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先烈血 >

第108部分

先烈血-第108部分

小说: 先烈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整个游击支队开始唱起这首《义勇军进行曲》,发出自己的心声。

    戴安澜知道部队士气,是战胜敌人的重要保证,在这个时代没有士气士兵根本毫无战斗力。

    两百师以现在这样高度旺盛的士气入缅,戴安澜应该感到安慰。

    但戴安澜却还是紧皱眉头,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这个样子他只有在车里才会暴露出来。

    英国人答应派汽车来接运部队的,结果却没有实践诺言,因为军情紧急,不能再等了,只能现有的本身条件开拔。

    这都还没有并肩作战,英国佬就如此不讲信义,又怎么能指望在战场上配合默契呢,所以两百师这次入缅可能只能依靠同样出国的作战部队。

    回想二月一日,蒋介石特别明令规定第六军入缅部队归第六军军长甘丽初指挥。

    这个命令是因为当时第六军所辖彭壁生部奉命防守滇缅路,一九四一年底,应英国人要求开赴腊戍,结果中途变卦,由缅甸政府出面,不准中国军队进入缅境,而是还不给予补给,第四十九师便被阻于畹町。

    明面上是缅甸政府阻拦,可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这不过是英国掩耳盗铃罢了。

    再想想老蒋二月二日的明令:第六军入缅后归英方指挥;二月十五日再次明令规定:第五、第六两军入缅作战,着由杜聿明军长统一指挥;杜聿明军长归英军胡敦将军指挥。

    这样一来简直就是把自己送给英国佬当狗,如何还能有一点自主权。两军并肩作战,作战方案与军事部署应该双方协商,互有权力提出意见,把指挥权交给英国,便成了从属关系,远征军只能接受命令,无权提出意见。

    更确切些说,即是作战计划及部署都由英军制定,英军当然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行事,中国远征军的利益便无保证了,从英国人多次出尔反尔来看,把指挥权交给英国人肯定对中国远征军不利。

    为这件事他给向杜聿明发了三条电令,但杜聿明只能无可奈何跟自己说大局,事已至此,他戴安澜又有什么办法改变这种局面呢。

    一想起这些事,就像有一块阴影笼罩在心头,惆怅之余,不禁脱口念出: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坐在前头的的郑庭笈听见师长竟信口念出这样不祥之词,不禁惊讶地望着戴安澜说:

    “师座,部队踏上征途,士气十分旺盛,必能一鼓作气消灭倭寇,凯旋而归,师座实不必过分担心啊。”

    戴安澜猛然想起郑庭笈还在自己车上,睁开眼看到见郑庭笈神色不安,更加后悔了。

    为了掩饰自己的心情,故意装出豪迈的样子,仰天哈哈大笑掩饰:

    “当初荆柯刺秦王,抱必死决心去争取成功,才有此豪言壮语,我们远征不抱必死决心能取得胜利吗?

    你看老百姓是以什么样的盛情在欢送子弟兵啊,我们不以必死决心去争取胜利,何颜再见江东父老啊!你我是军人,不要迷信啊。”

    郑庭笈也知道其中必有蹊跷但还是诚恳地说:

    “师座浩气感人,部下愿为前驱!”

    这时候突然想起歌声,刚才才刚刚停下,现在怎么又响了起来。

    戴安澜命令停下车,仔细一听是聂耳那首耳熟能详却无人敢唱的歌曲。

    郑庭笈担心的问:“师长,要不要弟兄们停下,要是传到委员长哪里……”

    戴安澜伸手阻止郑庭笈,现在出国还不知生死,唱几首歌怎么了。

    “你看弟兄们唱这歌的劲,比我们军歌有力多了。用血肉铸造的长城没错啊。”

    郑庭笈这才想起当年身前这位虎将正是在古北口血战不退啊,那样的热血报国才是他向往的吧。

    滇缅大道了唱响了《义勇军进行曲》,弟兄们抱着筑起血肉长城的心大步南行。

第两百一十一章亚历山大() 
第两百一十一章亚历山大

    张子文听见前面一阵惊呼赶紧跳下车,已经快出国门了出一点小事都会变成大事。

    张子文快步往前赶去,发现是一辆汽车翻下山去了,第一结论便是没救了,因为从山顶到山底最少也要一天路程,这还是有本人人带路的情况。

    如果是擅自派人下去找,可能连去救人的人也回不来,这里瘴气弥漫,全是万丈深渊,张子文无法想象当初为了这一条路牺牲了多少百姓才将它建起来。

    在路边往下看的一个弟兄感叹道:“这是第七辆了。”

    两百师不过一个汽车营,竟然已经翻下去七辆,张子文冷汗直冒要是自己没有坐在第一辆车上故意压低速度,只怕结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小罗,告诉汽车排的弟兄给我压低了速度走,骑马的弟兄在危险的地方做好标记。”

    张子文要来马匹,打算一路骑马到缅甸,同时能更直观的看着部队,这样他能心安一些。

    到了中午怒江似一匹银练,映着蓝色的天光,沿潞江坝东侧山脚蜿蜒南来,窜隐于坝尾的丘峦之中。

    待走到驶临江谷,它又突然展现脚下,同时调头东去。路顺江行,热风扑面,各种热带树木枝叶拂车而过。

    风景正好可却无心观赏,往南再有八里见一座大桥横跨江空,把险绝的天堑变为通途。

    这便是惠通桥了,铁索横大江啊。

    到了这里张子文只好下马步行,戴安澜正站在桥头看着部队过桥,因为装甲车实在太重要不得不重视。

    越过排队过桥的装甲车,张子文爬上戴安澜在的位置,用手拖着有些酸涩的腰看着不远处的大瀑布。

    “戴老哥,若不是急着入缅老弟说不定要在着看日出之时的风景,想必会很好看。”

    戴安澜转过头来说:“好看是好看了,只可惜会吃人啊,就如同那罂粟花,美而要人命。”

    张子文知道戴安澜指的是那七辆滚入大江之中,深渊之中的汽车。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我等军伍之人何等无奈何等悲愤,如果我们国家能够强大一些,工业发达一些我们又哪里用走这条路。”

    戴安澜也只能深深的叹气,悲愤而无力。

    在戴安澜的目光之中经铁索桥惠通桥过怒江,再经松山、龙陵、畹町进入缅境。

    沿公路经新维至腊戍,再乘火车经细包、梅谋、曼德勒(瓦城)。

    这时候天气已经变得很炎热,张子文部已经让自己弟兄换上单衣,但还是大汗直流,但不得不穿着。

    因为这里的蚊子实在太凶猛,张子文夜里不用驱蚊药就根本睡不着。

    两百师的准备欠缺,导致弟兄们只能穿厚重的棉衣,很多弟兄忍受不了炎热只好任由蚊虫叮咬。

    戴安澜对张子文说:“当初老弟说的我还不太相信,这下子哭了弟兄们了。”

    这时已经是二月底,日军已经攻克仰光,从南向北汹汹而来。

    然而这个消息戴安澜却不知道,这时正带着部队在接受缅甸华侨的欢迎。

    刚下火车就看到举着标语迎接的华侨同胞和英军,英军没人上前说话,反而是华侨之中一位老人说:“欢迎将军,你们来了我们总算有救了。”

    老人激动的表情和感激的眼泪体现出现在缅甸局势的状态,戴安澜有些惊讶,但还是表现的极为镇定。

    “你老请放心,我们出国就是为了打日本鬼子,我们一定会将日本人赶出去,保护你们的安全。”

    得到保证之后老人激动的点了点头,华侨们也安心了一些。

    接下来就是英军的接待,接待完毕以后两百师在曼德勒做最后的补充,休整。

    回到驻地,戴安澜十分感慨地说:

    “国家的强弱,直接影响侨民在国外的地位。孙总理奋斗一生,在遗嘱中写道:‘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国民革命至今三四十年年,国父的革命目的尚未达到,我们的革命目标尚未达到。现在看到华侨,更感到我辈军人责任重大。”

    高吉人同样感慨:“是的,部下也有愧对华侨之感,这次入缅作战,一定要打出中国人的威风来,替华侨们长长志气!”

    在一百多里地之外,杜律明有些不高兴,因为他跟随史迪威赶赴眉苗拜会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交换协调作战部署方案,但彼此间意见相左,颇有分歧。

    刚刚上任的亚历山大的主导思想是不愿恋战,打算放弃缅甸,向印度境内撤退,且傲慢自大,缺乏合作诚意。明摆着是看中中国不敢放弃滇缅公路这一条补充线,借中国的血肉之躯去挡住日本的大炮。

    而远征军总司令史迪威的设想是:抓住战机,以第200师戴安澜部在同古一带阻击和牵制敌人,而以新22师及96师快速跟进,对正面之日军第55师团实施分割包围,以消灭其一部或大部。

    杜律明就差指着史迪威的脸骂娘了,缅甸南北长四千里地,宽度也有两千里地。

    全国大多是山地高原,山川走向由北向南,从南面进攻和北面进攻都容易,唯独防守不容易,一旦来不及就得被包围的死死的。

    这简直是比猪还不如,不跟日军进行阵地战这是李宗仁在台儿庄一战中就得出的结论。

    然而杜律明不知道,史迪威自从军校毕业之后根本没有带过兵,一直是担任参谋,论打仗他只能说说。但出于老蒋的电报,他不敢抵抗只能嘱咐戴安澜小心一些。

    杜律明本想在争取一些,建议利用纵深当日军进来,然后再拦腰截断,用薛岳的倒八字给日军一下狠的,可没想到第二天老蒋就来了。

    老蒋直接飞抵腊戌,史迪威不去,亚历山大不去但杜律明不得不去。

    到了腊戌老蒋第一件事就是嘱咐杜律明听史迪威的,还告诫在一旁的孙立人。

    杜律明有苦难言,只要听之任之。

    而亚历山大是何人,能担当英军总指挥?

    这人正是指挥敦刻尔克大撤退之人,据说当时他为了稳定军心在德军的炮火中在沙滩上悠闲的吃着早餐。

    而这位丘吉尔委派的总司令到了缅甸第一件事便是想复制敦刻尔克大撤退。

    于是仰光失守。

第两百一十二章败家之犬() 
第两百一十二章败家之犬

    三月三日,两百师进驻曼德勒的第四天,仰光失守。

    这时候胡墩急了,因为如果缅甸扔给日军,背锅的一定是他,国内不会让亚历山大这个“名将”来背锅的。

    胡墩急忙请求中国军队“协助”防守,在史迪威的“指挥”之下定下战局的大势。

    中国第五军作为中路军前出同古,第六军作为东路军防守罗城以东,英军作为西路军防守从普罗美往北的西部城镇。

    杜律明再次想骂娘,罗城往东有多少里地,平均下来第六军一个弟兄要防守将尽八十米的距离,可老蒋的话他不得不听,只能希望自己的第五军能抵挡住日军,让日军不敢北上。

    戴安澜接到命令之时已经是五号,这是部队已经换上中缅两语的胸牌,接到命令戴安澜急忙组织部队。

    张子文把事交给饶湘韵以后就是品味戴安澜的两首七绝

    一

    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扬鞭直知花如载,诸葛前身今又来。

    二

    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力挽长弓射夕阳。

    看完这两首戴安澜做的诗张子文体会到了戴安澜心中深深的不安。

    这时陆文青进来提醒张子文:“司令我们该出发了,不然赶不上火车了。”

    张子文踏上车门往被深深的看了一眼,缓缓踏进南下的列车。

    六百多里地整整走了两天,因为日军的飞机已经开始在头上盘旋不得不防。

    两百师到了同古不再见有华侨欢迎,只见到了英缅军,都是惶惶不可终日的样子,两百师一到他们就想溜。

    张子文一下车看到又英军军官跑进车厢,眉头紧紧皱在一起。

    饶湘韵眯着眼睛看着那些英军,陆文青也沉的住气,只有小罗说:“司令,我看他们想跑啊,他么的什么玩意,我们是不是该把别炸了?”

    张子文没有说话,带头吵戴安澜走去,他要问问这个主将的想法。

    到来之时英国佬正呼啦啦的说着,这几天他也能听懂一些简单的英语了,不过这人语速太快一个词没听清。

    不过这家伙是个上将,就算是戴安澜也只能听着。

    等到翻译翻译出来才知道这家伙说同古完全交给两百师。

    正面之敌足足一个日军师团,张子文不知道是让这个上将能有勇气说出这样的话。

    戴安澜说:“要我们守也行,但是又两点必须做到,不然我两百师就算抗命也不会守同古。第一、你们英军必须将阵地工事交代清楚;第二、将对敌情况详细介绍。做不到这两点我两百师就算在城外打游击也不会驻守同古。”

    张子文在翻译官翻译之时能勉强听清楚几句,不过那个上将一口就听不懂了。

    在戴安澜威胁之下,胡敦才勉强与戴安澜办理交接手续。

    这个上将带着戴安澜等人向同古城走去,

    胡墩带着戴安澜来到一个大仓库,对戴安澜说

    “我没有什么好讲的。这里仓库的物资都送给你了,你要看阵地和工事,我可以派一个军官和一辆车送你去转转。我们还有别的任务,不能在此久留,今天就要撤走。”

    (中间省略翻译官翻译过程)

    戴安澜不动声色地说:“我刚才提出的要求,是按我军交接防地最起码的常规行事的,我军只有在被击败溃逃之时,才不按常规交接防地,当然,贵我两军可能有不同的常规,我愿尊重贵军交接防地的常规做。假如贵军的常规就是如此简单,那我也不能要求过多。”

    戴安澜在克制自己,他没想到英军远比自己想象的还要恶劣,作为盟军连最基本的都做不到。

    胡敦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