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 >

第120部分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第120部分

小说: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天前刚刚表态为刘烨效力的范博梅尔也参加了会议。虽然在荷兰类似的军事会议不是没有,但大人物主宰会议走向的现象不仅仅出现在东方,欧洲一样也很常见,通常都是国王或者评议会下达指示,下边的人执行而已。而琼州营军事会议的热烈讨论以及众人的参与程度之深大大出乎这位前东印度公司舰长的意料。

    刘烨简单说明了眼下的状况:“事情就是这个样子,反正银子我要,炮不打算给。郑芝龙能够预先支付货款,又派人来催货,说明他对这批炮很看重——荷兰人已经战败,刘香的手下都被我们一锅端,从福建到广东除了琼州营海军,已经没有能够动摇郑家的海上势力,那么他急着列装这批炮是为了对付谁,就不言而喻了”

    严光冷冷一笑:“还能对付谁?就是咱们琼州营呗。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红毛一垮,郑芝龙就容不下我们了,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快!”

    高杰解释:“虽然这一天迟早会到来,但是我猜让郑一官加快脚步的原因是咱们的巡逻舰在料罗湾出色的表现。郑家船队在战斗中高开低走,他们的表现简直就是一坨狗屎,如果不是我们及时加入战场,这场战斗的输赢还很难说。”

    范博梅尔作为刚加入的新人,本来秉承“万言万当,不如一默”的原则,了解一下这个团队,不打算说话,可是谈及这个话题,身为当事人兼受害者的他忍不住了,用蹩脚的说道:“就是这样的。如果不是你们插手,原本我们可以慢慢磨死郑一官的,战争的结果就会改写”

    刘烨说:“反正都是早晚的事,早翻脸早开打,也没什么不好。不过咱们的准备必须要充分,不打无准备之战。孙先生,装备后勤由你统筹,船厂和兵工厂那边的状况如何?”

    孙元化出列说道:“船厂现在同时开工搭建六条船,其中四条一千料战船,两条两千料战船,预计一个半月后可以下水。本来还有一条三千料的巨船,龙骨和肋木都铺好了,但是为了赶工,人手都抽调到这边来了;兵工厂那边也没问题,打下昌化后,铁矿就地冶炼,比当初从崖州转运矿石回到临高炼铁的度快很多,供给兵工厂的原料源源不断,只要给足工钱,提供足够的舰炮没有问题。”

    一千料战船就是500吨排水量的武襄级,两千料战船就是预计中排水量一千吨的战舰,至于三千料战船,就是梁小明所说移动的海上炮台,旗舰中的旗舰。

    刘烨想了想,疑惑地问:“当初设计开建这两千料的大船,好像在我从山东回来时就开始了,怎么快一年了还没建好?”

    孙元化解释道:“没错,这大船开建时,我刚好跟着将军你回到临高,差不多一年了。据船厂管事的先生说,这样大型的战船,在他们那儿建造周期都是两年以上,甚至三五年也是有的,一年着实不算长。而且中途因为银钱吃紧,加上搜寻、购买合适的木材铺设龙骨就耗费了大量时间,所以才拖到现在。”

    李福管理着琼州商行的资金流向,作为后勤体系中的一环,也参加了会议。他补充道:“禀将军,咱们摊子铺的太大,光是支付陆师水师几千人的饷银就是一笔大开支;船厂更是个吞金兽,单单从福建那边购买用作龙骨的百年老树再运回来就是天价数目,更别说几条新船数以百计的大炮所费的银钱了,要不是郑家及时送来购炮的三十万两银子,这几条大船还没法建成下水属下想了想,开源暂时没有来源,就只有从节流上想办法了,船厂和兵工厂都没地方下手,不如降低饷银标准如何?每人少几十两银子,几千人一年下来也是十几二十万两,着实不少了。”

    “不行!”刘烨斩钉截铁地否决了这个提议,“军队是我琼州营的根本,没有陆军和海军,琼州营不会有今日的成就。我能坐上参将的位置,琼州营能够光明正大掌控琼州府,两广总督都不敢动我,这些都是陆军一刀一枪拼出来的。他们为什么愿意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冒着丧命的危险打仗?是因为有足够的饷银保证家人衣食无忧,过上体面的生活。至于海军就更不用说了,这年头只要出海就有危险,海上打仗更是九死一生,饷银多点也无可厚非,现在马上又要和郑家打仗了,怎么可能削减饷银,这不是降低士气、自毁长城吗?”

    见刘烨态度非常坚决,李福有些惶恐,情急之中跪了下来:“属下考虑不周,请将军勿要怪罪。”

    刘烨见状,放缓口气,抬手示意他站起来:“说过多少次,琼州营不兴跪拜之礼,你起来说话。我这也是就事论事,没有责怪你的意思。再说你也没有其他意思,只是忠于职守,想为我节省开支而已,我很欣慰,又怎么会怪你呢?”

    李福抹了抹头上的冷汗,心里松了一口气,站起来恭恭敬敬地说:“多谢将军体谅。”

    “不过你说的开源节流倒是值得好好琢磨。郑家这三十万两银子虽然是及时雨,但只是一笔横财,不是长久之计。”刘烨问,“现在的银子能不能支撑到与郑家打完仗?”

    李福默算了一下,回答道:“有了这三十万,把大的开支对付过去了,其余都是小头,万花楼和酒庄的流水能够撑起来,如果不打仗,勉强能够支撑,可是打起仗来就顾不过来了,不说军队的饷银和工匠的工钱,就连学校的运转都会出问题。”

    刘烨头疼起来,“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琼州营是整个17世纪火器化程度最高的军队,武器上的代差优势巨大,消耗也比对手高上许多,该上哪去找银子呢?

第250章 天下最赚钱的买卖() 
正当刘烨琢磨着上哪找银子运转琼州营这个越来越庞杂的体系时,李福咕囔了一句:“广州的钱庄倒是银子堆成山了,可惜只能看不能花”

    这句话提醒了刘烨,他哈哈一笑:“谁说不能花?只要存了定期,这银子和咱们自己的银子花起来是一样一样滴!”

    孙元化提醒道:“将军,虽然我不明白为什么鼓捣这钱庄,但是人家的银子存进来,还是人家的银子,这个道理我还是懂的,如果擅自动用,岂不是和强盗没什么区别?琼州营站得正行得端,将来是要做大事的,可不能因为贪图眼前的浮财毁了名声!”

    刘烨解释道:“请孙先生放心,绝对不是不告而取,就算借用来花出去了,将来也是要还回去的,弄这个钱庄的目的,就是用钱生钱,赚到钱了大家一起分,这些存银子进来的大户就相当于咱们的合伙人,出本钱帮琼州商行做生意的。”

    这解释浅显易懂,孙元化立马明白了,点头道:“如此甚好。”

    李福也明白了,他试探着问:“将军的意思是从钱庄取出一部分应急?”

    “你猜对了一半,但是没有全部猜中。”刘烨说,“现在的流水还能应付日常开销,我们从钱庄转些钱出来是要拿去做生意,而不是用于开销,这么做无异于饮鸩止渴,窟窿会越来越大,迟早填不上,钱庄就会倒闭。”

    李福抓了抓脑勺:“可是什么买卖才能短时间内赚到这么多银子,既能满足琼州营的需要,又能连本带息还回钱庄?”

    “我不是说过吗,来钱最快的就是海贸。”刘烨问范博梅尔,“东印度公司最赚钱的是什么买卖?”

    范博梅尔回答:“东印度公司在远东的商馆和据点有几十个,日本、吕宋、明国都有,经营的货物很多,从香料、胡椒、琥珀到砂糖、药材、大米无所不包,具体而言,大员商馆最赚钱的则是茶叶、丝绸、瓷器、生丝。”

    “那贸易的利润和周期呢?”

    “以茶叶、丝绸等热门货物为例,从福建或者大员运到巴达维亚需要一个月,运回欧洲本土三个月到五个月,具体时间要看海上的风浪而定。至于利润嘛,来自明国的货物最高,达到了百分之两百以上的利润。”

    “将近半年的贸易周期,才百分之两百的利润?”刘烨颇为失望,虽然利润率不算低,但与日本动辄百分之三百甚至四百的利润相比则逊色不少,加上欧洲的贸易线基本上被荷兰、西班牙、葡萄牙几个海洋强国把持——除非像荷兰对明王朝那样动一场新的贸易战争,否则没法打破这几个国家的垄断——想要插手这条贸易线路是不可行了,还是把目光对准离大明更近的日本吧。

    他转头询问李飞:“假如给你五十万两本钱,你会做什么买卖,多长时间赚钱回本?”

    李飞略一思索,回答道:“想要赚钱最快,我会去日本做生意,这条线我跑了几年,熟悉的很。生丝、棉布、针、铁锅、瓷器、脂粉、书籍、药材什么都能赚钱。如果有五十万两巨额本钱,我会把钱全部砸在生丝上,只要到了日本转手卖掉就是二百五十万两,天下间没有比这个更赚钱的买卖了!”

    两人在广州曾经探讨过这个问题,可是其他人还是第一次听说日本的贸易能有如此暴利,纷纷出了惊讶的赞叹声。李福两眼放光地说:“早知道日本能赚钱,可是没想到这么赚钱!将军,只要按照这个法子跑几趟日本,什么银钱周全不过来的问题全都可以解决了,再造几十条大船、再扩军三五千人、甚至上万人都不在话下”其他人纷纷附和称是。

    李飞冷静地提醒:“不过这只是最理想的情况,实际上并没有这么简单。生丝大多出自江南,尤其以苏杭两地最为集中,整个苏杭的生丝市场都被当地的丝行把持,而且收购民间生丝需要户部颁的‘部帖’,外人很难插足这个行业,就算私下能够收到一两百担也是杯水车薪。”

    这个连刘烨也是第一次听说,这不是**裸的行业垄断吗?难怪生丝行业这么赚钱,却不见全天下的人都跑去苏州杭州捡银子,原来和后世的烟草食盐等行业一样是专营的。

    他踌躇起来:“这么说,插手生丝行业不可能了?若是只私下收购几百担,往返日本的运费都不够吧?”

    范博梅尔插嘴道:“不对啊,大员商馆没有所谓的准许证——你们管它叫什么‘部帖’——不是照样可以收购生丝销往日本和欧洲吗?”

    李飞解释:“你们那是从郑一官手中买下来的,已经被他从中赚了一笔。”

    刘烨敏锐地现了其中可以利用的所在,追问道:“东印度公司能够从郑芝龙手中吃进货物,我们为什么不能从拥有‘部帖’的丝行手中加价吃进大宗生丝?”

    李飞迟疑道:“加价收购当然可以,可是这样一来利润就降低了”

    “我问你,苏州杭州两地的丝行会不会自己组织船队出海,自产自销?”

    这个李飞很有言权,毫不犹豫地回答:“不会。生丝行业是个封闭的圈子,外人进不去,丝行一手掌控了民间九成以上的生丝货源,转手卖给海商就赚到手软,又何必冒出海风险?这年头出海不仅怕遇风浪,还怕遇海盗,而且路途遥远,出门一趟动辄就是一年半载,一旦生意外就是血本无归,愿意出海的商人要么就是本钱雄厚亏得起,要么就是赌上了身家性命,但凡有又稳定又赚钱的买卖,没人愿意出海吃苦。”

    刘烨一拍手:“这不结了?我们有“远航号”,往返江南日本之间花费的时间是普通船只的五分之一,路途遥远对我们来说问题不大;至于加价收购、利润降低也不是问题,我们做的是几十万两银子的生意,利润高达百分之四百,成本增加一点点没有实质影响——原本五十万银子的生丝加价到六十万两银子又如何,比起卖到日本两百五十万的收入,多出的这十万两可以忽略不计。”

第251章 梁小明的“新发明”() 
听了刘烨的话,所有人都明白过来,原来本钱雄厚到了一定地步,体量够大,只要不是高进低出,无论怎样都能赚钱,区别只在于单价利润的高低,但不管怎样,赚到的钱都是一般商人根本无法企及的。

    李飞叹服道:“属下目光太浅,之前没算懂这笔账。通常的海商最多吃下千儿八百担生丝就算了不得的大手笔了,如果我们能够一举拿下十万担生丝,卖到日本四倍的纯利润,又何必斤斤计较这么一点点成本价?”

    刘烨笑道:“这就是资本的力量,不是小打小闹的商贾能比的在绝对优势的资本面前,任何商业上的小伎俩都不值一提。”

    李福谨慎地问:“这么大的手笔,恐怕除了将军您亲自出马,没人能够做主”他心里打定主意,假若将军全权委托琼州商行的管事和伙计来操办这么大的买卖,哪怕装病他都不会接受任务无他,高达几百万银子的买卖,万一有个闪失,搭上性命也赔不起。这个功劳他宁可不要,风险实在太大。

    刘烨闻言巡视了一圈,果然没有一个人主动站出来愿意揽下这个活,看来这笔买卖涉及的巨大银钱数目把所有人都震住了,无人主动请缨。他叹了口气,看样子只能像李福说得那样,亲自出马了。

    他问李飞:“这个时候去收购生丝是否合适?从江南到日本,生丝全部脱手换成银子需要多长的时间?”他最担心的是耗费时间太长,等到三月之期一到,郑芝龙催货不成,恼羞成怒悍然翻脸动手,自己却在江南或者日本,不能在临高坐镇。

    “请将军放心,这个季节江南的蚕农正是丰收的时候,立马过去正好赶上旺季。从江南到日本原本耗费的时间很长,来回要好几个月,不过咱们的“远航号”就不一样了,估计从临高出发到江南,再经日本返回临高,算上收购、出售生丝耽误的时间,应该也不会超过两个月。”

    刘烨一听,时间卡得刚刚好,应该不会耽误事,便点点头:“不管是与江南的丝行打交道,还是开拓日本市场,我不亲自出马恐怕不行,就由我跑一趟吧。李飞你对日本熟悉,就随我一同前去。”

    “属下遵命。”

    “至于其余的人李福身为琼州商行管事,这些事等做熟了,日后终究要交给你,你也一块跟去熟悉熟悉吧。”

    李福松了口气,跟着跑腿无妨,只要这第一次江南…日本之行不让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