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谋略全本 >

第52部分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谋略全本-第52部分

小说: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谋略全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鼍玫幕帷J幕首印⑺幕首樱礁龀坪粑薹鞘遣盍艘桓觥笆弊郑绻选笆备某伞坝凇保敲匆炮捅涑伞按挥谒幕首印绷恕O氲秸饫铮范G便生出妙计。

    午夜时分,胤禛去了畅春园。走进畅春园,看到那里的众多士卫之后,胤禛不禁笑了笑,隆科多真是过于谨慎了,这是为了保护先皇的遗体,还是为了保护那个遗诏?或者两者兼有之吧。这样想着,他走进了畅春园的内堂,刚好碰上隆科多从内堂里走出来。隆科多看见他的表情,有些惊讶地说道:“王爷?”胤禛笑着说道:“怎么了,很吃惊?”隆科多说道:“不知道王爷会在这个时候来,请内堂说话。”内堂里有些昏暗,有个侍者正在擦桌子,隆科多摆了摆手,侍者退了出去。隆科多见侍者走远了,问道:“不知王爷这么晚驾临畅春园有什么重要的事?”胤禛说道:“前些日子你曾跟我说过先皇遗诏的事,我心里便一直琢磨,结果还真琢磨出一件事来。先皇在遗诏中指明十四皇子胤祯继承皇位,你觉得可行清西陵。清世宗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的陵墓,始建于1730年,占地8。公顷,内葬世宗雍正皇帝、孝敬宪皇后乌喇那拉氏、敦肃皇贵妃年氏。

    三十六计吗?”

    隆科多没听明白,问道:“王爷的意思是?”胤禛说道:“你我相交多年,关系非同一般。有什么就说什么,不要有任何忌讳。如果十四皇子继承了皇位,恐怕对你我二人都是个威胁,特别是对你。自古便有个说法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先皇去世后,后即位的皇帝首先做的一件事情,便是想办法把先皇身边的重臣一个个除掉。”隆科多脸『色』骤然一变,说道:“王爷的话外之意是?”胤禛镇静地道:“改遗诏!”夜很静,有微风掠过,夹杂着浓烈的香烛味飘散于畅春园内。隆科多从内堂里走了出来,快步向康熙的灵堂走去。步入灵堂,他心里竟然生起一股骇意来。

    看到康熙躺在棺内,表情安详,隆科多松了口气,在灵堂前拜了三拜。他走到灵堂的后面,从一个檀木匣子里拿出一个黄布卷,并将其展开。接着他从衣袖里掏出了一支『毛』笔,欲往上面写字,手却有些哆嗦,最后只得用另一只手抓住这只手,在“十”字上添了两笔。

    第二天,隆科多宣读了先皇康熙传谕胤禛即皇帝位的遗诏,满朝文武皆震惊,尤其是诸皇子阿哥,因为遗诏的内容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但没人敢多言,这毕竟是先皇的遗诏,如果没有证据只凭怀疑说事,弄不好反而会被治以谋反的罪名。

    胤禛用“偷梁换柱”之计,改了遗诏,登上了皇位。对此计有人怀有疑问,觉得太过凶险,弄不好反而会把自己暴『露』了。其实对施计者来说,成败在于是否经过深思熟虑。采用这一计策,需要针对事件本身来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如胤禛抓住了“传位十四皇子”中的“十”字和“于”字的相近,成功地完成了“偷梁换柱”之计。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1678—1735),满族,清圣祖玄烨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年号雍正,死后葬于清西陵之泰陵,庙号世宗。

    隆科多没听明白,问道:“王爷的意思是?”胤禛说道:“你我相交多年,关系非同一般。有什么就说什么,不要有任何忌讳。如果十四皇子继承了皇位,恐怕对你我二人都是个威胁,特别是对你。自古便有个说法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先皇去世后,后即位的皇帝首先做的一件事情,便是想办法把先皇身边的重臣一个个除掉。”隆科多脸『色』骤然一变,说道:“王爷的话外之意是?”胤禛镇静地道:“改遗诏!”夜很静,有微风掠过,夹杂着浓烈的香烛味飘散于畅春园内。隆科多从内堂里走了出来,快步向康熙的灵堂走去。步入灵堂,他心里竟然生起一股骇意来。

    看到康熙躺在棺内,表情安详,隆科多松了口气,在灵堂前拜了三拜。他走到灵堂的后面,从一个檀木匣子里拿出一个黄布卷,并将其展开。接着他从衣袖里掏出了一支『毛』笔,欲往上面写字,手却有些哆嗦,最后只得用另一只手抓住这只手,在“十”字上添了两笔。

    第二天,隆科多宣读了先皇康熙传谕胤禛即皇帝位的遗诏,满朝文武皆震惊,尤其是诸皇子阿哥,因为遗诏的内容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但没人敢多言,这毕竟是先皇的遗诏,如果没有证据只凭怀疑说事,弄不好反而会被治以谋反的罪名。

    胤禛用“偷梁换柱”之计,改了遗诏,登上了皇位。对此计有人怀有疑问,觉得太过凶险,弄不好反而会把自己暴『露』了。其实对施计者来说,成败在于是否经过深思熟虑。采用这一计策,需要针对事件本身来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如胤禛抓住了“传位十四皇子”中的“十”字和“于”字的相近,成功地完成了“偷梁换柱”之计。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1678—1735),满族,清圣祖玄烨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年号雍正,死后葬于清西陵之泰陵,庙号世宗。

    指桑骂槐:杀鸡儆猴,曲意达标题解“指桑骂槐”的意思是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骂的却是另外一个人。一般有以下三种意义:1。敲山震虎。通过敲山来震慑老虎,对老虎表示自己态度强硬,使老虎不敢发威。

    2。杀鸡儆猴。据说猴子惧怕鲜血,训猴人在猴子不听话的时候,就会当着猴子的面杀一只鸡,用血淋淋的鸡来吓唬猴子。其实就是指通过对一个恶人的严惩,吓唬其他恶人的办法。

    3。旁敲侧击。不明着骂人,而是暗着骂或者绕着圈子骂人,迂回地表达自己的不满。

    在军事方面,此计多在强大国家对付弱小国家时,进行利诱或者威『逼』,使其臣服,不战而屈人之兵。

    经典再现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古文译读强者慑服弱小者,要用警戒的方法加以诱导。威严适当,就可以得到拥护。手段高明,就可以让人顺服。

    前沿诠释“指桑骂槐”的原意为间接地指责别人,使其感到羞愧。此计策还可引申为运用各种政治和外交谋略,“指桑”而“骂槐”,向对手施加舆论压力以配合军事行动。当面对实力弱于己方的对手时,可以用警告和利诱的方法,不战而胜;而面对实力强大的对手时,则可以此计旁敲侧击威慑他。

    1356年,农民出身的朱元璋统率部队攻下集庆后,伺机攻打镇江,但直到即将攻打镇江的拂晓,三军统帅徐达仍迟迟没有『露』面。

    指桑骂槐:杀鸡儆猴,曲意达标题解“指桑骂槐”的意思是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骂的却是另外一个人。一般有以下三种意义:1。敲山震虎。通过敲山来震慑老虎,对老虎表示自己态度强硬,使老虎不敢发威。

    2。杀鸡儆猴。据说猴子惧怕鲜血,训猴人在猴子不听话的时候,就会当着猴子的面杀一只鸡,用血淋淋的鸡来吓唬猴子。其实就是指通过对一个恶人的严惩,吓唬其他恶人的办法。

    3。旁敲侧击。不明着骂人,而是暗着骂或者绕着圈子骂人,迂回地表达自己的不满。

    在军事方面,此计多在强大国家对付弱小国家时,进行利诱或者威『逼』,使其臣服,不战而屈人之兵。

    经典再现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第56章 三十六计 (29)() 
古文译读强者慑服弱小者,要用警戒的方法加以诱导。威严适当,就可以得到拥护。手段高明,就可以让人顺服。

    前沿诠释“指桑骂槐”的原意为间接地指责别人,使其感到羞愧。此计策还可引申为运用各种政治和外交谋略,“指桑”而“骂槐”,向对手施加舆论压力以配合军事行动。当面对实力弱于己方的对手时,可以用警告和利诱的方法,不战而胜;而面对实力强大的对手时,则可以此计旁敲侧击威慑他。

    1356年,农民出身的朱元璋统率部队攻下集庆后,伺机攻打镇江,但直到即将攻打镇江的拂晓,三军统帅徐达仍迟迟没有『露』面。

    三十六计

    忽然,传来一条令众人大骇的消息:徐将军已被关起来,即刻执行军令被问斩。对此众将士疑『惑』不解,想那徐达自与朱元璋起兵之后便东征西讨立下汗马功劳,究竟他犯了什么罪,以至于要被砍掉脑袋?不一会儿,徐达便被五花大绑押了出来,后面有两名手持钢刀的行刑手跟着。在诸将的簇拥下,主帅朱元璋也来到了教场,执法官用洪亮的声音宣告:“罪将徐达身为统兵大将军,不知管教部队将士,使军中数次发生欺压百姓的事情,导致我红巾军的名声受损。为严明军纪,特在今日将徐达斩首示众!”诸将听完面皆如死灰,见主将怒不可遏,一时间个个手足无措。

    这时帅府都事李善长一马当先跪道:“徐将军骁勇善战,屡立功绩,时下军务紧急,正是用将之时,望元帅宽恕他!”众将见都事已为将军请命,便一齐跪下说道:“如今军中屡发欺民偷窃之事,不能怪罪徐将军,这是我们的责任,恳请元帅治罪!”朱元璋不怒自威,沉『吟』半晌,再次审视众人,口气坚定地问道:“我们起兵是为了什么?”众人掷地有声地答道:“替天行道,除暴安民!”朱元璋道:“当初起义是为反元,原因是元朝官府欺压百姓。如今我们推翻元朝之后,也反过来欺压百姓,那么我们和元朝官兵有什么区别?过不了多久,就会有人以我们为目标,替天行道,除暴安民!”都事李善长看朱元璋气『色』有缓,借机又哀求说:“徐达将军跟随元帅已多年,战必胜,攻必克,劳苦功高,这一次就请您饶恕他吧!”朱元璋沉『吟』半晌,怒指徐达道:“看在众将士的分上,这次暂且饶了你。军中以后再发生欺压百姓之事,定斩不饶!”说完,朱元璋拂袖而去。

    解绑后的徐达即刻当众宣布:“镇江打下后,一不能烧房,二不能强抢,三不能欺凌百姓,四不能调戏『妇』女。违者砍头示众!”之后,徐达率领的这支纪律严明的大军很快攻占了镇江。大军进城后,秋毫无犯,当地百姓拍手赞赏,奔走相告。

    朱元璋自己的计谋收到的效果非常明显,欣喜地拍着徐达的手说:“兄弟,真是让你受委屈了!”徐达推辞道:“这是大哥手腕高明,若无此计,又岂会有如此好的军纪!”朱元璋,汉族,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今安徽凤阳县东)钟离太平乡人,明王朝的开国皇帝。

    忽然,传来一条令众人大骇的消息:徐将军已被关起来,即刻执行军令被问斩。对此众将士疑『惑』不解,想那徐达自与朱元璋起兵之后便东征西讨立下汗马功劳,究竟他犯了什么罪,以至于要被砍掉脑袋?不一会儿,徐达便被五花大绑押了出来,后面有两名手持钢刀的行刑手跟着。在诸将的簇拥下,主帅朱元璋也来到了教场,执法官用洪亮的声音宣告:“罪将徐达身为统兵大将军,不知管教部队将士,使军中数次发生欺压百姓的事情,导致我红巾军的名声受损。为严明军纪,特在今日将徐达斩首示众!”诸将听完面皆如死灰,见主将怒不可遏,一时间个个手足无措。

    这时帅府都事李善长一马当先跪道:“徐将军骁勇善战,屡立功绩,时下军务紧急,正是用将之时,望元帅宽恕他!”众将见都事已为将军请命,便一齐跪下说道:“如今军中屡发欺民偷窃之事,不能怪罪徐将军,这是我们的责任,恳请元帅治罪!”朱元璋不怒自威,沉『吟』半晌,再次审视众人,口气坚定地问道:“我们起兵是为了什么?”众人掷地有声地答道:“替天行道,除暴安民!”朱元璋道:“当初起义是为反元,原因是元朝官府欺压百姓。如今我们推翻元朝之后,也反过来欺压百姓,那么我们和元朝官兵有什么区别?过不了多久,就会有人以我们为目标,替天行道,除暴安民!”都事李善长看朱元璋气『色』有缓,借机又哀求说:“徐达将军跟随元帅已多年,战必胜,攻必克,劳苦功高,这一次就请您饶恕他吧!”朱元璋沉『吟』半晌,怒指徐达道:“看在众将士的分上,这次暂且饶了你。军中以后再发生欺压百姓之事,定斩不饶!”说完,朱元璋拂袖而去。

    解绑后的徐达即刻当众宣布:“镇江打下后,一不能烧房,二不能强抢,三不能欺凌百姓,四不能调戏『妇』女。违者砍头示众!”之后,徐达率领的这支纪律严明的大军很快攻占了镇江。大军进城后,秋毫无犯,当地百姓拍手赞赏,奔走相告。

    朱元璋自己的计谋收到的效果非常明显,欣喜地拍着徐达的手说:“兄弟,真是让你受委屈了!”徐达推辞道:“这是大哥手腕高明,若无此计,又岂会有如此好的军纪!”朱元璋,汉族,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今安徽凤阳县东)钟离太平乡人,明王朝的开国皇帝。

    一直以来红巾军虽攻敌无数,但因为将士大多素质较低,自打下南京以后,军纪松弛,强买强卖、调戏『妇』女之事屡有发生。朱元璋对此情况异常担忧,但如此行事的人员太多,只抓几个蟊贼恐怕不会有好的效果,所以他才安排了这场假斩徐达的戏。《汉书·尹翁归传》对此评价说:“以一儆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北宋时期,苏轼兄弟都在朝中当官。有一次,苏辙的朋友前来府上,希望凭关系获得一官半职,但苏辙躲着不见,这个人便只好向苏轼求助。苏轼无奈之下,闭口不提差事的问题,反而给这个人讲了个故事:“从前有个人,穷得无以为生便去盗墓。

    他打开第一个墓,见古人一丝不挂,还开口道:‘你知道汉朝杨王子孙吗?因为轻财傲世,所以没什么接济你。’”见来人听得津津有味,苏轼接着讲:“穷汉只好去凿开第二个棺材,棺材很讲究,里面的帝王和气地说:‘孤是汉文帝,早立下遗诏,墓中不放金玉之物,你去别处寻觅吧!’”苏轼笑得前仰后合,来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