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花都猎手 >

第336部分

花都猎手-第336部分

小说: 花都猎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九江市。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听起来也像是不错,但实际上在中唐时期这个职位是专门安置“犯罪”官员的,是变相发配到某地去接受监督看管的。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其多。
    《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在这里,诗人把一个倡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和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诗前的小序介绍了长诗所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琵琶女其人,和作者写作此诗的缘起,实际上它已经简单地概括了后面长诗的基本内容。左迁:指降职、贬官。湓浦口:湓水与长江的汇口,在今九江市西。京都声:首都长安的韵味,一方面指曲调的地域特征,一方面也是指演技高超,非一般地方所有。善才:唐代用以称琵琶演奏家。命酒:派人整备酒宴。悯然,伤心的样子。恬然:安乐的样子。迁谪意:指被降职、被流放的悲哀。作者说他被贬到九江一年来,每天都很快乐,只有今天听了琵琶女的演奏,才勾起了他被流放的悲哀。这种说法是写文章的需要,读者当然不会相信他。长句:指七言古诗。
    【版本介绍】
    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通行本有云:“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其中“水下滩”三字,论者注说纷纭,至今莫衷一是。究其所以,就在于因版本的异文而产生的不同理解与训释。请看版本的异文:
    ①作“水下滩”——明万历三十四年马元调刊本《白氏长庆集》,清康熙四十三年汪立名一隅草堂刊本《白香山诗集》,清康熙四十六年扬州诗局刊本《全唐诗》,明隆庆刊本《文苑英华》;
    ②作“冰下难”——汪立名一隅草堂刊本《白香山诗集》,扬州诗局刊本《全唐诗》在“水”下注“一作‘冰’”、在“滩”下注“一作‘难’”;北京图书馆藏失名临何焯校一隅草堂刊本《白香山诗集》;
    ③作“冰下滩”——明隆庆刊本《文苑英华》在“水”下注“一作‘冰’”,《四部丛刊》影印日本那波道圆翻宋本《白氏长庆集》;
    ④作“水下难”——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宋绍兴本《白氏文集》,清卢文弨《群书拾补》校《白氏文集》。
    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通行本有云:“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其中“水下滩”三字,论者注说纷纭,至今莫衷一是。究其所以,就在于因版本的异文而产生的不同理解与训释。请看版本的异文:
    ①作“水下滩”——明万历三十四年马元调刊本《白氏长庆集》,清康熙四十三年汪立名一隅草堂刊本《白香山诗集》,清康熙四十六年扬州诗局刊本《全唐诗》,明隆庆刊本《文苑英华》;
    ②作“冰下难”——汪立名一隅草堂刊本《白香山诗集》,扬州诗局刊本《全唐诗》在“水”下注“一作‘冰’”、在“滩”下注“一作‘难’”;北京图书馆藏失名临何焯校一隅草堂刊本《白香山诗集》;
    ③作“冰下滩”——明隆庆刊本《文苑英华》在“水”下注“一作‘冰’”,《四部丛刊》影印日本那波道圆翻宋本《白氏长庆集》;
    ④作“水下难”——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宋绍兴本《白氏文集》,清卢文弨《群书拾补》校《白氏文集》。
长恨歌传
    作者简介
    陈鸿,唐代小说家,字大亮。生卒年不详。贞元二十一年﹐曾以七年之力﹐撰编年史《大统记》30卷﹐今不传。《全唐文》存其文3篇。
    他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作于宪宗元和初﹐取材于史事而加以铺张渲染﹐寓有劝戒讽谕之意。当时白居易任盩厔县尉﹐陈鸿与王质夫居该县﹐三人同游﹐话及唐玄宗﹑杨贵妃事﹐白居易遂作《长恨歌》﹐而陈鸿为《长恨歌传》。此传先述开元时杨妃入宫﹑迄天宝末缢死于马嵬坡的始末﹔后写玄宗自蜀还京﹐思念不已﹐方士为之求索贵妃魂魄﹐见之于海上仙山﹐贵妃乃为言天宝十载七夕与玄宗盟誓之事。后段叙述为前此唐人诗文中所未见﹐当是不得之于民间传闻﹔描写也相当细致。篇中对玄宗晚年的纵情声色﹑政治腐败有所暴露﹐即如杨贵妃是玄宗从其子寿王府邸取来一节亦直书不讳。篇末议论﹐则归之于“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此传与《长恨歌》相辅而行﹐流传颇广。北宋时乐史撰长篇传奇《杨太真外传》﹐曾取材于此传。后世演为戏曲者尤多。其中以元代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杂剧及清代洪升《长生殿》传奇最为著名。
    又有旧题陈鸿所撰之《东城老父传》﹐亦作于元和中。传中写开元﹑天宝时贾昌以善斗鸡为玄宗所宠爱。安禄山之乱﹐玄宗幸蜀﹐贾昌扈从不及﹐乃出家为僧。元和中尚在﹐追忆当年盛事﹐不胜今昔沧桑之感。篇中对玄宗的逸乐奢侈有所反映﹔后半部分记贾昌之言﹐将开元时政治社会状况与当前事对比﹐寄托了对于时政的懮虑。按此篇旧题陈鸿作﹐但篇中作者自称“陈鸿祖”﹐故当是鸿祖所撰。陈鸿祖﹐生平不详。
    又﹐《新唐书&;#8231;艺文志》“子部小说家”类著录陈鸿《开元升平源》1卷﹐《资治通鉴考异》卷十二有《升平源》引文。作吴兢撰﹐述姚崇藉骑射邀恩﹐向玄宗献纳为政先仁义後刑法等十条建议﹐然後奉诏为宰相之事﹐文字颇为质朴。司马光以为是好事者依托吴兢之名所为。《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宋史&;#8231;艺文志》著录《开元升平源》﹐均云吴兢撰。近人或疑此书本不题撰人名氏﹐陈鸿﹑吴兢并後来所题﹔或以为陈鸿所著。
    创作经过
    陈鸿字大亮,是一个“为文辞意慷慨,长于吊古,追怀往事,如不胜情”的文士。年轻时研究历史,贞元二十一年的仙游寺,谈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王质夫要白居易作诗。白居易作了一首《长恨歌》,既成之后,就怂恿作者写了《长恨歌传》。
    文章简介:
    唐人著名传奇小说之一。本篇有几个传本,文字各有异同,以载于《文苑英华》的较好,选入《唐宋传奇集》和《唐人小说》里。通行的《唐诗三百首》里即以本篇载于白居易《长恨歌》的前面。
    本篇是历史题材的小说。它追述了开元年间杨妃入宫,在安禄山叛乱后,她跟唐玄宗在入蜀路上死于马嵬坡的始末,以及道人索魂天上与杨札相见的事情。故事情节和《长恨歌》一样,不过白居易采用的是诗歌的形式,作者采用的则是散文的形式,两者实相得而益彰。读了本篇可以明白故事的原委,更可以欣赏歌辞的深美。
    本篇写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内容和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致的,只是详略不同罢了。本篇的前一部分暴露了封建帝王的荒淫腐朽的生活和祸国殃民的罪行,具有一定的谴责意义。自杨妃被缢死后,写李隆基的思念是“三载一意,其念不衰”;神仙世界里玉妃的哀怨是“复堕下界,且结后缘,或为天,或为人,决再相见,好合如旧。”对李杨“爱情”作出了生死不渝的歌颂。最后写王质夫、白居易、陈鸿三人游仙游寺,谈到了李杨“爱情”故事,王质夫请白居易写《长恨歌》,陈鸿写《长恨歌传》。这说明歌颂李杨“爱情”的故事早在民间流传,所以三人会谈论它。
    由于安史的叛乱给人民带来无限苦难,人民不得不把希望寄托在李唐的兴复,这就是对李杨进行了批判以后又宽恕了他们的原因,尤其是杨妃的死,引起了人民的同情,所以产生那样的故事。
    陈鸿接受了这种看法,美化李杨的“爱情”,这里反映出他的时代局限性。更严重的是,作者自称他作本篇和白居易作歌,“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这样提法,把祸国殃民的罪过归于归女,完全是一种封建士大夫的思想。这是本篇的糟粕。并且这种女人是祸水的思想和同情杨妃的民间传说是矛盾的,作者把这两者混在一起,造成了思想上的冲突。
    从艺术上论,本篇却仍有它相当的成就。虽然它对人物形象的刻划,故事情节的渲染,语言的提炼,比较白居易的《长恨歌》有不及之处,但是行文的流畅生动,布局的谨密严整,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今昔低徊之感,叙事中浓厚的抒情意味,亦可见出《长恨歌传》的特色。
    杨妃故事,本为唐人津津乐道,大历以后,见于歌咏丛谈的不少。陈鸿此传,笔酣墨饱,为其他作者所不及,因此,本篇和白居易的歌辞就早为世人所熟悉了。到了宋代,史官乐史曾经摭采了《明皇杂录》《开天传信记》《安禄山事迹》《酉阳杂俎》等书和本篇,改写成为《杨太真外传》二卷,文章写得更凄艳动人。用本篇作为戏剧题材的,在元代有白朴的《梧桐雨》,在清代有洪升的《长生殿传奇》。各种戏曲中根据本篇故事编写的剧目也不少。
    原文:
    传本一:
    开元中,泰阶平,四海无事。玄宗在位岁久,倦于旰食宵衣,政无大小,始委于右丞相,稍深居游宴,以声色自娱。先是元献皇后、武淑妃皆有宠,相次即世。宫中虽良家子千数,无可悦目者。上心忽忽不乐。时每岁十月,驾幸华清宫,内外命妇,熠耀景从。浴日余波,赐以汤沐。春风灵液,澹荡其间。上心油然,若有所遇,顾左右前后,粉色如土。诏高力士潜搜外宫,得弘农杨玄琰女于寿邸,既笄矣。鬓发腻理,纤秾中度,举止闲冶,如汉武帝李夫人。别疏汤泉,诏赐藻莹,既出水,体弱力微,若不任罗绮。光彩焕发,转动照人。上甚悦,进见之日,奏《霓裳羽衣曲》以导之;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又命戴步摇,垂金珰,明年,册为贵妃,半后服用。由是冶其容,敏其词,婉娈万态,以中上意,上益嬖焉。时省风九州,泥金五岳,骊山雪夜,上阳春朝,与上行同辇,止同室,宴专席,寝专房。虽有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暨后宫才人、乐府妓女,使天子无顾盼意。自是六宫无复进幸者。非徒殊艳尤态致是,益才智明慧,善巧便佞,先意希旨,有不可形容者。叔父昆弟皆列位清贵,爵为通侯。姊妹封国夫人,富埒王宫,车服邸第,与大长公主侔矣。而恩泽势力,则又过之,世入禁门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目。故当时谣谚有云:“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又曰:“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其为人心羡慕如此。
    天宝末,兄国忠盗丞相位,愚弄国柄。及安禄山引兵向阙,以讨杨氏为词。潼关不守,翠华南幸,出咸阳,道次马嵬亭。六军徘徊,持戟不进。从官郎吏伏上马前,请诛晁错以谢天下。国忠奉牦缨盘水,死于道周。左右之意未快。上问之。当时敢言者,请以贵妃塞天下怨。上知不免,而不忍见其死,反袂掩面,使牵之而去。仓皇展转,竟就死于尺组之下。既而玄宗狩成都,肃宗受禅灵武。明年大赦改元,大驾还都。尊玄宗为太上皇,就养南官,自南宫迁于西内,时移事去,乐尽悲来。每至春之日,冬之夜,池莲夏开,宫槐秋落。梨园弟子,玉琯发音,闻《霓裳羽衣》一声,则天颜不怡,左右欷殻АH匾灰猓淠畈凰ァG笾位辏貌荒艿谩
    适有道士自蜀来,知上心念杨妃如是,自言有李少君之术。玄宗大喜,命致其神。方士乃竭其术以索之,不至。又能游神驭气,出天界,没地府以求之,不见。又旁求四虚上下,东极天海,跨蓬壶。见最高仙山,上多楼阙,西厢下有洞户,东向,阖其门,署曰“玉妃太真院”。方士抽簪扣扉,有双鬟童女,出应其门。方士造次未及言,而双鬟复入。俄有碧衣侍女又至。诘其所从。方士因称唐天子使者,且致其命。碧衣云:“玉妃方寝,请少待之。”于时云海沈沈,洞天日晓,琼户重阖,悄然无声。方士屏息敛足,拱手门下。久之,而碧衣延入,且曰:“玉妃出。”见一人冠金莲,披紫绡,佩红玉,曳凤舄,左右侍者七八人,揖方士,问皇帝安否,次问天宝十四载以还事。言讫,悯然。指碧衣女取金钗钿合,各析其半,授使者曰:“为我谢太上皇,谨献是物,寻旧好也。”方士受辞与信,将行,色有不足。玉妃固征其意。复前跪致词:“请当时一事,不为他人闻者,验于太上皇,恐钿合金钗,负新垣平之诈也。”玉妃茫然退立,若有所思,徐而言曰:“昔天宝十载,侍辇避暑于骊山宫。秋七月,牵牛织女相见之夕,秦人风俗,是夜张锦绣,陈饮食,树瓜华,焚香于庭,号为乞巧。宫掖间尤尚之。时夜殆半,休侍卫于东西厢,独侍上。上凭肩而立,因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言毕,执手各呜咽。此独君王知之耳。”因自悲曰:“由此一念,又不得居此。复堕下界,且结后缘。或为天,或为人,决再相见,好合如旧。”因言:“太上皇亦不久人间,幸惟自安,无自苦耳。”使者还奏太上皇,皇心震悼,日日不豫。其年夏四月,南宫宴驾。
    元和元年冬十二月,太原白乐天自校书郎尉于盩厔,鸿与琅琊王质夫家于是邑,暇日相携游仙游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歌既成,使鸿传焉。世所不闻者,予非开元遗民,不得知。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在。今但传《长恨歌》云尔。
    传本二:
    陈鸿著
    唐开元中,泰阶平,四海无事。玄宗在位岁久,倦于旰食宵衣,政元小大,始委于丞相,稍深居游宴,以声色自娱。先是元献皇后武淑妃皆有宠,相次即世。宫中虽良家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