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一个人的甲午 >

第130部分

一个人的甲午-第130部分

小说: 一个人的甲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亚的这次战事,实实在在让这些老于外交事务的公使们跌破了眼镜。起先战端初起的时候,谁都不看好国力贫弱的日本,大清毕竟推行洋务已经三十多年了,还拥有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无论经济、军事都绝非日本可以匹敌的。

    然而看似庞然大物的大清,却一路从平壤败退回了辽东,不仅北洋舰队在黄海大战遭遇惨败,连旅顺军港也被日本人攻占了。仗打到这个份上,大清的虚弱已经清楚无疑,在各国公使们眼中,这场战事已经没有任何悬念可言了,就等着如何在战败的清国身上,最大限度的为本国谋求利益。

    可没曾想居然又传来清国在田庄台大捷的消息,不仅重创日军主力,还将日军压迫到了辽南,就连旅顺也被清国收复了。虽然这场战事还远没有到分出胜负的时候,但是以眼前的态势而言,清国已然将局面扳转了过来,毕竟清国的国力是摆在那里的,更关键的是,各国公使们都看的很清楚,这场战事只要一拖下去,日本人获胜的希望就会越来越渺茫了。

    风云突变,原本都在坐等观望,对于大清朝廷请求出面调停中日争端,表现出不置

    各国公使们,此刻纷纷向兼管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奕||外之意自然是很清楚了。外交事务,实力决定了利益,利益又左右着外交。各国的利益,尤其是经济方面,都在大清,而日本有什么呢?除了火山就是地震。

    即便是在复杂的外交格局上来说,清国对于西方各国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像英法等国,一直都希望能够在东亚扶持一股能够牵制俄国的力量,日本倘若战胜了,自然拥有了走上这个外交博弈舞台的机会,可要是败了,日本还能做什么呢?根本就什么也不是。至于俄国,沙皇的目标是东北,拥有像旅顺这样一个不冻港的渴望,几乎占据了俄国的全部神经。对于存在利益冲突的日本,自然保持着高度的戒备。

    ……………

    乐寿堂内

    慈禧面无表情的拨弄着手中的茶盏,目光却不经意的在下方那几个军机大臣脸上扫过,冷冷的打量着这些大臣们的神情。

    打从甲午这一战开始,慈禧就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整宿整宿翻来覆去,五脏六腑内都是生生的气痛。今年是她自己的六十寿典,原本也是想着自己主持着朝政从洪杨之乱中一路走来,好容易让大清显出了一点中兴的气象,无论是修园子还是万寿盛典,也有个普天同庆昭示万方的意思在里面,可不曾想却被小鬼子搅得一塌糊涂。

    大清一败再败,慈禧这心里面的气恼和愤恨都快堆成山了,那是巴不得大清打一个大胜仗,既挽回大清的颜面,也出一出心头的恶气。可输了的时候想要打胜,真的传来大捷的消息了,慈禧心里却又愈发的不是滋味。

    这仗换了谁打胜都行,可怎么就成了皇上的胜仗了呢?如今街谈巷议,民心人望,皇上的声望已经是如日中天,都快超过当年的圣祖康熙了,倘若照这样的局面发展下去,这大清还是自己这个太后在当家吗?

    “世铎,军机处拟定的表彰前线将士的章程弄好了没有啊?”沉默了一会儿,慈禧忽然抬起头,望着世铎不动声色的问道。

    听到慈禧问话,世铎赶忙欠了欠身子,一脸恭谨的回答道,“回禀太后,军机处这几日已经按照太后的懿旨,拟定了优叙有功将士的方略,奴才今日正准备上报太后,请太后的懿旨。”

    着,世铎从怀中掏出一份折子,双手捧着递给了走过来的李莲英。

    慈禧却没有立即打开,只是随手将折子放在桌上,用长长的琅指甲套轻轻敲打着折子说道,“你们那些个表彰方略我还不清楚,还不就是什么赐穿黄马褂,敕号巴图鲁这些个虚的东西,这一场大捷是前线将士用命拼出来的,没有些实在的东西在里面,岂不是寒了前线将士的心?”

    话音刚落,目光已经冷冷的投向了世铎。

    世铎心中一惊,太后的意思他怎么会不明白,这一仗是皇上带着众将打胜的,太后心里自然不会舒坦。这个时候朝廷表彰有功将士,其实也有个让施恩的意思在里面,要让大家伙都明白这份恩典是太后给的,恩出于上,这个上,可不就是太后她老人家。

    只是,让世铎万分为难的是,这一仗的建立赫赫战功的人,大多都是皇上的心腹,这施恩重了,难免会让帝党一系更加得势,将来说不得就是尾大不掉的局面,反倒把局面弄得更混乱。施恩轻了,又见不出什么效果,真正是左右为难啊。

    “回禀太后,微臣这些日子倒是有些个想法……”正在世铎不知道如何回答之际,一旁的孙毓汶忽然轻声说道。

    “微臣以为,这一仗胜得不易,胜得艰险万分,朝廷理应格外施恩,方能让前线将士感念朝廷的恩典,激发效死之心……微臣是这么想的,这一仗的首功之臣当是陈卓,陈卓才具卓然,胆识过人,更加之深通兵事,微臣兼管着兵部,想向朝廷建议,重赏陈卓,授陈卓兵部尚书的职衔,以其才能为朝廷分忧………”

    在座的这几个人都是老于朝局之人,忽然听到孙毓汶建言,破格拔擢陈卓为兵部尚书,都是有些摸不着头脑。这孙毓汶一向可是太后身边的亲信,怎么这会子倒像是替皇上在说话啊?

    倒是慈禧若有所思的看了一眼孙毓汶,点点头示意孙毓汶继续说下去。

    “至于其他的有功之人,朝廷该当提拔的,自然题中之意。尤其是新建陆军,此战居功至伟,实乃我大清第一强军。微臣心里琢磨着,如今北洋各部都已经比不得当年了,接下来的仗一打完,将来镇守我大清辽南各处海口的,还就只能是新建陆军了。所以微臣建议可让新建陆军代替北洋各部驻防旅顺等处,以显我朝廷重用有功将士之决心……”

    刚刚还有些懵懂的众人,这时候都是咀嚼出一些味道出来了。把陈卓调到朝廷里面升任兵部尚书,看起来是破格拔擢,其实是夺了陈卓的兵权。在朝廷兵部尚书这块位置上,上面有军机大臣孙毓汶压着,旁边还有荣禄盯着,就算是陈卓有天大的手段,恐怕都是施展不出来了。更加妙的是,将来让新建陆军驻防辽南,隔着京城天远的地方,皇上再想像现在这样自如伸展,也是鞭长莫及了……

    “听听,你们都听听,孙毓汶这话才是真正的老成谋国啊。”慈禧的嘴角露出一丝浅笑,轻轻俯手说道,“有些话我对你们说了多少次了,可你们谁认真听在心里面

    廷要用,就要用真正有能力的人,像陈卓这样的,不t支可堪大用的军队,带兵打仗也是顶尖的人选,这样的人就是要放到朝廷中枢里面,老是把人家局限在下面,寒了天下人效忠朝廷之心不说,本身的才干也发挥不出来,将来国家有事,也不能总指望一支新建陆军啊?”

    话说到这里,坐在下面的军机大臣们谁还能不开窍,忙不迭的点头称是,惟有翁同龢皱了皱眉头,两只手下意识的紧了紧。

    自从皇上亲征田庄台后,翁同龢总理户部运往前线的各项军需,整个人是把命都扑了上去一般,连家也不回了,每日就坐在军机处办公,操劳奔波连带着担惊受怕,打熬的身子骨都快塌掉了。如今终于眼巴巴的盼到了田庄台大捷的消息,那份喜悦从心里一直堆到了脸上,这几日在军机上是止不住的笑声,连走路都像是带着风似的。

    此刻听到太后和孙毓汶的话,翁同龢如何会听不明白其中的学问,心中顿时一震,真要像如此,皇上拼死打出来的局面说不得就是落花流水去了。事关未来朝局,这个时候说不得他都要为皇上争一争。

    思忖了片刻,翁同龢一脸沉静的说道,“回禀太后,刚刚孙大人所言微臣以为眼下恐怕还不妥,陈卓虽然通晓兵事,但是对于朝政并不娴熟,也没有历练的经历,放在朝廷里面,微臣担心反倒施展不出他的才干,况且此战像袁世凯等人也是有功之人,单单重赏陈卓,恐怕会让人不服,这是其一。其二,田庄台虽然大捷,但是辽南的战事还没有结束,日本人在辽南还有一万多人的兵力,这个时候让陈卓升任兵部尚书,微臣担心要是战局出现什么波折,再生出什么变化出来,局面就不好收拾了……”

    “启禀太后,翁师傅的话微臣不敢芶同,朝廷的制度,本来就当是赏罚分明,破格拔擢陈卓,不也是要给天下人树立一个典范吗?至于说到辽南的战事,微臣以为日军已经是惊弓之鸟了,有袁世凯、刑天等人足矣。”孙汶在一旁接话道。

    “惊弓之鸟?孙大人恐怕是低估了日本人了。前两天丰台的新建陆军不是已经按照皇上的旨意,调往威海协防了吗?这件事情孙大人也是知道的,日本人要是进攻我大清的山东半岛,胜负如何还在未定之中,甲午这场仗还没有完,真要是再弄出什么变故出来,孙大人,请问该当如何了此残局啊?”事关将来帝党的命运,此刻翁同龢也是寸步不让,言辞激烈。

    听着这两人的争论,慈禧的脸色慢慢沉了下来。就她的心中而言,翁同龢的话其实也是有道理的,大清刚刚才缓过一口气来,真要是再出现什么溃败的事情,立时便是天崩地裂,不可收拾。只是翁同龢的心思她是明白的,这有道理的话听着,也觉得顶在心窝上面,半分也舒坦不起来。

    尤其是刚刚提到的新建陆军,现在已经成了慈禧心中最大的警惧,皇上带新建陆军不请自己懿旨亲征田庄台就不提了,前两日剩下来的这些人居然也是不请懿旨,以奉皇上旨意为名,擅自就调往威海。原本慈禧是雷霆大怒,把世铎、孙毓汶等人痛骂了一顿,后来静下心来一想,慢慢也觉出把新建陆军剩下的这些人调到威海其实也不坏。

    从大面上讲,北洋各部确实让人不省心,有新建陆军到威海多少也能够巩固一下威海的防务。私底下看,新建陆军其实已经是皇上的心腹了,既然养不熟还不如放出去和日本人拼,省的留在京城外面反倒成了自己的心腹大患。

    想到新建陆军,慈禧心中一动,抬起头缓缓说道,“翁同龢的话也有几分道理,国事为大,就先让陈卓在辽南顶着吧,但是朝廷的旨意还是要发下去,辽南战事一毕,再让陈卓回来也不迟。不过……”

    慈禧停顿了一下,扫了众人一眼,“这一场仗打下来,可不就是个试金石,甭说什么练军了,就是北洋各部看来都已经是不堪大用,朝廷还是要编练新式军队才是自强之道。如今新建陆军都调走了,京畿防务空虚,陈卓又在辽南主持战事,以我看来,就让荣禄把编练新军的担子挑起来吧,那些洋人教官不还都在吗?就依照新建陆军的架子,再编练一支军队出来,也是社稷之福啊。”

    众人微微一愣,瞬间都是醒悟过来,纷纷点头说道,“太后圣明……”

    太后已然把话说到了这里,翁同龢也不敢再过多争执,只是心里却忽然说不出的烦闷忧虑,皇上拼却性命不要,死战田庄台,才换来国家刚刚的一点起色,朝廷里面此刻却已经是暗流汹涌,千方百计的下套使绊子,折腾吧,都可劲的折腾吧,有本事冲日本人使去啊,一门心思都对着皇上……

    想到皇上,不知为何,翁同龢的心中顿时凭生了几分胆气和信心,今时不同往日,自己教出来的这个学生早已经不是昔日吴下阿蒙了,就凭着皇上此刻的民心人望,三军归心,这一战一打完,以皇上的手段会甘心听凭摆布?羽翼已丰,恐怕只有傻子才会往套子里跳。

    天下大势,说破天去靠的何尝是阴谋?而是光明正大的阳谋,是实力,是实至而名归,只是皇上甲午这一战,何时才能凯旋而归呢?……

    

第六十章 风云百年劫(六)() 
廷重赏前线有功将士的电报,连同着太后让荣禄出任臣,准备编练新军的消息,几乎在同一时间传到了田庄台。只不过朝廷的电报是明发天下的,而后面的这个消息则是通过军情处这条线传递过来的。

    拨弄着手中这两份看似毫不相关,其实却是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电报,光绪心中忍不住一阵冷笑。

    编练新军?朝廷里面的这些人当真是想到一出是一出啊!当初为了编练新建陆军,两年的时间里面,林启兆从江南几乎填进去快一千万两银子,军饷物资,添置最新式的武器装备,还有训练后勤一大摊子的费用,新建陆军两个镇整个就是用银子堆出来的,以此时朝廷的财力,想要如法炮制,编练出一支新式的军队,简直是大白天说梦话。

    就算是朝廷拿的出银子出来,他荣禄上哪里去找那么多受过近代军事训练的军官出来?北洋凋落,陆军学校的学员估摸着荣禄也是不敢用。再有就是时间,等荣禄把新军摆弄出来,黄花菜早都凉了………

    “陈卓,看来太后对你是青睐有加啊,才不4的时间,由布衣而至兵部尚书,这大清开国以来,可就你一人有如此荣耀啊。”光绪随手将电报扔到桌上,带着些浅笑打量着坐在自己对面陈卓。

    此刻,陈卓的眉头紧锁成一个川字,在战场指挥千军万马如卷席的他,却对着那页薄薄的电报抄件有些一筹莫展的样子。听到皇上问自己话,腮帮子抽动了几下,半天才挤出一句话,“兵部尚书微臣干不了。”

    他虽然对朝局的了解不如吴绍基,但是却并非没有心机之人,像这种明升暗降巧夺兵权的事情,历史上可见得多了,更何况这份圣谕出自于太后,而自己是皇上身边的人,里面的沟沟坎坎比起带兵打仗可要难多了。

    光绪却是不动声色的一笑,“既然是太后的恩典,以你的功劳又有什么当得了当不了的呢?位列朝廷中枢,不正可以一展你胸中抱负?”

    慈禧的那一点点算计,光绪心里清楚的很,不外乎拿朝廷的官职施恩罢了,连带着把自己的兵权给夺了。只是权力名位这个东西,向来都是最容易晃花眼睛的,下面的这些人在这个时候究竟是什么样的心思,他却是很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