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超神大军阀 >

第243部分

超神大军阀-第243部分

小说: 超神大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蔡松坡故作不解的问道:“何以见得?”

    小凤仙叹气道:“我仔细看你的样子,外似欢娱内怀郁结。我虽女流之辈,倘蒙你不弃,或可为你解忧,休把我看成青楼贱物。”蔡松坡对小凤仙的言语态度十分欣赏,将心比心之下顿觉他的容貌与举止也非常动人。然而毕竟是初次见面不敢透露太多,蔡松坡只好支吾以对。不过自从这次之后,蔡松坡就成了云吉班的常客,时间长了小凤仙自然也就知道了他的真实身份。

第五百七十七章果敢内乱() 
听说蔡松坡流连于云吉班,袁隗认为他已经被消磨了志气,对蔡松坡也逐渐放心了。两大心腹之患都让人放心,袁隗开始着手于自己心中的梦想。

    本来自袁隗解散了国大党议会之后,又发电报要求军阀们将各地方议会一并解散。对于不希望自己权利被掣肘的地方军阀们来说,他们是非常愿意这么做的,结果除了大蜀军政府下辖各省之外,议会全都被解散了。

    见到共和政治已经渐行渐远,而自己又无力阻挡,内阁总理熊希龄和司法总长梁启超相继辞职。进步党的两位大佬去职,袁隗再无掣肘,他立刻将内阁改名为政事堂,让自己的兄弟徐海昌当了国务卿。

    这个政事堂设于总统府,是总统府下属的办事机构。至于国务卿的职责,也变成了听命于袁隗,成了他的传声筒兼秘书长。本来制衡大总统的民主机构,也因此成了类似于后金朝廷军机处一般的存在,民主共和已经名存实亡。

    手中掌握了绝对的权力,袁隗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政府,很快他就推出了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这道法律之中规定,大总统任期为十年,而且能够无限次连任,几乎可以理解为终身制。

    其次现任大总统有权推荐下一任总统候选人,只需要把候选人的名字,用嘉禾金简封着,密储于大总统府的金匮石室之中,等到大总统死了再去开启。这样的做法,已经与封建皇朝的皇帝在正大光明匾后面藏遗诏一般无二。这个法律一经颁布,袁隗实际上已经成了华兰的新皇帝,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对于袁隗抓紧国家权力,将军政大权集于一身,赵守宏只是冷眼旁观。他知道袁隗的权力愈加集中,他就会愈加疯狂,距离其真正败亡也就不远了。不过这个时候,赵守宏的精力根本没有放在袁隗身上,因为在自己治下还有麻烦需要解决,因为果敢王国的高层终于出事了。

    自从赵守宏上次与杨春荣和杨国正会面之后,他就察觉到这叔侄两人的貌合神离。当时赵守宏并未点破,而是让自己的势力退出果敢王国的势力范围,给杨国正两人安心,为的就是给他们提供**的条件。

    自从蜀军势力全都退到皎漂港和铁路沿线之后,杨国正利用那些从华兰国内留学归来的杨氏子弟,间接控制了军政两界,他也愈发骄狂起来。身为果敢王国的摄政王,他最喜欢的著作就是三国演义,并且非常崇拜其中的曹操。如今果敢王国周边形势安定,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他开始琢磨起手中的权力来。

    很快杨国正假借杨春荣的名义,规定摄政王与果敢国王平起平坐,并拥有世袭的权力。摄政王总摄军政大权,拥有对官员的任免权,并对国王的继承享有建议权,同时享有与国王同样的仪仗。

    这样的规定等于是将摄政王凌驾于国王之上,自然造成了杨春荣的不满。在杨春荣的串联下,不少曾经留学华兰的官员也感觉到危机,开始倾向于国王一方。这其中最为激进的是海军司令杨桐,以及禁卫军统领杨彪这两个当年最反对中川势力的激进派。

    除了军方部分人支持国王以外,政务大臣杨晖,经济大臣杨林为首的文官系统也选择支持杨春荣。海归杨氏族人之中,只有老成持重的财政大臣杨坪一系,认为派系之争是亡国之兆,因而选择了中立。

    对于海归族人都转而选择了维持正统,杨国正感到非常恼火。他很快任命自己的儿子杨春明担任陆军司令,并让未去过华兰学习军事,但绝对忠于自己的数位族人掌控了大部分陆军。

    双方势力相互交锋,开始变得水火不容,这样的隔阂终于在1915年的2月总爆发了。受到留学激进派的怂恿,杨春荣打算依仗支持自己的禁卫军,在曼德勒将杨国正秘密擒下,然后再慢慢肢解其势力。

    没想到杨国正的耳目遍及宫廷,在杨春荣给杨彪下命令的时候,这个消息就已经传到了杨国正那里。得知杨春荣要害自己,杨国正当即带着亲信趁夜潜出首都曼德勒,赶往上百公里外的腊戍,那里有支持他的王国第二军。

    杨春荣没有想到杨国正的反应如此迅速,一时间显得手足无措。杨国正的动作却不慢,仗着手中的陆军优势,他很快指使自己的儿子调集驻守腊戍的第二军,以及密支那的第五军,彬马那的第六军齐头并进,会攻首都曼德勒。

    面对从三个方向压上来的摄政军,杨春荣自知不敌。在会同杨彪、杨晖、杨林三人商议之后,本就软弱没主意的杨春荣同意离开首都,前往南方重镇勃固,与戍守仰光的海军司令杨桐呈掎角之势对抗摄政军。

    在禁卫军的保护下,杨春荣等人落荒而逃,将曼德勒的控制权丢给了中间派的杨坪。分三路而来的摄政军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接手了首都曼德勒。进入首都之后的第一件事,杨国正就找来了财政大臣杨坪。

    “杨坪你历来反对分裂,我自然也不会亏待你。如今杨春荣想要分裂果敢,我是被迫出兵的,希望你能够理解。”杨国正显得颇为和颜悦色。

    杨坪面无表情的道:“摄政王大人明鉴,果敢作为王国,与西大陆的共和体制不同。国王是凌驾于国家之上的,他是不存在分裂国家这个罪名的。”很显然杨坪并不买账。

    杨国正眉头一皱道:“就算是杨彪和杨桐这两个混蛋挟持陛下,我也必须要平叛。但是大军一动需要粮食和武器弹药,这需要花许多钱。希望你能够把国库里的钱拿出来,让军队有充足的粮饷。”杨国正不想兜圈子,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来意。

    杨坪摇头道:“国王是这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任何违背他意愿的人都是叛乱。摄政王如果真的要讨伐国王,恕我不敢配合。”

第五百七十八章勃固大战() 
“什么?”杨国正立刻发怒了:“既然如此,你就先到大牢里好好清醒一下,想一想应该怎么做吧。”

    杨坪被投入牢狱,杨春明则很快接管了国库,可是当他带兵砸开府库才发现,这里空空如也。杨国正被气得够呛,他知道杨春荣走的匆忙,不可能将国库的钱全都带走,这一定是杨坪藏起来了。他追问了好几次,杨坪却是根本不理,杨国正对此也毫无办法。

    逃到南方的杨春荣受到杨桐和杨彪的扶持,很快恢复了元气。有带到南方的部分资金,加上杨桐始终支持华兰经济的介入,所以仰光有大量中川商人的工厂,经济最为富庶。有大量钱财的支持,他们很快重建了陆军。

    杨桐自领大元帅,同时兼任新的陆军第七军军长及海军司令,杨彪担任陆军司令,手下掌控禁卫军和第八、第九军。看上去国王军的陆军拥有四个军的兵力,与掌控第二、三、四、五、六,这五个军的摄政军相差无几。但实际上摄政军大多都参加过独立战争的老兵,战斗经验非常丰富,中下级军官也多是吴玉章和杨森带出来的,打起仗来很有办法。

    反观国王军的部队,除了禁卫军之外,其他三个军都是新建立的,虽然高级军官都是华兰留学归来的,但下级军官和士兵全是新丁,实际战斗力难以保证。好在通过杨桐和吴玉章的沟通,皎漂工业区的小型兵工厂为他们提供了武器,这才让新建的陆军不至于空手对敌。

    对于大蜀军政府倾向于国王军,杨国正一时间还不好发作。他知道在自己掌控整个王国之前,多树敌人是不明智的。所以他暂时隐忍,同时命令杨春明指挥大军进攻南方,以在国王军训练成熟之前将其消灭,果敢王国版的南北战争就此拉开序幕。

    摄政军的绝对主力,第二军和第四军首先进兵彪关这个勃固的北方门户,企图一举消灭国王军主力,将杨春荣擒下。面对敌军的进攻,虽然训练未足,杨彪还是带着禁卫军和第八军前往抵敌。为了支持陆军的防守,杨桐派出了海军的一只轻型炮艇队趁着丰水期沿锡当河北上,帮助陆军的作战。

    杨彪一到彪关,立刻让第八军沿河修建防御工事,禁卫军则作为左翼侧翼和担任预备队。杨彪深知第八军训练未足,很容易在高强度战斗溃败,为此他还从禁卫军抽调了一个团,分散部署到前线,作为骨干力量。

    杨春明并无多少军事才能,也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他所想的只是依仗绝对的实力压垮对方而已。如今指挥第二军和第四军的军长,也和杨春明相差无几,他们一到锡当河畔,也不查明敌情,立刻就发起了进攻。

    凭借着两个军集结到一起的三十多门步兵炮,摄政军的火力很快压制了国王军一方,训练有素的第二军第五师开始分批渡河。因为没有海军的支援,第五师只能结木为筏,向着对岸发动强渡。

    第八军虽然建立未久,但其军长杨宇峰也是留学生,他所布置的阵地前轻后重,极大的发挥了自身火力。很快第八军仅有的几门火炮和机枪就投入了战斗,密集的火力压制着渡河的摄政军,让他们抬不起头来。

    摄政军的步兵炮射程不足,打过对岸已经很勉强了,难以对第八军形成压制。因此渡河的摄政军只能冒着对方的炮火强行渡河,结果造成了大量伤亡。愚蠢的杨春明不顾部下伤亡,坚持要求各部队拼命渡河。

    高级军官都是饭桶,并不意味着下级军官也是。第二军和第四军的下级军官们虽然没有留过学,但跟着吴玉章和杨森日久,耳濡目染之下也学会了不少战法和窍门。

    见到自己的队伍损失越来越大,杨春明却在胡乱指挥,他们只好献策说正面进攻难以成功,不如从侧面迂回。正为进攻乏力而犯愁的杨春明当即同意,只是他不同意派出一半兵力进行迂回,只是命令第四军十二师翻越勃固山脉,从后面袭击彪关。

    第十二师的师长无奈,只好带着不足一万人的队伍钻入了大山。十二师都是果敢人,他们对雨林地区的大山并不陌生,加上有本地战士带路,他们到不至于应付不来。

    只是十二师的官兵并不知道,杨彪这位留学生的眼光更加毒辣,他早就将禁卫军第二师和第三师都安排在了这里,单等对方的偷袭。本来如果按照大部分下级军官的想法,派出第四军全军偷袭,哪怕禁卫军两个师全力防守,最多是僵持而已。可惜杨春明不听劝告,只派出一个师的兵力前来,结果十二师中了埋伏,全师被压缩在一个狭窄的山谷之中。

    见到中了埋伏,十二师官兵们越想越气。本来官兵们就不愿意反叛国王,只是因为军法如山,上级军官的命令他们不得不遵从。如今杨春明的瞎指挥造成了己方的险境,他们立刻鼓噪起来。师长无奈之下,最终决定向杨彪投降,同时讲明了自己的立场。

    听说十二师全体投诚,杨彪大喜。毕竟这些人都是果敢陆军的精华,比第八军那些新丁要强多了。如今有杨春荣这个果敢国王坐镇,陆军中下级还是忠于王室的,所以他也没请示就自作主张的将全师保留,改编为果敢第一独立师,参加对摄政军的战斗。

    第一独立师参战之后,果然十分勇敢。有了这些老兵的帮助,第八军渐渐打出了感觉,对摄政军发动了数次反攻,让杨春明一阵手忙脚乱。随后杨桐的海军炮艇队也赶到了,这些由皎漂造船厂制造的,仿制蜀军宁远级浅水重炮舰的缩小版军舰火力十分凶猛。虽然主炮口径因为吨位的降低,而改为了一百零五毫米,威力却并未降低多少。

    在这些拥有数门一百零五毫米火炮,能够在水中快速前进的铁甲炮舰面前,摄政军那几门小水管根本不够看。在遭遇猛烈炮击之后,杨春明被迫带兵撤退,摄政军败兵退回彬马那防守。

第五百七十九章懦弱的杨春荣() 
听说自己的军队战败,杨国正勃然大怒,他立刻给自己的儿子写了一封言辞激烈的申斥信,把他骂了个狗血喷头。杨春明从小就害怕老子,对杨国正的大骂不敢还嘴。为了推卸责任,杨春明将战败的原因,推到了十二师叛变,以及海军舰队参战的头上。

    听说十二师叛变造成战败,杨国正勃然大怒。加上之前听说皎漂港工业区支援国王军武器,杨国正认为那些曾经在吴玉章手下任职的军官们都有通敌之嫌。将这么多军官无故处死,杨国正自然是不敢做的,因为那样军队肯定会起来推翻他并不稳固的统治。

    思量之后,杨国正以退役的名义,将那些军中的善战军官全都撵会家里吃老米去了。随后杨国正大封亲族,将自己的直系子弟都送入军中担任军官。这些养尊处优的家伙本来就没有多大能力,他们即不通军事也不会带兵,每天想的只是如何搜刮油水而已。这些人将军队中搞得乌烟瘴气,士兵们怨声载道。

    杨国正当然知道这种情况,可是这些人虽然贪婪,对他却是绝对的忠诚。在经历十二师反叛之后,杨国正将忠诚放在了第一位,对于那些人的行为也就睁一眼闭一眼了。

    在整顿军队之后,杨国正立刻亲帅十几万大军绕过勃固山脉,沿勃固河南下直攻勃固城。杨国正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抓住杨春荣,只要自己能够掌控这个不听话的侄子,他就可以君临果敢王国。到时候自然能收拾一切反抗自己的人,包括将大蜀军政府的势力驱逐出去。

    面对杨国正避开水路的做法,杨桐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他只能让杨桐集中陆军在勃固防守,希望能够让摄政军知难而退。在这种情况下,国王军与摄政军在勃固附近,展开了南北战争之中最大规模的一场战役。

    杨彪提前在勃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