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三国之帽子王崛起 >

第58部分

三国之帽子王崛起-第58部分

小说: 三国之帽子王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辽笑道:“按照主公崛起的速度,大将军也是早晚的事情。从半年多以前从下邳城南下,走到今天,这一切恍如梦境,简直不可想象。”

    周瑜、太史慈等没有见识秦宜崛起的过程,感觉秦宜的崛起像一个谜,来到扬州牧秦宜阵营,也听说了不少有关战例,确实被吓得不轻,太神了!

    扬州牧秦宜摆摆手,谦虚地说:“那是本州牧运气好,袁术给本州牧腾地方,不要的话,有点对不起他。庐江刘勋不值一提,孙策也不过刚刚起步,实力有限,这才让本州牧钻了空子。”

    众人心里暗自诽谤,别人实力弱,你当时的实力比人家还要弱,怎么不说?

    再说军衔还是靠军功争取,一开始就给一个将军,没有了上升空间不见得是一件好事情。

    skbshge

第130章 要动世家的奶酪() 
扬州牧秦宜拿运气说事,没有多少说服力。

    运气这一说还是有的,问题是一件事可以说运气,一群残兵从下邳城逃出来算运气的话,后面的事情怎么解释?若运气接二连三都在你这里,别人还跟你挣个屁,干脆放弃争霸。

    秦宜可以自己谦虚,别人绝不会轻信运气使然,争霸道路充满艰辛,如秦宜这般崛起速度,这天下再也没有第二人。

    扬州牧秦宜没有在意属下心里如何想,继续说道:“大浪淘沙,如刘勋、孙策之流都属于小势力,算不上真正的对手,后面才是难啃的骨头,再指望一战而下,想都别想。目前扬州实力暂时无法与袁绍、曹操这般大势力抗衡,需要蛰伏,养精蓄锐,待时而动。前段时间曹操以朝廷的名义,让扬州出兵徐州,之所以没有拒绝,就是出于这种意图。“

    说起这段经历,在场的人莞尔,曹操这个冤大头想法是挺好,借扬州牧秦宜之手打击徐州牧刘备,引发两家恶斗,岂不知早已被州牧大人识破阴谋,白白送出若干粮草。

    曹操使者李靖回许都也有些时日了,至今未见回程,说明曹操不想继续提供粮草支援。

    没有粮草支援,扬州牧秦宜便有了不出兵的理由,扬州与徐州可以相安无事。

    估计曹操觉着既然扬州和徐州已经开战,双方关系交恶,以后少不了摩擦。既然开了头,曹操也无需继续浪费粮草,去催促扬州牧秦宜出兵徐州,不信你两家会和平相处。

    曹操这样想没有错,问题是他不知道扬州牧秦宜与徐州牧刘备双方在演戏,除非有知情人告密。

    所以,扬州秦宜该干嘛干嘛,让曹操等着吧。

    “今后一段时间是非常珍贵的战略空档期,军队要抓住这段空档期整备军务,操练兵马,为即将到来的高烈度战争做好准备。民事方面,扬州全境差不多已经统一,大将于禁和纪灵正在率军向西挺进,州内战争很快便结束,各郡县官员考察,人事安排需要有序展开,需要诸位操劳。“

    秦宜需要一个稳定的后方,这也是当前最紧要的事务。

    “诺,州牧大人,属下定会全力以赴。”

    袁焕、陈群等赶紧应诺,这件事情的重要性自然很清楚。

    “粮食和人口基数是支撑战争的两大要素,没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就不可能扩大军队数量,即便有了数量,没有粮草也养不起更多的军队,战乱年代谁掌握了这两样,谁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袁绍为何比曹操更强大,不就是占据河北肥沃土地,有足够的粮草和人口基数嘛。”秦宜开始涉及实质问题,重点强调粮食和人口:“不要指望本州牧会采取袁术的做法,压榨百姓而养肥自己,那是自掘坟墓之举。本州牧刚才强调人口基数,诸位心中很清楚,哪些人决定扬州境内的人口?正是底层百姓,这是战略问题,非常重要。”

    不错,袁术是愚蠢的,但凡有点明智的人不会那样干。

    秦宜的老班底或许知道他会怎样干,新加入的成员不太清楚,他们知道最近从江东运来不少粮草,那都是孙策的家底,淮南若没有从江东运来的粮草,恐怕支撑不了今年秋收。

    不过,总是从江东运粮草也不是个长久办法,鲁肃、周瑜等都在期待州牧秦宜说下去。

    “屯田兵需要继续加强,而且是一个长久策略,也是军队粮草的主要供给方。另外,要减轻民众的负担,让百姓休养生息。凡十亩地以下者,要免税,他们那点土地也不过仅够他们糊口,这种状况下再去征税,于心何忍?”扬州牧秦宜显然更体恤下层穷苦人,这不奇怪,他们才是大多数,也是人口扩张的基石。

    这就来问题了,没有税收,官府如何运作?

    官员也要吃饭,扬州牧秦宜说句话很简单,百姓税收免了,轮到他们这些官员犯愁了。

    陈群首先站出来反对,说:“州牧大人,使不得啊,没有税收官府无法运作,税可以少收一些,但不能全免,请州牧大人三思!”

    扬州牧秦宜似乎早就预料到会是这样,伸出大手压了压,继续说:“呵呵,办法总比困难多,免一部分税收肯定要影响到官府运作,可以想办法嘛。第一,对于十亩地以上者,可以采取阶梯征税法,土地越多收税也越多。究竟征收的标准,你们要细细研究,既要考虑百姓的承受力,又要保证官府正常运作。第二,精简官府结构,压缩官府规模,减轻自身负担。凡事要考虑度,只要适中就是最佳办法。至少军队这部分负担被屯田兵解决相当一部分军队粮草,为官府减轻不少压力。诸位以为如何?“

    扬州牧把难题推给了他们这些文官,有困难自己想办法。

    文官们虽然犯愁,可人家州牧大人连解决方法都给提供出来,他们只是无话可说,总不能养一堆废物吧?

    好嘛,那些文官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商量了半天,陈群拱拱手,说:“州牧大人,此事甚为复杂,我等需要点时间详细研究,而后给州牧大人提供一份草案,再行决定。”

    “嗯,此事不能草率,确实需要认真研讨。如此,今日议事到此为止,大家都去忙吧。”

    把众属下打发走了,秦宜嘴角挂着坏坏的笑容。

    这年头土地集中度非常高,要不然大汉朝也不会分崩离析,穷人吃不上饭,在加上天灾凑热闹,不反才怪!

    扬州牧秦宜确实要动世家大族、地方豪强的奶酪,却也不太明显,相信那些文官在研究方案的时候,肯定要为世家大族、豪强利益考虑,不会弄出一份太激烈的方案。

    凡事慢慢来,秦宜不着急,温水煮青蛙,要在不知不觉间改变旧有制度。

    文官们去忙那摊子令他们头疼的事情,而武官则要整顿军备,大家都在忙。

    清闲的只有州牧大人,这家伙闲来无事,把刘通找来,让他采购一些物品和酒,他要研究蒸馏酒。

    这个时代的酒非常浑浊,真的没法喝,蒸馏酒可以提高纯度。

    skbshge

第131章 诸葛亮显身() 
为什么要找刘通呢?造蒸馏酒不过是采购现成的酒浆经过蒸馏提纯,而且没有太大的难度,技术很容易泄露,所以,必须找可靠人主持这件事,刘通是恰当的人选。

    当初秦宜在沂水河救了他们一家子,如今又把他儿子刘玉提拔为主簿,官职不小,刘通也无需继续留在官府一线,给秦宜干点私活更合适。

    秦宜估计,一旦新酒上市,利润非常巨大,前提是技术不能泄露。

    这种高度酒在北方寒冷地带非常受欢迎,秦宜还设想用酒从草原换战马。

    权利是个好东西,别人办不了的事情,到扬州牧秦宜这里就不是事,封锁技术也不是难事。秦宜不仅造酒,还要干许多事,比如,汉代造纸术已经出现,只不过技术差一点,略加改进工艺就能生产出高质量用纸。

    只要掌握了权利,秦宜可以搞许多垄断产业。

    秦宜只是给刘通讲解蒸馏酒的原理,又画了一些设备图样,便打发他自己去研究。

    时间过得很快,六月过去了,许都曹操没有再派人催促扬州秦宜出兵,估计曹操不打算继续往外送粮食了,让秦宜大失所望。

    丫挺的,怎么就不送了呢?

    仅送一次粮食太少,多送几次淮南的日子就好过了,至少让军民多吃干食,少喝加野菜的稀粥。

    秦宜暗自诽谤,责怪曹操不仗义。

    这家伙有点贪得无厌,他也不想想曹操怎么可能舍得大把往外送粮食,人家不过日子了?有点粮食曹操自己养军队,这账谁都能算清楚。

    既然曹操不送粮食,北方也就暂无战事,扬州与徐州之间会安静一段时间。

    北方无战事,南方还有战事,倒不是说江东,那边的战争全都结束,兵马向西挺进,其中一部分集中到柴桑一线,扬州牧已经把夺取江夏的战争一股脑交给庞统指挥。

    问题是庞统指挥作战弄出许多事来,这家伙三战三败,弄得怨声载道,扬州阵营多有怨言,甚至有人建议扬州牧秦宜换将。

    秦宜笑道:“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战争不要仅看眼前胜负,要把眼光看远一点,当年韩信一败再败,最后不也战败项羽吗?诸位,要相信庞统的能力,莫要轻易下结论。”

    前线情报秦宜当然知道,很明显庞统那是示敌以弱,柴桑郡找一个由头搞点小摩擦,双方你来我往,这种战争规模不可能太大。

    柴桑军庞统连战连败,貌似不太会打仗,或者说力量很弱,却非要与江夏争一个高低,不仅如此,庞统还派人前去指责江夏,让江夏给一个交代,否则,柴桑郡誓不罢休。

    庞统如此不知好歹,你说江夏黄祖会怎样想?

    嗷,你丫的打仗不行,还要在嘴皮子上非要挣一个高低,惹恼了老子出兵子灭了你!

    人家黄祖也不是没脑子的人,身边也有人参谋,不会因为庞统连败三场就轻信柴桑郡打不过江夏郡,黄祖还是有两下子的。

    庞统不依不饶,双方继续纠缠,估计还要打下去。

    扬州阵营之所以对庞统有看法,那是在扬州牧秦宜比对之下造成的,你看人家州牧大人指挥打仗,哪有这么麻烦,三下五除二解决问题,寿春、庐江一直到江东孙策,全部时间加上跑路,算起来也不过几个月。再看看你庞统,一个小小的江夏,打来打去弄得像过家家,戳鸟窝一样,这么打下去何年何月才能见到效果?

    扬州牧秦宜心里非常清楚,他那些战例大多都是投机取巧,借用自己了解对方优劣,有针对性设计,算不得真本事,人家庞统那是真刀实枪与对方周旋。

    庞统与黄祖双方互不了解对方,他们之间的战争需要靠各自的智慧取胜,谁能揣摩到对方心理活动规律,双方斗智斗勇,能准确算计到对方,谁就是最终胜利者。江夏不是那么好打的,当年孙家父子与江夏黄祖打了多少年?孙坚死于黄祖手里,大将凌操死于黄祖之手,别人不知道,秦宜心中能不清楚嘛。

    所以,庞统与黄祖交战,那才是真正的战争。

    秦宜要学会知人善用,绝不会干涉庞统指挥作战,任何有关换将的事情以及对庞统不利的言论,统统被扬州牧秦宜挡了回去,这件事情莫要再提,本州牧信任他。

    扬州牧秦宜的话传到庞统那里,他会怎么想?

    碰到这样的主,那是谋士的福分,士为知己者死,庞统被秦宜感动的不要不要的。

    柴桑郡可不是庞统一人在哪里指挥,有属下来报,柴桑郡太守庞统身边出现一名文士,身材魁梧,气质不凡,与庞士元形影不离。

    窝日,又是一个大能!

    不用猜秦宜也知道,肯定是卧龙诸葛孔明。

    陈寿说,诸葛亮身长八尺。汉尺一尺合23公分,诸葛亮有184公分高,身材伟岸。那个时代汉人身材没有现代人高大,连太史慈七尺七寸约合177公分,都要提一句,诸葛亮在当时,“身长八尺,容貌甚伟”,高而且帅,兼且“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

    周瑜的相貌之好,天下皆知,然而史书上也不过“瑜长壮有姿貌”。

    仅论描述,还未必胜过诸葛亮。

    从身材相貌以及庞统和诸葛孔明之间的关系猜测,庞统除了与徐庶相熟,更多的是孔明,卧龙凤雏的雅号可不是随便叫的,外表特征必定是孔明多一些。

    所以,秦宜料定必是诸葛孔明来了。

    丫的,来就来了吧,竟然不到本州牧这里报道,却跑到柴桑郡与庞统厮混,秦宜忍不住一阵腹诽。

    要知道诸葛孔明在柴桑郡可没有半点名分,出力也是给庞统帮忙,无名无分的瞎忙什么?

    不过,所谓的贤达人士多有怪癖,扬州牧秦宜见怪不怪,他愿意待在柴桑郡随他好了,秦宜装作不知道。

    秦宜的做法显然很明智,他对庞统说过,我给你一个平台,让你充分发挥,秦宜说到做到,这便是招揽人才的最佳方式。

    若秦宜屁颠跑过去,或者把人招来,反而不美。

    这就有意思了,一个小小的江夏,却动用两大杰出人物,黄祖若不倒霉,那才是怪事!

    要不说这些人怪异,与一般人想的绝对不一样。

    既然有卧龙诸葛孔明相助,扬州牧秦宜更放心了,根本不担心拿不下江夏。秦宜需要做的是当好他们靠山,不要让一些杂音干扰庞统,坐等战争结束,仅此而已。

    结局根本不出意外,不就是时间嘛。

    skbshge

第132章 诸葛孔明被逼出来滴() 
诸葛孔明提前出山大概与秦宜多少有点关系,这丫的一咧嘴便胡说八道,说什么坐等渴求,岂不知等来的却是扁瓜劣枣,后面还有些更难听的话。

    虽说秦宜嘴上无德,至少诸葛孔明的确还在耕读,不排除他学姜太公钓鱼,等待另外一个类似刘备三顾茅庐的家伙嘛。

    历史上诸葛亮不太可能投效曹操,曹操麾下人才济济,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茅坑都被这些老员工占满了,他一个后进小生一头扎进去,难以逾越。孙权那边情况也差不多,周瑜、鲁肃、张昭、张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