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皇宋 >

第124部分

皇宋-第124部分

小说: 皇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四看了张三一眼,一副奇怪的样子,说道:“你该不会连这个也不知道吧?郢国公偶染小疾啊!这有什么的,郢国公都七十有五了,病了有什么奇怪的?说不定过段时间,官家还会体恤老臣,让郢国公五日一朝呢!”

    张三不屑的撇了撇嘴,道:“你知道什么!郢国公那里是病了,昨天我还看到他呢!红光满脸的,虽然说是七十有五了,但就算说是六十都有人信呢!我听说啊!郢国公之所以病了,是装病的!”

    李四微微皱了皱眉头,问道:“装病?出了什么事情啊?”

    张三鬼鬼祟祟的压低声音说道:“这事情我两是哥们才给你说啊!你可别到处乱传啊!听说广南西路那里有蛮夷作乱,郢国公想点长沙王去平乱。参知政事程相公入宫面圣,说郢国公徇私,这是名为平乱,实为发配长沙王到岭南!还说了很多郢国公的坏话,什么市恩、结党什么的都有!还说这让长沙王到岭南,是断官家一臂,好趁机掌握朝廷,成为权倾天下的朝臣。”

    李四大吃一惊,道:“哇!这么快又有两位宰相互相攻讦了?”

    顿了顿,李四旋即奇怪的说道:“不对啊!郢国公好像都没有什么反应的,这是怎么了?郢国公难道念佛念多了,慈悲为怀了?”

    张三一脸不屑的看这李四,道:“你知道什么!郢国公怎么敢说话啊?他这事情不给长沙王知道也就罢了,给长沙王知道了,郢国公那里还敢说话的!长沙王多么厉害你知道不?就算是丁忧啊,都参的延州知州灰溜溜的夹着尾巴回来京城。今年六月长沙王可就守孝完了,那个时候啊,郢国公岂不是要糟糕?现在郢国公看似装病,实际上是向长沙王和程相公服软。”

    这谣言愈演愈烈,到最后都变样了,不是张士逊装病。而是说长沙王赵禳送了一份信给张士逊,上面是一把带血的刀片和信纸,信纸用血写着,欺吾不敢杀人否?

    把张士逊吓的屁滚尿流,给吓出病来了。

    这样的事情,宋仁宗怎么可能会不知道呢?很快就有宦官来,把这事情一一禀报,就连谣言的版本都说了五个,真是够敬业的。

    宋仁宗听了宦官的禀报后,久久不语,低头一看,那宦官还在远处,淡淡然的说道:“朕已经知道了,你下去吧!”

    那宦官禁不住怔了怔,道:“官家,就……就这样?”

    宋仁宗冷冷的看了那宦官一眼,道:“朕已经知道了!你下去吧!”

    虽然在重复刚才的话,却是叫那宦官吓得背脊全是冷汗,当即便忙不迭的告退下去。心中暗暗警惕,帝皇心思,当真是宛如天一般,前一刻也许是晴天,下一刻就要乌云密布了!

    四天后,早朝。

    事情都禀报完了,新任的内都知王守忠正准备让百官退朝。

    但宋仁宗忽然做了个手势,王守忠连忙止住到了喉咙的话,这可把他憋的不轻,脸色都通红了。

    当官的,自然都是眼睛伶俐的人了,不少人都看出宋仁宗的手势,登时心中暗暗猜测,官家这是怎么了?他是准备要说些什么呢?

    李若谷心头一跳,心有所感的侧头看着忽然“病愈”的郢国公张士逊。只见张士逊嘴角上闪过一抹稍纵即逝的笑意。李若谷的心,变得不平静了。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第235章 孔道辅() 
《皇宋》来源:

    第235章孔道辅

    “广南西路的安化蛮作乱,诸位爱卿知道了吧?”宋仁宗端坐在龙椅上,语气平常的问道。//访问下载txt小说//。。不过此时那显得瘦削的脸颊上,却流露着叫人不寒而栗的冰冷表情。

    张士逊出列,说道:“老臣等已经就这事与诸公多次商议,老臣认为需派上将前往!不过程相公认为不可!”

    程琳脸色立刻变得难看了,虽然已经对于宋仁宗的心意似有所感,但他还是立马站出来辩驳道:“官家!请容臣一言,如今西夏边境不稳,而河东、河北也得防范辽国趁吾大宋平乱西夏之机,趁机侵略。而汴梁乃首都,也得上将坐镇。安化蛮不过的小疾,派遣一能臣前往,以偌大的广南西路,还不能平定安化蛮之乱吗?”

    程琳的话音刚刚落下,张士逊便已经见缝插针的反驳道:“程相公说的上将,是长沙王吧?难道程相公如此想长沙王坐镇汴梁?”

    张士逊后面的那句话,就有些诛心了。

    程琳身形微微一颤,对宋仁宗拱手,咬牙道:“官家!臣没有这个意思!”

    张士逊步步紧逼:“程相公没有这个意思,那是什么意思啊?”

    此时一御史出列,进言道:“臣闻程相公和长沙王于京东东路共事过,并且还是平定昔曰蒙山贼而同心协力,关系想必不浅也!此时此刻,臣看,程相公要不要避嫌一二呢?”

    这话刚刚落下,有中书省的官员站出来,喊道:“臣有本,要参参知政事程琳结党营私、交好亲王、市恩官员!”

    程琳额头上立刻渗出冷冰冰的汗水,黏黏的、冷冰冰的,这种感觉,叫程琳难受的没有办法形容,却不敢抬手把额头上的冷汗给擦去,只能够努力使得自己目光平静,直视宋仁宗。

    宋仁宗忽然笑了笑,道:“朕相信程爱卿是一心为国的!不过奏折朕还是会看的,王都知,你下去收奏折来吧!”

    “是!”王守忠应诺一声,下去拿了奏折回来。

    眼看大势所趋了,这个时候却有个不怕死的冒出来。此人是谁呢?御史中丞孔道辅是也!

    孔道辅是孔子的后人,和范仲淹素来交好,同时在朝野上下也有很高的名望。为人是出名的耿直、公正,就多次上疏请刘娥还政于宋仁宗,气的刘娥把他贬谪下去,明道二年刘娥去世。宋仁宗召回孔道辅,结果在郭皇后罢废一事上又带头上疏,被宋仁宗一脚踢到外地。

    不过这也给了孔道辅巨大多么名望,史书上如此记载孔道辅再次担任御史后的情况。“遇事弹劾无所避,出入风采肃然,及再执宪,权贵益忌之。”

    而这其中,张士逊对孔道辅也颇为痛恨的。前文都说过了,张士逊年纪不轻了,七十有五!甭说是古代了,就算在现代,这个年纪也可以说是一只脚踏入阎王殿了。张士逊呢!难免就在一些事情上,偏颇自己的子孙,想趁着最后一次当宰相,为子孙谋些福利。

    为此可没有少遭到孔道辅的弹劾,逼的张士逊很多事情上都不得不忍住自己的私欲。这自然也把孔道辅恨死了。

    孔道辅耿直归耿直,可不傻,知道没有了程琳在,自己这御史中丞看似威风,但曰子也不好过。

    只听得孔道辅禀报道:“官家,安化蛮虽然作乱,但这南方蛮夷素来不服王化,何须如此劳师动众呢?”

    “什么劳师动众啊?这次安化蛮之乱尔知道什么,可是十州蛮人作乱啊!”答话的不是张士逊,而是其党羽,侍御史知杂事李柬之。

    侍御史知杂事便是御史台的二把手,而孔道辅的御史中丞则是御史台的一把手,这番对答,倒是颇为奇妙啊!

    孔道辅是什么人啊?那里会发怵李柬之,直接呵斥道:“前有御史言避嫌,尔李公明(李柬之字)亏为侍御史知杂事也!连一御史也不如!”

    孔道辅为什么说李柬之要避嫌呢?因为李柬之乃是有名的宽厚宰相李迪的长子,而李迪和张士逊乃是世交,两家关系之亲密,这是朝野上下都知道的。

    当得御史的,有几样必备品,第一,脸皮要厚,毕竟御史很多时候弹劾的事情是捕风捉影的,如果脸皮不后,怎么敢弹劾呢?第二,语不惊人死不休,要不然怎么吸引上官注意力呢?第三,就是无论怎么样,也不能够屈服。因为御史讲究的是风骨,没有了风骨,皇帝还怎么用你当御史啊?

    故而虽然被呵斥,但李柬之一点也没有退缩,反而咬牙顶上,道:“下官不过以事论事,孔中丞呵斥下官避嫌,可是有什么心虚的?孔中丞如果看过《国语》,下官不才,也提醒一下孔中丞一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孔道辅气的脸色涨红,咬牙切齿道:“好!你说以事论事,老夫就和你以事论事!那安化蛮十州之乱,那等羁縻州,一州少则千人,多则不过二三千人,刨去老弱妇孺,十州之地,能战者几何?何须派亲王之尊征伐?”

    说到这里,孔道辅憋足气,轰然喊道:“臣,推荐江陵府推官冯伸己平广南西路安化蛮之乱!冯伸己,字齐贤,冯拯子也!先以荫补右侍禁。累迁西头供奉官,授阁门祗候、桂州兵马都监。后知廉州。久之,安化蛮扰边,改知宜州。天圣中,改为桂、宜、融、柳、象沿边兵马都监,遂专溪峒事。久处南疆,熟知南疆事宜,可为上将征伐也!”

    偌大一个金銮殿都在回荡孔道辅的声音,不得不说,孔道辅当得上这御史中丞并非没有道理的,光是这中气,就叫人感慨不已。

    张士逊用目光暗示李若谷,李若谷没有办法了,站出来,道:“孔中丞所言虽然有道理,但孔中丞没有到过南疆,怎么知道那里的情况呢?如果是看书,那就未免失真了!倒是臣看过广南西路发来的公文,上言羁縻州中蛮夷,多者万人,少者二三千。刨去老弱,这十州蛮夷,怎么样也有一二万大军吧?”

    顿了顿,李若谷补充道:“当然了,如果是要叛乱,冯伸己没有问题!冯伸己久处南疆,于羁縻州中有威望,想来他到了后,安化蛮也会知难而退,送上几个替罪羔羊砍头后。安化蛮会继续当他们的山大王,问题是我大宋兵马提辖张怀志等将官姓命呢?就如此白白丢了?而且安化蛮在先帝的大中祥符九年的时候也作乱过,一次又一次的,难不成我大宋要默默忍受吗?”

    枢密使章得象也昂然道:“官家,正所谓可一不可再,当派上将征讨,灭此蛮夷!此非长沙王不可了!”

    张士逊也慢悠悠的插口,道:“如果是万人以下,臣相信冯伸己还是没有问题的!只是要一战而克安化蛮,非数万兵马不可,冯伸己怕是力不能及。让长沙王出马也好,臣相信长沙王定然可以灭了此等蛮夷的!”

    孔道辅那里会甘心?忙不迭的喊道:“官家……”

    不过官家两个字刚刚出口,便给宋仁宗给打断了,宋仁宗摆了摆手,道:“好了,既然诸位相公都这么说,就让长沙王去吧!不过现在才二月中旬,让长沙王现在出发,岂不是有违孝道?而如果等长沙王到六月守孝完了,怕是耽误广南西路平乱。”

    “孝道者!存乎于心姓,长沙王已经守孝近三年,想来天下人都已经明白长沙王的孝心,不会认为长沙王耐不住红尘的!而且这是为国效力,想来小娘娘也定然不会怪责长沙王的!反而会会欣慰,长沙王能够为国效力,为兄分担!”张士逊不愧是当宰相的,大道理宛如下雨一般,啪啦啪啦的抛出一大堆来。

    宋仁宗微微颌首,深有同感的感慨道:“郢国公所言甚是,既然如此……”

    “宋翰林!”宋仁宗轻轻呼道。

    宋翰林即为宋庠,也就是赵禳年幼时候的老师,不过现在他官任知制诰兼翰林学士,是宋仁宗身边的新贵。宋仁宗甚至有意让宋庠担任枢密使司同知,其圣眷可谓是浓厚到极点。

    故而宋庠虽然看得出,似乎是宋仁宗有意打压赵禳,他却不敢说什么。

    “臣在!”宋庠心中轻轻叹了口气,走出一步,恭敬的应诺。。

    宋仁宗温和的看着宋庠,道:“就由宋翰林来起草诏书吧!”

    宋庠怔了怔,没有说话,难道这封看似平乱,实为贬谪赵禳到岭南的打压,居然要自己这个老师,来到推自己的学生最后一把吗?

    宋仁宗虽然依旧语气问话,但目光却多了几分冰冷。“宋翰林,怎么了?”

    宋庠抬起头,不由接触到宋仁宗那冰冷的目光,登时心头一颤,连忙垂下头,毕恭毕敬的说道:“臣领命!”

    宋仁宗脸上立刻露出满意的笑容,冲宋庠微微颌首。

    宋庠心中微微叹了口气,心中喃喃道:落草寇人有投名状一说,自己这份诏书,大概……大概也算是投名状吧!未完待续。

第236章 入桂() 
《皇宋》来源:

    第236章入桂

    宝元二年二月中旬。

    外面下着毛毛细雨,淡淡的香火味道缭绕在房间内,赵禳定定的站在门槛前,看着门外的细雨。

    边上是一方香案,香案上放着香炉,尚未燃烧殆尽的紫檀熏香。最为耀目的便是一卷明黄色的诏书,有些随意的放在香案上。

    公孙玄虚默默走到赵禳身边,安慰道:“王爷,虽然是去岭南,但这也未必不是好事。在朝中为官固然威风,但处处得小心谨慎、如履薄冰。”

    赵禳露出一抹略带诡异的苦涩笑容。“景佑三年,章惠太后(杨淑妃谥号)病逝,过去半年时间,阎文应以年老之名,不再服侍六哥,主管内廷事务。但仅仅再过半年,阎文应、阎士良父子便被贬谪。带过半年,吕夷简和王曾相互攻讦,双双被贬谪。六哥啊!六哥!当初的事情是你默许的吗?”

    公孙玄虚虽然一直在怂恿赵禳,但面对赵禳这个问题,他却有些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唯有以沉默,来到应对赵禳那一声声不知道询问谁的话。

    赵禳长长叹了口气,转过身来,摊开那一卷诏书,一脸自嘲的说道:“六哥为了安抚本王,还真是大本钱!卫王!广南西路安抚使兼知桂州!加冠军大将军!这冠军大将军还真响亮,可惜就是正三品的武散官罢了!”

    顿了顿,赵禳指着圣旨一处,笑道:“吾师的文章不错嘛!‘锡之敕命于戏。威振夷狄。深眷元戎之骏烈功宣华夏。’不愧是连中三元的三元公出身嘛!”

    公孙玄虚叹了口气。道:“王爷。你如此,叫属下们怎么提起精神呢!”

    赵禳摇了摇头,道:“罢了!罢了!你现在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