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铁十字 >

第646部分

铁十字-第646部分

小说: 铁十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输送到西海岸各大医院去,现在珍珠港医院人满为患,缺医少药,民众已到崩溃边缘。

    珍珠港—旧金山这段4000公里航线三天飞一个来回对飞行员和地勤而言是个巨大的考验,好在飞行员们都有长距离飞行经验——全部由飞过驼峰航线的机组组成(包括中国援美航空先锋队),由陈纳德出任总指挥。他初步打算在短期内维持500架飞机的补充规模对开,即分成两个250架左右的梯队,采用清晨同时起飞的办法执行:即珍珠港起飞将伤病员输送到西海岸,同时旧金山也起飞将物资和装备输送到珍珠港,尽可能实现一周三次的运输量。

    由于每次只能输送1000多吨燃油的规模太小,陈纳德希望能再多派一些飞机,但很快就失望了:第一,陆航没那么多大型4发重型运输机,波音工厂被炸掉后,各其他工厂都在全力保障轰炸机生产,运输机实在挤不出力量生产;第二,缺乏足够的熟练机组,单趟十余小时、4000公里的航线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找人飞的,目前根本没这么多机组,对开500架已经是陈纳德将熟练机组一分为二,以老带新在勉强运转了。

    为机组的事,陈纳德回美国后就提出引入苏联机组,阿诺德当然同意,国务院向苏维埃当局发了照会,但斯大林老爹斟酌再三后表示了婉拒:不是他拿不出人,而是关东军天天在搞演习,装甲部队番号越来越多、装备越来越好,连大批列车炮都露脸了,他实在不想冒险——现在法理上日苏是中立国,万一苏联机组被日本俘获,对方以该借口开战怎么办?虽然日本想要开战一定能找到借口,但终归是少刺激对手一点是一点。

    听完麦凯恩的阐述,哈尔西大吃一惊:“现在珍珠港有这么多伤病员?我们到底损失了多少人?”

    “具体数字现在不清楚,我估计死伤总数2万肯定不止,伤病员运2…3次估计差不多了,现在因火灾,大批社区被毁,临时安置点人满为患,我猜政府可能要把他们送到西海岸安置,同时这也能降低夏威夷物资消耗并减轻舆论压力。”

    刚才几个参谋都收听了广播,知道杜鲁门总统发表了全国讲话,通报了珍珠港保卫战的“胜利”,强调通过艰苦卓绝的保卫战“击退”了日军对珍珠港的进犯,呼吁全国团结起来为夏威夷提供帮助。

    虽未亲眼目睹,但哈尔西能够想象出珍珠港的惨状,因为上一次他也带舰队在外面——妈的,老子一带舰队在外面你们就打珍珠港!

    特别是听说留在港内的6艘护航航母被悉数击沉,200多个新手飞行员一仗没打就损失了近70个机组,他更恨得牙痒痒,盯着海图看的他忽然对参谋们挤出一句:“你们帮我算一算,假设敌人按现有航向以15节速度行驶24小时,我军以全速开进,理论上最大可缩短到多少距离?

    参谋们立即开始图上作业,2分钟后,航海参谋汇报:“如果我军舰队取282度航线,以匀速18节速度前进,24小时后最小理论距离为970公里。”

    “哎,还是不行!”哈尔西叹了口气。

    “您想去打这支日军舰队?”

    “是啊,但970公里太远了,哪怕900公里也不行,返航时天已黑,飞机会找不到归航路。”

    “那就再等一夜,夜间继续赶路、缩短距离,明天清晨的侦查结果出来后再筹划看是否可以打到敌军。”

    “不确定性太多,夜里敌军说不定会转向。不,有了!”哈尔西忽然兴奋地一击掌,“敌军速度不动,我军速度你们按30节计算试试看……”

    “可是长官。”航海参谋为难地说,“卡萨布兰卡级没法开这么快!”

    “我知道他们开不快,我让2艘埃塞克斯级和2艘南达科他级突前不行么?”

    对方无奈,重新计算结果:理论上根据新调整的速度,24小时后彼此差距将缩小到450公里左右,如按650公里计算攻击范围,大约在第19个小时可进入有效攻击范围,也就是明天下午3点半左右……

第一百五十五章 1944:捷与闪电(26,2700票加更)() 
对新的计算结果,哈尔西满意地点点头:“很好,很好,非常好!”

    麦凯恩却摇头:“时间够了,兵力却不够,2艘埃塞克斯级至少要保留36架护航战斗机把?只能派出去150架左右的攻击群。”

    “不!可以派180架攻击群,护航战斗机让后面的护航航母群输送过来,且不限于36架,只要调度合理,80架都可以。”哈尔西解释道,“我军出击并返航肯定会损失一部分兵力,空余位置正好让多出来的护航战斗机填补,仍多余的飞机就返回护航航母编队,这个办法斯普鲁恩斯和尼米茨都用过了,效果不错。”

    “就算能集中180架压过去,能对付对面的兵力么?对方据说还有10艘航母,参联会和英格拉姆上将只估计200架飞机,我认为怎么都不会少于250架,从日军一贯编成来看,250架中至少有100架防空战斗机。假设敌人专心致志只管防御,我们可能要损失一半以上攻击机,您敢保证180架攻击群就能摧毁敌军全部力量?能击沉3…4艘航母算不错了吧?敌人还会剩下6…7艘,依然有充足力量反扑,2艘埃塞克斯级只要有1艘丧失起降能力,后面的仗就不用打了。”

    哈尔西被他说得一愣,满心欢喜顿时变成了凝重,思考半分钟后道:“对,你说的没错,那我就抽调更多攻击机……”

    “等等,你的攻击机需从后方300公里外的护航航母编队外飞来,航程不够,需要在第一攻击波起飞后利用2艘埃塞克斯级的甲板降落、加油、挂弹后再起飞,然后又飞一个半小时去战斗,你不觉得时间太紧张了么?组织这样的第二攻击波能不能在日落前赶上攻击对手我不敢确定,就算能,回来时天肯定是黑的,我估计很多人都得摔海里……”麦凯恩苦口婆心地劝他,“现在一共有3支日军舰队,先对付其中一支是可以的,如果损失太大,我们一定会被其他两支吞掉——这就像网球,敌人手握3个赛点,我们每打一次都是决战,必须慎重。”

    哈尔西脸色愈发凝重,判断麦凯恩的提醒是否正确,想了半天只能不甘心地点头:“组织快速纵队确实难以一口吃掉对方,您的想法是?”

    “我建议就按理论算出来的新航向走,至少到明天清晨前依然保持全军一起压上的阵容,反正我们打不到敌人,敌人同样也打不到我们,明天清晨在根据侦查情况判断敌情,说不定就找到另一支敌舰队了呢?”麦凯恩提醒他,“您别忘了,对手很厉害,不会留这么大空子让你我钻的。”

    经麦凯恩再三劝说和反复权衡,哈尔西最终下定决心,在当夜11时将舰队航向从295度调整为280度,不分兵组织快速纵队,继续整体以17节速度全军压上,首选打击目标悄然从角田舰队换成堀悌吉所部。

    堀悌吉夜间也没闲着,一边给角田拍发下一步行动的可选择方案,一边进行大规模燃油补给。

    28日上午10点钟,堀悌吉接到情报,告知哈尔西舰队不但将航线调成了280度,还将距离缩短到1600公里内,由于航线调整,和角田的距离不但没缩小,反而还扩大了近40公里。

    他笑了起来:“美国人这架势是准备先来吃我们了,不过这个指挥官很谨慎,不肯分兵,姑且逗一逗他……本舰队航线改为0度并通知角田,他的航线可跟着美国人调一调,适当缩小与美军差距,原预定汇合点再靠南调整。”

    角田随后将航线变更为278度,整体近乎向西且与哈尔西平行,有马正文随后通报了最新燃油情况:武藏号剩余燃油12%,金刚号剩余17%,其余各舰大多在20%左右,最高不过25%。

    角田觉治皱着眉头问:“武藏号还能开多远?”

    “理论上采用最经济航速还能行驶850余海里,赶到接头地点不成问题,但作战是悬了……”有马正文忧心忡忡,“难道真按长官的要求准备抽武藏的油?我怕官兵们会不理解。”

    “不理解也要执行!”角田眉宇间闪过焦虑,但很快压了下来,“坚定不移按长官要求办!打仗绝对不能瞻前顾后,哎,这次武藏真有大麻烦了,都是我的错!西村估计得骂死我!”

    有马正文才想起来:西村祥治还在武藏号上待着,抽油的事还没跟他说。

    “要说么?”

    “说吧,虽然只是最后手段,提前沟通很有必要。”角田觉治挥挥手,“就说因为我的错误才导致这个局面,不关长官的事,不要给长官添麻烦!”

    西村祥治一收到电报,顿时跳脚大骂,骂了几句忽然觉得不对:这不像是角田的手笔,他和角田这么多年同学,对后者知根知底,角田虽然有时候急躁,但对战列舰尤其是大和级战列舰的态度可没这么狠。多半是长官的意见,角田不好意思扯出长官才这么和我打马虎眼,回头一定要揍他一顿!

    果然,详细询问有马正文后得知是堀悌吉的命令,这他就放心了:长官能发布这种命令,说明一定胸有成竹——也就是长官这等有大智慧的才有这种魄力!

    傍晚时分,收到电报的麦凯恩对哈尔西道:“威廉,有两个消息,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想先听哪个?”

    “我?”哈尔西苦笑不已,“坏消息够多了,先听个好消息吧。”

    “好消息是,今天运气不错,夏威夷岛陆航派出的侦察机在傍晚继续找到了敌舰队。”

    “坏消息呢?”

    “坏消息是敌人改变航向了,下午4点钟,侦察机发现敌舰队航向已变成0度左右,目前离我们1400余公里,如果继续按现有速度行驶,明天7点钟前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缩短到700公里内,且不排除日军进一步调整航线的可能,即便你组织快速纵队可能也来不及在明天凌晨出击!”

    “该死!”哈尔西狠狠一拳砸在舰桥舱壁上,本来堀悌吉和他对向行驶,距离缩短比较快,堀悌吉调整航向后,距离缩短速度大为放慢。

    “你们有什么办法缩短差距?”他转过头问参谋们。

    “现在我军所处纬度已高于敌舰队,想要缩短差距,必须与敌人保持差不多的航向,航线夹角可略微调小些,日军是0度,我军以340度左右为佳。”

    “明天清晨7点最大能缩短到多少?”

    “取18节航速,能缩短到1000公里左右。”

    “还能再近点么?”

    “不行,对方航速15节,我方只有3节优势,实在快不起来。”

    哈尔西咬牙切齿,他发现自己遇到了大麻烦,在追赶日本舰队这个前提下,如果大部队一起行动只有3节速度优势,不够快;如果组织快速纵队,速度优势是有了,兵力优势却没了,而这还是建立在对方不改航向的基础上,万一更改就更麻烦。

    面对兵力优势和速度优势不能兼得的困局,他只感觉被人扼住了喉咙,无法喘息,最后从牙关里挤出一句:“只能先这样调整,明天天亮再看有没有机会!”

    10月29日清晨8点,角田派出的侦察机第三次找到哈尔西,后者已被折腾得没脾气了,这2天日军侦察机天天找得到他,而他派出的侦察机回回都是交白卷,要不是夏威夷陆航帮忙,TF50舰队就是个睁眼瞎。

    找不到日军舰队不能怪美军机组,说来说去还是侦察机不行。

    美军常用的卡特琳娜水上侦察机航程远,但速度偏慢且依赖陆基支持,脱离岛屿后很难配合舰队行动;服役不久的海鹰水上侦察机虽性能不错,但航程太短,加挂副油箱也只有区区1800多公里,被美军普遍当反潜机使用,特别是尼米茨在南大西洋吃过德国潜艇大亏后,现在哈尔西带了一溜海鹰水侦护卫舰队。

    美方也尝试把SBDTBFBTD等攻击机改成侦察机,但不是速度慢就是航程短,以至于舰队指挥官每次看到日德的彩云改都流口水——飞得快不说,航程还远,又能舰载,再理想不过了。哈尔西也好、斯普鲁恩斯也好都大声呼吁:如果没办法造出比敌人好的侦察机,你至少给我仿一个吧?

    可惜彩云改很少被击落,就算被击落也拿不到残骸,以至于对他的技术细节美国人到现在还是知道得一鳞半爪。

    最后没办法只能回到起点,用战斗机改造为侦察机——将F4U改造F4U…P,改为双座版后的F4U侦察机即便悬挂副油箱,续航距离也缩短,最多只能达到2500公里,扣除必要的起降和中途飞行冗余,极限侦查半径是1000公里,但这3天除角田舰队偶尔间距缩短至1000公里内,大多数时候都在1100公里外,超过了美军侦察机的最远视野范围。

    而对航程接近5000公里的彩云改来说,最大侦查半径是2000公里。所以日军天天能找到哈尔西,每天早晚一次定期拜访,哈尔西每天抓瞎,要不是靠着夏威夷的陆航,现在被堀悌吉甩到哪都不知道了。

第一百五十六章 1944:捷与闪电(27)() 
美国人造不出类似彩云改的侦察机么?当然不是,美国航空工业比日本发达得多,只要有图纸,第二天就能仿一个,但美国在飞机设计理念上出了问题,由于强悍的发动机制造实力,使设计师普遍将飞机设计得过重,片面迷信“只要引擎马力强,板砖也能飞上天”的真理,从不为航程、气动性能优化,区区一架单座F4U空重超过5。6吨,而三座彩云改在满载时(带2。1吨油)不到5。55吨(德国改良版比日本原设计粗大一点,所以重300多公斤,航程相应缩水了400多公里)。

    这样下来,满载彩云比F4U还轻,抗打击性能当然不如F4U好,可一架侦察机要这么好抗打击性能干什么?飞得远、飞得快才是侦察机的真谛!这么重的F4U也限制了自身起降能力,卡萨布兰卡级只能勉强起降F6F,对F4U一律拒绝(本来F4U起降性能就不好)。所以明明知道F4U充当战斗机比F6F更好,海军还不得不使用更多的F6F——离了埃塞克斯级,F4U根本飞不起来,而偏偏现在埃塞克斯级不足。

    所以同样是采用舰队航母搭配护航航母的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