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铁十字 >

第76部分

铁十字-第76部分

小说: 铁十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巴顿本来在和旁边人说笑,一听这话猛然把目光投射过来,似乎在期待着休伊特能给出不一样的回答。休伊特既不想开罪6军,又不想再和英国人扯皮,琢磨了半天后先问了一个问题:“生产这批坦克炮和配套炮弹最快需要多久?”

    “加班加点连轴转的话大约2o天。”

    “更换坦克炮麻烦么?是否需要特殊装备?”

    “需要有经验的工人和吊机,其他难度不大。”

    “那我建议推迟2o天出。”

    “为什么?”****生奇怪地问,“2o天完成不了装配啊。”

    休伊特回答道:“为什么一定要装配好才走呢?从汉普顿锚地出到卡萨布兰卡需要走将近3oo个小时,有这个时间我们完全可以紧急生产一批配件之后放船上装配——只要我们带够工人和吊机,我们有的是运输船,大不了舰队再多带几条。我们原来在海上组装过不少东西,从飞机到动机都有,甚至紧急情况下还能对舰只进行维修。所以我认为坦克炮可以放路上改装,能改装多少就改装多少,改装不完的就送给英**队使用——他们不介意短管。”

    “嘿……这主意不错,我喜欢。”一直沉默不语的艾森豪威尔话了,他热情地握着休伊特的手,装作没听见最后半句,一语双关地说,“您可在特遣舰队问题上帮了我们大忙了。”

    旁边的英国人对休伊特怒目而视,显然他们对最后半句耿耿于怀,说白了他们比美国人更知道那些短管谢尔曼坦克是什么货色,要不是国内催得太紧,他们也想要更好一些的坦克。现在这个海军少将把这层纸捅破了,他们很是恼火。

    巴顿走了过来,大大咧咧地揽住休伊特的肩膀,快6o的人了一点儿也不稳重,用自来熟的语气说道:“您可给他们解围了,推迟2o天出应该不会误事,有新坦克用总是更可靠一些,谁不喜欢粗一点、长一点的管子呢?今天我去你那里谈谈登6的事情——我总觉得是不是该做些调整以便更完善些。”

    巴顿是用一本正经的口吻在说“粗一点、长一点的管子”,可落在休伊特耳朵中,似乎这老不正经的家伙在形容男人那家伙,他深深皱起了眉头,几个年轻一点的参谋军官都忍不住在憋着笑,****生、马歇尔和艾森豪威尔装作没听出来。只有英国人傻乎乎地茫然不知所措——他们听不懂刚才巴顿用的美国俚语。

    推迟2o天出的决定马上就达成了,英国人大概也知道美国人不换好坦克炮是不肯走的,于是就捏着鼻子认可了这一决定,但最后要求上报给两国领导人知悉。这差不多就是走过场的意思,只要****生坚持,罗斯福总统多半会同意的。而只要罗斯福坚持,丘吉尔相最后多半也会答应的——反正已推迟了多次,不在乎再推迟2o天。

    休伊特长长地吸了口气,争吵了这么久,紧张了这么多天总算是得到了一个推迟出、从容准备的好消息,巴顿也愿意来和自己商量完善登6方案,一切都似乎在朝好的方向推进,他心里暗暗祈祷着:但愿这家伙不要弄出什么额外花样来。

    可即便如此,休伊特还得捏着鼻子和巴顿合作,他找不到可以管巴顿的人。6军部长****生是巴顿的老上级,显然不会理会一个海军少将的控诉;6军最有威望的前辈潘兴将军是巴顿的未遂妹夫(话说潘兴55岁时看上了巴顿29岁的妹妹妮塔,两人还订了婚,后来因种种原因才未结婚),来想去,能搞定巴顿的6军统帅大概只剩下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可老麦那古怪的性格连海军统帅尼米兹和金上将都吃不消,休伊特哪敢去触霉头?(。)

第十六章 以俄制俄(1)() 
先,英国人吹嘘的阿拉曼战役大捷是个不折不扣的骗局,英国第8集团军损失了5万余人、7oo…8oo不等的坦克和飞机、

    其次,德国人确实如战报所说的那样退回托卜鲁克防守,但他们的实力在飞增长,根据托卜鲁克情报人员来的报告,古德里安又获得了从国内来的1个装甲师(第4装甲师)和1个装甲旅(飞行堡垒装甲旅)增援,另外还有大量的坦克和人员补充,光各类燃油就有2…3万吨,马耳他英军基地没能拦截住这些船队,他们的轰炸机遭到护航的德国人战斗机联队痛击,损失3o余架飞机只击沉、击伤各1条船,被击伤的那条运输舰还挣扎着在托布鲁克港口靠了岸。

    最后,虽然德国人手里的坦克数量较第8集团军还稍逊一筹,但质量却远远胜过,新增补的德国坦克全部是新下线的4号g型,这种有着长身管火炮且正面装甲增厚的新坦克很难对付,另外德国人还投入了从俄国前线缴获的t…34坦克,数量接近2oo辆。经过对北非战场上德军遗留的残骸分析再结合从俄国得到的技术参数,目前美军所拥有的坦克——无论是3格兰特李将军还是4谢尔曼都很难构成威胁。

    考虑到这份报告有可能送给海军军官看,他们或许不懂坦克,战役参谋部还贴心地附上了坦克性能对比分析报告:

    谢尔曼坦克装备了75l/4o坦克炮,理论上射72型穿甲弹能在914米距离上击穿6o/3o°的钢板,但由于t…34特殊的倾斜造型使得跳弹效果特别好,实际要到6oo米以内才能有效杀伤,而面对德军加厚装甲的4号g型8o正面装甲时,在1oo米处才能有效击穿——在坦克交火距离普遍还停留在8oo…1ooo米时。这几乎是个自杀的距离。

    “汤姆,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坦克打不动人家,人家打我们却毫无困难?”

    对方点点头,用充满忧虑的口吻说道:“差不多就是这样。这就好比我们拿着驱逐舰和别人的轻巡洋舰斗,理论上近距离内驱逐舰也可以杀伤甚至击沉巡洋舰,可战场上谁试谁死。更别说德国人的新坦克数量占到了他们整体拥有量的8o%。”

    休伊特开始头疼了,他也不愿意拿着驱逐舰去斗敌人的巡洋舰。

    于是这一次争吵的理由就很好理解了,除了互相指责隐瞒情况(英国人认为美国人隐瞒了谢尔曼坦克火力不足这个缺陷)这种无意义的口水仗之外。就是关于行动时间的争吵。

    对登6负有义务的6军参谋长马歇尔提出,既然谢尔曼坦克火力不足,那就不能傻乎乎地一头撞上去,必须先行整改。火炮专家已通过实例验证拿出了整改意见,谢尔曼坦克应该整体换装1型76l/52火炮,这种坦克炮使用62型被帽穿甲弹时对5oo米和1ooo米外垂直钢板的贯穿力分别为116和1o6,对5oo码(457米)和1ooo码(914米)的3o°(法线角)钢板的穿透力则分别是98和9o,具备干掉所有德国坦克的能力。代价是出时间需要推迟4o天,准备到1942年圣诞节前夕再开展火炬行动。

    而英国人坚决不同意这个要求,他们恨不得越早出越好。言语中甚至还有讽刺美国人贪生怕死的意思。

    双方就这么僵持了下来。

    ++++++++++++++++++++++++++++版权声明++++++++++++++++

    如果您看到本声明,说明是实行了防盗机制后的错误章节,请不要着急,按照以下步骤就可以恢复正常:

    1、如果您使用起点p端本文,请过45分钟后刷新一下即可;

    2、如果您用起点手机端看,同样过45分钟重新下载一次章节内容即可,具体操作步骤为:轻击页面中央,在上端出现下载箭头后重新下载错误章节覆盖,然后退出页面后重新进入;如果还不行请关闭软件重试一次;当然最好的办法是看到有更新后别理会,过45分钟再则一切均会正常;

    3、如果您在别处本文。请您去阅文集团起点注册vp账号观看本书,用实际行动鼓励作者更好地创作;

    4、如果您不愿意为此付钱,那就请耐心等待,届时肯定会有正常版本。

    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对大家造成不便深表抱歉,作者将尽力写作。

    ++++++++++++++++++++++++++++版权声明++++++++++++++++

    第十二章休伊特的烦恼(1)

    时间已临近9月末,华盛顿的天气早已开始转凉,但美国海军少将肯特?休伊特的心头却是燥热的,更确切地说,是因为焦虑而带来的不安。

    早在几个月前他就领到了要去西北非登6的任务。这是1941年圣诞节同盟国在阿卡迪亚会议所确定的方针,丘吉尔相专门提出了“西北非计划”——代号“体育家”,拟在非洲阿尔及利亚登6以便逐步收紧对德包围圈,并表示如果法国同意美军也要在摩洛哥沿岸登6。虽然参谋长联席会议对这个计划不感兴趣,但罗斯福总统本人对此表示赞同并一再推动。

    一开始计划设计得很完美:等英国第8集团军在昔兰尼加取得决定性大捷,再配合英美盟军在西北非登6就能彻底干掉北非轴心军。但到了今年6月份,不但期待中的大捷迟迟未到,非洲军在隆美尔的率领下甚至抢先进攻贾扎拉防线并导致了北非英军全线崩溃,但丘吉尔对这个计划的热衷却有增无减,不但将其改名为“级体育家”,甚至还鼓吹盟军尽快在西北非登6并推进到******边境。参谋长联席会议看到了北非英军的窘境,决心拉这些“可怜可悲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一把——这是休伊特从马歇尔将军处听来的,总统特使兼密友霍普金斯在私下场合表的原话,也不知道有没有罗斯福总统的意思。说好的围攻轴心军最后变成了为英军解围,他反正觉得烦躁异常。标日期,而美国方面却建议11月7日,最后罗斯福总统和了稀泥,要求登6日期不得迟于1o月3o日。

    7月份美英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又在伦敦举行两次会议,最后在丘吉尔的倡议下将作战计划改名为“火炬”,希望以此鼓舞人心,并确定由美国人艾森豪威尔中将担任司令官,但除了司令官人选双方达成一致外,时间和地点上的分歧却更大。由于急于为北非部队解围,英国方面建议以1o月7日为目标日期,而美国方面却建议11月7日,最后罗斯福总统和了稀泥,要求登6日期不得迟于1o月3o日。

    最后是行动总指挥艾森豪威尔提了折中方案:建议在地中海内外同时登6,但不越过阿尔及尔以东,因为德军可能从西西里和撒丁派飞机空袭,只在波尼可进行小规模登6以夺取机场。可惜英方不满意,坚持要在波尼或者更东的地点进行大规模登6。又经过半个多月的争吵,在罗斯福与丘吉尔无数的电报口水中,一直到9月15日双方最终达成一致:以11月8日为指定登6日,同意阿尔及尔登6列入计划,但美军只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和阿尔及利亚的奥兰登6,由英军在阿尔及尔和更东面的地方登6。

    休伊特领到的命令就是率领美国第34特遣舰队,带着1o2艘美**舰(包括29艘运输舰)共计3万余名美军从弗吉尼亚州的汉普顿锚地去摩洛哥卡萨布兰卡,执行一场跨越45oo海里的远征。而夺取奥兰的任务则交给中路特混舰队,计有近2万美军,由劳埃德?弗雷登德尔少将指挥,由海军准将托马斯?特鲁布里奇指挥英国海军部队护航——因为这批部队8月初就运到苏格兰和北爱尔兰,他们已在双方高层无数次争吵中度过了无所事事的2个月了。

    本以为计划就这样确定了下来,没想到仅仅过了1o天,休伊特再一次被拉去开会,还没进门就听到激烈的争吵声。

    “敌情生了剧烈变化,我们不能简单地按照原定计划执行。”一名美国参谋军官正面红耳赤地说些什么,而英国派驻在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联络军官脸上却是义愤填膺的模样。(。)

第十七章 以俄制俄(2)() 
休伊特知道自己不便插嘴,因为这是6军的事情,他

    他听到一股拥有浓厚英格兰口音的声音了言:“谢尔曼换装新的坦克炮是必要的,可为此推迟出就大可不必了。当初希特勒在进攻俄国时他手下坦克没一样比得上俄国人的t…34,难道他停止进攻了么?我们可不能被德国人吓破胆。”

    这声音他很熟悉——这是6军少将乔治?巴顿出的声音。

    “乔治,你又在胡说些什么?如果你找不到既能换炮又不耽误时间的办法,你就该闭上你那张臭嘴。”一旁的美国6军部长亨利?刘易斯?****生不悦地说道。

    别看****生骂得很难听,但休伊特却清楚巴顿和部长大人关系好着呢,3o年前他就是部长的对外联络官,被老上司骂两句显得多亲热,换马歇尔将军还不敢这么说巴顿。

    果然,巴顿毫不在意地耸耸肩:“这我可办不到,我的意思是我们带上旧款谢尔曼出就好,新的留在家里慢慢改,再说我们要去的地方只有法国人,他们又对付不了旧谢尔曼,不是么?”

    大家对这个表态哭笑不得:法国人确实对付不了谢尔曼,可现在德国人就在托卜鲁克,他们手里的坦克可是会吃人的老虎。一旦英美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登6,反应过来的德国人必然会从******大举冲杀过来,没有可靠的装甲部队只怕巩固不了登6场。但英国人不管这些,他们好不容易逮到一个愿意支持他们观点的美国将军,顿时来了劲,将刚才已重复过的观点又翻来覆去说了几遍,听得休伊特大皱眉头,其他人也是哈欠连天。一副不耐烦的表情。

    巴顿放完炮就退下了,然后他看到了休伊特并主动伸出手来握手。即便和巴顿握了手且彼此间微笑示意,休伊特对这个火炬行动合作者的印象仍然很差。他觉得自己仍然不能理解这个怪人,他显然是一位天赋异禀、魅力四射、为荣誉而战的军人。但那种魅力维持的时间太短了,很快就会露出口出狂言、桀骜不驯的一面。休伊特原来没和巴顿打过交道,一开始还比较佩服这个看上去热情奔放、铁血冷酷的装甲兵少将,但为了筹备火炬计划相关方案,他对巴顿的印象一落千丈。

    34特遣舰队的参谋们提出。一场大规模两栖登6战役从接受命令到舰队启程至少需要6个月的准备,但因为英美彼此间的无尽争吵,最后只给了34特遣舰队7周的准备时间——这可是美国历史上最复杂的一次军事行动。本来时间不够已让休伊特十分抓狂,可巴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