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花都猎手 >

第422部分

花都猎手-第422部分

小说: 花都猎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种茶道中,笔眷认为僧侣茶道是主要的,其魅力和影响力都超过前二种茶道。佛教对茶道的渗透,史料中有魏晋南北朝时期丹丘和东晋名憎慧远嗜茶的记载。可见“茶禅一味”源远流长。但形成气候笔者认为始启中唐。
    从以上诗句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寺院中茶味的芳香和浓烈,僧侣敬神、坐禅、念经、会友终日高不开茶。禅茶道体现了良然、朴素、养性、修心、见性的气氛,也揉合了儒家和道家思想感情。唐僖宗以皇家最高礼仪秘藏在法门寺地宫金银系列茶具从设计、塑造和摆设的位置更令人信眼地认识到“茶禅一味”的真谛。禅宗茶道到宋代发展到鼎盛时期,移值到日、韩等国,现在已向西方世界传播中,对促进各国文化交流做出了努力。
    【三、中国茶道与佛教】
    佛教于公元前6——前5世纪间创立于古印度,月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经魏晋南北朝的传播与发展,到随唐时达到鼎盛时期。而茶是兴于唐、盛于宋。创立中国茶道的茶圣陆羽,自由曾被智积禅师收养,在竟陵龙盖寺学文识字、习颂佛经,其后又于唐代诗僧皎燃和尚结为‘生相知,死相随‘的缁素忘年之交。在陆羽的《自传》和《茶经》中都有对佛教的颂扬及对僧人嗜茶的记载。可以说,中国茶道从一开始萌芽,就于佛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僧俗两方面都津津乐道,并广为人知的便是——禅茶一味。
    &;#8226;第一节禅茶一味
    一、‘禅茶一味‘的思想基础
    茶于佛教的最初关系是茶为僧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饮料,而僧人与寺院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进而,在茶事实践中,茶道与佛教之间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
    其一曰‘苦‘
    佛理博大无限,但以‘四谛‘为总纲。
    释迦牟尼成道后,第一次在鹿野苑说法时,谈的就是‘四谛‘之理。而‘苦、集、灭、道‘四第以苦为首。人生有多少苦呢?佛以为,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等等,总而言之,凡是构成人类存在的所有物质以及人类生存过程中精神因素都可以给人带来‘苦恼‘,佛法求的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参禅即是要看破生死观、达到大彻大悟,求得对‘苦‘的解脱。茶性也苦。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载:‘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情则上清矣‘从茶的苦后回甘,苦中有甘的特性,佛家可以产生多种联想,帮助修习佛法的人在品茗时,品味人生,参破‘苦谛。
    其二曰‘静‘
    ∫约胺鹧е械摹洹⒍ā⒒邸б捕际且跃参7鸾天诒闶谴印病写闯隼吹摹?梢运担沧猜鞘抢γ遣挝蚍鹄淼闹匾纬獭T诰沧猜侵校四衙馄@头⒗В馐焙颍芴嵘褚嫠伎朔獾闹挥胁瑁璞愠闪遂咦詈玫摹笥选?br /》

    其三曰‘凡‘
    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曾说过:‘须知道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次话一语中的。茶道的本质确实是从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琐碎的平凡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禅也是要求人们通过静虑,从平凡的小事中去契悟大道。
    其四曰‘放‘
    人的苦恼,归根结底是因为‘放不下‘,所以,佛教修行特别强调‘放下‘。近代高僧虚云法师说:‘修行须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则徒劳无益。‘放下一切是放什么呢?内六根,外六尘,中六识,这十八界都要放下,总之,身心世界都要放下。放下了一切,人自然轻松无比,看世界天蓝海碧,山清水秀,日丽风和,月明星朗。品茶也强调‘放‘,放下手头工作,偷得浮生半日闲,放松一下自己紧绷的神经,放松一下自己被囚禁的行性。演仁居士有诗最妙:放下亦放下,何处来牵挂?作个无事人,笑谈星月大。愿大家都作个放得下,无牵挂的茶人。
    二、佛教对茶道发展的贡献
    自古以来僧人多爱茶、嗜茶,并以茶为修身静虑之侣。为了满足僧众的日常饮用和待客之需,寺庙多有自己的茶园,同时,在古代也只有寺庙最有条件研究并发展制茶技术和茶文化。我国有‘自古名寺出名茶‘的说法。唐代《国史补》记载,福州‘方山露芽‘,剑南‘蒙顶石花‘,岳州‘悒湖含膏‘、洪州‘西山白露‘等名茶均出产于寺庙。僧人对茶的需要从客观上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为茶道提供了物质基础。此外,佛教对茶道发展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
    1。高僧们写茶诗、吟茶词、作茶画,或于文人唱和茶事,丰富了茶文化的内容。
    2。佛教为茶道提供了‘梵我一如‘的哲学思想及‘戒、定、慧‘三学的修习理念,深化了茶道的思想内涵,使茶道更有神韵。特别是‘梵我一如‘的世界观于道教的‘天人和一‘的哲学思想相辅相成,形成了中国茶道美学对‘物我玄会‘境界的追求。
    3。佛门的茶是活动为茶道的发展的表现形式提供了参考。郑板桥有一副对联写得很妙:‘从来名士能萍水,自古高僧爱斗茶。‘佛门寺院持续不断的茶事活动,对提高茗饮技法,规范茗饮礼仪等都广有帮助。在南宋宗开禧年间,经常举行上千人大型茶宴,并把四秒钟的饮茶规范纳入了《百丈清规》,近代有的学者认为《百
    丈清规》是佛教茶仪与儒家茶道相结合的标志。三、‘禅茶一味‘的意境要真正理解禅茶一味,全靠自己去体会。这种体会可以通过茶事实践去感受。也可以通过对茶诗、茶联的品位去参悟。下面的四幅对联与四首茶诗很有趣,对理解‘禅茶一味‘的意境有一定帮助。
    茶联四幅
    1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苏东坡
    2一勺励清心,酌水谁含出世想,半生盟素志,听泉我爱在山声。——招隐寺内
    3四大皆空,坐片刻不分你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走东西。——洛阳古道一茶亭所书
    4一卷经文,苕霖溪边真慧业,千秋祀典,旗枪风里弄神灵。——上饶陆羽泉联
    茶诗四首
    1题德玄上人院杜荀鹤
    刳得心来忙处闲,闲中方寸阔于天。
    浮生自是无空性,长寿何曾有百年。
    罢定磐敲松罅月,解眠茶煮石根泉。
    我虽未似师被衲,此理同师悟了然。
    2与茶亢居士青山潭饮茶灵一和尚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北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3失题陈继儒
    山中日日试新泉,君合前身老玉川。
    石枕月侵蕉叶梦,竹炉风软落花烟。
    点来直是窥三味,心后能翻赋百篇。
    欲笑当年醉乡子,一生虚掷杖头钱。
    4茶与中国文化发展赵朴初
    七碗受之味,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读了这几首茶诗、茶联,您能从‘禅‘中闻到‘茶‘香,能从‘茶‘中品出‘禅‘味么?
    &;#8226;第二节茶道中的佛典与禅语
    ‘石蕴玉而山晖,水含驻而川媚。‘中国茶道得佛教文化的滋养,如石蕴玉,如水含珠。在茶道中佛典和禅语的引用,往往可启悟人的慧性,帮助人们对茶道内涵的理解,并从中得到悟道的无穷乐趣。
    一、无
    ‘无‘是历史上禅僧常书写的一个字,也是茶室中常挂的墨宝。‘无‘不是世俗所说的‘无‘,而是超越了世俗认为的‘有‘‘无‘之上的‘无‘,是佛教的世界观的反映。讲到‘无‘,不能不提起五祖传道的典故。禅宗五祖弘忍在将传授衣钵前曾召集所有的弟子门人,要他们各自写出对佛法的了悟心得,水写得最好就把衣钵传给谁。弘忍的首座弟子神秀是个饱学高僧,他写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弘忍认为这偈文美则美,但尚未悟出佛法真谛。而当时寺中一位烧水小和尚慧能也作了一偈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认为,‘会能了悟了‘。于是当夜就将达摩祖师留下的袈裟和铁衣钵传给了慧能,。因为慧能明白了‘诸性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的真理。只有认识了世界‘本来无一物‘才能进一步认识到‘无一物中物尽藏,有花有月有楼台。‘茶学界普遍认为,只有了悟了‘无‘的境界,才能创造出‘禅茶一味‘的真境。‘无‘是茶道艺术创造的源泉。
    二、直心是道场
    茶道界把茶室视为修心悟道的道场。‘直心‘即纯洁清静之心,要抛弃一切烦恼,灭绝一切妄念,存无杂之心。有了‘直心‘,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修心,若无‘直心‘就是在最清静的深山古刹中也修不出正果。茶道认为现实世界即理想世界,求道、证道、悟道在现实中就可进行,解脱也只能在现实中去实现。‘直心是道场‘诗茶人喜爱的座右铭。
    三、平常心是道
    ‘平常心‘是指把‘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等等按世俗常规办的事的主管能动彻底忘记,而应保持一个毫无造作,不浮不躁,不卑不亢,不贪不嗔的虚静之心。
    四、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这句话典出于《五灯会元》卷二。有一次有僧人问崇慧禅师:达摩祖师尚未来中国时,中国有没有佛法。崇慧说:‘尚未来时的事暂且不论,如今的事怎么做?‘僧人不懂,又问:我实在不领会,请大师指点。‘崇慧禅师说:‘万古长空,一朝风月。‘隐指佛法于天地同存,不依大摩来否而变,而禅悟则是每个人自己的事,应该着眼自身,着眼现实,而不管他大摩来否。
    【凡人茶道】
    茶道是好东西,按照茶道的要求来饮茶,对我们的身心健康绝对是好处多多的。但是我们老百姓平时并没有多少可能按照茶道在规则来饮茶。我们平时饮茶时可以注意以下这几个方面,列举如下,试做为我们的“凡人茶道”:
    &;#8226;1。水与茶的比例
    直接的反应就是茶的浓淡。浓淡要合适才好,使我们能够品赏到茶的色和香,同时,适当的浓淡对于茶叶中的物质的浸出是有影响的,这不但影响到茶水的色、香,也影响到茶水对人体的影响作用。浓淡可以科学计测,但是平时没人去理会这一指标的,还是要靠自己把握,一般是宜淡不宜浓。大致上说,一般红绿茶,茶与水的重量比为1∶80。常用的白瓷杯,每杯可放茶叶3克;一般玻璃杯,每杯可投两克。
    2.泡茶的水温
    对不同的茶要求用不同的水温,应视不同类茶的级别而定。但是我们经常不注意这一点,总喜欢用很烫的水来冲泡。一般说来,红茶、绿茶、乌龙茶用沸水冲泡还是较好的,可以使茶叶中的有效成分迅速地浸出。某些嫩度很高的绿茶,如龙井茶,应用80℃~85℃的开水冲泡,使茶水绿翠明亮,香气纯正、滋味甘醇。
    3.浸泡的时间长短
    一般也就是3到10分钟左右,不宜久泡。
    【十大名茶】
    &;#8226;中国十大名茶
    1、龙井茶
    龙井茶是我国的第一名茶,产于浙江省杭州西湖附近的山中,有‘西湖龙井‘、梅坞龙井‘、‘狮峰龙井‘,以龙井村狮子峰所产‘狮峰龙井‘最佳。龙井茶素有‘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之称。
    2、铁观音
    产于闽南安溪县。外形头似蜻蜓,尾似蝌蚪,颜色砂绿起霜,质地重如铁,美如观音,滋味清高醇美,回味甘甜,带有独特的‘观音韵‘。素有‘七泡有余香‘之美称。以西坪松林头魏荫铁观音发源地所产最佳,为乌龙茶之上品。
    3、武夷岩茶
    产于闽北武夷山。九十九岩,岩岩有一茶,一茶一名,独特采制,有‘大红袍‘、‘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肉桂‘等名枞。岩茶外形条索粗壮紧实,呈钉状,色砂绿蜜黄,鲜润光泽,泛‘宝色‘。花果香浓郁高长,滋味浓醇高爽,具独特的‘岩韵‘。
    4、碧螺春
    康熙所名。产于江苏吴县太湖中的洞庭山,成茶外形卷曲呈螺,银毫遍布,香浓芬芳,滋味醇厚,汤色嫩绿明亮,茶之珍品。‘洞庭碧螺春,茶香百里最‘。
    5、黄山毛峰
    产于安微黄山桃花溪。宋代贡茶。特级黄山毛峰堪称我国毛峰之极品,其形似雀舌,匀齐壮实,峰显毫露,色如象牙,鱼叶金黄,清香高长,汤色清澈,滋味鲜浓、醇厚、甘甜,叶底嫩黄,肥壮成朵。其中‘金黄片‘和‘象牙色是特级黄山毛峰外形与其他毛峰不同的两大明显特征。
    6、君山银针
    产于岳阳洞庭湖的青螺岛,有‘庭帝子春长恨,二千年来草更长‘的描写。外形芽头壮实笔直,茸毛披盖,色泽金黄光亮,称为‘金镶玉‘;内质香气高纯,汤色杏黄明澈,滋味爽甜。冲泡时,芽头在玻璃杯中直挺竖立,状似群笋出土,又如尖刀直立,能三起三落,继而徐徐下沉杯底,极为美观。
    7、六安瓜片
    产于安微六安地区齐灵山,外形似瓜子,自然平展,叶缘微翘,色泽宝绿,大小均匀,不含芽尖、茶梗;清香高爽,滋味鲜醇回甘,汤色清澈透亮,叶底绿嫩明亮。依采制季节,可分三个品种:谷雨前提采的称‘提片‘,品质最优;其后采制的称‘瓜片‘;梅雨季节采制的称‘梅片‘,品质最差。
    8、信阳毛尖
    产于河南省南部大别山区的信阳县。信阳毛尖外形细、圆、紧、直、多白毫;内质清香,汤绿味浓。
    9、都匀毛尖
    产于贵州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的都匀县。‘三绿三黄‘是都匀毛尖茶的特色,即干茶色泽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带黄。诗云:‘雪芽芬芳都匀生,不亚龙井碧螺春,饮罢浮花清鲜味,心旷神怡似神仙‘。
    10、祁门红茶
    产于安微省祁门县。祁门红茶条索紧秀,锋苗好,色泽乌黑泛黑光,俗称‘宝光‘;内质香气浓郁高长,似蜜糖香,又蕴藏兰花香,汤色红艳,滋味醇厚,回味永,叶底嫩软红亮。
茶壶
    【简介】
    teapot一种供泡茶和斟茶用的带嘴器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