是不是美国人,只要他愿意为美国效力同样开出上尉军衔加以笼络。甚至各教授的博士生不管有没有毕业,都动员他们来参加这个工程,享受军方特别补贴。

    而项目经费更像不要钱一样的开支票撒出去,以前学者们要科研经费很困难,大多也就是几万,能过0万已算是特别重要,不但要走繁琐的申报流程,还要汇报结项麻烦得紧。现在起步价码00万且上不封顶,只要戈达德和卡门两人认为重要就可以签字拿钱,唯一要求是保密,所有成果不能对外发表。而国会议员们得知消息后也是一路绿灯,罗斯福本还打算从特别国债中挪用0亿,结果下午国会就一致表决把这0亿列入特别预算,不占用其他经费议员们也怕火箭啊。

    火箭局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当天晚上召开并达成共识:

    1、要求英国方面保留部分火箭攻击现场和残骸,如能搜集未爆炸的实物更好,专家们近期将去伦敦走访,实地评估火箭威力和性能;

    、希望政府能派出特工去窃取德国有关技术资料或破坏有关设施;

    、建议政府找到德国火箭研究基地、生产工厂并进行轰炸以迟滞德国步伐。

    有关共识被参联会迅速接受并部署下去。

    除了火箭,喷气机也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针对英国南部的大轰炸已进入第二天,德方攻击势头不减,南部凡有点价值的目标都被炸得一塌煳涂,而德国喷气轰炸机高来高去的打法又让皇家空军的飞行员们感到绝望,他们使出浑身解数也没有对付的法子,最后迫不得已去冒险进攻海峡对岸的德军出发机场,但又被数量更多、装备更强的德国飞机拦个正着,损失很大。英方强烈要求美国迅速投入流星喷气机,问题是美国自己也没多少存货,于是参联会再次给几个军工企业下令,暂时减少其他飞机制造,全力保障流星的生产供应。

    英美还在考虑流星的生产和大批量服役,德方却连二代喷气机ta…18的验证机已基本定型,核心技术指标也予以锁定,就等着完成最后测试后形成预生产型,按照霍夫曼的时间表,1945年年初该款机型要投入量产并尽快服役,除此之外还考虑发展舰载型me…6舰载很难,但ta…18的分量要轻盈不少,起降距离也更短一些,相对而言上舰更容易。而且斜角航母也已陆续登场,前提条件都具备了。

    这一天下午,斯普鲁恩斯做了最后一次尝试,放出侦察机搜索周围海域,结果没有任何发现,他决心按参联会要求返回南非去补给并准备去印度洋方向作战。但命运和他开了一个玩笑,克兰克在完成巴西袭扰战后开始返航。

    现在,德国舰队从北往南返航,美国舰队从西北往东南方向返航,一场始料未及的交战很快就要拉开大幕……(。。)

第二百七十三章 狭路相逢(上)() 
克兰克并不知道他的破交舰队前两天到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