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超神大军阀 >

第271部分

超神大军阀-第271部分

小说: 超神大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补给即将断绝,帕柳卡上将艰难的咽了口唾沫。因为乌拉尔被截断,北利亚地区的仓库也全部被占领,来自西大陆的军需物资无法运到,罗刹军的弹药与粮食极度匮乏。如果不是物资短缺,远东军区也不会任由八十万大军困守坚城,只派出三十万人发动进攻了。如今的帕柳卡上将心里很清楚,没有了倭国人的后勤补给,罗刹军支持不了三天。

    “将军,现在我们该怎么办?”一名罗刹军军长在那里焦急的询问着。倭国人离开之后,罗刹军的处境如何,所有高层都很清楚。现在这些罗刹军的高级军官都在看着司令官帕柳卡,等着他下达命令。

    “我们投降。”最后帕柳卡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部下饿死,或者被华兰军队剿灭。现在罗刹军的三十万官兵唯一能够保命的做法,就是向华兰军队投降了。

    很快损失惨重的华兰军队不足一万五千官兵,就将三十万罗刹军缴械了。有北利亚地区缴获自罗刹军的大量补给物资,养活这些罗刹军战俘还是没有问题的。不过赵守宏同样不会白养这些俘虏,将来给北利亚大铁路要更换与国内相同轨制的标准铁轨,以及给大铁路复线的工程,将是这些战俘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工作。

    不管投降的罗刹军,在秋山好古指挥下的倭军已经开始快速退却,而包抄后路的西特军尚未到达预定位置,眼看着反应迅速的倭军四个师团溜走,蒋方震心急如焚。西特军当然有包抄倭军的整体计划,实际上吴子玉的大军之所以没有增援博尔贾,就是因为他们已经借清剿北金罗刹军护路队的名义突入黑菱江境内。

    吴子玉的做法非常简单,那就是利用第一坦克师和第四机械化步兵师的速度优势,进行大纵深穿插,一举切断倭军的退路。但是当部队开始长途奔袭的时候,一个大问题出现了。

    刘元勋手下的坦克开始频繁出现问题,而这些问题最突出的方面就是履带。早期坦克的履带都有差不多的问题,因为是利用销钉将履带一段段连接起来,销钉与履带孔之间的摩擦就在所难免了。

    以前的战斗中,坦克都是依靠铁路线进行机动无需长途奔袭,这样的问题尚不明显。但随着大军脱离铁路线,沿着松嫩平原向南突进,这样的问题就日益尖锐了起来。硬连接的履带磨损问题严重,那些串连履带片的销钉平均走上一百多公里就会磨断,坦克部队只好不时的停下来进行维修。

    坦克部队走一路修一路,幸好后勤储备十分充足,这才保证了坦克部队可以继续前进。

第六百四十四章城子山阻击() 
不光是履带,因为长时间的使用,发动机等各个部位也很容易出现问题,坦克师与机械化步兵师就这样走一路修一路,凭借着机械维修兵们高超的技艺,大军才得以转战数百公里直插长春。

    这个时候战场形势已经出现了很大的转变,西特军由守专攻,快速清剿着冥北大地上的倭军势力,而倭军的四个师团则在亡命奔逃,希望能够回守奉天。当倭军推到距离冥京城只有两天路程的阜新时,东匈奴的蒋方震部刚刚越过努鲁尔虎山,向着锦州前进,而南下的吴子玉部则还在前往四平的路上。

    眼看着倭军即将脱逃,而西特军两个箭头至少要晚上一天而与胜利失之交臂,吴佩孚和蒋方震都心急如焚。合围的西特军部队都在以最快的速度行进,但眼看着倭军已经快要抵达冥京城了,他们却无能为力。

    关键时刻,刘伯昭的第二师却神奇的出现在了阜新南部的城子山上。原来刘伯昭早就预料到了倭军的撤退路线,所以他没有直接尾随倭军追击,而是甩开大部队,全军翻山越岭,终于在倭军完全脱离阜新之前赶到了这里。

    当第二师赶到城子山的时候,倭军的两个半师团已经通过了山区,向着冥京城而去。剩下的第三师团全部,以及第七师团的14旅团及师团部,则还在阜新做最后的撤退工作。

    刘伯昭心里非常清楚,已经脱离山区的两个半师团难以再追上了,但剩下的一个半倭军师团绝不能再让他们溜掉。抵达之后第二师立刻开始在城子山构筑工事,封锁了最为平坦的山下谷地。

    从阜新的古泉镇向东南方向走,就是城子山下的平坦谷地,这里是从阜新通往冥京最为快捷的大道,要想在后面的西特军主力部队赶到之前撤回冥京,这里就是必经之路了。

    第二师快速构建工事,同时在山下的谷地中埋设地雷,挖掘封锁沟。当倭军后卫部队进入谷地的时候,这片宽阔的谷地上已经被完全封锁了。以行军队形快速前进的倭军突然遭遇了来自两侧山头的机枪火力,顿时乱作了一团。

    各级军官极力稳定着军心,这才将先头部队的混乱压了下去。幸存的倭军开始寻找地形,对着山上的西特军部队展开反击,而后续的大部队则从另外几个方向,朝着山上猛攻。

    第二师齐装满员弹药充足,又占据着地形上的优势,根本不惧倭国人的反击。刘伯昭沉着指挥部队,坚守着附近的各个高地,利用交叉火力大量消耗倭军有生力量。

    倭军一连发起了数次进攻,都无法突破第二师的防线。逃跑途中,倭军已经将大口径火炮全部遗弃,如今他们所拥有的全是短炮管小口径的火炮。这些炮在平原上使用没有问题,现在要打到山上本就不远的射程就要大大缩减了。

    第二师的炮兵团也不是吃素的,倭军刚刚开始发挥出炮兵火力,第二师的七十五毫米山炮就发言了。尽管因为翻山越岭,第二师没有携带一百零五毫米榴弹炮,但刘伯昭却与兄弟部队换装了一大批山炮。

    这些被炮兵们轮番背过来的山炮,此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倭军地势太低,任何行动都在西特军的眼皮子底下。炮兵阵地的布设位置更是再明显不过,在密集的炮弹覆盖下,倭国的炮兵很快就消耗殆尽了。

    借助着优势的火力,第二师毫不费力的阻挡住倭军的突围,最终等来了大部队。坦克与装甲车隆隆而过,已经疲倦欲死的倭军部队遭到了全歼。在刘伯昭的努力下,终于截住了一部分倭军,让秋山好古无法全身而退,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倭国的损失并不仅仅只有这么一点。

    张绍曾一身戎装站立在飞艇的驾驶舱内,此时他的身后拥挤着大量伞兵旅901团的战士们。装载量大的飞艇团之所以没有出现在博尔贾的战场上,正是因为它们根本就不在北方。

    伞兵是个新生的部队,自从上次在二次革命时期动用过一次之后,已经很久没有作战了。伞兵的被闲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些传统的陆军上层并不接受这样的新队伍,或者是对其运用方法不甚了解。这一次战斗任务由赵守宏直接制定,他自然不会忘记这支精锐之师。

    正是因为赵守宏的重视,已经被扩编为伞兵旅的张绍曾部,才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这一次的作战目标比较遥远,为了能够携带足够的补给,飞艇团的五十四艘空艇1型飞艇尽管拆掉了所有自卫机枪以减轻重量,也只能带上一个团的伞兵。

    在从洋山港启程之后,伞兵团已经在飞艇上渡过了三十多个小时,此时他们都有些乏累了。不同于正坐在吊篮内打盹的战士们,张绍曾始终精神饱满。这次作战是伞兵对外作战的第一次,是决不能出意外的,所以他的大脑中始终反复思考着作战的细节。

    “张旅长,目的地就要到了,请你们做好准备。”一名身穿空军军服,肩膀上挂着少校军衔的人走了过来,他的话打断了张绍曾的思路。

    张绍曾抬起头来看了看舷窗外,在白云缝隙之间的下方,出现了一座灯火并不算多的城市,他们的目的地基隆港终于到了。

    “张大队长,我们的降落地点在哪里?”张绍曾望向那名空军军官。对方指了指基隆港附近的一片黑暗说道:“那里是郊外,距离基隆港大约二十公里远。根据参谋本部的计划,那里应该有大片稻田,我们就在稻田里降落。”

    “好的,请立刻通知各飞艇的人员,我们准备跳伞。”张绍曾点了点头,他伸手将松开的降落伞包牢牢扣好,同时开始检查起身上的装备。其他战士也开始做跳伞前的最后准备,伞兵与其他兵种不同,在跳下去之前,他们需要将身上的东西全都绑紧,以防出现意外事故。

第六百四十五章深夜空降() 
“可以开始了。”那名空军少校做了个开始的手势,张绍曾点了点头,他转头对着战士们道:“记好我们的集合地点,所有人要尽快归队。挂好挂钩,我们开始了。”说完他第一个将挂钩扣在吊篮门口的横杆上,一纵身跳了出去。

    张绍曾将身体团紧,他只感觉耳边呼呼的风声大作,一股强烈的风压带着他急速向地面坠去。这种感觉仅仅经过了两秒钟,一股大力就传了过来。他的身体不由自主的伸展开来,速度也降低到了正常水平。这是张绍曾跳出飞艇的时候,挂钩拉开了他背上的降落伞包,此时降落伞张开减缓了他的下坠速度。

    小心操作着降落伞,张绍曾凭着之前的判断,向地面上落去。似乎是因为有微风吹过,让他的降落地点比预定稍稍偏了一些。当张绍曾能够看清地面上的景物时,他所看到的并非是大片的水稻田,而是一片并不浓密的树林。

    张绍曾努力避过了几个高出一截的枝条,尽量向着树木的空隙处落去。看到脚已经沾上了树冠,张绍曾放松拉着伞绳的双手,将自己脆弱的面部保护了起来。随着咔嚓咔嚓的枝条折断声,张绍曾的身体连续几次急速下坠,最后吊在空中不动了。

    他放在双手,借着树木间透下的星光仔细查看,发现他的降落伞已经挂在了树枝上,而自己的身体在空中飘荡,距离地面不足两米。拔出随身的伞兵刀,张绍曾割断了伞绳。

    失去了伞绳的吊挂,张绍曾的身体猛然下坠,等到即将落在地面上的时候,张绍曾努力前倾,就势一个前滚翻卸掉了冲力,随后他腰间用力稳稳站在了地面上。

    抽出腰里的毛瑟手枪,张绍曾四下观察了起来。树林并不大,枝叶也不浓密,所以有不少星光从缝隙间透入,让他能够朦胧的看到附近情况。张绍曾松了口气,他偏离的并不远,在树林外的不远处,正是大片整齐的稻田。

    他没有将手枪收起来,而是就这样擎着手枪,小心的向着树林外走去。到了树林的边缘,张绍曾突然感觉到眼前有黑影一闪,他条件反射的就地一滚,躲到了大树后面。

    借着星光仔细一看,发现那黑影是两名伞兵战士,显然他们也落在了附近。“小张,小陈。”张绍曾打了个招呼,这才缓缓走了出来。两名战士刚刚落地,就看到了自家的旅长正满面微笑的站在不远处,他们立刻跑了过来。

    “旅长,这第一次夜间空降,还真有些紧张啊,不过看起来很顺利。”被叫做小张的士兵笑道。

    “嗯,咱们三个立刻向三个方向搜索,收拢所有见到的人员,然后在前面那个土垄上汇合。”张绍曾指了指前方水稻田中,一片高出来的土地,那里有一个似乎是用芦席搭起来的小窝棚。

    三人很快就分散开来,张绍曾一路前行,又找到了不少人。今天的风力不大,虽然降落地点因为看不清而所有偏差,但总体还是在方圆数公里之内。张绍曾走得快,他带着聚拢起来的一百多人,很快来到了那个土垄上。

    “军爷,我是良民,千万不要杀我。”张绍曾等人刚刚踏上土垄,一个老人突然从窝棚里爬了出来,对着他们一阵磕头作揖。

    那个人刚一出来,吓了战士们一跳,此时他们才知道这个人是个老百姓。看到这个百姓惶恐的样子,显然被倭国人迫害的不轻,张绍曾上前扶起那个人柔声道:“大爷,我们是华兰的军队。”

    “什么?华兰?你们是朝廷的军队?”那个老人先是一愣,随即反应了过来。

    张绍曾摇头苦笑,他很想让这位大爷知道,现在已经没有朝廷了。不过这一番解释下来,恐怕没有半个小时都难完成,他只好暂时点头道:“就算是吧,您只要知道我们是来驱逐倭国人,让夷州回到祖国怀抱的就好了。”

    “太好了。”老人猛然跳了起来:“二十多年了,朝廷终于打回来了。我们不再是贱民了,我们要回家了。”老人似乎非常激动,此时他的全身阵阵颤抖,久久无法平静下来。

    “老人家,你知道基隆港在哪个方向吗?我们要去打倭国人。”张绍曾灵机一动随口问道。

    “知道,就在北面。”老者指了指那个方向道:“我给你们带路吧,前面还有好几个村子,我们能找到不少帮手。”

    “也好,等我的人都集中起来,咱们就走。”张绍曾让大家放出警戒,顺便聚拢伞兵团的人手,自己则拉着老人做到窝棚前拉起了家常。

    “大爷,这里心向祖国的人多吗?”张绍曾问道。

    “当然多了,倭国人可坏了,天天欺压咱们华兰人。我们一年辛苦到头也就能混个半饱,剩下的收成全都被他们收走,一点报偿都不给我们。”老者有些愤愤然的道:“一旦有什么工作,他们就强拉壮丁。村里的年轻人被拉走了大半,就没见有活着回来的,我的儿子也被拉了壮丁。”

    “我们来晚了,夷州的百姓太苦了。”张绍曾叹了口气道。

    老者摇摇头:“这还不算,倭国兵只要下乡来,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就要躲进山里,如果躲不及很可能就被抓走了。只要被抓走的,就没有囫囵个放回来的。村里的孩子也经常丢,只要丢了就再也找不回来。”

    “既然倭国人如此可恶,大家为什么不起来反抗?”张绍曾的语调有些激动。

    老人摇头道:“怎么没反抗?甲午年黑旗军带着大家抗击倭国人,我们家乡的许多年轻人都参加了,我也去了。”老头仿佛是想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禁不住摇头叹息:“我们当时跟着大当家胡嘉猷一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