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一个人的甲午 >

第187部分

一个人的甲午-第187部分

小说: 一个人的甲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声明再次重申朝鲜汉城事变与无关朝鲜国内政权纷争所致,日本政府绝不会参与到这样的政变当中,也必将一如既往的维护朝鲜国内局势的稳定。

    与此同时声明还含沙影的指出,朝鲜国王李熙在汉城事变后,如何能够跋涉千里到达平壤,是有意乎还是无意?进而还耐人寻味的表示鲜国向来定都汉城,是国际公认的,朝鲜国王李熙如果愿意回到汉城与兴宣大院君协商解决朝鲜国内的争端,日本方面愿意提供一切可能之帮助。

    伊藤博文这份声明地含是相当明确地。不仅把日本参与朝鲜汉城事变地嫌撇得干干净净。还顺水推舟暗示其中或许与大清有关。这样地意思谁还能看不明白?伊藤博文地发表后嚷地津门似乎顿时变得安静下来。无数双眼睛此时都盯着大清和谈使团着说不出地期待。想看看大清会怎样去应对眼前地局面。

    人意料地是津门地大清和谈使团此次表现地相当平静。这一次就连和谈副使外务部侍郎伍廷芳都没有出面是由大清和谈使团随员。原接替袁世凯任驻朝鲜通商交涉大臣地唐绍仪在直隶总督府内。邀请了各国公使地代表和各国记者做了个简短地说明。

    在说明会上。唐绍仪面带微笑。一点都没有回避日本方面含沙射影地指责。而是彬彬有礼地进行了说明。朝鲜自古便是大清地藩国。大清收留因政变逃亡地朝鲜国王李熙。乃是再合情合理不过之事情。他国断无指责之道理。

    紧接着。唐绍仪便话锋一转。将话题带到了舆论关注地朝鲜汉城事变上。指出大清在朝鲜汉城并无人员和军队。对于朝鲜汉城事变地真相概莫能知。并且再次申明了大清对于朝鲜汉城事变地立场。希望由西方各国组成调查团。前往汉城调查事变真相。

    话音刚落。下面便有几个记者忍不住低声笑了起来。这句言简意赅地话太有意思了。一句概莫能知。摆明了就是说朝鲜汉城事变时大清不在场。而在场地是谁还用问吗?这其中地干系能撇得清吗?

    这个时候。就连那些表情严肃地西方各国公使地代表。也相互露出一丝含意晦涩地笑容。

    看似平淡不惊的津门,骤然间因为大清和日本方面各自发表的申明,而显出了一丝剑拔弩张的态势,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这还只是开始。

    大清和谈使团和日本和谈使团相互发出申明后的第三日,光绪正式颁布上谕,高调宣布大清将在今后5年内,编练1c个师的新式军队驻防山东半岛至朝鲜。

    与此同时,大清新成立的总参谋部又下令,调驻防辽东的一部余人开赴平壤,巩固平壤以南的防线。

    上谕和军队调动的命令一经颁布,津门的舆论顿时哗然一片。大清在这个关口忽然颁布这样的一份上谕,尤其是调集重兵开赴朝鲜,无疑于是给原本已经紧张的局势火上浇油,从兵力部署上看,其针对日本的强硬态度显露无疑。这不是中日已经和谈了吗?大清到底想要干什么啊?

    在舆论的一片猜测争议中,除了军府和总参谋部的人以外,几乎没有人注意到在这份上谕中,光绪已经将原本年的时间偷偷换成了5年。

    这个时候,就连一直呆在京城里面的英国公使欧格讷也有些坐不住了,他没有亲自

    参与调停中日和谈,也是因为在中日和谈这件事情上经被大清那位皇帝利用了一次,虽然实际获得的利益还是巨大的但是这样被动的局面却有些让他无法接受。他没有到津门去,就是想保持英国中立的立场,不牵涉进中日之间的具体纠纷中,从而在外交上面占据一个相对主动的地位。

    然而眼前出现这样复杂和紧张的局面,让他也再无心置身事外了他太了解大清这位皇帝,每次局面到了关键的时刻,这位皇帝便会猝然出手,又是军事手段,又是外交斡旋且每每分寸火候都把握的相当精准,每一次出手都不会空手而归,想想都让人觉得可怕。

    更加重要的是果因为朝鲜问题,东亚的局势得不到和平和稳定,中日之间再次陷入漫长的纷争,哪怕还不是战争于大英帝国而言都是无法接受的,这个时候英国的外交政策,很大程度上还是将注意力放在了争夺世界其他地方的殖民地上面,东亚不是英国外交政策的核心,也不可能给予太多的关注,所以东亚的稳定至关重要。

    就在欧格讷前往津门的时候经先期抵达津门的美国公使田贝,忽然放弃了此前沉默的姿态人有些意外的在一个非正式的外交场合里面,对于朝鲜汉城事变的真相进行了质。

    一时之间势变得无比复杂和扑朔迷离,原本准备进行的中日和谈也因为这些意外陷入了僵持的局面。

    …………………

    鸭绿江畔朝鲜州

    暮色深沉中两架没有任身份标识遮掩得严严实实的马车,从朝鲜义州城内疾驰而出,一前一后悄然抵达鸭绿江边。

    眼看着马上要到达江边了,最前面那架马车的车夫猛然勒紧了缰绳,马车在扬起的尘埃中停了下来。车帘掀开处,两个身影从马车上一跃而下,默然的站在一个小土坡上,向身后望去。

    紧接着,从后面那辆马车上面,也下三个面色冷漠带着些警惕的人,悄然的散在马车附近注视着周围的动静。

    似乎是过了许久,直到野中的景致都在暮色中变得模糊了,山坡上面的中年人才低下头,怅然的叹息了一声。

    “如果当初听了金君的劝,及时让李王殿下和闵妃殿下从汉城撤出来,故国的三千里河山何至于像现在这样支离破碎,闵妃殿下也不会死于日本人之手了………”

    话的中年人正是朝鲜王室卫队长洪启薰,汉城事变的时候,他在景福宫内被林轶让人打昏后,随同朝鲜国王李熙和王世子一同被护送到了平壤。他是在快要到达平壤的路上听说闵妃遇难的消息,还包括他的妹妹洪尚宫,闵妃身边最亲信之人,也在这次汉城事变中死于日本人之手。

    “往事已矣,洪启薰队长就不要再伤怀了,当时的局面下,洪启薰队长不相信我说的话,也在情理之中,其实我也没有想到日本人会真的动手,而且手段还那么残忍…………”站在洪启身边的林摇了摇头,目光在渐起的黑暗中一片深沉。

    闵妃死的时候极其屈辱,被日本人打死后还剥光衣服用火烧成灰烬,并将骨灰分散撒落在各处。当时景福宫内很多宫女和侍卫都亲眼目睹了这件事情,洪启薰的一个心腹后来趁乱从景福宫内逃了出来,被军情处认识他的徐天云救出,通过军情处的通道送到了平壤,林轶和洪启就是从他嘴里得知的。

    “金君不用安慰我,我知道是我的错,我是能够说服闵妃的,但是我没有那样去做………”洪启薰脸上露出一丝苦涩,忽然转头望着林轶说道,“大清真的能够帮助我朝鲜李王殿下复国吗?你们有实力将日本人全部驱逐出朝鲜吗?”

    林轶默默的注视了洪启薰片刻,轻轻摇了摇头。

    “对洪启薰队长我不会隐瞒什么的,我的回答是至少现在不能,日本人占据了海上的优势,我大清现有的军力只能保证朝鲜平壤不会落在日本人手里,但是要向南进军,将日本人驱逐出朝鲜现在却还办不到………不过洪启队长请放心,我大清的国力远胜于日本,现在皇上整军经武,将来必定会击败日本,也必定会让李王殿下重回汉城。”

    “朝鲜太小了,想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恐怕永远都办不到,我们只能依靠一个强大的国家才能生存下去,这或许就是我们这样一个国家的悲哀吧……”洪启薰仰头望着天空,似乎是自言自语般的说道,眼角忽然有些湿润了。

    “这不是悲哀,是大势所趋,大清和日本,朝鲜必须选择一个,左右摇摆只会付出更加惨重的代价,我希望洪启队长能够明白我的意思,我大清和朝鲜一直以来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我大清愿意帮助朝鲜强大起来,但是你们也必须信任我们大清,也必须知道,日本在朝鲜干过的烧杀抢掠,在我大清也同样干过,日本是我们两个国家共同的敌人,我们必须同仇敌忾。

    ”林面无表情然而却有无比坚决的说道。

    “我相信你,金君。”洪启转过头,目光炯炯的望着林。

    林轶却忽然一笑,“你无须信任我什么,如果你现在转身回去,我也不会拦你,我也更加不会给你承诺,我只是相信一点,无论你现在做什么,我大清将来都必定会击败日本。”

    洪启薰微微一怔,随即摆了摆手说道,“金君,你误会我的意思了,我们国家虽然是个小国,可也不乏血性之气的,大清虽然大,却也未必有我们的刚烈。”

    着,洪启薰又抬头望着那片苍茫的旷野,神情决绝。

    “金君,让我再看看自己的故国吧,将来或许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第三十章 惊蛰(七)() 
冷站在养心殿外的石阶上,下意识的用手整理了下服,心中有些说不出来的紧张。

    从皇上回京后,他到养心殿觐见皇上也有过好几次了,不知道为什么次踏上这个石阶的时候,一想到宫殿里面那个沉默威严的身影,那个举手投足间便可以左右无数人命运的身影,他都会感到一丝莫名的紧张,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

    宫殿里面一片沉寂,脚步声落在青石砖面上发出空荡荡的回声,这是惯例,次郝冷觐见皇上的时候,养心殿里面的太监宫们都会被小德子打发到别处去值守。听着这一阵空旷的脚步声,郝冷收束起有些忐忑的心绪,屏息静气的走到东暖阁外低声说道。

    “微臣郝冷叩见皇上。”

    过了会儿,东暖阁内传来一声淡淡的吩咐,“进来吧。”

    赶忙驱步走了进去,只见光绪坐在暖榻上面,低着头翻看着手中的折子,眉头紧紧的皱在了起。

    “微臣郝冷叩见皇上。”俯身跪地,刻意压低的声听起来有些嘶哑。

    光绪头也未抬,就像是没有听到一般,只默默地看着手中的折子,东暖阁内只有一阵翻阅折子的声。

    良久,光绪才放下手中的折子抬起头看了郝冷一眼,淡淡的说道,“事情进行的怎么样了?”

    “回禀皇上,惊蛰计划已经启动了,一切都在掌控之中,请皇上放心。:〕”低着头说道。

    “惊蛰,惊蛰………”光绪扬起头喃喃自道,脸上忽然露出一丝疲惫的神情。“知道为什么朕给这个机会取名叫惊蛰吗?”

    有些错愕的抬起头,一时不明白皇上的问话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该何回答。

    “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就是说春天的第一声惊雷过后,万物便开始复苏,藏在地下面的各种爬虫走兽也开始出来了………”光绪略微抬了抬手,示意郝冷站起来说话,自己缓缓站起身来,在东暖阁内踱着步。

    “郝冷,一年之计在于春,要是这第一声惊雷不响的话,朕的全盘大计可就泡汤了,你给朕说实话,惊蛰计划你有多少把握?”光绪背着手,声并不高,却吓得猛一震,赶忙挺起胸口站在光绪身后,毫不迟疑的说道。

    “微臣确保万无一失!”

    哦?光绪有些诧异的回身,目光炯炯的望着,犀利的就像是要把他整个人都看穿一样。

    没有丝毫的躲闪,迎着光绪的目光继续说道,“皇上曾经无数次告诫微臣,微臣管着的这些事情事关重大,不允许有丝毫的差,所以微臣是这样要求下面的人,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这次为了确保惊蛰计划的成功,微臣对计划的每个步骤都进行了周密的安排,人员联络,行动方案,个细节都进行了反复的推敲,微臣敢拿脑袋担保,绝不会出现任何纰漏。〕”

    光绪默然的点了点头,“你能这样想,朕也就放心了。惊蛰计划事关们这个国家未来的国运,眼前你正在办着的这件事情只第一步,是这一步要是走不好,将来振兴国势富国强兵就都会走的很难………朕心里不是非要用这样的手段,非要走这一步棋,只我们这个国家太弱了,外面又有日本这样的心腹大患在虎视眈眈,他们绝不会给我们留太多的时间去看着我们强大起来,所以朕希望能少走一点弯路,少付出点代价,终究还是我们太弱小了啊………”

    一声叹息中,光绪的目光变些模糊不清,历史上从同治时期开始,这个国家不是没有过抓住发展机遇的时候,也不是没有出过杰出的人物。曾胡左李放在整个历史当中,都算的上是不世出的英才,乃至于甲午过后,英雄豪杰是如同大浪般滚滚翻涌,可终究还是没有挽回这个国家的颓势,让这个国家过了最的发展机遇,历经了惨痛的坎坷,又花了百年的时间去苦苦追赶。

    这其中到底是历史的怪圈,还是命中注定?又或者是在历史转弯的时候,少一个真正掌握时势大潮的人。

    “如果是后者的话,朕希望自己能够做的好一点………”光绪情不自禁的自道。

    犹豫了下,鼓足勇气说道,“惊蛰计划从甲午之战便开始展布,一步步走到今天,微臣中充满信心。〕微臣只是有一点不是太明白,皇上怎么会知道朝鲜一定会发生政变,而且预先就察觉到日本人一定就会参与其中?没有这一层,惊蛰计划恐怕也无从谈起。”

    话刚一出口,郝冷便有些后悔,他向来都是一个寡言少语之人,从来都是埋头做事,绝不多问,今天不知道怎么鬼使神差的就脱口而出,心中顿时一阵忐忑不安。

    光绪似乎并没有察觉到他的情绪,背着手想了会儿缓缓说道,“治理国家无非法、术、势。法暂且不说,你做的这些事情就是术,说穿了就是机谋手段,是这些手段所以最后能够成就大事,那是因为背后有一个时势大潮在推动着………你刚才问朕为什么知道,朕又不是神仙,怎么能算准朝鲜政变什么时候发生?那是因为朕看这时势大潮,朕不仅看,不仅要借助这样的时势大潮,朕还要去创造一个有利于我们国家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