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皇宋 >

第82部分

皇宋-第82部分

小说: 皇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还需要商量一下!”胡夫臣虽然已经心动了,但他还是没有贸贸然的答应下来。

    赵禳很爽快的点头说道:“很好!不过你们要捉紧时间了,明天!如果明天给不了本王答复,我想你们会知道本王会颁布什么政令的了!”

    胡夫臣很讨厌这种被人威胁的感觉,但他还是不得不忍下这一口恶气,一张老脸流露着难看的脸色,徐徐点下头。

    赵禳见胡夫臣点头后,便很利索的带着书吏出了这房间,很爽快!一点客套话也没有!

    不知道是不是赵禳的爽快态度刺激了胡夫臣他们,不用到第二天,当天晚上胡夫臣就在书吏的带路下,求见了赵禳,放低姿态,态度诚恳的答应下赵禳的要求。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多了,需要组建一支商队,还有谁的股份有多少,首次贩卖的商品应该有哪些,应该有多少。至于航线什么的,更加好说了,这个时代北宋可是一直都没有和高丽断交过。只不过双方的交流隐蔽了很多,通过佛教作为交流罢了!

    想找熟悉航线的商人绝对不是问题!特别是有赵禳这块官方牌匾的情况下,很容易就通过礼部,找到了一名去过高丽和日本的船长。

第188章 劝农【上】() 
第186章劝农【上】

    海船方面比较简单,登州水师那里在赵禳的暗示下,三艘海鹘船光荣退役,登州水师都指挥使新近纳了一房小妾。

    不过这海鹘船的确很破旧,需要大修和改造两个月才可以再次使用,而且海鹘船运载量不大。毕竟是战舰,加上北宋海防政策是近海防御,所以海鹘船装载量不大。除此之外还返修两艘三百料的海船。

    只是情况却和赵禳预料的有不少出入,甭看两个月后有五艘海船,实际五艘海船不过是能够容纳一百一十三人以及七天食物和淡水。至于货物方面,也就是能够容纳一千斤茶叶和二十箱陶瓷、二百匹绢、布、丝绸而已!

    “这是怎么回事情啊?怎么就装载这么点东西啊?甭说去日本了,就算去高丽也是很勉强的!可是下面的工匠偷工减料了?”赵禳说到这里,目露凶光的。

    回答赵禳的不是钱彦远,而是胡夫臣的儿子胡克己,他也是沂州大户和赵禳合作的代表。“王爷,这事情草民已经调查过了,不是登州水师的工匠偷工减料,实在是登州水师太过破败不堪了!常年没有和日本、高丽通使,最近的一次大战还得追溯到大唐的白江口海战时候。承平数百年,又无商贸,只能够如此了!”

    “本王在汴梁的听闻不少藩商都购买大宋海船的,莫非都是这一种吗?”赵禳问出自己的疑惑。

    胡克己说道:“王爷此言正是,草民当初游历福建的时候也见此情况,只是造船技术好的,只是明州、泉州、福州等地,南北差距太大了!王爷倒是可以在明州购买海船,只是等建造好,再送来,最快也怕要明年六月了!”

    近一年半?赵禳那里有这个时间啊!他要是弄不出一番成绩出来,他在青州怕是连一个年头都待不了。

    “船小一点就小一点吧!毕竟是第一次,至于明州那里……算了,还是靠登州的造船厂吧,给钱他们继续打造海船,质量不行就靠数量撑上去!”赵禳咬牙说道。

    胡克己自知自己的位置,虽然心中有一些不大认同,但还是明智的没有选择反驳,沉默的点下头,便退下去。

    处理了这事情后,赵禳就得去“劝农”,所谓的劝农在古代就是皇帝到田地那里耕作,以身作则,劝说百姓好好耕作。不过到了现在,已经不用这种形式的劝农了。你想想刚刚大荒,经历过饥饿的人,他们还不知耻而后勇,发奋耕作吗?

    赵禳要做的就是到田野间检阅田地的情况,随同的官员不多,也就勾当狱讼差事周钦和益都县知县外加猛将王珪,护卫兵马除了五个衙役外,也就二十名铁甲都士兵。

    到了田野间,周钦和益都县知县都傻了眼,这真的是大宋长沙王吗?

    赵禳往车里面出来,身上的官服已经换了,身上穿着一套和田间老农一样的短打麻布衣,脚上是一双草鞋。走到田边,把草鞋脱了,径自走向一老农。

    刚刚开始老农还颇为拘谨,别看赵禳一身老农装备,但那随从,还有县太爷的恭敬,这一切都说明了赵禳的身份不简单。

    只是不过片刻,老农就和赵禳谈笑风生起来。周钦和益都县知县忍不住走上去倾听,发现赵禳的话很朴素,但都让人有一种恍然大悟或者一针见血的感觉。

    就好比是在耕作上,赵禳认为不应该一味的耕种水稻。水稻固然好吃,但产量不够,而且要求精耕。也就是同样一个人,如果种水稻,他只能够照顾十来亩水稻,如果种旱稻则不然,可以照顾三十亩。

    为此哪怕赵禳有些问题很白痴,但依旧没有降低赵禳在老农心中的地位。

    走了一圈后,赵禳回到益都县衙门的时候已经浑身是汗水和泥浆,赵禳也不想梳洗了,就这样坐到原本益都县知县的座位上,知县和周钦分左右坐下。

    “今天本王巡视了一圈,种子虽然有些短缺,但因为不少都是佃户,那些大户在这事情上倒是尽心尽力,就是利息太过黑心了!黑心的居然有一斗种子到去年,居然要用三石粮还!足足三倍利!你这个当知县的怎么一点反应也没有啊?”赵禳越说到后面就越气恼,手指敲的那梨木办公桌“砰砰”响的。

    一亩寻常田地亩产不过是两石,而一斗种子大概可以用于耕作三亩地,也就是说这转手一借就获利一半。也怪不得后来王安石要搞那个什么青苗法了,更是惹得天下天怒人怨,实在是抢钱太多了!

    知县在这事情上倒是颇为硬气。“王爷这历来都是如此的,大户们这价钱很公道了!总比让农户连种子也没有强啊!而且农户都没有意见,王爷你何必如此多心呢?”

    赵禳气的恨不得给这知县一巴掌,不过知县的话也叫赵禳清醒过来。现在大户的势力还是很大,自己就算是想搞青苗法也不可能,君不见当初王安石的青苗法就是下面的官员阳奉阴违,导致天怒人怨的吗?

    难道他赵禳比王安石还牛逼吗?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培养出一批有能力的下层官吏,要不然最后都会在大户的障碍下,变成乱民的恶政。

    深呼吸一口气,赵禳说道:“话虽如此,但百姓到底刚刚经历了大旱,手中无余粮,如此高利率,怕是会竭泽而渔!”

    听了这话,知县反而点下头,恢复之前的恭敬神色,道:“王爷所言甚是!”

    距离了这事情,赵禳也没有心思留在益都县衙门了,他算是看出来,这知县是大户拥护者。怕其本身就是益都县的大户,或者和益都县的大户有错综复杂的关系。

    PS:昨天断更皆因木木发烧了,烧的人浑浑沌沌的,浑身没有力气,一天都趴在床上。今天还烧,不过没有那么厉害了,就一更,请见谅……

第189章 劝农【下】() 
第187章劝农【下】

    出了益都县,王珪上前,忍不住说道:“王爷,要不要让人动一动那直娘贼知县?居然连王爷你都敢顶撞!”

    周钦闻言脸色大变,连忙上前劝说道:“王爷!万万不可!”

    赵禳点头道:“自然了!”

    王珪不满的嘟囔道:“王爷那直娘贼如此不给面子王爷你,有什么万万不可的!要是放在五代十国那会儿,就算杀了又如何?”

    周钦登时脸色绷紧,五代十国渴望是士大夫严重最黑暗的时代,你再聪明也拼不过一匹夫。

    赵禳倒是对此不以为然,扭头看着路边的景色,道:“这有什么丢面子的?”

    “为什么不呢?”王珪奇怪的说道。

    赵禳解释道:“如果换了其他问题这就是丢面子,但这问题就算官家也不敢轻易插手!本王就算被顶撞了也是正常的事情,再说这算是什么?一个小小的县官!”

    为了增加说服力,赵禳顿了顿接着说道:“官场有句谚语:前生作恶;今生附廓;恶贯满盈;附廓皇城。意思就是说,如果你前生做了很多坏事,今生当官就是在州治所那里当县官,名义上是县官,却没有百里侯的威风,上面除了知州外还有通判、推官、勾当,那个都得罪不了。恶贯满盈的,那就是到皇城那里当县官,你想想开封府下面的县官,那个不是愁眉苦脸的?”

    王珪怔了怔,乐的笑了。“王爷你这话真的有道理!说来这直娘贼的知县也挺倒霉的!”

    周钦看着赵禳的侧脸,心中不由暗暗敬佩赵禳,三言两语就化解了手下人的怨气。并且理智的对待这事情。这知县不过是小角色,何必为了他而暴露自己的意图呢?心中更加坚定辅助赵禳的决心。

    在巡阅了益都县的春耕后,赵禳下一站便是广陵盐务草场。现在已经不是草场了,而是十三座村庄。

    三万名难民正在弥河两侧开挖水渠,燃烧野草,砍伐木材,一切忙碌而有序。

    负责此地的是工部派来的一名大匠张安,颌下留着三缕长须,看上去文质彬彬的。第一眼看到张安的人,一点也不会认为这是一名工匠。

    “张安,水渠开挖的怎么样了?”赵禳穿着短打衣服,径自走上去,问道。

    附近的百姓都纷纷朝赵禳鞠躬,他们都认得这名少年郎的身份,显贵的长沙王。

    张安整理了一下衣裳,施然一礼。“下官见过长沙王!”

    顿了顿,张安回答道:“水渠倒是好说,按照计划挖十二万步长的水渠虽然完成不了,但目前开挖了有约莫八千步,紧张了些,却也勉强够用度。就是储水池方面太麻烦了!价格也很是昂贵!”

    赵禳皱了皱眉头,问道:“大概要价多少?”

    张安说道:“因为都是为了自家修建,工钱方面倒是少了很多,但吃的却不能够短。再加上必须在外面招募来一些工匠,大概要七千贯!可以修建增土七尺,厚四尺,长三千三百五十有五尺,广常有六尺之储水池。”

    赵禳被张安的专业名词给说懵了,摆着手说道:“行了!你说这个本王听不了,本王就直接问,能够灌溉多少亩田地就好了!”

    张安有些无奈的笑了笑,道:“寻常年间大概可以灌溉三万亩地左右。”

    赵禳登时眉头大皱,经过勘查后广陵盐务草场计划开垦的土地由原来的三十二万亩增加到现在的三十五万亩,也就是说如果要所有田地都可以得到充足的灌溉需要修建十二座储水池?

    赵禳这个疑问刚刚问出来,张安已经摇头道:“王爷并非是如此简单的计算,首先储水池不是说修建就要修建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地方,实际上不可能有那么多合适的地方让你修建储水池。而且储水池基本上两年就需要一次大修,大修价格比之于重新修建便宜一二千贯而已!所以每一座储水池都需要考虑清楚,否则很可能在没有钱大修的情况下酿成水患。”

    赵禳越是深入地方政务,越发感觉自己能力上的弱小。他并没有自作聪明的提出意见,而是放低姿态询问:“那么张安你认为应该修建多少座储水池比较好呢?”

    “一座就够了,因为没有钱!”张安说道。

    赵禳怔了怔,旋即苦笑起来。

    接下来赵禳又去巡视田间,他要做的事情很多,不仅仅是劝农,更是需要解决一些田地的纠纷。因为一切都是新的,所以难免会出现大量的漏洞。

    事情在忙碌中慢慢走向正轨,这里面周钦的功劳最为特出。他一人捉出了十三名贪污的官员,一下子名震士林。为此陈方之也被吓住了,对于锋芒毕露的赵禳退避三舍。

    招远金矿在经过三个月的建设后,利用炸药开采,产量惊人。一个月产量达到八千两!换成铜钱相当于十四万四千贯!这还因为刚刚开采,等矿工熟练后,矿脉更加深入产量将会进一步提升!

    一年下来挖到的黄金换成铜钱少说有一百八十万贯!此时大宋全国商税一年才五百万而已!光是招远一地就可以顶半边商税了!

    海贸进展虽然不算顺利,但却也喜人。和日本的贸易没有打通,和女真人的贸易也没有打通,但和高丽的贸易打通了!

    在高丽的药材很低廉,马匹也相对宋朝廉价很多,往大宋转手一卖,利润数倍以上!特别是高丽参,高丽参在高丽一斤不过要七八贯,但到了大宋,一两高丽参就要一两白银,不还价的那种!利润足足三倍、四倍!

    同时宋朝的茶在高丽也卖的很疯狂,一斤粗茶在青州不过是三十文,到了高丽也是三十文。不过单位变了变,一两三十文!宋朝一斤十六两,也就是说这是十六倍利润!

    当然了,真正计算不是这么计算的,茶的体积比较大,再加上要穿洋过海等等风险。但话说回来,即使是如此,这个利润也相当的可观。

第190章 黑手() 
第188章黑手

    俗语有云,多事之秋。

    在平稳发展一段时间后……

    景佑元年七月,尚未进入秋天,宋朝便再起边事。李元昊派兵直接侵犯庆州,宋朝沿边都巡检杨遵、柔远寨监押卢训率领七百名骑兵与西夏军队在龙马岭交战。不想宋军大败,环庆路都监齐宋矩、走马承受赵德宣、宁州都监王文连忙率兵增援龙马岭宋军。李元昊早有准备,在增援部队到达节义峰时,遭到李元昊率领早已经埋伏好兵马的猛然发起袭击。

    箭如雨下,宋军阵型大乱。李元昊高举红旗,七路骑兵齐出,将已经大乱的宋军阵型切割成无数片小块,失去阵型的宋军大败。环庆路都监齐宋矩被生擒,朝廷为之震动。

    京东东路也送来了三司使的一份加紧文书,命令赵禳立刻押解最近开挖的黄金进京,同时加大黄金开挖规模。

    不过赵禳尚未来得及为朝廷对付西夏想出一条可行之策,吕夷简在这个时候蓦然出手了!

    前枢密使张耆在刘娥倒台后罢为左仆射、护国节度使,判许州,后改陈州,这才刚刚落脚不到一年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