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血染大秦 >

第24部分

血染大秦-第24部分

小说: 血染大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那几万个好兄弟啊。我胡双刀会为你们报仇的。”胡双刀仰天长啸,血泪长流。

    “大哥,快上马,我们快走吧。”早有小弟牵过一匹强健的战马来,让胡双刀跨上。

    回过头来,最后看了一眼他那个后院,永别了,我的珍宝,古董,永别了,我最亲亲的小凤儿,如果有机会,你家胡哥哥还会来疼你地。

    “走。。”一声怒吼,胡双刀拍马径往山腹小道狂奔而去。

    ~~~~~~~~~~~~~~~~

    凤姐姐说了,你们再不收藏给点花花小血,她就到你们家里去住,陪你们吃饭,温柔地伺候你们睡觉,做运动。。。。哈哈!!

    skbshge

第十三回 秋风扫落叶(第三更到)() 
胡双刀这位领导头头已经抢先跑路走了,而留在夹谷里的一众大小喽罗们,又哪还会管那许多,早就毫无节操的该投降的投降,该跪地求饶的就跪地求饶,哪还记得他们曾经的老大是谁。

    好在,受着上回金州之战的影响,现在这一帮子被选入骁骑营的士卒们也是学得精乖的,一见得这一帮子土匪喽罗们选择了投降,顿时一个两个的接着喊“放下武器,投降不杀。”

    还别说,这一喊还真有效果,原本还有些稀稀嚷嚷的小范围战斗,经得这般一喊,整个山谷里顿时为之一静,全都选择了投降。

    没办法,这不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嘛,如今是人家秦军势大,咱们打不过人家,既然人家战赢面的人都喊停,喊投降不杀了,咱还打个屁啊,早收工早回家抱婆娘奶孩子去了。

    说起来,这个双刀寨,在这双刀山里安营扎寨近百余,里面早已是过了二三代人,待得李显把整个山谷全都翻了个底朝天儿,把所有山谷里的人全都给带了出来后,看着那黑压压的一片,便是连李显自己,亦是大吃了一惊。

    不曾想,这小小的一个夹谷里,竟然差不多生活着近两万人。

    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数字。

    要知道,这只有一个小山谷,一个区区只有方数十数里大小的小山谷,这里面竟然生活着近两万人口。

    不可思议,完全的不可思议。

    当那所有的老弱妇濡们,被大军压成一条长龙,而往咸阳城方向去的时候,早已经是三天之后的事情了。

    自今日之后,双刀寨,已经是成为一种过去,已经是成为李显的一个踏脚石。而李显的帝王之路,确才真正的刚刚开始。

    路还很长,很远,甚至于在李显这有限的几十年生命当中,他都将不停的为这个帝国而奔波劳累,甚至于在半途中,可能出现不幸身亡的事情。

    可是,相信此时的李显,内心之中一定是无怨无悔的,因为,他选择的是一条帝王之路。

    ~~~~~~~~~~~~~~~~~~~~~~

    当李显骑着高头大马,亲率着万余雄纠纠气昂昂的大军,压着近两万余的老弱妇濡回到咸阳城的时候,咸阳城内的轰动可想而知。

    实在是因为那个双刀寨太过于有名气了。

    双刀寨,一个比之大秦国建国还要长时间的土匪窝点,一个盘踞了足足近百年时间的土匪窝点,如今,竟然被李显前后还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彻底铲平了。

    要知道,这百余年时间里,从前朝开始,再到大秦建国初李密手上,再转到大秦武昭王李思手上,这中间,足足有着三四代帝王,每一代帝王里,谁也都不会忍让着这般一个巨大的土匪窝点,驻守在这若大的咸阳城外的,每一代帝王都派着手下最得意的大将去攻打过这个双刀寨。

    可是,奇迹般的是,原本攻打过个双刀寨的一代代帝王,一代代名将,早已是做古,死得骨头都烂了,而这双刀寨确仍然是屹立不倒,直到今天。

    直到今天这大秦国的武穆王李显手上,而这位大秦国的武穆王,确是开天劈地般,只用区区一万人,只用了区区半个月时间,便攻下了这个又臭又硬的土匪窝点。

    从李显施计兵退六国开始,再到金州的秦晋二国之战,再到如今李显仅凭一支一支匆忙间只训练了三五个月的杂军,就敢去挑战那几代人都没有打下来的双刀寨。

    更为不可思议的是,李显这位原本的书呆子,竟然一下子如天神附体了般,这个坚若磐石的双刀寨,竟然被李显用这区区一万名杂牌军给挑掉了。

    这一件件,一样样事情前后连串起来,天可怜见,李显军神之名,不胫而走。李显在军中与民间的威望,一时间是噌噌地直往上涨。

    有如此善于用兵的帝王坐镇大秦国,试问,大秦国谁还会不拥戴这般一位帝王。

    在这种战乱纷起,诸侯纷争不断的世界里,能有着这般一位善战而百战百胜的帝王,那比拥有什么都强的。

    “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当山呼般的万岁声,响彻整个太宣殿的时候,李显能明显的感觉到,这一次的朝会,比之以前任何一次都将显得更加的虔诚和严肃。

    “诸爱卿平身。”此时的李显,年虽只有十六,但经得这数场大战之后,原本那一丝青涩,早已是退去,换回来的确是一副饱经沧桑的面孔。

    那如剑一般的锐利眼神,那如鹰扬般的插天眉,因着领军在外而被风沙吹得有些干燥的脸庞,却是棱角分明,只如刀削斧砍过一般,威严而不失英武,再配上那一身大黑色的九蟒戏珠袍,缨络珠冠,此帝王之风彩,任谁见之亦是要威服三分。

    “恭贺大王,大王武功盖世,仅凭万余神兵,铲除我大秦一毒瘤,而此战之经典,大王之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大王之名,足以标榜史册,名垂千古矣。”

    不管是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拍马屁的人,永远都不会少,只是有的人拍得高明些,有的人确拍得露骨些而已。

    像现在这位,这马屁拍的,确是有些露骨了。

    李显仔细地把这位给打量了一番后,以记住这位叫不出名字的大臣的长像,然后方才对着这位仁兄点头示意,表示自己已经知道后,才把头转向工部。

    “罗爱卿,如今已经是春尽而夏初,天下万物正是一片翻新,天下万农以待春耕夏种之时,确不知罗爱卿对于我大秦之夏种有何章程建解?”

    原司空罗际,转封为工部尚书一把手,坐管天下水利,屯田事项,而如今这大秦国经得上代武昭王李思及上上代大秦国开国皇帝李密的连年征战,这大秦国的民事上,早已是烂得一塌糊涂。

    可是,打仗打的是什么?打的是经济,打的就是后勤,没钱没粮的,谁给你去打仗。

    可是,钱粮这都需要农民去从地里种出来,如今天下大乱,唯从李显上位后,这大秦国才逐渐有点安定下来的样子。天下万民思安,自然是想着能刨刨地,种点粮食出来过过小农日子的。

    伦着李显这,自然是需要好生问过工部才行。

    见得李显问起,这位工部的一把手,罗际罗尚书施施然出列道:“回大王,此等琐事,老臣以为,自可按原路走就可以,无需更改,徒增麻烦。”

    那啥,他罗际原本可是当朝一品的司空大人,如今被际为个正三品的尚书,虽然权力上仍然跟以前一样,上头也就一个皇帝管着,可这年头,谁知道啥时候这位武穆王心情好了,把那个什么尚书省,中书省,还有个什么门下省给开张了呢。

    那样一来,头上一下子就压着三位顶头上司了。

    换着任是谁来也会如罗际这般不高兴的。

    再说了,他当上这司空,原本在李思手上,也没着什么事情可做的,几乎也就是摆个样子而忆。

    当初那武昭王李思一门心思就是想着征兵,炼兵,打仗,扩充国土面积,没钱没粮了就去抢别人的。哪会去管国内民政如何?

    而设这么位司空,纯粹也只是位了摆个样子,对于武昭王李思来说,完全是可有可无的角色。

    只是,李显显然并不知道这些,当初他也是想着这位能当上司空,总管天下水利,屯田之事,对于民事这一方面,总归是有些强项的,所以才会把这位给顶上工部尚书的位置。

    这会儿倒好,这位老儿,竟然跟他说这等民生大事都是一堆琐事,完全可以一切照旧,无需更改的。

    这。这个,你说这叫什么事儿啊,这都什么人啊!!知道的还说会说声公道话,说是李显碍着前代秦王他哥武昭王的面子,不好在他哥刚死不久就急着换一朝臣,不知道,还以为他李显是个睁眼瞎呢,连这种货色也能顶上个大司空的位置,如今更好,还把他安在工部一把手上。

    他娘的,老子要是不把你们这种废物全给送进养老院,咱李显就倒过来叫你爹。

    此时的李显,那一双虎目里,瞪着这一号子老不死的,几乎是都快要喷出火来。

    ~~~~~~~~

    呼呼 !!!第三更总算抢在12点之前完成。。。睡觉去喽!!!!行位晚安哈!

    skbshge

第十四回 翰林院暂等于养老院() 
工部尚书罗际的老神大在在,在李显看来,这完全就是一种对自己本职工作的不负责任,对这大秦国王权的一种蔑视,对李显他这位大秦国的武穆王的一种侮辱。

    但更让李显感到憋屈与可恨的是,他竟然还不能直接怒吼着把这位无才无能只能混吃等死的废材给直接从那尚书的位置上给撸下来。

    这就是政治,一个完全讲究笑里藏刀,绵里藏针的地方。

    见这位老头儿,仍然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李显也就失去了再恼火的心思,心里头已经把这位老头完全的绝对的打入冷宫,只是面上,却仍然是满面温和的笑道:“罗爱卿此言大善,就依罗爱卿之言。”

    “孤数月前着令于户部核查天下万民户口,以登记造册,确不知道袁爱卿做得如何了?”放过了那位罗老头,李显又把目标盯上了这位原司徒现转封户部尚书的袁愧。

    没办法,经得罗老头这事儿一整,李显对于这满朝公卿都有些不放心起来,要都是像罗老头这般个滥竽充数的家伙站在这朝堂之上,而手握一国之民政大权,若是一个不好,整出个劳什子妖蛾子出来,李显到时候是连哭都来不及。

    所以,为了防患于未来,李显只得在这朝堂之上,自己去慢慢考究这满朝公卿里到底有几个是有真材实料的。

    若是发现一个如那罗老头那般的人物,不管他是处在什么职业,李显就送他一个字,滚。

    全他妈滚进养老院去。

    好在,这位袁愧兄是位有真材实学,也是位兢兢业业能干些实事的主,毕竟怎么说他也是那位曾经大司空袁烨的儿子,袁烨是位有着真材实料的主儿,他的儿子,虽然比之老子是要差上许多,但对于做事上,也算是兢兢业业的,能低下头去认真做上几件实事的。

    当下这位袁老头,迈步出列,朗声道:“回大王,因时间仓促,如今户部只枋查出汉州,雍州,金州三州之地,其它凉,肃,安三州尚在核算当中。其中,汉州有户十八万三千七百二十八家,青壮男丁九万三千六百二十五人,青壮女丁十八万三千八百九十六人,老人六万五千二百五十八人,婴幼儿四万八千三百五十九人。”

    “雍州有户二十三万七千四百六十一家,青壮男丁二十二万八千六百一十六人,青壮女丁二十七万五千五百二十七人,老人十一万三千七百八十九人。婴幼儿十三万二千六百八十九人。”

    “金州有户九万三千八百七十七家,青壮男丁五万八千二百七十二人,青壮女丁九万九千一百八十七人,老人一万六千三百八十二人,婴幼儿二万一千三百四十八人。”

    “袁爱卿此事办得很妥当,且等户部核查完全后,记得要归入户部档案,另再备一份送于孤王处。”对于袁愧这位吏部尚书,李显还是相当的满意的。

    不说其它,就光说这区区的一件小事,按李显的想法,调查人口,自然是调查出个大概的数字就是了,毕竟这年代不比现在,这年头还是有很多人窝居于深山老林当中,连路都没有的地方。

    可是,看这位袁愧的样子,怕是连那种人也一并而给登记造册了。

    而至于,为何每州里都是男丁比之女丁要少得对半左右,则是因着这大秦国连年的征战,能保持着一州之地有个万余户,而每户人家里有能平均分摊上半个男丁,这已经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剩下的兵部尚书审贸,虽然看不出这老家伙能有多大的材,但李显连着数次征战于外,都是这审老儿在调整钱粮武库,虽然没有什么出彩之处,但也算是中规中矩的,李显倒也不至于要换掉这种人。

    毕竟来说,像兵部尚书和刑部尚书这个位置上的人,还是需要这种中规中矩一点的人好。太激进或者是太落后的人,都是要不得的。

    而剩下的这满朝公卿里,李显总不能一个个全都细致地考察过去,所以暂时的来说,也只有罗际这一位工部尚书,是李显想着要急需调拔走的人。

    毕竟工部是一个很重要的部门,比之钱袋子的户部还要来得更重要。留着这么一号人物如一具千年老尸一般坐那完全无所作为的,李显又怎能容忍得下去。

    细细一思虑,李显便有了主意,当下,就在这太宣殿前,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李显朗声道:“如今我大秦百废待新,当昌文教显德于四海,开武禁示威以为隆昌。孤以为,当在承德殿外,另设一学院,名翰林院,主修国史,著书立说等事务,并整理四方文库,设翰林院士一名,位正三品要员,此暂时由工部尚书罗爱卿代理翰林院士一职,罗爱卿以为如何?”

    “谢大王,老臣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一直站于一旁,神游天外的罗际,听得李显竟然还让他再兼个大官当当,罗际顿时是大喜过望,忙不致拜谢不已。

    “嗯,如此,这翰林院,孤可就全权交给罗爱卿你了,至于要网罗多少天下文豪巨匠以充实翰林院,那可就要全看罗爱卿你的本事了。”完事了,李显不不忘再阴这老儿一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