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刺明1637 >

第95部分

刺明1637-第95部分

小说: 刺明163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奴……奴才万死,奴才……”看着没有任何表情看着自己的崇祯,王承恩是一阵的胆寒,他实在是不知道自己与八王爷之间的事情上面这位是怎么知道的,如果他早就知道了自己与八王爷的计划,那自己……那八王爷……那这之间所发生的一切……

    想到这,王承恩匍匐在地上的脑海里一直在算计着自己该怎么办。

    束手就擒?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之前这半年多的准备可就功亏一篑,那个盛世或许就不会重现而大明将会继续衰败下去,这是自己想看到的吗?自己所做的这一切不都是为了挽救这已经糜烂的大明吗?不能,自己不能就这样束手就擒。

    反抗?自己能反抗吗?自己只是一个人,可这里可是大内禁宫,自己能杀出去吗?自己可没有八王爷那样的身手。挟持他?那或许还真是一个笑话了,既然他知道自己与八王爷的秘密那他肯定也知道自己是一武林高手的秘密,他可能会把自己的安危、自己的命就这样放在一个武林高手的面前吗?既然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自己能挟持他吗?

    匍倒在地的王承恩想了无数种解决此境地的方法,可是没有一个能真正成功的。最后,他只能趴在地上等待崇祯最后的判决了。

    “承恩,平身吧。”

    “呃!”王承恩一脸惊讶地看着崇祯,他是在是没想到自己等来的会是这样一个结果。

    看着一脸惊讶的王承恩,崇祯没来由地笑了笑道:“怎么?很惊讶为什么我知道你背叛了我我却没有杀你,是吗?”

    “奴才不敢。”

    “这没有敢不敢的,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为人?”

    “可是皇上,奴才……”

    崇祯摆了摆手制止王承恩下面的话语道:“我知道你很惊讶我的决定,其实,就连我都惊讶我的这个决定,要是在以前,承恩,你早在几天前就死了。”

    “奴才罪该万死。”王承恩再次哭诉道。

    此时的王承认是真的哭了,虽然自己是为了心中的那个目标而背叛了崇祯,但是那一切的“可能”都是建立在崇祯不知道自己秘密的情况下自己才能心安理得地去做这一切。但是现在,所有的秘密都不再是秘密的时候自己的内心有的只有悔恨、只有后悔、只有以死谢罪。

    “罪该万死?承恩,你没罪,有罪的是我。”

    “皇上!”

    “你听我说。其实,我相信连你都在怀疑我禅让的决定是不是在试探八王爷或者是在试探你吧?”

    “这……是的,皇上,奴才之前确实很怀疑,不过,既然皇上都已经知道奴才与八王爷有联系而又告诉臣了,我想,这是皇上真正的决定,不会是假的。”王承恩匍匐在地上小声地说道。

    不管上面这位是真心禅让还是放长线钓大鱼等待最好的时机打尽,王承恩知道自己现在所要说的话就是这个。

    不过,听到王承恩的话崇祯神秘地笑了笑,要是王承恩此刻是抬着头的话以他服侍崇祯这么长时间的经验一定能看出崇祯的脸上充满了不信。

    不过崇祯却也没有说上面,只是顺着王承恩的话题继续下去道:“确实,换作是谁都会怀疑朕的决定,毕竟皇位可不是官位,就算是朕,朕有时候想想也觉得自己的这个决定很是荒唐。不过,这确实是朕真正决定的事。

    或许承恩你是不知道,要是在以前,朕绝对会举全国之力把八王爷和他的手下全部灭杀,即使是真的丢掉整个江山朕也不在乎,毕竟八王爷才是朕最大的威胁。但是,经过天津一役朕看透了很多东西,明白了很多东西,朕在朝堂上所看到的大明与自己心中的大明差得何止千万里之遥?而且,连承恩你这样忠心于朕的人都背叛了朕,可见宫里朕能相信的人除了自己还能有谁?”

    说完,崇祯是一脸的落寂,虽然他心里是原谅了王承恩的背叛,但是,那背叛的滋味确实是不好受的。

    “皇上,奴才并没有背叛您,奴才只是……”王承恩赶紧解释自己的用心,但是他却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解释,这东西,越解释可就是越是掩饰。

    崇祯摇了摇头道:“承恩,你不必解释,你们所做的一切我都明白,八王爷并不像其他人一样要造反,似乎他在做一件我不知道但是我却明白一定是振兴我大明的事。”崇祯若有所思地说道。

    “啊……皇上您知道了?”王承恩惊呼了一声,他实在是想不到崇祯会知道这些。

    “知道?我并不知道什么。不过,听承恩你的口气似乎知道点什么,告诉朕八王爷到底想怎么做,也好让朕好好配合他。你也明白,相对于你,他可不怎么相信朕。”

    王承恩一脸为难地说道:“皇上,其实奴才也并不知道八王爷的具体计划,但是奴才只是被他的一个承诺所打动。”

    “承诺?”崇祯饶有兴致地看着王承恩。

    见到崇祯误解了自己的意思王承恩再次解释道:“皇上您别误会,八王爷可不是给奴才一个高官厚禄的承诺,他只是让人带给奴才一个口信而已。”

    “口信?这我到想听听到底是什么口信让承恩你动心。”见到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崇祯更好奇了。

    

第149章 推bei() 
“口信?这我到想听听到底是什么口信让承恩你动心。”

    “皇上,其实,奴才也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决定是对还是错,但是八王爷所说的那个承诺真的很让我心动,所以奴才才背着您配合他的计划。请皇上您相信奴才真的没有背叛您。”

    “现在还说什么背叛不背叛的?承恩,把你知道的都告诉朕。”

    “是,皇上。”王承恩一脸不知是为难还是坚决地看着崇祯说道:“皇上,其实,八王爷并没有给奴才什么好处,他只告诉奴才:犯华夏者,虽远必诛。”

    “犯华夏者,虽远必诛?”崇祯细细体味着王承恩所说之话。

    这话虽然说是好说,但是综观华夏历代帝皇有几人能做到?而且,现在的大明能说是被异族侵犯吗?

    带着无比的疑问,崇祯疑惑地对王承恩说道:“承恩,似乎这句话并不能成为你的动机或者说不能成为八皇弟说动你的一个很好的理由吧?”

    “是的,皇上,这确实不算是一个很好的理由,其实最大的理由是八王爷手上有文成公的推演图,图上所说我大明会在7年后灭亡。而两百年后,华夏将会被异族侵略,将会遭受百年的奇耻大辱。”

    “文成公?”听到王承恩的话崇祯一脸激动地从位置上站了起来,满脸不敢相信地看着王承恩。

    “是的,皇上,是文成公推演的。虽然奴才并没有真正见过,但是有些事实却证明了八王爷所说的一切都是真的所以奴才才相信了八王爷。”

    “。”崇祯一脸无力的再次坐回了椅子上,脸上一脸的无神。

    崇祯哪里会不知道什么是?世上除了那位创造了它的那位以外就是大明朝的每一位皇帝了,在大明朝,每一位皇帝接掌皇位前最先接触的可就是这个啊。

    是中华预言书中最为著名的奇书之一,相传是唐朝贞观年间,两位预言大师李淳风和袁天罡对唐朝及以后朝代重要事件的预测。全书共六十图像,以六十甲子和卦象分别命名。每幅图像之下均有谶语,并附有“颂曰”诗四句,预言后世兴旺治乱之事。书名“推bei图”,是根据第六十图像(最后一卦)中的颂曰“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而名。

    与西方大名鼎鼎的预言家诺察丹玛斯所著的不同的是,推bei图并没有打乱历史的顺序,而且预言的也都是有关国家兴亡的大事,所以更有研究价值,其准确性也更高。而最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它与预言的悲观世界相反,他预言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其乐融融的未来世界,令人鼓舞。

    推bei图共60像,除去第一像引言和最后一象结言并非预言外,共有58像预言,从大唐气数(第2像)一直预言到世界大同(第59像),且每像相接,决无次序错乱。其中,在金圣叹老先生在世的时候已应验到第33像。

    由于可能有些人会怀疑金圣叹版已非唐李淳风、袁天罡的原著,而有为后人据历史篡改的嫌疑。所以,金圣叹生前已发生的前33象,我们就不重点研究了,我们就从对于金圣叹来说是未来之事的第34象以后的推bei图来研究,看看它的应验情况。

    中,指出:唐袁天罡与李淳风共作图谶,预言历代变革之事,至六十图,袁推李背止之,故名其图谶为。宋太祖即位后,曾下令禁止过谶书,但因为此书已流传了数百年,在民间或有藏本,难以禁绝,便取起旧本,紊其次而杂书之。

    这件事明代郎瑛在,传李淳风作也,予尝于万都宪五溪处见之,杳难明验,因而告曰:“记忆宋禁谶书,犯者日众,(宋太祖)特以此书紊其次而杂书之,传数百本于人间,使传者懵其先后,不复可验,遂为弃之,此或是欤?”五溪曰:“得矣,可以告同类不观可也。”

    另外,(仁寿本)内。

    中的六十象,原本就是根据中国历法中的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互组合成的六十甲子,对照中国文化中的易学理论,将后天八卦的排序与六十甲子一一对应,里面的谶曰诗句与颂曰诗句和图画中的画意,也全部用的是中的卦爻辞及六爻易数中的自然科学和哲学的逻辑分析,是对封建帝王加强政治管理的一些建议。

    虽然谶曰诗句与颂曰诗句里的意思非常隐晦,令人难以理解,但从中我们仍可以看出,的写作手法恰恰是一致的,它们都是由中国文化中阴与阳这两个最基本的,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相互统一的哲学概念所构成,其中阴的一部分是由符号、卦象、纳甲和易术筮法理论组成的,阳的那一部分是由谶曰诗句和颂曰诗句所描述的哲学思想和理论组成的。

    而文成公,则是见证了大明朝建立的那位传奇人物,他的存在直接奠定了一个王朝兴旺的开始。

    文成公,名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

    而他的一生为太祖皇帝为大明的建立有着无尽的功勋。

    帮助国主太祖废小明王而自立;协助太祖制订“征讨大计”;在重大战役中,或运筹帷幄,或亲临前线指挥战斗;在太祖开国之前,1366年受命卜地拓建南京城;1367年授太史令,上戍申大统历,并与李善长、杨宪、傅献、陶安等一起定律令。平定张士诚后,有张昶者使人上书称颂功德,劝太祖及时行乐,文成公当即指出:“是欲为赵高也。”及时提醒太祖“居安思危”;在太祖开国以后,文成公奏立,提出“宽以待民与严惩贪吏”的主张,肃纲纪,整吏治,严惩贪枉。如中书省都事李彬坐贪纵罪,虽丞相李善长出面替其义子说情,文成公仍将李彬奏斩。文成公还谏止营建东都,提醒太祖不要轻敌;六十一岁告老还乡,劝太祖“霜雪之后,必有阳春,今国威已立,宜少济以宽大。”临终前遗嘱次子仲璟,待胡惟庸败后上奏太祖:“夫为政宽猛如循环,当今之务在修德省刑,祈天永命,诸形胜要害之地,宜与京师声势联络。”

    此六大功勋以上六件大事,前三件可谓帮助太祖打天下,后三件可谓帮助太祖巩固天下,既是开国功臣,也是治国良臣。而他的文韬武略更得太祖的肯定,而太祖后的每一位皇帝手中都有一份关于文成公的太祖的遗昭,而自己……

    想着自己不久前才看过的那份诏书,崇祯的心真的失神了。

    见到崇祯的模样王承恩一脸担忧地问道:“皇上……”

    崇祯再次摆了摆手道:“承恩,你先出去吧,让朕自己一个人静一静。今日之事务必不能传出去,否则后果你是知道的。”

    “奴才明白。”

    “至于八王爷的事朕也不再追究了,以后他有什么事要你办的你就全力配合他,不能调度的再报于朕。还有,他要你做的事情你不须向朕禀报。”

    “这……皇上!”面对崇祯这前后完全不一样的态度,王承恩也懵了。

    “这是圣旨。”崇祯不再解释什么,语气有点严厉地说道。

    事到如此王承恩也不得不接受崇祯的旨意道:“是,皇上,奴才遵旨。”

    说罢,王承恩弯着腰走出了御书房。

    空荡荡的御书房此刻只剩下崇祯一人,而此时的崇祯的脸上仍是那么的无神,嘴巴在轻轻地呢喃着:

    “想不到太祖最后的选择是八皇弟,呵呵……看来,朕的这个末代皇帝的位置早就在300年前就已经被定下了,呵呵……呵呵……”

    崇祯的笑声中弥漫着一股不知道是解脱还是悲伤的气息在里面,一阵轻笑后崇祯缓慢地起身走到一排书架前。

    只见崇祯从中拿出一本厚达10厘米的书。

    “嚓嚓……嚓嚓……”

    一阵声响从书架后传来,不多时书架一分为二,一条黝黑的通道出现在崇祯的面前。

    “噗、噗、噗!”

    一阵火光乍现,黝黑的通道两旁的灯火自动点燃。

    顺着有些尘埃的青石板铺砌的通道崇祯移步而下,当崇祯的身影消失在通道里的时候原本一分为二的书架“嚓嚓、嚓嚓”地再次合拢了起来,整个御书房再次恢复了原本的模样,似乎刚刚的黑色甬道根本未曾出现过一般。
://186353 。
手机阅读请点击://18635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