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胜利之钢蚁雄心 >

第157部分

胜利之钢蚁雄心-第157部分

小说: 胜利之钢蚁雄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情了,我记得那会儿,还是大清朝吧,天天都在闹什么革命党,还闹什么洪帮青帮”。

    刘郧也是老脸一红,他可不是道听途说么,嗯,还加了些自己的想象,也不对哈,记得当初坐法国“马赛”号轮船,路过九江时,通过智脑就曾发现,脸部画得像厉鬼一般,手上拿着枪叉的人群。

    渔老大也不搭话,细心的将所有事情听完,然后才长叹一声,从身上抽出旱烟带,黯然的抽了起来,这时二丫才端着一盘饭菜,让刘三爷先吃着,一条两斤重的湖鱼,一碗大米饭和些许下饭的小菜。

    刘郧可是知礼之人,连忙叫二丫父女一起吃饭,渔老大却让二丫退下,然后拿出一竹筒的星子烧酒,笑着对他说,“我这地方小,人多了也不方便,丫头就到船尾去吃,老夫就陪着公子喝喝酒吧”。

    刘三爷是实在人,也没想那么多,有十来天没吃米饭了,对鱼肉早就吃腻了,星子烧说是烧酒,其实就是米酒的加强版,大约三四十度吧,入口甘甜而绵长,倒也适合当水喝,将一竹筒酒喝了一半。

    因此这厮三下二下,就将大米饭吃完了,鱼肉只动了几筷子,渔老大倒是笑眯眯的吃鱼去了,还时不时喝了点星子烧,很是滋润与享受的模样,刘郧还有些意犹未尽,很想问一问,还有没有米饭。

    不料一开口,渔老大的脸有些僵了,刘三爷也闹不明白,以为渔家的粮食紧张,自己肚子大,导致别人出洋相了,于是赶紧赔个不是,却见二丫就端着饭锅过来了,嘴巴翘得老高,怀疑能挂油壶了。

    刘郧一边讪笑不语,一边有意无意的,瞟了瞟将饭锅里面,结果让他倒吸了一冷口,小锅儿本身就不大,也就只能煮一碗饭,二丫的嘴馋正扣着锅巴吃,难怪嘴巴翘得老高,就在他惭愧的同时,突然想到一事,难道这家渔民父女,每顿才吃一碗米饭,这怎么可能呢。

    反正事情也露底了,渔老大有些苦笑,才告诉他实情,他们父女不是一顿一碗米饭,而是一天才吃一碗,刘郧还有些将信将疑。

    二丫教他如何做饭,通常是头天晚上吃米饭,这样晚上才经饿,第二天一早,就刚好将就头晚的锅巴,掺点水煮成稀饭当早餐,中午就是靠打渔了,通常是打到什么吃什么,运气差就只好挨饿了。

第231章 民国本质() 
这样算下来,父女俩人每个月,就只吃十来斤大米,刘郧真是心酸不已,这可是三大湖区的鱼米之乡,怎么会这样,他真的不理解,民国时代的渔民就有这么惨,那些大米呢,究竟有多金贵才行。

    渔民父女也没避讳,将具体原因说了一下,鄱阳湖周围是盛产大米,但是农民也很实际,将稍稍差些的米,都拿去自己吃了,卖出来的,全是上好的大米,价格确实贵了些,但是真正吃不起的原因,还是渔民自己收成不好,又是分区打渔,因此没有多余的钱买米。

    “分区打渔”,究竟是怎回事,刘郧又想问难道是水匪恶霸了,渔老大干脆全盘托出,分区制是渔民们约以成俗的规矩,现在是人多鱼少,若是一气乱来,就会人人挨饿,分区后就看龙王爷是否赏饭了。

    华夏自古以来,都相信水中有龙,井中有井龙王,河中有河龙王,海中有海龙王,湖中自然就有湖龙王,这些龙王专管流域内的降水和水族,因此渔民都信奉龙王,连洋人住的汉口租界都有龙王庙。

    当然来自21世纪的文科生,是不会信奉什么龙王爷,不过给渔民讲什么洋流与鱼虾产卵之类的大道理,对他自己来说也是一个挑战,算了,这些问题还是让海洋科学家去研究吧,他还是当三爷好了。

    刘三爷觉得这家渔民不错,不但朴实勤奋,还比较善良,嗯,是华夏老百姓的缩影,尤其那个二丫,想读书想进城,向往美好生活也是好事,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就得想法上进。

    让刘郧普渡众生是很难,让渔老大带着女儿上岸,在孔氏或与之相关商铺干干活,从此不作什么渔民,就不是很难了,二丫也好趁着年龄还小,读读书长长见识,今后就成为众多的城市人口之一。

    二丫听得眼睛忽闪忽闪的,多半是真的动心了,唯有渔老大急得烧酒都不喝了,实在没法才说出实情,“公子心善,老夫能理解,可是二丫不能上岸,我们这些人都姓黑,以前干过一些黑事情”。

    “黑事情”,刘郧也是一怔,立马反应过来,就是杀人越货,走私贩毒之类,不过渔民们的收成不好,铤而走险也是必然,民国时期的老蒋等人,注重中上层人利益,对于广大底层就没那么细致了。

    看到刘三爷默然,渔老大也知原委,不由苦笑一声,“公子也不要多想,杀人越货之事,老夫还干不出来,有时也帮着五湖帮的陆六爷,运运私货,倒不是什么鸦片之类,而大多都是些外国的洋货”。

    刘郧大为了然,九江庐山是有名的夏都,居住了大量的达官贵人和洋人,对于国外的洋货需求必然很大,想买通过海关检查的正货,价格上又吃不消,自然导致走私现象盛行,对了,陆六莫非是他。

    “大哥,五湖帮的陆六,莫非就是以前当过青洪帮,又当过江洋大盗的陆六,这些年又与洋人来往甚密,一夜暴富的那位吧”。

    渔老大也是一惊,对于刘郧的话有些拿捏不定,也不直接回答,只是诺诺不语,一旁的二丫说道,“公子不要为难爹爹,他们这些打渔的,十有八九,都加入了五湖帮,他们不会说陆六爷的事情”。

    刘三爷这才知道,交浅言深了,眼看渔船快靠岸了,他也该回庐山别墅了,于是双手一拱,“大哥高义,在下也无他意,实不相瞒,在下与陆六爷也是旧交,有过几面之缘,彼此曾以兄弟相称”。

    刘郧一纵跳在了岸上,这时渔老大才回过神来,于是连忙问道,“不知公子能否赐下贵姓,以免老夫见到陆六爷时不好回话”。

    自然不会与他们为难,刘三爷于是双手作揖,大声说道,“在下是川西刘三,与陆六爷在汉口一别,已有二年,大哥与二丫的高义,在下自会铭记于心,但在下有要事在身,就此别过,以后再见”。

    此次与鄱阳湖渔家的短短交流,让刘郧感触颇深,这个时代的人是善良是可怜,但是也真的不辨善恶,这些打渔为生的渔民,情愿守着分区制打渔,却又打不了几条鱼,为了不饿死,帮着黑帮走私,甚至胆大的干脆将脸画花,当起了湖匪山贼,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刘三爷在庐山小路上,边走边想一个问题,四万万华夏人,像渔老大这类的普通百姓,占了十之八九,不懂什么民族大义,也不懂什么善恶,只知道作人要讲礼,然而也无远见,一逼急了就铤而走险。

    刘郧有些迷茫了,那么抗战抗战,究竟是为谁而战,是为了老蒋、刘湘这些达官贵人么,还是为了打天下当皇帝呢?从而开始新一轮的帝王将相,像唐宋元明清一样,几百年一轮,周而复始永无止境。

    快到孔氏别墅时,刘郧看见一个扫地的老妇人,正在清扫庐山林间山径上的落叶,很认真很满足,与别墅和山景已经浑然一体,好一副民国春季夜景图,这也是普通老百姓,他们为什么不姓黑走私。

    刘郧又想起了二丫,这是一个善良的小姑娘,她可没参与黑帮与走私,最大的乐趣就是能吃饱饭,最好能读读书,去城里当几天城市人,多么简单而朴实的想法,难道这样也错了,一时似醒非醒。

    慢慢的刘三爷停了下来,坐在了路边的一块石头上,他需要静静的思考一番,突然看到枝叶茂密的路边大树,他心中一动,无论民族也好,还是百姓也罢,就宛如一棵大树,若想长的好,就得修剪。

    民国这棵树好不好呢?好,也不好。好就好在树大根深,有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也是西方国家羡慕嫉妒恨的地方,然而也有不好之处,由于华夏的历史太长,民众思想混乱,导致枯枝败叶日渐庞大,极大的截流了主干成长的养分,让这颗大树逐渐走向衰老与腐败。

    那么日本鬼子又是什么东西呢,就是蜿蜒大树边上的蔓藤,自己细小无骨,又总想高人一等,想踩着大树的尸体往上爬,更想如同吸血鬼一样,吞噬大树的一切生机,与败类一起建立无骨的藤蔓帝国。

    刘郧终于看清了民国的实质,对于抗战的未来脉络走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也越来越像民国人了,由于穿越的缘故,导致他与这个世界,总有一层若有若无的隔膜,现在这个隔膜正在渐渐消失。

    一瞬间,刘郧的精气神,又重新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竟然可以内视了,还清晰的看到体内的生命之树,同时看到了一道武尊的通天剑气,两者正在紧张的纠缠与搏斗,难怪他一直不能调动真气。

    单道真气,绝对不能抗衡通天剑气,只有彼此团结起来,形成巨大的生命之树,才能与通天剑气相持下去,久而久之,大树也就定型了,俩道真气也就保持大树模样了,刘郧之前的瘫痪,就是因为所有的精气神全被大树抢走,导致身体与精神之间脱节,根本难以维系。

    后来刘三爷的电击治疗法,其实没有一点卵用,真正起作用的,还是不断的电击导致肌体已经七分熟,人体已经濒临死亡了,然而当人在面临死亡之际,有大恐怖,也有大灾难,同时也有大的机缘。

    因此,无论剑气也好,还是大树也罢,只要不想一起毁灭,只好一起分点力量出来,与某人进行交涉与谈判,表明它们都是乖孩子,不会将房子打烂的,这部分力量虽小,却可以让刘郧不再瘫痪下去。

    随着刘三爷的一连串的顿悟,精气神又有了新的进步,因此在生命之树的引导下,重新再次进入到内视状态,重新看到大树与剑气的形象,大树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让某人与它一起,消灭通天剑气。

    通天剑气,也不知怎么回事,似乎感觉到了刘郧在看它,于是也很乖巧的向他点头,仿佛它就是刘三爷的孩子一样,真是让人意外不已,武尊的剑气竟然叛变了,不过换位思考下就合理了,武尊早就跑回日本了,这道剑气早就变成了孤儿了,想跟宿主混也就正常了。

    刘郧看着通天剑气,也有一种亲切感,仿佛真是自己修炼出来的一般,于是也没太多的排斥感,尽量让生命之树与剑气和谐相处,正如鄱阳湖中的浮生草木生长一样,自动形成生命特质的呼吸循环。

    这样一来好是好,只是刘三爷自己就成了废人,不能调动一丝一毫的真气,真是辛辛苦苦好几年,一朝回到了解放前,好在这厮不贪不嗔,能从瘫痪变成不瘫痪,已经是一个奇迹了,再从根本调动不了精神力量,达到能够内视自己的识海,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待某人见到孔玉玲时,已经是深夜了,好在俩人早已订婚,倒也不存在尴尬问题,刘郧将这些天的事情,简略的说了一下,对于他自己的伤势尽量不提,只是客机早已飞回了城都,他想回去就得等了。

    刘三爷自己却不想再等,他有一个想法,想真正的看看民国老百姓的真实面貌,因为他发现自行修炼是闭门造车而已,只有与普通的百姓多接触,积累更多的事物与阅历,才有利于他的修炼和疗伤。

    因此刘郧打算好了,从九江庐山出发,一路上边打工,边向川西进发,也就二三个月时间,当他回到川西县时,他的修为与内伤都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甚至厚积薄发一举突破炼神期,也未可知。

    在见识了美庐之战和凉亭之战后,孔玉玲也知修炼界素来神秘,对于刘郧的说法,也是似懂非懂,不过她也不会故意捣乱,对于某人的奇思妙想,也只好默许与纵容,只是希望某人多带些银钱上路。

第232章 白龙鱼服() 
孔玉玲的一番好意,刘郧倒也没有怎么拒绝,不过银钱也不想多带,只带了二三个大洋,与百余个铜钱,就匆匆的上路了,在临行前他叮嘱孔大小姐,想法找到渔家俩父女,送二丫去城市里面读读书。

    对刘三爷的话,孔大小姐自然无不应充,孔氏家业遍布大江南北,照顾一两户渔民是小事一桩,何况对刘郧还有照顾之情,此事可大可小,不过孔府可是名门,对这类小事再注意不过,自会尽心尽力去办。

    刘郧来到九江码头,打听去武汉或重庆的船只时,结果客船基本没有,要么就是昂贵的外国轮船,他手中那点铜钱大洋还不够看,只好另想他法了,刚好有一货船跑重庆,正好招人手,俩方一拍即合。

    刘三爷当然不会跑船,好在这厮的力气大,人又聪明,想学什么事情,一教就会,而且还不要工钱,船老大自然乐意接纳,看他像个读书人,也没为难他,让他当了他的长随,有什么事也颇为照顾。

    尽管对普通人来说,就算告诉他们“刘郧”二字,也搞不懂什么意思,但是刘三爷自己不愿意张扬,干脆简化为刘三,因此又被在跑船的伙计,称之为“长随刘三”,反正名字而已,刘三也无所谓。

    刘三遇到的这家货船,叫“威家帮”,至于为什么叫威家帮,伙计们自己也不知道,船老大姓乌,平时又叫乌老大,为人倒也和气,对于长随的疑问,大家也解释了一二,九江本地就有“威家岭”。

    他们这群跑(长)江(鄱阳)湖的,最早都是些本地人,因此在跑船的时候,大多按村子或村子所在地为名号,若在江湖上遇见了什么事,只要一说名号,大家就彼此明白了,遇事能帮都会帮一把。

    刘三也知道自己是白龙鱼服,也没敢打听五湖帮和陆六的事,每天重点是帮着乌老大,看管或统计船上的各类货物,货物大多是些景德镇的瓷器,究竟是不是山寨货,他自己也闹不清,不过看乌老大那么紧张,想来也不是什么次货,只要一运到川内,价格就会翻倍。

    刘三也会好奇,既然是景德镇的货,何不运到上海或南京,地头又近,价格甚至还会更高些,乌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