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铁十字 >

第638部分

铁十字-第638部分

小说: 铁十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君辛苦了!”堀悌吉一边和飞行员们握手、敬礼,一边把写有“必胜”、“七生报国”的白布条分给他们,甚至还亲自帮最年轻的几个缠上,每个人都恭恭敬敬地还礼。

    看到整支舰队中最年轻的飞行员、18岁还差2个月的佐藤近信,看着他一脸绷紧的严肃样,堀悌吉拍拍他的肩膀:“佐藤君,执行夜袭任务有点紧张吧?”

    “报告长官,不紧张!我在学校里夜飞是第一名,教官都夸我长了猫眼睛!再说,还有铃木长官带我们,他说只要跟紧他就好了,他来打过珍珠港一次,有经验!”

    堀悌吉笑道:“真羡慕你们,还有熟悉情况的长官带,我也第一次来,都没长官肯带我……”

    众人一愣,随即都笑了起来。

    支援舰队舰战队长新乡英城中佐道:“我们搭好了台子,能不能请长官和我们一起合影?”

    “好!”堀悌吉大步流星地过去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几十名飞行员立即上去排好队,摄影师镁光灯闪过,堀悌吉、松田千秋和全体飞行员一起留下合影。

    “出发前,我们把最喜欢的歌献给长官,感谢长官为我们拍电影,更感谢长官为我们送行!”

    在新乡英城指挥下,近90名要出击的飞行员(舰攻、舰爆每架飞机有2人)一起唱起了嘹亮的《若鹫之歌》:

    “年轻热血预科练,七颗钮扣樱和锚;

    今日飞翔伴彩霞,梦幻希望冲云霄;

    燃起活力预科练,腕是锚铁心火焰;

    成翼出师越狂洋,敌前奋战直捣去;

    仰慕前辈预科练,屡闻战功热血涌;

    必胜信念练攻击,大和魂兮本无敌;

    不惜生命预科练,胜利之翼意志翼;

    轰沉敌舰仗壮烈,想给母亲送相片!”

    (注:还有一个更文艺范的翻译,感兴趣可自行百度;另外吐糟国内的抗战剧,点名批评《我的团长我的团》,不懂日本军歌就不要搞赛歌,还把海军的歌全放在陆军马鹿上,看得我一脸尴尬)

    为扩大飞行员招生,日本海军在原甲飞(军官班)之外扩充招募乙飞(基础班)、丙飞(速成班)、特丙飞(基础转速成班)——不满18岁的佐藤就因为表现突出,直接从乙飞变成特丙飞。为鼓励更多年轻人报考,东宝公司接受军方委托,在1943年拍摄《太空决战》用作海军飞行员招募宣传电影,内容反映的全是太平洋海战场景。

    样片在堀悌吉从欧洲返回前就已拍好,只想再补充几个联合舰队西征的场景就推出,但堀悌吉看后认为拍得不够深刻,场面尤其不行,没拍出浩大气势,然后美军飞机要么是随军记者拍摄的一闪而过的模糊镜头,要么是用陆军或德国飞机假扮的飞机,他认为太假,要求重拍——希望3个月内完成,并承诺给予全力支持。

    联合舰队西征拿到了一大批美军飞机,不但F4FF6FSBDTBF,甚至B…17C…54等都有,在堀悌吉全力支持的声明面前,重新拍摄起来的场面就宏大、真实多了,堀悌吉还出面请部分德国飞行员扮演美国人,又挑了一批美军战俘出演其他场景,所有航空队、航空学校全力配合,联合舰队各飞行尖子包括清扫三重奏、赤松贞明等都在影片中表演了绝技。在“天诛国贼”后,权势顶天的堀悌吉又通过航空生授军衔的改革法案,然后电影把这一段也吸收了进去。

    最终片子杀青时共耗资3900万度日元,相当于一艘轻巡洋舰造价,动用联合舰队全部主力,可谓绝无仅有的大片了。但拍得非常成功,比着急赶工的《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在艺术上强很多,为加强宣传,重拍后的《太空决战》不但引入更多明星演员,还在堀悌吉建议下修改了故事主线:

    影片主要讲述一穷一富两个年轻学生一起加入海军担任飞行员的故事,穷的叫松下,富的叫高桥。高桥和松下从小就不太对付,家境好的高桥经常欺负松下,松下偶尔也会恶作剧报复高桥。两人怀着不同的目的报考海军飞行预科:高桥渴望刺激、希望成为英雄,当了战斗机飞行员;松下渴望出人头地,希望成为军官,当了攻击机飞行员。

    两人在飞行学校依然不和,不但四处别苗头,在剑道、柔道、运动等科目中不断擦出火花,甚至到飞行队还为争功劳、争提拔机会而互相闹腾;即便两人的共同长官和学长一再教育他们要团结,两人还是面和心不和。但在一次出击时,长官为掩护众人脱险率先坠毁,松下飞机完成攻击后受伤,准备艰难归队,但被美军战斗机紧追不放,耗完弹药的高桥明明可选择独自返航,但最终毅然选择与美机同归于尽,掩护松下撤退。回来后的松下拿到了勋章、当上了军官,而高桥却连遗体也找不回来,只有遗书和一些遗物。墓地里,松下把自己的勋章和军衔肩章一起放在高桥的墓碑前,又义无反顾地归队踏上新征程,成为军官后面对新补充进飞行队的预科生,第一天就教育他们要“团结!”……

    这部片子堀悌吉让拍摄方感到尴尬之处的地方其实不少:

    一来是他大刀阔斧地削减了“报效天皇”的场面,除很少几个环节外,大多略过不提;

    二来是要求展现美军飞行员非常勇敢且不怕死、但自由主义强烈的作风,隐喻不够团结——但这与日本一贯宣传美军贪生怕死是相违背的;

    三来是在影片中明确展现了美军强大的工业实力——美国舰队出场时总是跟着浩浩荡荡的补给船、运输舰,大兵们从来不用走路,全都是吉普车或者卡车,还能吃上冰激凌(其实是美军俘虏吃上了大和旅馆的冰激凌),日本舰队出场时军舰很少,补给也很困难,士兵们包括飞行员在内,全靠两条腿,战时别说冰激凌,连汽油都不一定能保证,隐喻日本国小力弱、无法长期坚持——而这与日本一贯宣传本国将最后胜利的思想又有所违背;

    四是长官在布置任务时多次要求飞行员注意安全,要尽可能平安归来——这与日本通常宣扬决死报国也是有冲突的。

    即便有这么多在新闻界、电影界看来的尴尬之处,但堀悌吉点头放行就没人敢说不行,于是片子推向全国公映,不但公映,还要求去每所中学、大学播映,让学生免费观看,而《若鹫之歌》(西条八十作词,他也创作了《同期的樱》)不但成为青年学生中传唱最广的歌曲,也成为乙飞、丙飞、特丙飞等一切海航预科生的共鸣曲。

    由于陆航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宣传片,再加上陆航预科生没机会当军官(陆军依然从士官学校选拔军官,不是陆军不想改,而是因为如果陆航可成为军官,那装甲兵、炮兵、骑兵、工兵等专科都有资格成为军官,再加陆士招生比海军兵学校多得多,所以陆军军衔体制就不改),所以想要当飞行员的年轻学生第一选择全部是海航。

    《太空空战》播出后,志愿加入海航的报名人数多达27万,年龄跨度从14岁一直到20岁,最后淘汰年龄尚小的申请者,以16岁为门槛,按10:1的比例吸收了其中近1。2万预练生。像佐藤这样不满18岁的特丙飞毕业生本来不允许加入一线飞行队更不必说是舰载机飞行队,但因为他有天赋,不但夜飞表现特别突出,其他舰载能力也以极快速度掌握,除年龄不达标,其他都达标了,所以把他列入了一线。堀悌吉出发前看到花名册后只叹了口气,但没说什么。

    听完他们唱完歌,松田千秋发现堀悌吉眼里已全是泪水,走到飞行员队列前深深一鞠躬,“诸君,一路顺风!”

    “长官,保重!”

    凌晨3点半,所有攻击群已全部起飞,带队的新乡英城通过电台发布命令:“绕旗舰飞行一圈整队,向长官做最后告别!”

    夜幕下,堀悌吉带着司令部全体军官在甲板上立正敬礼,目送机群离去……所有人包括飞行员们都清楚,堀悌吉这次给第一攻击波下达的是“决死攻击”命令——死也要完成任务!

    这种命令他通常不下,但这次为了珍珠港,他只能下了……

    ps:月中了,求几张月票吧……

第一百四十三章 1944:捷与闪电(14,为盟主世间已无张居正加更)() 
ps:恭贺书友”世间已无张居正“成为本书盟主,阁老的书评写得很不错,为表感谢,加2更(分两日)致敬。

    4:15分,各舰以灯光信号通知旗舰葛城号:第二攻击波准备完毕。

    庞大的舰队距离珍珠港大约515公里,堀悌吉毫不犹豫下达了出击命令。第二攻击波一共164架飞机,依然全部携带炸弹向珍珠港扑去,重点目标是美军机场和各类航空设施。

    堀悌吉深入研究了第一次珍珠港战役全部情况,当初机动部队距珍珠港大约400公里处起飞,一来因为当时飞机不如现在速度快,性能差,近一点突击更有把握;二来当初虽对珍珠港有所了解,但仍缺乏成功把握,近一点更有利于突击。

    这次他选择的出击距离比上次远150公里,因为有不少有利条件:

    首先是情况熟悉,从北面杀入的战术让飞行员们记忆犹新(当然指参加过第一次突击的人物);

    其次是气候有利,现在不过10月下旬,北太平洋虽已转冷且风浪加大,但比12月7日的气候好很多;

    再次是装备改进,日军不但主力战斗机已改为紫电改、烈风改、流星改等新锐飞机,甚至还有了夜彩云(以彩云改为基础加装德国搜索雷达,探测距离超过120公里,不但能探测海面上高于2米的目标,还能探测空中飞机),德国是将其当防御预警机和搜索侦察机使用,但日本拿到手后却变成攻击预警机——在攻击群前开路,一方面帮助发现敌舰队,一方面协助机群避开敌拦截机群。

    最后是士气如虹,第一次打珍珠港宛如老虎吃天,惴惴不安,这次进攻前联合舰队连战连捷,众人心气已相当之高。

    不利因素也不少:

    一则这次偷袭效果肯定不会好,上次日美尚未正式宣战,美国心态麻痹,完全疏于防范,这次不但已打了将近3个年头,联合舰队最近还天天在西海岸晃悠,少不了偷袭转强攻的可能;

    二则这次飞行员精锐程度不如第一次,抛开飞机性能不说,如以第一次珍珠港战役飞行员水平为100分,目前冢原、角田手里的联合舰队主力飞行员平均水平至少可打90分,而堀悌吉刚刚派出的第一波攻击群飞行员很多都是预科刚毕业没多久的新手,第一次珍珠港战役时甚至他们都还没迈入军校大门,即便带领他们的军官大部分都是老手,平均水平顶多只能打到75分——再低就完不成任务了;

    三则听说珍珠港现在防御十分严密,不但有大量飞机和高射炮,估计雷达站等防御设施也会更严密,幸亏美国舰队主力被如愿诱出,否则很难打。

    第二攻击波放飞后,大部分航母上舰载机已为之一空,2艘飞机运输舰分别向云龙级靠拢,准备提供紧急飞机补给,已忙乎3个多小时的地勤再次奋力将所有后备飞机组装起来,松田千秋告诉堀悌吉:“第三攻击波大约6点钟准备好,需要起飞么?”

    “6点钟先起飞战斗机,其余攻击机待命!”堀悌吉沉吟片刻,“等待前面传来的消息,视情况再决定是否起飞!”

    对这次战术布置,堀悌吉煞费苦心:第一攻击波共派出了174架飞机,除4架夜彩云外,其余170架的目标全部只有一个——美军油库;第二攻击波164架,除2架夜彩云,其余162架的目标并不确定——如果第一波未能完成或只完成摧毁部分油库的任务,则第二攻击波将接替第一攻击波完成任务;但如第一攻击波完成得不错,第二攻击波攻击重点是美军航空设施。

    至于第三攻击波,他认为前面打得好的话甚至没必要派出。这逻辑听上去很奇怪,似乎在重蹈南云忠一的覆辙,仔细分析却大有深意:

    第一,珍珠港内确定没有舰队,第三攻击波除去炸陆军和建筑物,一点价值也没有,白白损失飞行员——一旦被击落就是损失;

    第二,被摧毁大部分燃油的珍珠港就是座死港,就算保留陆军和设施有什么用,只要油料一断,再多美军也蹦跶不起来;

    第三,支援舰队攻击群配合其他主力封锁珍珠港比单纯消灭一些敌军有用的多,绝不能消耗在无意义的对地攻击中;

    第四,如前面2波攻击群都无法完成摧毁美军油库的任务,说明依靠航空力量攻击油库的战术存在重大问题的,必须改变策略。

    松田千秋顾虑的只有一点:如不加派第三攻击波攻击美军机群,则美军随后可能而来的反击会对舰队造成较大威胁,毕竟他们预估珍珠港目前应该有1000架以上飞机(实际1400多架,其中陆航近1000架,海航400多架,海航有近200架是利用护航航母在训练的舰载机),很难靠第二攻击波完全摧毁,但讲述后堀悌吉却不以为意:“反击?好啊,来吧!看美军还有多少机组和我们换?这次我大方些,不拿油轮和美国人耗,我拿航母和他们耗!看他们能耗多少!”

    听着挺狂妄,可他知道这是堀悌吉的真实想法。

    支援舰队一共拥有2艘云龙级舰队航母、2艘千岁级轻航母、5艘护航航母、6艘护卫航母(载机10架,载油7000吨的特殊航母),另还有4艘用大型快速油轮改造的飞机运输舰(看上去像航母,但除了水侦,其余飞机压根没起飞能力),看着浩浩荡荡一大片其实不太值钱——脱离中国战场这个无底洞、完成印度战役后,日本现在手头松了很多,不但护卫航母、护航航母拼命造,连云龙级都开始当消耗品用。

    在中途岛方向有3个陆军飞行师团共计400多架飞机待命,在多艘运输舰上还有以散件形式存在的300多架舰载机机,堀悌吉只顾虑人员损失,却不害怕飞机消耗。

    今年年底前,日本还有2艘巨人级,明年初能拿到新的2艘云龙级,交易几内亚又能拿到不少轴心级,再加船台上还有源源不断的云龙改和轴心级,不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