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三国之争锋乱世 >

第210部分

三国之争锋乱世-第210部分

小说: 三国之争锋乱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胁琶皇比顺莆败魇习肆薄

    荀爽排名第六位,但当时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之评。他自幼聪敏好学,潜心经籍,刻苦勤奋。汉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太常赵典举荀爽至孝,拜郎中,对策上奏见解后,弃官离去。

    为了躲避党锢之祸,他隐遁汉水滨达十余年,专以着述为事,先后着《礼》、《易传》、《诗传》等,号为硕儒。

    荀爽见董卓残暴,与司徒王允谋除董卓,但在举事前病卒。

    荀爽还是荀彧的叔叔,也是荀攸爷爷辈的人,但是他可不是靠荀彧和荀彧出名的,而是自身就很厉害。

    荀爽从小好学,十二岁时即读懂《春秋》、《论语》。当时的名臣杜乔见到他后称赞说:“可以为人师。”荀爽于是益发深思经书,乡里有喜庆丧吊,他不参加,朝廷有征召,他也不应。颍川郡当时流传这样一句话:“荀氏八龙,慈明(荀爽字)无双。”

    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太常赵典推举荀爽为至孝,授任郎中。

    他上书请求进孝道,行三年之丧,正男尊女卑之义,讲究礼制,“省财用,实府藏”,“宽役赋,安黎民”

    ,奏章送上后,就弃官而走。

    后更遇第二次党锢之祸,荀爽便隐居海上,再南逃到汉滨,十多年间,以着书为事,被称为“硕儒”。

    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因黄巾起义爆发,灵帝刘宏被迫解除党禁。

    党禁解除之后,五府(大将军、太傅、太尉、司徒、司空)都征召荀爽,司空袁逢(此处有误,或作执金吾)察举他为有道,荀爽都未应命。

    到袁逢逝世时,荀爽为之服丧三年。时人往往效法他,成为风俗。当时的人,妻子死了,多不行服,虽然父母死了,也还有吊丧问疾的。又私自为其君父及一些名士死后立名。

    荀爽都引经据典论其正误,虽说不能都依他的改变,但还是有一定的作用。后来朝廷派公车征召他担任大将军何进的从事中郎。

    何进怕他不去,迎荐他为侍中,但因为何进于光熹元年(公元189年)为宦官所杀,朝廷诏命便中断。

    同年九月,董卓废少帝刘辩,立刘协(即汉献帝)为帝,此时董卓又征召荀爽。荀爽想逃避征命,但因官员催迫,不得不去,因此受任平原国相。

    走到宛陵(今安徽宣城)时,又被朝廷追拜为光禄勋。在职三天后,于十二月戊戌日升任司空。荀爽自被征召的命令到位列台司之职,前后才九十三日。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关东义军起兵,董卓在惧怕之下意图迁都长安,他大会公卿商议此事。

    当时太尉黄琬与司徒杨彪据理力争,荀爽看到董卓气盛,怕他一怒之下杀害二人,于是和缓地说:“难道相国是乐于这样做吗!崤山以东起兵,不是一天可以平定的,所以要先迁都,以对付他们。这正与秦朝和汉初的情况相同。”董卓怒气才稍平息。同年二月,荀爽随献帝迁都长安。

    荀爽见董卓十分残暴,一定要倾复国家,他所推举都是一些有智谋的人才,准备与他们一起图谋大事。他也与司徒王允及董卓的长史何颙等为内谋,因病不幸与同年五月逝世,享年六十三岁。

    可以说,荀彧对于大汉的忠心,都是受了他的影响。

    荀爽、荀彧真的就是大汉的大忠臣了。

    就连荀攸、荀湛等人都比不上他们两个。

    一个一心为汉,一个正面和曹操硬刚。

    这两个人如果一个不怼董卓,一个不怼曹操,他们活得比谁都好。

    “别以为分散我的注意力我就会放过你,那个狐狸精呢?”

    王旭正想着荀爽的事情,准备在荀家再搞几个人才呢,冷不伶仃蔡琰又蹦出这么一句。

    王旭无奈道:“夫人,我的好夫人,我是什么人难得你不清楚吗?”

    蔡琰冷笑道:“我可不清楚哦!前不久勾搭个把小女生,现在又勾搭了个狐狸精。”

    王旭只能将蔡琰紧紧的抱着,除此以外别无他法。

    王旭知道蔡琰不是生气什么的,而是有些怨气。

    为什么有怨气呢?因为王旭一年可能都不能好好的陪她几次,换作是谁都会不舒服,哪怕这里是汉末。

    “夫人,你说我去荀家提亲是按照礼节来提亲呢?还是直接带荀采儿回来?”

    “荀家名门望族,不按礼节又显得不尊重,按礼节的话时间又太长了,难免有些人用次来做文章。”

    蔡琰幽幽道:“臣妾可不懂什么礼节,只知道等得好苦啊!整日以泪洗面。”

    “这一等就是十年,人生能有几个十年啊!”

    “臣妾还好,遇到了夫君,但是采儿妹妹却等了十年,不知道吃了多少苦,抗下了多少压力,要知道,荀爽老大人可是早就仙逝了。”

    王旭默默的点了点头,他知道怎么办了,不给,大不了抢就是了,管他什么礼法不礼法。

    要是想在这里做文章,他一一接着。

第437章 招亲() 
按理说身为一方诸侯,亲自前往其他诸侯的领地是行不通的,有着太多危险的因素。

    但是王旭却还是前往颖川,前往曹操的地盘。

    不是王旭无惧,而是王旭想看看曹操等人的态度,若此行不顺利,那王旭的剑锋就会出鞘。

    王旭出发颖川之前,收到了一个消息,那就是袁术把刘秀给灭了。

    这个消息未免太惊世骇俗了一点。

    刘秀虽然打残了,但是荆州可是好有五万铁甲,而且后来黄叙、马援恢复了过来,刘秀还是败了,败得彻彻底底。哪怕他再次召唤了一颗巨型陨石,一举弄死了袁术的五万大军,但他还是败了。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项羽,项羽竟然带着一万霸王骑参战,在项羽,英布两位半神的压力下,马援他们根本就不是对手。

    马援当场被项羽斩杀,黄叙被俘,刘秀也死于孙策之手,至此,孙策江东小霸王的威名传遍整个大汉,甚至高过了身为君主的袁术。

    而袁术一统扬、荆两州,成为曹操的一个巨大的威胁。

    鬼知道他打袁术的时候,项羽会不会出手?

    不过这些事情就不是王旭该考虑的了,等郭嘉的事情处理好之后,并州也恢复得差不多了,到时候就是剑指匈奴之时。

    最为可惜的是马援了,华夏又少了一个顶尖战力。

    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汉族,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窦马村)人。

    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新朝末年,天下大乱,马援为陇右军阀隗嚣的属下,甚得隗嚣的信任。

    后归顺光武帝刘秀,为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天下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羌人,南征交趾,因功封新息侯。

    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甚得后人的崇敬。后于讨伐五溪蛮时身染重病,不幸去世。

    因梁松诬陷,死后被刘秀收回新息侯印绶,直到汉章帝时才遣使追谥忠成。马援是最著名的伏波将军,被人尊称为“马伏波”。

    要是马超知道这是他的先祖,会不会吐血?

    ……

    “王上,你说我这身会不会不太好?”

    王旭无语了,无奈道:“奉孝啊!这句话你已经说了很多遍了,你怕个什么啊?你是本王的总理,配荀家小姐绰绰有余。”

    “启禀王上,荀家到了!”

    王旭点了点头,此行的顺利有些出乎王旭的意料,王旭眸光一闪,荀家在前的竟然是荀彧?

    卧槽!荀彧成荀家的家主了吗?

    “荀彧见过武王!”

    荀彧一身青衣,留着一道山羊胡,整个人给人一副谦谦君子的模样,事实上荀彧就是一个这样的谦谦君子,可惜归顺了曹操。

    荀家虽然名声在外,但是最顶尖的人才不外乎两人,荀攸与荀彧,荀攸就不多说了,早就归顺了王旭,但是荀彧就不得不说了。

    荀攸在历史上郭嘉死后,便成为了曹操的谋主,实力可见一般。

    但是荀彧就厉害了,曹操麾下一大半的顶级人才都是他推荐的,曹操经常说荀彧就是他的张良。

    但是荀彧做的却是萧何与张良一同做的事。

    曹操的大后方可是都交给荀彧的,在某些程度来说,荀彧在曹操麾下的地位排在第一。

    荀彧(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称为“王佐之才”。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

    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

    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

    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

    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一说受到曹操暗示而服毒自尽)。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

    “原来是文若啊!别来无恙,北战一别,已经有六年多了。”王旭笑道。

    “武王风采依旧,甚至更加夺目了,里面请!”荀彧笑道。

    “好!”

    “你来了!”荀彧看着郭嘉淡淡的说道。

    郭嘉微微点头道:“我来了!”

    荀彧:“你不该来!”

    郭嘉:“我来晚了!”

    荀彧:“那又何必来?”

    郭嘉:“必须来!”

    荀彧:“好!”

    王旭踏入荀家的大门,这里面可热绕了,很多文人墨客都在这里,见王旭到来都恭敬的施礼。

    这其中有些人是慕名而来,想见一见王旭,也有人想投效王旭,也有些人是其他的原因。

    “拜见武侯!”

    王旭看着眼前的男子,微微愣神,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年卫仲道。

    很奇迹,卫仲道竟然没有病死,反而更加健康了。

    “仲道,多年未见了!”王旭不禁有些嘘嘘,当年前往洛阳之时,他不过啥一届太守,还是刚刚提拔的太守,现如今他已经是一国之主了。

    “托武王鸿福,在下过得很好。”卫仲道笑道。

    王旭可以看得出来,卫仲道这是很真诚的笑容,当年卫仲道,如今也“长大”了啊!

    “在下知晓武王乃是为郭嘉郭奉孝而来,然而荀家招亲,在下不才,也想抱得美人而归。”

    王旭眉头一挑,荀家招亲?在这个时候?王旭可是先通知过荀家的,转眼他就给我来一个招亲?

    王旭的眼眸不由得有些冷了下来。

    荀家小姐荀采儿,乃是荀爽老大人典韦嫡女,也是唯一的子嗣,家主之位自然不可能传给荀采儿。

    但是荀采儿的地位摆在那儿,就算荀彧是荀家的家主,但是若是有谁能取得荀采儿,自然可以带走荀爽老大人积累下来的东西。

第438章 你们是要逆天吧?() 
荀爽老大人积累下来的人脉可不小,足够曹操重视了,因此荀彧才给他来了这么一出。

    不过王旭也无惧。他对郭嘉有信心。

    “武王,恕在下多言,此时有三个热门的人物。”卫仲道笑道。

    “哦?何人?”王旭想不到卫仲道竟然和他说这么多。

    卫仲道笑道:“一人是曹丞相的长子曹昂曹子修、一人是秦王的儿子赢扶苏,还有一人便是区区在下。”

    “然而在下却没有那么重的心思,此次前来主要是为了武王而来。”

    王旭没想到曹操和嬴政竟然如此重视荀家,儿子都派出来了,还是最重要的儿子。

    不过卫仲道的话就有些意思了,为了自己而来?要知道自己和卫仲道可没多少交集,就算是有也是不好的事情。

    “仲道有何见教?”王旭笑道。

    卫仲道笑道:“在下祖居河东,在曹丞相的治下,家兄早已带着家族投靠丞相,然而在下却以为,武王才是明主。”

    王旭这就有些好奇了,虽然世家不会把鸡蛋同时放在一个篮子里,但是卫仲道竟然想要投效自己,这就让王旭有些好奇了。

    历史上对卫仲道的记载并不多,基本是因为蔡琰才被众人所孰知。

    但是卫仲道可是蔡邕的弟子,应该不是草包。

    “杨子,看一看卫仲道的属性。”

    姓名:卫礼(不知道叫啥,查不到。)

    字:仲道

    灵修:灵王中期

    统帅:82

    谋略:88

    内政:93

    看不出来,卫仲道还有这水平,怪不得历史上蔡邕会让蔡琰嫁给卫仲道。

    “为何你会想投效本王呢?”王旭问道。

    不过这时,荀彧宣布招亲正式开始了,王旭只能打断和卫仲道的谈话。

    “很荣幸有如此多的青年才俊前来我荀家,其他的话我就不多说了,此次招亲有三个比试项目,第一就是文,第二便是武,第三那边是要看家妹的意思了。”

    “但是若是你在前面的比试中被刷下来了,那自然丧失了资格。”

    文和荀采儿的意思王旭倒是不担心郭嘉,但是武是什么鬼?让郭嘉比武?

    肯定不可能是这样,不然郭嘉一个天雷劈下来,全部都得玩完。

    “下面第一项就是文试!那就是比作诗,除了参赛本人,必须还要有一人陪同参加,并且也要力压群雄。”

    “不满足资格的人就不用参加了。”

    我靠,给我玩这个?王旭有些想骂娘,曹操肯定已经准备好了,那就是扶苏和王旭这边事先不知道了。

    荀彧这话一出,场下顿时尴尬了,他们就算带了下人前来,但是带着猪队友能胜吗?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