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血染大秦 >

第32部分

血染大秦-第32部分

小说: 血染大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局限性太大,想做大很难,至于你说可以把酒店开成连锁的形式,暂时来说,那也只能是个空话。

    主角现在是需要一个来钱快,见效快,又容易上手的事情,我一时半会,还真想不出来,急求各位大大们的支持了!!!

    每隔几分钟,我就刷新一次评论区,坐等大家的最妙生财之道。。。

    skbshge

第二十六回 立蒙学以征天下之士() 
当天下间都在盛传着李显宗人府割袍以书天下奇文,并且是一出就是六部,并且部部都还是经典时,这一出割六袍而出奇书的典故就被后继而来的天下士子们视为美谈,并能以刀而割长袍而书文以为荣耀。

    当然,这若是割了袍后写下的文章太臭,那是要招到天下人唾骂的,因为这割袍而书,已经是成为天下士子们的一种不成文的规矩,一种美谈,谁要是敢破坏了,自然是要遭到天下人的口诛笔伐的。

    当然,李显和李丰,杨允他们,却并不知道就他们在那宗人府后花园里头的那一出,能被后来的天下士子们给传得如此玄乎。

    此时的李显,在解决了蒙学读物之后,自然就是下定了决心要去实施的了,他从来就不是个喜欢拖泥带水的人。

    更何况这一回儿,还是拖上了大秦国里原来的五位老大人,现如今大秦国的声望最是高隆的五位。

    在翰林院侧先是立了个国子学监,下昭由宗人府的李丰出任这国子学监第一任监院,而其它如杨允,伍瑜,袁焕,甚至是梁镇,李显也挂而把他给扔进了这国子学监,让他们任了个副监的职责。

    这五位老大人再一次出马,那是不得了了,整个大秦国里一时间差不多都沸腾了起来。

    平常里背着人做了许多坏事的大官儿,这会儿也是夹紧了屁股,半点也不敢再有所异动,而原本一些胆小怕事儿的官儿,这会儿更是直接就缩在家里不敢出门了。

    不为什么,因为他们怕啊。

    眼前这五位老大人,只要他们往朝堂上那么一杵,别说是一些大官了,便是当朝的六部尚书,这五位老大人,只要他们张张嘴,说谁不合适,让他给下来,保证明天,参这位仁兄的折子一定能堆满整个御书房。

    这就是他们的能力,或者说是他们的人脉。这就是他们的恐怖之处。

    国子监的成立,那完全是没有问题的,而另一头,李显又着把那除了三十六计之外的其它五部书版,全部送入工部,着那孔慎寻得来将作坊人以实木日夜雕刻这些字体,准备着大肆印刷。

    而在另一边,又去寻问那青帮麻爷处的纸张出产进度。

    毕竟雕个五部书,总共也没有超过六千个字,而且里面还有小半以上的字都有重叠的,只要先期摆好,操作得当,想要很快印出第一本书来,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所以,现在要操心的,反倒是纸的出产进度问题,毕竟这第一缸纸,还需要经过在清水里发酵,然后再经过成型,焙晒等工序,想快也是快不起来的。

    只是好在麻爷也是位有心人,当初在接了李显的命令之后,回头就让手下挖了数个大坑,又收了些嫩竹来,扔进了这窖子里头。

    十来天时间,这一缸子浆糊,也就差不多可以边捞了,而后再就是定型加焙晒的,待到李显传得来第三次问话时,麻爷终于是把数张面色发黄,粗糙得不像话的纸给送进了王城里去。

    看着这一小堆纸,李显暗自皱了皱眉,就这种质量的纸,若是用手写的话,那倒是没问题,可是若是用上活字印刷术,那墨水在不好控制的情况下,还是那么小的一个字,保证是一印一个糊的。

    不过,这纸张送得来,倒是可以先让工部里那些人先试试手再说。

    这边把纸先着人送到了工部,李显又让海大付回话给麻爷,让他把这纸再做的精细些,顺便的还让海大付带了副刚雕出来的《弟子规》的雕板,告诉了他用法后,确是要让青帮里组织着去印这一套《弟子规》了。

    毕竟上回是李显催得太急了些,所以出的纸质量上当然是不怎么好的,而那窖子里的青竹浆糊在经得小半个月的发酵后,本身就已经算是完全发酵成功了,然后再按着工序去做,虽然说还是不能让李显满意,但在活字印刷上,那绝对是没有太大问题了。

    五部蒙学启蒙读物都正在以加倍的速度在刊印装订成册,而国子监也是正式的成立并运营了起来,按着李显的要求,以监院首李丰为首,其它杨允,伍瑜,袁焕,梁镇四人为辅,共同努力,发封天下,只要是稍有名气之辈,他们都会或去书信,或着下人以重礼相邀而至这国子监里,成为国子监的一员。

    李显给国子监的要求也很简单,每个进入这国子监里的人,在互相交流并提高自身学问的同时,李显希望这些名士们,能做出一些自己的文章出来。

    这些,也只能算是小打小闹了,而接下来李显所颁发的一布昭令,不说是整个大秦国,就是连这整个天下间,亦是更着震动起来。

    大秦武穆元年夏六月初六,旺日,大秦武穆王李显下昭,定全大秦六州八十一郡共计有五六百个县之地,县皆设蒙学一所,郡内设官学,凡年满七岁者,不论男女,皆要入蒙学就学,所有入学者皆免费,并可在蒙学处就餐,而若有不逮者,必以误国罪论处。

    接着又李显又下昭,招天下有识得赋论者,入蒙学以为童子启蒙,位同县民曹从事,可见县令而不拜,领佚俸百石。

    这两条昭令一出,整个大秦国的农家寒门子弟们,那可就兴奋了。反正去了还能混个免费的午饭吃吃,再说不去还得论罪,误国罪啊,那可是要杀头的大罪啊,谁敢不从。

    而同样的,李显下昭征天下有识星赋论者入蒙学以为童子师这事儿,也是令这天下间诸多识得几个大字的人开心不已,位同县民曹从事啊。那可是正经的副九品官。虽然只是九品中正制里的最底层,可那也是个官啊,更何况,还能领佚俸百石。

    一年一百石白花花的大米啊,折算成银钱那就好几百两了,好几百两银子,这在乡下破地儿,那就是个土财主啊。

    这等好事儿,自然是让一些识得几个大字,可是又苦无上进之路的读书人们,看到了希望了。

    一时间,各地县衙内,那是应者云急啊,甚至后来发展到就秦国周边诸国里的士子听得李显给的这么好的待遇,也都偷偷地跑过来在秦国这里任职。

    李显自然是不会在意的,他还巴不得是来得越多越好,多多才益善不是,最好是能让周遭敌国里所有的读书人全跑到咱这边来当官,那才叫好事呢。

    ~~~~~~~~~~~~~~

    今天在这里要好好感谢一下古拉依尔亦梦大大,谢谢你的提议,呵呵。。。从明天开始早上八点,中午12点,晚上八点,连续三更。。若有花花,票票什么的送上,再另行加更。。。哈哈

    skbshge

第二十七回 咸阳宣纸贵似金() 
养这些童子师们要钱,而供应那各县学宫里免费的伙食,那也是需要钱的。

    可是大秦国的钱袋子那是早就空得不能再空了,要知道大秦国在前代武昭王李思的手上,在财政上就一直保持着个赤字,而李显上位还不到一年时间,一时半会的,又哪能去改变那许多。

    何况,在年初李显又为了以防万一,而让杨允,袁焕二人领了十数万的钱粮米货去那塞外古乌恒和大宛月支氏这两地里用银钱换他们出兵帮助大秦国退兵。

    这里就狠狠地花了一大笔钱,再接下来,李显炼骁骑营,这又是一大笔开销,再就是李显让工部的孔慎去调理修整天下水域,这更是一个消钱的大窟窿。

    而李显这近半年来,几乎都是在吃老本,完全就是没什么进项的。

    能支撑到现在这会,这大秦朝的户部还能发得出满朝堂上这些公卿大臣们的佚俸,那已经算是谢天谢地了。

    如今这蒙学这等如无底洞一般的投入,试问户部这个完全没进项的小部门,又哪里还能顶得住啊。

    所以,青衣巷里的纸,在除了负责李显的印刷之外,亦是要开始销售了。不然,李显还真的有些会吃不消的。

    当那洁白如雪,确轻柔光滑的宣纸,突兀间,出现在城北的一家新开的卖文房四宝的小店铺里的时候。

    一时间整个咸阳城里的富家大族们全都疯掉了。

    轻柔,光滑,洁白如雪,这只是表相的,而在纸张上更容易书写,一些书法大家们,用了这宣纸后,发现这宣纸比之绢布,那是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而更因为这宣纸,不知道比之那同等大小的绢布便宜了多少倍而闻名于整个咸阳城。

    于是乎,有着这一帮子有钱人,和书法大家们的宣传,这家小小的名叫明湖轩的笔行,一时间,是成为咸阳城里最为繁忙的地方。

    “今天你买宣纸了没有?怎么你不知道?来来来,跟我到我家去,我给你看看,昨儿个我就刚买了份特品的宣纸,我可告诉你啊,那地儿的宣纸可是分三六九等的,我这好不容易卖了个天大的脸面才弄到的一份特品的宣纸。”

    。。。。。。。。。

    “宣纸是啥玩意儿?是吃地还是穿地?”

    “兄台,没见识了吧,告诉你,这是文雅之物,是诗情画意的写照。想那翠凤楼里的凤姐用了都说好。”

    “啊呀,是连凤姐用了都说好啊,那我得赶紧去买些来,不然这咸阳城的士子们还以为我袁大头不懂风雅呢。”

    。。。。。。。。。。。。。。

    “浮机兄,现如今传地满咸阳城都是的那个宣纸,到底是啥玩意啊?还请赐教。”

    “宣纸啊,哦,这我知道,我跟你说,这宣纸啊,真个是好东西啊!他轻薄,柔软,在这上面炼字啊,他让我的书法足足是向前进了一大步,昨天我写的字啊,给老师看,连老师都说我有进步了。”

    “啊。。。。浮机兄那字,已经是惊天地,泣鬼神了,竟然还能再进一步,这宣纸可真神了啊。”

    “那是。。。你还不快去买。”

    “买,若真有浮机兄说的这般好,我便是倾家荡产也要买。”

    “唉!!!不用不用,这宣纸啊,可便宜了,就算是特品的那一类,比之绢布那也是便宜很多的。”

    “买。。。一定买。。不行,我现在就得去买。”

    。。。。。。。。。。。。。。。

    纸张的投入,引起的波澜,这是李显所能够预见的,毕竟对于一个新生事物来说,受人追捧这在理所当然之中,更何况于如宣纸这种文雅之物,更将是整个天下士子们争相爱戴之物。

    咸阳城,这算是大秦集政治,经济,文化,富豪,大官于一体的一个都市了,而整个咸阳城里的读书人有多少?如果说,一整个咸阳城里有一百个富豪,那么读书人就起码有三百个。

    而整个咸阳城里,有多少当官的,做大生意的,混道上的?这些哪个家里没钱?哪个家里没有读书人?

    可以说,此时在整个咸阳城内,明湖轩的宣纸,完全是处在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至少,在目前这一年的时间内,仍然会是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

    毕竟,纸这种东西,就属于是一种消耗品,他虽然便宜,可是并不像绢布那样,以前用绢布炼字,写满一张绢布,让下人拿去洗了,拿回来一样可以继续用,可是宣纸不行,写满了,你除了珍藏起来,那就只能是扔掉了。

    可是,在宣纸上书写的那种流畅的快感,宣纸的那种洁白如雪,轻柔丝滑之感,确是绢布上怎么也找不到的。

    所以,宣纸的热销,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这不,这宣纸在咸阳城里还没传开三天,在青衣巷里,就已经有脚程快的雍州客商先一步到达这青衣巷,寻麻爷商谈着贩卖宣纸的合作事仪。

    如今的宣纸作坊,可以说,已经是占据了整个青衣巷,整个青衣巷的地盘儿,都已经被麻总舵主给包圆了。

    当初麻总舵主在悦来居里,接过李显那张纸时的情景仍然是历历在目,当时的麻爷,心里想着的确并不是怎么挣钱,而是想着在不亏本的情况下,能稳稳地把这一份李显交待下来的产业给撑起来。

    毕竟,对于一个完全陌生的新生事物,谁也不能够预见他的前景是好还是坏。甚至于他当初在盘下那个明湖轩店铺的时候,就想着这地儿,要是开卖这个宣纸的店不行,到时候改成个小茶楼什么的,就这地段儿,位置上应该也是可以的。

    当初的麻爷就是做着最坏的打算的。

    可是,事到如今,麻爷麻总舵主确发现自己的想法是错得有多离谱。宣纸的行销量,已经突破到三万张。

    就按一张宣纸一两银子算,这也是足足的三万两银子啊,三万两,这才多久?好像他那明湖轩小店开张还没满三天啊。

    三天就纯挣三万两,扣掉工人工钱,房铺租子,和买竹子的成本,及一些运输费用,剩下的,最少最少也能挣个二万六七千两呀。

    三天二万六七千两,这等生意,那简单就是在抢钱啊,换成以前,打破头麻爷也不会去相信这世界上会有这种好事。

    你当这世界上的有钱人都是傻子,钱多的没地儿花吗?

    可是,如今这事儿,还真就让麻爷给碰上了。

    此时的麻总舵主,坐在一张酸柳木胡椅上,老神在在的喝着碗浓茶。那是说有多惬意就有多惬意的。

    “麻爷,雍州眉郡董家二爷说要见你。”门外,此时正有一青衣小厮向麻总舵主汇报道。

    “董家二爷,董存?他来做什么?”想来想去,麻爷也没想着自己与这么号大神有什子交情的,好好的他来拜见自己做什么?

    要知道这董家,说起来,可是这大秦国里七大姓之一,这董家乃是靠行商出生,一生至力于商业的上发展,而到如今,也不知道这董家自发家起到如今是传了几代人了。

    但是你若是把这董家只当个行商世家而小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