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血染大秦 >

第67部分

血染大秦-第67部分

小说: 血染大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统天下,是每一个诸侯的梦想,那司马相如是,那魏太祖,蜀太祖,韩、楚,各国开国太祖都是抱着这种想法而在努力,李显自然也是不例外。

    而征战天下,想要以压倒性的力量,而去强行的霸占打垮征服一个国家,对付一个国家,那自然可以拼尽全力,可是,如今这天下间,大大小小起码亦是有着十数个诸侯国。

    若是李显与一个国家死磕了去,到时候打得两败俱伤了,却又让旁边的人得了便宜去,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所以,就因为这个可笑的制衡,而才让这天下间,慢慢的平静了下来,除了偶尔有些小摩擦之外,真正的大战,几乎都是没有过的。

    所以,在李显看来,真正要想统整个中原,发展自身国力,这是首要的,但是间接的去消灭敌国的国力,这也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情。

    而如今,对于李显来说,他首先要消息或者说是收服的国家,应该就是塞外民族了,这不光是因为这大宛和乌恒这两个国家处在了大秦国的身后,更因为李显需要他们提供的马。

    他们那上等的战马。

    可是,大宛国与乌恒国之间,本身又是一种世仇的关系,所以,在李显看来,大宛与乌恒之间,他两者却只能选择其中一者来收服。

    而很不凑巧的是,大宛国先一步掉进了李显的陷阱里,牺牲了而成全了乌恒国。

    所以,对于乌恒国,李显采取的策略并不是强攻,而是柔攻。

    毁灭一个民族,就需要先从从他们的文化开始,只要毁灭他们的文化传承,自然就能够毁灭掉这个民族的。

    而很不幸的是,在塞外草原之上,如乌恒,大宛这等少数民族,他们虽然经过了近百年时间的发展和壮大,但是他们并没有拥有自己的文字,用的,仍然是匈奴人的文字。

    只要这些乌恒人愿意归顺于大秦,那么,让他们学习汉文,则会是一种很不错的同化方式。

    李显打的经济战,第一步自然是先让乌恒国的经济垮了台,然后在乌恒他们穷困潦倒的时候,再去伸出橄榄枝,同意他们的归顺,然后再慢慢的感化当中。

    以汉文化的礼仪教育他们,从儿童抓起,让他们从小就识汉文,读汉字,知礼仪,懂廉耻,相信,只要不超过三代人,四五十年或者更短暂的二十来年的时间之后,只要等到乌恒国现在这一辈与老一辈的人全都死光而留下来的全是学习着大秦文化的乌恒人的时候,到那时,李显再实行以汉蛮通婚制,从血缘上,从根本上,去改变去同化这些乌恒人。

    那时,他李显就会有足够的理由去相信,这一帮子乌恒人,已经是没有一个纯正的乌恒人了,有的,仅仅只是汉蛮的混血儿,随着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乌恒人,只会全部的被李显给汉化掉。

    若是李显再来上几场大场,加速着乌恒国人口的老一辈人与新一辈人的替代,相信,乌恒国灭国就不会太远了。

    这就是李显实行这软刀子,不费一兵一卒而能得到整个塞外之民的最好办法。

    当然,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李显的这个软好子策略,还是一个穷了敌国,富了自己的大好政策。

    如今,董家,舒家二个大秦国的商业巨无霸,已经同意了与李显的合作,并从中让李显抽上二成的利。

    董家,舒家二个大家族他们的商业团队,经过他们二家十几代人,数百年的发展,如今早已是遍及整个天下,凭借着他们那发达而丰富的销售网络,李显的产品,绝对不用愁卖不出去的道理,唯一要愁的只有愁着麻九那是否能赶得出货才是个道理。

    而以董家,舒家二个大家那庞大的销售群体,辐射至整个天下间,那一时间,又能为李显带回多少财富?

    要知道,就光一个大秦国,加上周边诸侯国里一些零散的商人,这其中挣得银钱已经让显养起了一支近八万人的骁骑大军,加了工部侍郎孔慎那个消金无底洞,再加上李显时不时的拿得些出来,四处赈济灾民。

    这一赃赃一件件,那样不需要大把的银钱撒进去。

    可李显哪来的钱财,他可是全都靠着麻九给他送的那五成利在用。

    靠着一个大秦国这般穷落的国家,李显就养活了这般大一帮子人,而董,舒二家,面对于整个天下这般大的一个市场,又能为李显带来多少利润呢?

    这简直就是一件不可想象的天文数字。

    而这一切,还仅仅只是因为董,舒二家他们这一切才刚刚开始上路,全天下各地的市场都还没有铺开来,若是铺开来,那这其中的利润,怕是一天,都能顶得上以前麻九挣的七八天的钱了。

    这就如同滚雪球一样是同一个道理,你的雪球越小,所能滚起而沾上的雪就越少,可若你现在手上拿着的是一个大雪球,在这满是雪的雪地里打个滚,那雪球保证立马就大上了一整圈。

    捞钱,其实也就如同这滚雪球一样,你的本钱少,所能捞到的钱,自然就不多,可是,若你有着足够雄厚的资本,那么让你打个滚,那捞得钱,绝对会是小资本的人数倍都不止。

    董,舒二家比之麻九,这就是一个小雪球一个大雪球的区别。

    ~~~~~~~~~~~~~~~~~~~~~~~~~

    抱谦了各位,小血2号凌晨12:41的火车出发到杭州,然后从杭州又立马转到湖州织里,一直忙到现在已经凌晨1点半了,才入住进酒店,今天断更了一天,实在很对不起大家,争取等小血后天回去后,再补上吧,这两天可能还会有些重复的,我会在章节名上标名,大家就不要再订阅了,免得浪费。

    skbshge

第九十一回 驰道() 
一路来太平无事的,倒是到了临近年关之期,咸阳城飘飘扬扬下了好大一场大雪,鹅毛般的大雪足足下了四天,方才停了下来,而今日原本那阴沉的天,难得的放开了晴,和洵的阳光,照在人身上,多少亦是让人有些暖暖的感觉。

    而就在前两天,那董家和舒家,却是已经着那麻浩的扬威镖局给押得来了第一票银钱和战马来,两家合一块儿,据说光战马,就被他们换得了六千多匹。

    六千多匹的上等战马啊,大商行手段,果然不是麻九这等刚起步的小商行所能比拟的。

    没得说的,这六千余匹战马,李显是一个不漏的全给吃下,扔到了他的骁骑营去了。

    李显那骁骑营,如今已经扩编到整整十万人。而里面,光骑兵人数,就有近五万人。

    没办法,当初李显领着大军都把人家大宛国的老巢都给掀翻了,那里头的好马,烈马,马王什么的,反正只要是上等的战马,全是被李显给牵了回来。

    而在凉州之地,你想找个步兵,可能有点麻烦,可是你想找一个会骑马,会射箭的人,那几乎是一拉就一个准。

    凉州之民风,骑马,射箭已经成为他们的生存下去的一部分。

    而这整整五万的骑兵里,几乎都是凉州军。

    所以,李显的骁骑营里,这五万的骑兵团,倒是可以换上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凉州铁骑。

    但,尽管如此,尽管李显的骁骑营里的骑兵已经占去了一半的数量,可是,李显仍然对那董家,舒家人下着死命令,银钱珍宝什么的可以不要,但是,上等的战马,一定要,是有多少就换多少。

    没别的意思,就是想着要淘空他乌恒国去。

    乌恒国,所占着的,唯一一个利处,也就是骑兵而已,若是让这些已经变成罗圈腿的乌恒人下马来战,那他们就是同时上五十个人,也打不过大秦国的一什兵。

    因为,乌恒国人,他们已经适应了那种马背上的生活,适应了那种马背上的撕杀和征战,下了马,他们就如那离了水的鱼,是甩不起什么泼浪来的。

    而李显如此釜底抽薪的一步,是在断那乌恒人的根啊!

    我们这么个算吧,马的寿命一般是二十到三十年,从出生开始,头十二个月我们算马驹,在五岁之前属幼马,而只有五到十六岁这十一年时间,才算是马的巅峰时期,也就是说,一匹马,也只有在这十一年时间里,才是可以骑乘的。到了十六岁以后的马,那都是老马了,只能是回家拉磨驮驮东西,是不能上战场的。

    而一匹母马,一般是二到三岁就可以生育小马,而想要得到成熟的幼仔马,则母马必须在四岁左右才算是最合适的。

    而马受孕后可是需要十一个月才能产下马仔,比之一个人类怀胎还要长。更为重要的一点是,马不能像人类一样,有可能出现双胞胎更或者是三胞胎四胞胎什么的,马最多也就是个双胞胎,一般都是以单胞台为主,因为马的母体里没有足够的空间同时孕育两匹马仔的。

    从这些数据里,我们可以看出,一匹马,要从出生,到成熟,至少需要五年时间,而在五年时间里,他才能够生出一匹小马仔,这其中,还要减掉一半可能是公马的可能性,还要再减掉八成是劣马的可能性。

    到最后,等这些小马驹长大了,能完全成为一个健壮的上等战马时,其可能性就只有二成都不到。

    而李显,如今的做法,就是尽可能的把乌恒国这产出的二成上等战马全给搜刮得来。

    不用多久,就照目前这形式发展下去,只要一到两年时间,到时候,整个乌恒国,都将再也找不到几匹好的上等战马。

    到那个时候,李显的大军,骑着从乌恒人那买来的上等战马,却去追杀这些已经只有下等马或者中等马的乌恒人。

    到那个时候大草原就不再将会是乌恒人的主场,而会是成为一种完全倒过来的形式,变成了李显的主场。

    灭乌恒国,将会是指日可待的事情矣。

    收购和出售的事情,正在进行的如火如涂,而另一方面,在银钱上的收入,同样亦不会太少。

    毕竟,董,舒二个商业巨无霸,如今在成品供应充足的情况之下,以他们那积累了数百年,几十代人的强大销售散点,整个天下间,每个诸侯国里的州,郡,全都有着董家,舒家这二家的身影。

    如蜀国,他们的特产就是粮食,蜀锦,而如魏国,他们的特产就是铁,如此种种,以董,舒二家为起点,从整个天下间搜刮上无数的钱财,而汇聚入李显的手上。

    加上麻九所给予的钱,此刻,估计便是连李显自己,此刻他亦是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

    他只知道,自己现在手头上有很多钱,而可以做上很多事情。

    而李显,首先做的一个事情,竟然是下令整个大秦国,新修驰道。

    所谓的驰道,也就是国道。

    整个天下间,无论是哪个诸侯国,其国内的大道,皆是靠着大量的人踩出来的一条路,而经过常年累月的踩踏,加上风雨侵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之后,这整个天下间的驰道早已是变得坑坑洼洼,破烂不堪。

    就拿李显自己来说,当初,他领着一万大军,从雍州城出发,驰援金州之地,金州,那地儿离着咸阳城可并不是太远,可是,李显领着大军竟然走了足足有小半个月时间,一天行军都走不过五十里。

    而李显领着一千骑兵在那辽阔的大草原上,一天足足可以奔行上一二百里的路程。

    这其中,就算是除去因着步兵拖累而产生的后果。可是,这其中的差距那是足足有四倍之多。

    四倍,这不是吃饭喝水,而是行军速度。这种每多加一秒,那都是多加一份困难的事情,可是,在草原上奔驰竟然足足比在大秦国腹地奔跑快了四倍的速度。

    其中的路况艰难跋涉的程度,可想而知。

    特别是碰上雨雪天气,就这大秦国的那泥泞路,又哪里行得了军,运粮车怕是一走了过去,就要深陷下去了。

    这些,都算是李显亲自体会过,感受过的。在当初,李显跑在那金州的驰道上时,他就曾经产生过要兴修这些驰道的想法。

    可是,那时,一则他手头上没有那么多闲钱可以让他去挥霍,二则,当然也是因为李显还没有现在这般大的权威,没有像现在这样一言定鼎乾坤的能力,那个时候的李显,行事上还有着许许多多的制肘。

    而如今,朝堂上,那一帮昏溃无能,只知争权夺利的士大夫们,此刻,早已是为李显全部给清除于权利中心之外,而留在于李显身边的人,却全都是一些绝对忠于李显的心腹,更因为,李显如今手头上是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如此海阔天空凭鱼跃的时刻,李显又怎会不有些大作为。

    而这一次,李显更是做得彻底,他直接是张贴昭书于天下,新修天下各地驰道,各驰道可由各郡县内富绅大豪们以个体的形式承包建制。

    昭书中明文规定,每个承建人员,在建设这一段驰道时,最低承包要求是五百里。不管山路,水路还是什么的,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这是必须阶段,而驰道建设,必须以青石为基,碎石为辅相铺,二十年之内,所承包者必须负责该路段维护,翻修等。

    而做为福利,李显允许所承包者可在自家所承建的路段设置关卡,收取各过路人厘金,定单人三文,车马五文,收取的厘金,承建者与国家对半享有。

    等于是承包者单人可得一文五,车马得二文五,而国家同等。

    一条五百里的道,一天有多少个人过?以如今大秦国的商业繁华和小工作坊的遍地都是,试问,这其中所能收取的厘金又能有多少?

    只要不是个傻子,这天下间那些有头脑的人们自然是会抢破了头来去抢着这个兴修驰道的名额的。

    而李显,在想出这么个办法来,那也是无奈之举。

    虽然如今李显是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权有权,可是,这也仅此而已,这大秦国里所有的事情,不可能李显一个人去做完。

    更何况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这驰道的修建,越早修建完,那自然是越早能让大秦国得利,所谓要致富先修路,这么个道理,不管是到哪,那都是行得通的。

    如今,大秦国的农业,商业,手工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