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三国之帽子王崛起 >

第15部分

三国之帽子王崛起-第15部分

小说: 三国之帽子王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备此人满口仁义道德,非常注重形象,过往的经历给人留下太好的印象,乃谦谦君子之风。大凡人做的太过了,必然有假,说的就是刘玄德这种表现,无他,刻意而为。”看着三人听的认真,秦宜面有得色,继续说道:“人都容易被表象迷惑,忘记了细细追究,比如,刘备动不动便感动的痛哭流涕,诸位,你们谁会整天哭哭啼啼,像个女人一样眼泪不要钱地哗哗流?天下男人不到悲怆至极能流下那么多眼泪?无他,演戏而已!”

    “卧槽,是这个道理啊,至少我不可能随便流眼泪,想流也流不出来啊。”张辽一排脑门子,醒悟过来了,这是戏子的本领啊。

    陈宫道:“不错,主公若不说破谁也不会去细想,若不是演戏,这眼泪万万不会如此容易流下来。”

    “黄巾乱,刘备巧遇关羽、张飞两个傻瓜,一番花言巧语,无非是打着为了大汉朝廷、为了百姓,如此这般表演一番,激起二兄弟热血沸腾。当然,他少不了标榜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皇亲国戚。诸位,你们应该知道中山靖王刘胜是何等人,光儿子就有一百二十多个,若干代之后枝叶繁多,有富贵的、有落魄的也有暴尸荒野无人知,谁能查的清楚,若刘备造假,谁能揭穿?”

    秦宜知道,这玩意儿真的说不清,又不是后世技术条件,只要传扬出去刘备的身世便成了疑问。

    张辽恍然大悟,夸张地说道:“对呀,刘备逢人便说自己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生怕别人不知道,说的跟真事似得,所谓太真了便有假,主公的话甚有道理。”

    毫无疑问,众人心里都有了一个大问号,刘备这个身世非常可疑。

    说的兴起,秦宜干脆放开了说:“刘备与关羽、张飞结为兄弟,传作佳话,难道不是看到关羽、张飞二人武艺绝伦,有心想利用吗?”

    结义兄弟也有假?众人懵逼!

    陈宫道:“主公此话怎讲?”

    秦宜侃侃而谈:“刘玄德有句名言常常挂在嘴边,女人如衣服,好像自己多么的大丈夫!凡事就怕观察入微,细细分析。诸位,女人是谁?儿子的母亲啊,能随便换、随便丢吗?”

    众人心里一凛,此话好像有点道理呀。

    乍一听刘备的话,似乎觉着此人很有点大丈夫感觉,但是,儿子他妈岂能随便丢哇!

    “比如这一次下邳城失陷,假设宫台被捉,而宫台与曹操多有交集,若宫台有求或许死或许不会死,但宫台与曹操之间关系很复杂,有许多不足道之事,宫台知道自己必死无疑,却在临死前只说曹操不要为难家人,而后奔赴刑场。宫台以死保住自己妻儿,曹操必不会为难宫台妻儿,这才是大丈夫所为,也是正常人应该有的表现,如此,你们觉着女人如衣服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虽然秦宜举了个例子,却是历史上陈宫的真实写照。

    “不错,正常人不会随便丢弃妻儿老小,大丈夫行事光明磊落,自私自利连妻儿都不顾,简直不是人。”

    陈宫言辞愤慨,他似乎明白了刘备的为人。

    “宫台说得对,观刘备此人,所爱惜的唯有他自己,谁都可以卖,包括妻儿,更不要说结拜兄弟,至于卖与不卖要看利弊。”

    秦宜真狠啊,给刘备下了这么个结论。

第33章 夜论天下大势() 
天下枭雄唯曹操、刘备耳。

    如今刘备落魄,但早晚有一天东山再起,对秦宜构成威胁,所以,他要使劲坑刘备。

    沉思一会儿,陈宫说:“经主公这一分析,宫有点明白了,温候之死必为刘备所害!而曹操的话也验证了他听从刘备谗言害死温候,这足以说明刘备是一个外表忠厚,内心奸诈的伪君子、大恶人。”

    “以我对刘备的观察,此人必不会甘心依附于曹操,千方百计独立出来,或许他还会占据徐州,对我等构成实质性威胁。”这是固有历史走向,秦宜无非是为了显摆自己具备远见卓识,赢得众人敬佩:“当然,我不会让他太如意,要让天下人知道他那丑恶嘴脸,”

    “对,不能让他太如意,要让更多的人认清刘备伪君子的真面目。”尽管吕布有那么多不足,不可否认的是,他曾经是这些人的主公,这笔账自然落在刘备身上了,陈宫阴沉的脸恨恨不已,说:“主公见解非凡,刘备之事暂且不说,能给属下说一说天下形势吗?”

    陈宫的提议立刻得到了相应,张辽说:“对对,主公给我等分析一下局势吧,我在沂水河听主公对曹操说,远离中原坐看天下纷争,呵呵,我们的位置快到海边了。”

    不光是张辽、陈宫二人想听,连高顺和于禁也伸长了耳朵,神情迫切。

    秦宜懵逼,我有那么高的水平吗?

    呵呵,为了贬低刘备,秦宜不自觉地说的有点多,给陈宫等留下一个高人形象,这下子收不住了,不说又不行,有点骑虎难下啊。

    “好吧,我就脸皮厚一点,献丑了。”秦宜不是战略家,分析天下大势的确有点难度,不过,拿后世现成理论倒也勉为其难:“先说曹操,目前曹操不是最大一股势力,但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却是最大的优势,将天下群雄玩弄于股掌之中,玩得好的话,不排除成为天下之主。”

    “你是说,将来曹操为天下之主?”

    秦宜说曹操有可能成为天下之主,令陈宫、高顺等大吃一惊,既然知道了还争个屁啊!

    尤其是于禁,原本在曹操阵营,如今背叛曹操你说冤不冤?

    “呵呵,这不是假设嘛,曹操能否成为天下之主,全看他怎么玩!挟天子以令诸侯看起来很美,但也有先天不足,一旦曹操得到天下,也就是小皇帝退位或毙命之时,反正曹操必会取而代之,这就为将来留下后患。”

    “哎。。。。。。”陈宫叹息一声,说:“大汉朝其实名存实亡,小皇帝权势出不了皇宫围墙内,这一天也不过是早晚的事。不过,主公所说的后患是指什么?”

    “曹操头顶着汉室天下与各方争霸,得了天下之后让汉皇帝退位,曹家人坐天下,得位不正,难说别人会不会学曹家那般夺了曹家的天下,换句话说,曹家天下必不会久矣!”秦宜说的是原历史,曹家人也不过三世而亡:“所以说,曹操得天下,非天下人之福,战乱已经让大汉天下人口急剧减少,曹家得天下之后不久必然再一次大乱,你说这汉民还能剩下多少?到那时,一旦北方铁骑趁虚而入,必是大汉民族灭顶之灾!”

    刚才于禁还在心里懊悔,一听这话心里那点懊恼消失的无影无踪。

    于禁现在还年轻,忧国忧民思想多少还有点,你说让大汉民族承受灭顶之灾,他能高兴吗?

    秦宜所说的话不是没有道理,古人对于得位正与不正非常在意,你就是大权在握也不敢随便登上皇帝宝座,别人会拿这个说事,古代有太多的范例。其实,曹操在世也没有登顶,而是他儿子统一天下才登上皇帝宝座。嗯,哪怕是后世不也一样嘛,名义上是自己一人说了算,终究不敢做明面上的第一人。

    高顺更是激进,喝道:“不能让曹操得天下!”

    众人各有表情,秦宜越发得意,继续说:“再说袁绍,如今是天下第一大势力,他得益于袁家四世三公余荫,门生故吏满天下,又占据河北富饶之地,得地利人和两样,的确不可小视。”

    “不错,目前来看袁绍势力最大,最有可能夺得天下。”

    秦宜的话引起张辽的共鸣,其他人也有这种想法。

    但秦宜话题一转,说:“可惜袁绍此人非是明主,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好谋而少决,未知用人之机,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终不能成大事!”

    卧槽,一句话把袁绍贬得一无是处。

    张辽等人懵逼,刚才还特别看好袁绍,主公一句话便把他打入地狱。

    “至于公孙瓒,呵呵,命不久矣,必被袁绍击败。据我估计时间不会太久,二月还是三月难说,耐心等待吧,很快就有消息传来。”

    这神棍当的越来越像了,竟然能一语断定公孙瓒败亡!

    三国时期消息传递不方便,但北方袁绍与公孙瓒激烈交战,天下人不可能不知道,在战争还没有结束之时,秦宜已经断定公孙瓒是失败一方,确实让陈宫等很惊讶,剩下的便是时间验证了。

    高顺说:“主公,西面还有张绣和刘表,是不是也说一说。”

    秦宜微微一笑:“张绣武功高强,其他没有什么好谈的,他唯一的依仗不过是谋士贾诩,此人不得了,说他是毒士不为过。”

    陈宫是谋士,自然很关心这方面信息,笑着问秦宜:“主公与贾诩未曾谋面,却知之甚详,不知对其他谋士了解多少?”

    秦宜心中一檩,光顾着显摆,一不注意又说多了。

    既然已经说多了,秦宜只得借题发挥:“宫台谋略除了慢一点,智谋一点也不比别人差,与宫台同列一流谋士大概有那么几个,曹操身边的郭嘉是为鬼才,与贾诩难分高下,当然,曹操身边不仅仅只有郭嘉,荀彧叔侄等也不差,袁绍身边谋士如云,可惜,袁绍未知用人之机,有跟没有差不多。世上还有卧龙凤雏,有人说,得其一而安天下,可惜,遁入山野坐等渴求,岂不知等来扁瓜裂枣,与郭嘉主动相比,错失良机。更何况,分天下阻碍统一,实为祸害人间,逆潮流而动之举,为人不齿!”

    不错,郭嘉曾游历天下,多方比较最终选择曹操,占据先机,而贾诩随波逐流跟着张绣,最终选择了曹操。

    至于诸葛亮,嘿嘿,大概还在耕读,坐等人求他出山。

    陈宫没有听说过卧龙凤雏,猜了半天只好问:“主公说的卧龙凤雏到底是谁?”

    “卧龙凤雏是指两个人,卧龙是诸葛孔明,凤雏是指庞统。今日所谈,有些话宫台不妨有选择地宣扬出去,比如,刘玄德伪君子形象。”

    秦宜料定他与刘备必会兵刃相见,恶心他一下在所难免。

第34章 于禁归心() 
秦宜的意思,陈宫当然明白,既然是敌人,那就不择手段削弱对手,至于如何做那就是谋士的事情了。

    秦宜坐论天下,洋洋洒洒说了一通,从天下枭雄各种优劣,延伸到谋士,甚至连还没有出山的隐士都能知道一二,能不令四位手下震惊吗?

    陈宫等见识也不少,内心狂震,视秦宜为天人!

    在此之前于禁并未完全归心,他只是被秦宜一个赌约拴住了手脚,大丈夫一诺千金,他属于被动地背叛曹操跟随了秦宜而已。

    今天秦宜一席话令于禁内心狂震,这才是歪打正着,让他碰上了英主!

    于禁心想,反正已经背叛了曹操,一不做二不休彻底跟了秦宜罢了,错过了秦宜,天下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英主。

    想罢,于禁倒头便拜:“于禁拜见主公!”

    秦宜急忙拉起于禁,说:“文则,不必讲究那些俗礼,我早就说过,我等患难之交,以兄弟论。虽说眼下我方实力最弱小,但兄弟齐心泰山可移!”

    张辽上前拉着于禁双手,热切地说:“主公说得对,我等虽然很弱小,但心向一处使,早晚也能建功立业,成就辉煌。”

    陈宫与高顺看得有些眼热,一前一后加入其中,一起与于禁、张辽的手合在一起:“我等四人永远追随主公,共创辉煌。”

    秦宜心中暗喜,今晚一番显摆赢得众人敬佩,而且还让于禁归心,也算有不小的收获。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很关键,人心齐才能干大事,尽管目前实力很弱,但这四名属下都不一般,说不定能干一番事业。

    众人重新就坐,秦宜不在高谈阔论,而是安排具体事务:“眼下宫台是我等唯一的谋士,目前我等手头文官又稀少,从下邳城逃出来的官员能用则用,短时间内宫台大概要多费心,辛苦了。”

    “呵呵,主公放心,等安顿下来会有人投奔,本职所在谈不上辛苦。”

    陈宫很清楚目前的局面,有些事情也只有他多干一点,发展需要一个过程,秦宜没有名声很难吸引人才。

    略一沉思,秦宜想到了情报还是薄弱点:“好在暂时没有战事,谋略方面先放一放,倒是后勤辎重等杂事不少,另外,情报搜集方面宫台也要多操劳,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没有情报的军队便是瞎子摸象,不可懈怠。”

    “主公所言极是,宫会有所安排。”

    作为谋士,陈宫当然知道情报的重要性,愉快地结下了差事。

    秦宜转头面向高顺,说:“子川练兵乃当世大才,若说第二,没有人敢说第一,练兵之事便交给你了。”

    高顺懵逼,我有这么大本事吗?

    当然,被主公夸奖,高顺心里蛮高兴的:“诺,属下定不负主公嘱托。呵呵,主公如此夸奖属下,有点儿飘飘然,当然,属下有多少斤两还有些自知之明,练兵之事属下义不容辞。”

    秦宜掂量一下手里的兵力,心里有了初步打算。

    “目前我军有陷阵营精锐五百,骑兵有一百多人,加上俘虏的那些骑兵,二百骑兵也算够用。跟随南下的原有兵卒大概不到四五千人,加上于禁所率兵力,合计有七千人,扩充到一万人是我军目前的极限。兵在精而不在多寡,训练出一万能战的精锐步兵,是近期首要任务。”

    高顺赶忙接下任务,抱拳说道:“诺,请主公放心,顺定当竭尽全力训练出一支能战之兵。”

    “战争不光是看双方兵力多寡,而是综合能力较量,我等从下邳城溃败至此,手里仅有三城之地,好在这里地处边陲,周边没有强大敌人,为我等留下一段喘息之机。手里有粮食才能养更多的军队,我想目前虽不能大幅扩军,却能组建屯田兵,一边练兵一边种粮,战时又可以补充兵力。这是一个长久战略,军队单纯靠百姓养,必然增加百姓负担,如今战乱年代百姓活的不容易,能减轻百姓负担也是题中之义,军队与百姓的关系要像鱼水一样,这样才深得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