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倾危大秦 >

第7部分

倾危大秦-第7部分

小说: 倾危大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写下了这封令扶苏在秦声望骤升,直到扶苏去世后,后世仍不断传颂研读的策论——《与皇帝书》

第14章 与皇帝书() 
子扶苏言:吾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扶苏虽愚,亦知其不可。秦北攻胡貉,筑塞河上,南攻杨粤,置戍卒焉……

    使胡人数处转牧行猎于塞下,或当燕、代,或当上郡、北地、陇西,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

    上若不救,则边民绝望而有降敌之心;救之,少发则不足,多发,远县才至,则胡又已去……

    聚而不罢,为费甚大;罢之,则胡复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

    上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

    然令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备之。

    以便为之高城深堑,具蔺石,布渠答,复为一城其内,城间百五十岁……

    要害之处,通川之道,调立城邑……

    ………………以上之时,徙民实边,使远方亡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保,亡系虏之患,利施后世,名称圣明。

    洋洋洒洒一篇综合历代“屯田”的极长的策论文章被扶苏写出,总的思想便是“屯垦戍边,奖励移民”。

    扶苏心中想着:“这要是在我前世读研的时候,这就是学术不端呀”

    其中一条十分重要也是扶苏反复思虑之后,向咸阳提出的,如果一家养有一匹战马,那么,便可以免除三个人的徭役。

    然后用重利吸引胡人善骑射者,教习边境居民与士兵进行骑行训练。

    这些一方面可以扩大战马饲养规模。另一方面,以民为兵,兵民共战。这样秦人才能腾出防御的手来进行战略进攻。否则只被动防御,实在是会被拖在长城沿线而不得存进。

    而扶苏其中更重要的是目的,便是,取信于民,获得民心,到时候可以征而为兵,以防不测。

    写完这封《与皇帝书》之后,扶苏又写了一封关于匈奴人劫掠的军情,并把自己的防御之法简单阐明,跟《与皇帝书》一起放好。

    等扶苏封好此简,打上加急,并非交由邮人去送往咸阳,而是交由送军报之人,火速送往咸阳。

    扶苏自己也想不到,这封信送到咸阳之后,竟然掀起一片政治巨浪。

    当这封信拿在始皇帝手上时,已经是两天之后,始皇帝本来正在批阅每日的一百二十斤的奏章。

    秦简长约二十五厘米,宽0。6厘米,平均可书写三十余字。秦代一斤为如今的半斤,计算一下,一百二十斤竹简也就是在九千片竹简左右。按照一片竹简写三十字计算,大概在二十多万字。

    拿到扶苏的加急军报,始皇帝心中一紧,以为北疆有匈奴来攻,打开了那封简短军情竹简,始皇帝看完之后,有些不喜,没想到小规模的匈奴劫掠,扶苏也要加急送来咸阳。

    带着一丝不耐烦的情绪,始皇帝又打开了另外几封竹简,开头便是看到“子扶苏言:吾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几字,心中以为扶苏走后还要来谏言自己,心中顿时大怒,准备扔掉扶苏的这封竹简。

    眼光扫到其他关于边境移民的文字时,始皇帝按耐住内心的狂躁,开始慢慢往下读去。

    开始始皇帝读的很快,但是,随着扶苏阐明的思想越来越清晰,始皇帝终于是自己认真起来,仔细的阅览扶苏的此简。

    始皇帝完整读完之时,这位千古一帝的雄才大略立刻提现出来了,他立刻意识到,扶苏这个“屯垦戍边”北疆政策,将成为大秦帝国北疆防御最有成效的创举。

    始皇帝作为帝国的掌舵者,眼界自然将此策无限放大,想到对于发展边郡的农业,益济民生,解决军粮的效用,始皇帝再也不能镇静的坐在这批阅其他竹简,起身大笑道:“哈哈哈,朕令扶苏北去上郡,实在是一件正确的举措。”

    放下手中的竹简,“来人,立刻召集丞相,御史大夫,与九卿和蒙毅以及博士来朝议。”

    近侍心中很惊讶始皇帝为何如此高兴,自统一六国收到来自秦军入驻临淄的消息那天之外,始皇帝已经很久没有如此开怀大笑过了。

    近侍心中虽然有疑问,但是,却不敢丝毫停留,立刻尊始皇帝令,退出大殿,差人前去召集帝国高层官吏。

    等到人已经在朝议大殿到齐时,始皇帝还没有过来,御史大夫冯劫缓缓走来蒙毅这边,凑近蒙毅小声问道:“上卿可知为何皇帝如此召集我们前来议事,今日本不是朝议时间呀。”

    “不知,我也是收到宫中的传令,便立刻赶来,至于何事,我亦不知。”冯劫蒙头微皱,看了一下殿内其他人,发现也是有些茫然,在望向始皇帝来的方向。

    “皇帝来了”蒙毅小声跟冯劫说了句。

    始皇帝身躯凛凛,一双眼光射寒光,两弯眉浑如刷漆。举手投足在在都流露出浑然天成的帝王霸气,看了叫人难以抗拒那野性的魅力。

    看到始皇帝走来,殿内刚才有些吵杂的氛围立刻为之一变,变得安静起来。始皇帝目不斜视,走到位置上坐下。

    众人看到始皇帝嘴角似有隐约笑容,心中不禁松了口气,看来不是坏事。

    始皇帝环顾了一圈众人,开口说道:“朕令长子扶苏北去上郡监蒙恬军,扶苏送来军报几日前有小股匈奴袭扰边境村里。”

    众人一听匈奴前来劫掠,心中一紧,变得凝重起来。历代开国皆是明君强臣,这些在战乱中洗礼出来的帝国高层,眼光自然不会短浅,知道北方游牧民族对于农耕文明巨大的威胁。

    要不然,在始皇帝当初看到“亡秦者胡”时,也不会高度重视而发兵驱灭匈奴。

    众人沉思此事,始皇帝再次开口道:“扶苏不负朕望,去监军不过月余,便已清楚北疆沿线的情况。给朕写了一封奏简。”说着,眼神看向赵高,赵高会意,拿起扶苏的那封竹简,开始读了起来。

第15章 群臣皆惊() 
赵高尖锐的嗓音实在是不悦耳动听,但是殿内众人都毫不在意赵高的嗓音,而是聚精会神的听着公子扶苏的这封《与皇帝书》。

    当赵高最后一句“利施后世,名称圣明”念完之后,殿内一片肃静,丞相李斯微闭双眼,这时他进入深度思考特有的特征,细心地话可以看到,丞相李斯的右手食指和拇指在不停的摩擦,眉头一会微皱一会舒展。

    众人见丞相未曾表态给出说法,也都缄默不言,始皇帝坐在上面垂首看着下面的群臣,并未开口说话,而是留下时间让众人思考。

    始皇帝头上的冕冠轻轻晃动,“大夫以上冠也,邃延垂旒yǎn)统纩(kuàng)”,冕冠前圆后方,象征天圆地方之意。不同于往日诸王按朱、白、苍、黄、玄的顺次排列的冕冠,始皇将冕服的制度完全废止,只用元冕(即玄冕)。

    始皇帝手指轻轻敲打着椅背,目光深邃,无人能看透皇帝在想什么。

    “蒙上卿你认为扶苏此‘屯垦戍边’之策何如?”始皇帝似狼般的声音在安静的殿厅内响起,此时闭眼的李斯双眼缓缓睁开,其他公卿目光也逐渐移到蒙毅身上,赵高还是那副笑眯眯的面容,眼睛扫了一眼蒙毅,便移开,目光下垂,笑容保持不变。

    蒙毅似乎是始皇帝认为的智略之人,他眉目轩朗,眸光澄澈,面容如他的名字般坚毅,十分注意个人的修饰,袍服每天都折痕分明。

    虽然年纪不大,但是众人谁也不把他的心智和俊朗的外表视为一致。一个简简单单之辈,不可能让始皇帝做到“出则参乘,入则御前”。蒙毅很像后世所说的“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在座的各位不止一次见识到他开口言辞简要但直击要害。当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

    秦王嬴政有仇必报的性格自然不能忍受如此大辱,怒急之下,不顾先前定好军事进攻战略,激怒之下对燕增兵。

    当时丞相劝谏让秦王嬴政以大局为重,按照既定战略,兵力重点倾与对楚。始皇帝不纳谏,一心要快速灭燕,便问蒙毅:“寡人欲立即伐燕,蒙卿以为可否?”

    蒙毅只回答了一句“可,不碍大局”,始皇帝便命王翦、辛胜率军伐燕。李信率领先遣部队最先抵达易水河畔,以轻装骑兵突进大败燕太子丹,不理燕王请降,直至击燕残部至辽东,才把兵力转用对楚作战。

    听到是皇帝的询问,蒙毅定了定神,殿内的执笔史官早已准备开始书写此次廷议的奏对,“臣认为此乃强兵足食千古之策。”

    始皇帝闻言大笑道:“哈哈哈,能让上卿如此评价,此策自然有它独到之处,上卿细细说来。”

    “自韩、赵、魏三家分晋,到皇帝休烈而一统六国,山东之地,饱受战乱,黔首之数稀薄,土地凋零,百里无烟,城邑空虚,国力凋敝,非一时可以恢复。”

    “加之北方匈奴威胁关中,皇帝命吾兄领三十万精锐北却匈奴出阴山,令秦军五十万南征百越,奈何兵粮军资所耗甚巨,如此长年累月下去,大秦国库必然一空。”

    蒙毅说到这里,看向皱眉的丞相李斯,蒙毅所说,他这个丞相最了解其中耗费。

    李斯看蒙毅看过来,开口道:“扶苏公子此策,目光之长远,大局之俯瞰不可谓不大。一旦此策在边疆稳定施行,于帝国最棘手的军粮问题,便得到极大缓解,甚至河套水源充沛之地,会有盈余来反哺大秦国库。”

    其他官吏皆微微点头,蒙毅接着说道:“不错,除了军粮问题减轻国库负担之外,此策亦不影响长城军团精锐战力,使民众有自保能力,对于加强皇权,亦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始皇帝这时对蒙毅投去赞赏的目光,收到扶苏此策,他最看重的并非军粮解决问题,而是,始皇帝在位多年,自然之道豪强大族对皇权的制约力。

    中原之地,连年战乱,使民众如亡命山泽,或远赴辽东。贵族阶层凭借先天的政治优势,大肆收购小生产者的土地,兼并土地使贵族成为“田亩连而成国”的豪门大族,这些大族是皇权最大的制约。

    如今扶苏之策,便是可以吸引流民,如此减轻关中和山东之地的赋税负担,一切趋于稳定之后,便可削弱蚕食豪族实力。

    这便是秦始皇为何开怀大笑的原因。一统六国之后,始皇帝虽然集权于一身,强势威严,但是在地方实施政策仍然还是要受到豪族的掣肘,令他十分恼怒。

    但是如今还要依靠这些大族,始皇帝压住内心的怒火,未曾对豪族下手。

    不但是秦始皇帝,后世很多皇帝都受到大族的掣肘,唐太宗李世民当时深受关陇贵族的牵制,不得不扶持山东士族,靠两个集团冲突从中掌控平衡。

    蒙毅继续说道:“实施‘屯垦戍边’,便可以改善黔首生活,使流串或为盗人口转移到农事生产上面,这样对于大秦的安稳,中央的统治,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始皇帝微微点头,对着下方公卿官员说道:“此策朕遇尽快实施,丞相你结束此议后,便立刻着手拟定公文,发放全国各地,务必是郡县和黔首尽快知晓。”

    这次朝议,意义重大,执笔史官全程记录,未曾一丝停歇。

    始皇帝曾有三次重大朝议,影响中国两千年,被记录于史书。

    一是:议帝号、废谥法。

    “皇帝”称谓的敲定,不是名号简单的变更,它是代表一种新的统治观念的诞生。从此,“皇帝称谓”沿用直至封建社会结束。

    二是:废分封、立郡县。

    废除分封制改为郡县,不但加强了中央集权,更是开创了官僚政治的开端。

    三是:焚诗书。

    今日朝议结束,因扶苏的影响,后世在记录评论秦始皇时,又多了一次朝议,四:开屯垦戍边先河。

    而扶苏的政治声望在中央拟定文件,快马从咸阳出发,去往全国各郡县之后,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各郡县守、尉、监无不议此策,无不谈扶苏。

第16章 人群北往() 
“屯垦戍边,奖励移民”的实施的具体纲领已经被扶苏勾勒了出来,此次廷议结束后,秦帝国机器运转的效率立时提现了出来。

    丞相李斯跟其他官吏,迅速敲定各种细则,经皇帝审阅许可之后,立刻实施。

    快马从咸阳出发,迅速向四面八方散去,带着帝国的文书,前往各郡各县。

    当各郡各县收到中央的指令,全部都行动起来,开始在各人流密集的区域用白布张贴出移民的具体奖励,而咸阳城更是在耸立的城门楼上面垂下极长的布匹,正如商鞅变法时,法令条文公示与众一般,此次移民细则也是被广而告之。

    在南阳郡一个县城内,人群中一个怀抱孩子的妇人,正垫着脚尖听着官吏读的一条条的细则。

    这个时候的人显然受文化程度不高,会识字的人太少,有专门官吏,在这里重复诵读。

    每一条都领她十分心动,她丈夫已经死在了战场上,现在家中只有她们母子二人,不仅要照看孩子,还要去管理农事,好不辛苦。

    现在家中已没有多少积蓄,眼看着就要卖田来苟延残喘一阵,今日上街听到很多人议论国家要有什么新的政策,纷纷都赞叹不已。

    妇人也勾起一丝好奇,便缓缓走向前方人群,或许是经常吃不饱饭,妇人走路略显无力。

    听着秦吏一条条的读着移民给的条件,无论是政府会给房屋,会发农具,还是会建好城郭,防卫匈奴劫掠。虽然很心动但是仍旧还在犹豫。

    当她听到如果有七岁以下儿童跟随移民,那么郡县会发放母子二人每个月口粮。

    妇人双手微微颤抖,眼光升起水雾,慢慢挤出人群,一步步走向报名的地方。

    与刚才走来时的好奇跟蹒跚不同,走出去时,虽依旧缓慢,但充满坚定与希望。

    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