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三国之帽子王崛起 >

第78部分

三国之帽子王崛起-第78部分

小说: 三国之帽子王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细想一下,扬州霸占荆州土地,刘荆州估计不会轻易罢休,扬州与荆州开战的可能性极大。

    诸葛孔明抚掌笑了,说:“亮明白了,主公想打一场给北方曹操和袁绍看的战争,让他们知道扬州也不安宁,让他们放心折腾。”

    果然瞒不住这些妖孽,诸葛孔明一语中的。

    “呵呵,就这意思,孔明知我也。”扬州牧秦宜爽朗一笑,说:“不久之后荆州牧刘表就要派人来索取失去的土地,要不回来就必然开战,而荆州失去江夏水军,水军实力大减,想在大江上水战似乎有点难度。那么,沔阳、乌林、汉阳三地便是荆州必夺之地,以确保南郡安全。“

    于禁一听没有水军的事,竟然是陆战,立刻来了兴趣:“主公的意思,这场战争不是水战,而是陆战?”

    扬州牧秦宜笑道:“怎么,呵呵,文则有点跃跃欲试啊。”

    “呵呵,被主公看出来了,于禁愿意请战。”

    既然知道了,那也就不必客气,于禁直接开口揽下这一任务。

    “呵呵,那就好,文则用兵攻守兼备,此处用兵还真需要你来担当重任。”扬州牧秦宜好说话,随口答应了于文则请战诉求,不过,下面的话却有点不太好了:“不过,这场战争与往常不一样,此战不可勇往直前,要打成胶着状态,甚至是拉锯战。扬州与荆州这场战争,要边打边谈,谈谈打打,就像演戏一样,既不能让刘荆州如愿,又不能打得他太狠,还要让北方曹操看笑话,感觉扬州麻烦不少,实力不强。总之,真亦假来假亦真,全看表演水平如何。。。。。。”

    我擦,于文则一个头两个大,这么复杂!

    于禁有点后悔了,早知道这么麻烦,自己不急于请战嘛。

    武将打仗最不喜欢打败仗,最喜欢的是打胜仗,尤其是那种碾压对方,摧古拉朽之战,多痛快啊!

    “怎么,是不是有点想打退堂鼓的意思啊?”

    看着于禁纠结的样子,秦宜哪里不知道他心中的想法?

    “嘿嘿,真没有想到回事这样的战法,不过,属下既然开口接了,自不会吃后悔药,好打的仗要打,不好打的仗也不能往外推,属下这点觉悟还是有滴!”

    于禁能说什么?只能咬牙硬撑,只是表情有点像便秘。

    “好,还是文则有担当,甚好。”扬州牧秦宜对于禁大加赞赏,以资鼓励,而后说:“扬州以战求和,沔阳、乌林、汉阳三地也不是不能还给荆州,剩下的就看刘荆州识不识趣了。荆州失去了江夏和长沙,剩下的都是鸡肋,他若肯彻底放弃大江南岸土地,将荆州兵马全部撤回到北岸,扬州完全可以放弃沔阳,甚至乌林、汉阳二地。”

    尼玛,在这里等着,扬州牧秦宜好胃口。

    skbshge

第170章 是改朝换代节奏() 
扬州牧秦宜与属下商讨军事策略,决定暂时收敛一些,以免过多地刺激北方曹操。

    的确,如秦宜这般发展速度,别说靠近他的曹操担忧,哪怕距离远一些的袁绍恐怕也要惊动,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别人还怎么活啊?

    当缩头乌龟不过是演戏,并不等于什么都不做,扬州牧秦宜心里早有算计。

    你想啊,扬州夺走了荆州江夏和长沙两郡,荆州牧刘表能算完吗?这里面的官司恐怕一时半会儿完不了,派人来讨个说法那是一定的。

    双方谈的好则罢,谈不好的话,那只有武力解决。

    所以,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

    ”从军事方面讲,今年内扬州不会有较大的战役,小规模战争不可避免,主要围绕与荆州之间的摩擦,既要谈又要打,控制好战争规模和节奏是关键。孔明负责谈,文则负责打,呵呵,你二人演一场文武大戏。“内部统一了思想,扬州牧秦宜话题一转,说道:“接下来扬州要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内部,在这之前光忙着打仗,整个扬州没有来得及整合。诸位,战争不仅仅是军事行动,更是综合能力的较量,是时候下大力气整合扬州,使之成为高效、政令畅通、有活力、能承担大规模战争负荷的扬州架构。“

    在场的官员齐声喝到:“正该如此。”

    “大秦朝距离远一些,大汉朝的弊端各位耳熟能详,但最后真正动摇汉朝根基是那一场黄巾乱,不说大家心里都很清楚。上层腐败,权贵忙于争权夺利,祸乱朝纲,豪强、世家大族土地兼并,百姓失去了基本生存保障。贪欲是一切罪恶的源泉,这是人的本性使然,失去了制约,必将成为灾难。官好比船,水好比下层百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官比作毛,皮比作百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秦宜只是笼统说了下汉朝弊端,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词句解释黄巾乱对汉朝的冲击,令在场的人无不赞叹,这个形容太精妙,再恰当不过来。

    孔明赞叹道:“好一个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道出了真滴!天下百姓已无活路,必然掀起惊涛骇浪,秦朝如此,汉朝也是如此,当作警世之语。”

    始于汉末这场动乱,在场的人比秦宜清楚,袁焕叹道:“是啊,百姓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再加上天灾,已经到了不能承受的程度,揭竿而起已是必然。为政当体恤百姓,前车之鉴不可不察。“

    “不错,前车之鉴不可不察,扬州要在草创的时候,就要有针对性弥补制度上的缺陷,建立健全体制运行规则,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不仅仅局限于眼前,设计中还要兼顾未来。一般来说,创业初期的第一代人,大多都有贤能,再往后全凭运气,有贤能者倡,无贤能者败,历史总是这样循环。想要走出这样的怪圈,那就必须在草创初期,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用制度制约、规范,避免重走老路。“

    这是要改朝换代的节奏啊,虽然秦宜尽量避免一些敏感词汇,话语中透露出的信息,眼前这些人精哪一个心里不清楚啊?免不了在心里掀起惊涛骇浪。

    秦宜有雄心,对于在场的人来说当然是好事,若他仅限于一州之牧,在场的人成就仅限于此。但秦宜开始筹划未来,众人的眼前豁然开朗,前景嘛,呵呵,不可限量。

    秦宜的意思大家明白,有些事必须早做准备,要未雨绸缪,不能等待需要了才仓促上阵。

    不过,建立一套制度不是随便说说,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首先要有个框架,这需要扬州牧秦宜交代清楚,否则,下面的人无从下手。

    众人纷纷赞同秦宜所说,诸葛孔明说:“主公所言不差,就如同奠基,必须把基础夯实,才能保障上层建筑,借鉴历史经验,补足短板,力争建立一套完美制度。不过,在此之前需要主公勾勒出一个框架,我等才好有迹可循。“

    “首先,从我开始,需要放权,一个人的能力不可能包罗万象,专人做专事。我要做的事情,把握大方向,只需要结果和最终裁决。”秦宜先给自己定位,撒手了,其实不撒手他也不善于管理:“再往下就属于你们三人的事情,诸葛孔明总览管理,袁曜卿负责监督、巡查,陈长文负责律法,形成三权鼎立格局。作为民事管理者,要保障机构运转高效率,要提高生产力发展,让民众富裕,安居乐业。州郡县三级官场,官员多如牛毛,权利极大,很容易滋生罪恶、贪腐,哪怕他不犯罪,怠政也是一种官僚的表现形式,这就需要强有力的监督机制,要对每一级官员有正确的评价,还要有巡查制度,及时发现一些官僚的劣迹。一个人有罪,不是仅凭嘴皮子说有罪那么草率,这就需要一套完整的律法支撑,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论罪。如何设计这种三权鼎立格局,这就需要发挥诸位的智慧,好好研究一下。“

    扬州牧秦宜洋洋洒洒说了一通,结束话语,场面有点冷,大家还在品味其中细节。

    监督制约不是新玩意儿,历朝历代都有,由专门的官员负责弹劾,但是,秦宜所说的三权鼎立格局属于新提法,其中奥妙需要理顺一下。

    最令他们震撼的是,州牧大人一上来就放权,在这个时代很少有人这样做。

    权利是所有人向往的事,人类欲望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更何况放权容易失控,不是明主很难把握其中的度。尤其是秦宜掌管扬州如此短的时间,不得不令人敬佩他的胆略。

    三个人当中,要数诸葛孔明分量最重,他几乎接过了扬州牧一般政务权利,遇到这样的主公,孔明心中作何感想?

    秦宜与孔明不过是第一次见面,谈不上什么了解,孔明本以为要给扬州牧当谋士,谁知一见面便委以重任,哪怕他有神机妙算的本领,也算不到今天这种结果。

    诸葛孔明身体明显有轻微颤动,突然匍匐在地,声音哽咽:“主公厚恩,亮纵有千言万语难以叙说,只能铭记于心,终其一生辅助主公完成伟业。。。。。。”

    skbshge

第171章 圣人逼格() 
扬州牧秦宜突然确立扬州三巨头,不光诸葛孔明受宠若惊,哪怕陈群、袁焕也没有想到自己也在其中,按照时间计算,他们俩勉强算是最早跟随秦宜的文官,但也仅比阎象、杨宏早几天而已。

    说起来秦宜手下能人不少,阎象、杨宏在袁术手下官衔很高,刘晔、华歆资历很深,他俩都是郡守,与之相比袁焕和陈群的资历要弱一些,即便新进的鲁肃水平也很高。

    惊喜之余,他二人紧跟着诸葛孔明之后,誓言要殚尽竭力,完成伟业。

    在人事安排上,秦宜心中有数,诸葛孔明早已是他不二选择。

    别人或许以为秦宜草率,却不知道历史已经证明,无论是能力还是道德,在场的人以及整个扬州官场,与诸葛孔明相比,几乎无人能及。

    在秦宜眼里,诸葛孔明属于大神级人物。

    就连陈宫等都有些糊涂,上一次主公说起卧龙诸葛孔明和凤雏庞统,说的是他的智谋,而如今没有划归谋士一类,怎么突然转向政务,这个弯绕的有点烧脑子啊!

    至于为什么不用阎象和杨宏,虽然他们在袁术手底下地位很高,但袁术最终混到如此地步,难道他们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再说了,他们毕竟是二手货,年龄上也没有优势,不如使用新人。

    秦宜知道华歆与刘晔水平也很高,但他们加入阵营时间略晚一些,这其中也有强调对陈群与袁焕早一步加入阵营的奖励,既然都有本事,细微差别便成为决策的关键因素。

    看着跪在面前的三巨头,秦宜挥挥手,说:“都起来吧,不要落了俗套,还有事要谈。”

    “是,主公。”

    诸葛孔明三人叩谢之后,相继归位。

    “我不是圣人,但我对这个民族有一颗炽热之心,这个民族灾难深重,而现在更是到了最危亡时刻,本州牧发誓要拯救民族与火热之中。下面的话我仅对诸位在场人说,本州是一个意外,如果排除本州牧这个意外,天下战乱还将维持至少一甲子时间。大汉朝近六千万人口,等战争结束时,也就剩下一千多万,至于中原地区大概更惨,再过几十年时间,中原百姓十不存一。本州不是危言耸听,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事,不难想象,在这个民族最虚弱的时候,若北方铁蹄南下,你们可以想象会是什么结局!而且,这种事必然发生。“

    秦宜这番话把在场的人吓傻了,几乎每个人都张大嘴巴,目露恐惧。

    陈宫等或许知道一点,但内容没有如此详细,更不知道战争还要进行一甲子时间。

    如果秦宜说的是事实的话,战争持续一甲子时间,人口十不存一,似乎一点也不夸张。

    没有人质疑秦宜所说的话,这里都是人精,略一推算便知大概。至于秦宜所说,他是个意外,也没有人过多注意。也没有人问秦宜如何知道未来所发生的事情,这个时代对一些神秘现象充满膜拜。

    “不用怀疑,如果现在统计人口,估计也就四千万左右,按照这个速度递减,很容易得出结论。各路枭雄你方唱罢我登场,大家眼里只盯住那个皇位,没有人在意百姓死活。当年那些跋扈的权贵还剩下多少?不可一世的世家也在苟延残喘,族中能人辈出,或许可以加入某一集团维系族群生存,不是每一个世家都那么幸运,在战争面前他们从强者变成了弱者,当年他们登峰造极,极度贪婪,何曾想过有今天的结局?所有的权贵、世家甚至枭雄,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包括谋士,他们的眼光从来没有关注这个民族命运,到头来谁能幸免!一将功成万骨枯,一甲子的代价有多大?需要多少白骨堆积成一个新政权?“

    不错,当年那些跋扈的权贵、不可一世的世家,经历过十几年的动荡,不知有多少消亡在战争的废墟中,光是董卓屠杀了不知有多少,连洛阳四世三公的袁家不也被灭门了嘛。

    是啊,有多少人自掘坟墓,大将军何进死了,十常侍死了,董卓死了。。。。。。有多少人充满自信,怀揣着野心,义无反顾投身到这场盛宴。可惜,等待他们的是泡影,虚幻般的海市蜃楼。

    “当初曹操挖了个坑想算计我,送给我这顶杨州牧帽子,诓我进入淮南搅乱扬州局势。曹操挖的坑本州跳进去了,官帽子本州牧接下来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做很多事。结束战乱最有效的方式还是战争,本州牧要在五年之内结束中原战乱,最大限度减少本民族灾难。虽然有难度,但本州必须做,为了灾难深重的民族,为了拯救千千万万的百姓,本州没有推卸的理由。“

    神马,五年时间结束中原战争?

    不要说别人,就连卧龙诸葛孔明和凤雏庞统也惊呆了,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战争的复杂在于不可测,往往一个微小因素便导致战争胜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但是,当所有人的目光定格在秦宜脸上,映入眼帘的面孔充满自信、刚毅,恍惚间,众人看到了秦宜身上散发出圣光,心中那一丝疑惑消失的无影无踪。

    他说自己不是圣人,但在场的人心中涌现一种膜拜的冲动。

    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