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血染大秦 >

第92部分

血染大秦-第92部分

小说: 血染大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且起,且起。”王座上,陆准遥遥虚扶金明,以示意其站起。

    待得金明转身归列入韩康老将军之后,陆准方才轻笑道:“刚才,孤王正与诸臣公们商议着秦国此次兵犯我国之事,如今秦武穆王挟大胜之余威,带甲五十万长驱而入,大将军以为我军当如何以御之?”

    “此次微臣日夜兼臣自洛州而回,亦是为此事而来,但一时匆忙,尚为有定论,还请大王恕我怠慢。”乘着一拱手之际,金明朝座上的陆准使了个眼色后,从又归于韩老将军之后,以眼观鼻,鼻观心,稳如泰山而不动。

    收到金明的眼色,陆准方才豁然一惊。

    陆准亦是惊才绝艳之辈,不说其它,就说陆准在接手韩国大位以来,历时六年,把整个韩国之国力是往上整整翻了一倍有余这一件事上就可得知,陆准之才智,绝非庸俗之辈可比。

    一直以来,他都是因为身处大位,而担心国家根本,遂才有些乱了方寸,如今,受到大将金明提醒,自然是豁然反映了过来。

    此次之战,并非什么三千五千人的小战,亦不是什么三万五万的战役,而是国战,不胜则灭国矣。

    此等大战,此等军机大事,又如何能公之于众,兑之于诸口舌?谁又能保证,此时朝堂之上,没有那三心二意之辈,毕竟,此时的晋国,所处的却正是劣势之上。

    “无妨。。大将军日夜镇守洛州,守我国门,劳苦功高,本王当于御园内设宴以为将军接尘。”轻挥了挥手,陆准很是感激的朝金明点了点头,然后方才转身朝诸臣公。

    随意的处理了几件事情之后,陆准却是迫不急待的宣布散了朝会,而又着人传来韩康,金明,及其它几位军中大将和司徒,司空,司马三公,说是为金将军接风洗尘。

    ~~~~~~~~~~~~~~~~~~~~~~~~~~~~~~~~~~~~~~~~~~~~~~~~~~~~~~~~!

    “金明见过大王,见过诸位将军。”御园内,凉亭中,金明却是最后一个到来。

    “大将军辛苦。。。”

    “大将军。。。”

    “大将军。。”

    帐下,诸多军中大将皆是向金明热情的打着招呼,特别是其中一些年青的将领,他们曾多次追随于金明征战于外,对于金明的领军作战能力和他的机智那都是深深的佩服的,可以说,在韩国的军中,金明的威望,比之韩康这位老将军,那是高明的不知多少倍。

    陆准亲自斟满一斗酒来,走至金明面前,高声道:“来,金将军,且满饮此杯,以慰将军之辛劳。”

    “谢大王。”满满一斗酒,金明却是仰头一饮而尽。主与臣之间,就如多年知已良朋般,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陆准的帝王御下之术,在这一杯酒中,可谓是尽得人心,而身为臣者,能得主上赏识,得帝家如此垂青,此为将者一生又有何憾事可言。

    轻放下酒樽,金明却是自怀中掏出一卷绢布来,细细地平铺在石桌之上,方才道:“且请大王摒退左右,我自为大将细细道来。”

    朝身后挥了挥手,挥退掉周遭诸内侍之人,然而陆准的一双眼睛,却早已是盯住了金明拿出来的这一卷绢布来。

    韩地之四州,晋,魏之六州,以及秦之汉州,金州,雍州,楚之荆州,樊州这些个与韩之国土接壤的其它诸侯国州郡之地的地形图却是很清晰的标注于其中。

    这是一份很详细的地形图,可以说,有此图在手,足以抵得上十万精兵矣。

    而此刻,金明却早已是换上一副冰冷的面孔,自石桌上拿过一支玉箸而指地图朗声道:“大王,诸位将军且看,此为我韩之洛,梁,渑,临四州,此为魏之鹤州,此为晋之晋州,此为秦之汉州,雍州。此为我韩与秦之交界函谷关,此次,秦之宿将梁宽领马步军三十万,兵出函谷关而来,如今已经兵临曲沃,不日就可至渑州州城渑池,此为秦之一路,二路乃秦之新晋大将王翦,同军师李斯二将,领精兵十万,一路势如破竹,如今已经兵破野王城,不日就可至梁州州城高梁。其三路乃是秦之武穆王亲领大军十万,从魏国鹤州出发,以大将白起为先锋,前日收到战报,我临州之新郑以为其先锋大将白起所破。”

    “三路大军,一路主帅梁宽,其家族世代为秦之李氏大将,为秦之宿将也,梁家传至梁宽处,唯梁宽一人最为出彩,而至秦之武穆王上位后,梁宽常镇守函谷关,此人以善守而闻名于诸侯国,曾经此人凭函谷关之天险,以五万大军阻我三国三十六万联军二十七日之久,此人谓之良将亦不为过也。”

    “二路主帅王翦,李斯,此二人,王翦骁勇而善战,自秦王李显西征大宛而出名,曾一刀而阵斩大宛国第一勇士,后更是独自领军五万,攻克晋之河州,乃不可多得之骁将,上将也,而其副将军师将军李斯,其人本楚国上蔡胥,后至秦国,为秦王李显所用,一计而破晋国,二计得魏降,此人之诡诈,非绝顶谋士不可得比对也。”

    “三路主帅秦王李显,此人十六岁之前,一直默默无闻于世,整日只以诗书为乐,曾有书呆子之毁誉,然至其兄武昭王李思战死沙场,而被推上王位后,先以一已之力而兵退六国兵哉,平秦国之乱,二年举兵灭大宛月支氏,三年灭乌恒氏,四年灭魏,晋,如今举马步军五十万,号称百万大军,兵压我韩国,其人之能,当有惊天纬地之才也。”说到此,便是连金明这位位居韩国的龙骧左武卫大将军,此刻亦是变得一脸的惊诧莫明。

    以前不系统的说还不知道,如今这般系统的一说起来,方才觉得李显的可怕来。

    摆在明面上的如蒙恬,白起,王翦,李斯,梁宽,萧谨,除了萧谨一直都负责镇守肃州克制蜀国因为没什么大战,暂时还没什么名气之外,如何,白起,王翦,蒙恬,李斯,梁宽之名气,可谓是天下闻名矣。

    而如今秦王李显继位才四年时间,他竟然就已经灭了整整四个国家,而韩国,马上就是第五个。

    如此绝世枭雄般的人物,谁人不惊,谁能不惧?

    skbshge

第四十四回 金明论纵横() 
第四十四回 金明论纵横

    场中丝丝的吸气声,便是连陆准这位号称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韩顺王,此刻亦是冷不住狠狠地吸了口凉气。

    一直以来,陆准都很自豪于自己的为政能力,自他上位以来,六年时间,整个韩国的国力足足是往上翻了一倍有余,虽谈不上什么开疆拓土吧,但是在守成之余,亦算是一位绝顶之士。

    只要再给他十到十五年时间,陆准绝对相信自己有把握吞并掉魏国,晋国这两个曾经的盟友国。

    可是,在这种同样的情况之下,那秦之武穆王,竟然只用了四年时间,就已经吞并了两个强大的塞外民族,而如今,转过头来,就把与他韩国国力不相上下的魏,晋二个小国一举而吞并了。

    如此人物,当真是武功赫赫,威名天下矣。

    “如此,该当如何以抵挡之?”陆准一双虎目内,闪烁着耀耀精光,死死地盯着眼前这位号称韩国年轻一代的最顶级的大将。

    说有多害怕,那是假的,毕竟怎么说他们亦是属一方之人杰,虽谈不上有多惊天动地,但亦是不可多得的人物,只是对于如此武功赫赫之辈除了心生无限敬仰之外,亦是怀着莫明的畏惧,带着份心惊胆颤而已。

    “大王勿忧,微臣以有对策矣。”朗声哈哈一笑间,金明抖擞精神,意气风发间以手指地图嘿然道:“大王且看,秦之一地不过六州之地,其中,凉,安二州常年受那塞外大宛与乌恒之劫掠,民不聊生,肃州之地又常有山越蛮夷作乱,其州郡之内百姓亦是苦不堪言,秦国内,唯雍,汉二州最为富裕。”

    “秦之民不过八百万,兵却有足足八十万之巨,如此光军费开支,就将会是一个庞大到无法计算的数字,更何况,那秦之武穆王连年征战不休,如今兵吞于魏,晋二国六州之地,又出兵五十万于我大韩,大王以为,那秦国能在那魏,晋二国处留下多少兵马驻守?留守于秦之本土军士又有多少?”

    “五十万。。。哈。。哈哈哈,,那秦王能留守国土者兵不过二十万,而魏,晋二国处能留守者亦不过超过十万矣。”听得金明如此细细一分析,陆准稍一思索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原来那由李显举兵五十万,兵压韩国的巨大阴影压力,在听得金明这般一分析之后,不由得大是松了一口气。

    是啊,秦国拢共也就六州之地,而这六州里面,又有四个州几乎都征不到什么青壮兵丁,常年只靠雍,汉两州顶着,哪些国家,就算那秦之武穆王再厉害,他又能征得上多少兵?八十万兵马,那已经是顶天的了。

    八十万兵马,如今带到韩国来的就有五十万,而剩下的三十万,却要分守魏,晋二国六州加上秦国本土的六州,拢共十二州之地,在魏,晋二国刚平定,身后那大宛,乌恒二国亦是刚平定的情况之下,秦国,亦有多少兵马可以用?

    要知道,此时的秦国内部并不稳,相信,只要其内部稍微有一点点叛乱,秦王出兵于韩的举动就会半途而费矣。

    而想要让秦国内部出点问题,这实在是太容易了。

    不说那魏,晋这两个新降国里的那些剩下的皇亲国戚,那塞外乌恒,大宛两个塞外民族可是被那秦王李显给屠得几乎灭族,这等灭族大恨,又哪是那般容易化解的?

    这等深仇大恨,相信只需要韩国里派个智谋之士去随便挑拨一下,给他们点点火,保证他们会乱得不成样子。

    再还有,如今这天下,乃是诸侯国的天下,秦之后方,虽然暂时是被那秦王李显以铁血手段给平了,但他的侧方可是还有蜀,楚这两上庞然大物的。

    楚国想要入侵秦国可能有点困难,但蜀国要打秦国,那可是很简单的事情,而且这也是他们必须的出路,在这种情况之下,只要韩国许下足够的利益,相信就算那蜀国太祖刘康再蠢再昏聩老弱无能他亦是知道出兵的。

    见得陆准那一抹笑意正逐渐爬满他的双眼,金明知道,眼前的这位年青而强力的王他已经明白了自己的意思,金明方才继续道:“秦国虽看似来势汹汹,实则不然矣,我大韩有精兵三十万,若大王颁下全国征兵令,立可得可战之士百万不止,我军又有城池之利,只需紧守城池不与出战,秦军远道而来,至时只要晋,魏二国一乱,则王翦,李显二路二十万大军粮草必不能以为继,如此,我大军只需专心面对函谷关梁宽一路,梁宽善守却不善攻,臣愿领大军十万必为大王破之。”

    “好,好好好。。。金明将军威武,我大韩有金明将军,此我大韩之幸,孤之幸也。”此时的陆准,哈哈大笑间,一扫刚才的阴霾,又哪还有半分的不痛快。

    诚如金明所说,这看是来势汹汹的五十万秦军,那又有何惧之。

    当下,陆准顾盼间以眼横扫亭下诸文臣,朗声喝道:“诸臣公,何人愿出使魏,晋,蜀,楚,大宛,乌恒六国?”

    话落,边上就走出一老儿来,躬身道:“老臣李禀愿代大王出使蜀国。”

    “李老大人万万不可,老大人年事已高,而蜀地又山重水隔,实是不便,臣肯请大王还是另换一人为好。”边上,金明在收到陆准的眼神示意之后,忙不致的站了出来阻止道。

    这李禀乃是韩国太祖陆豹的授业老师,如今早已是过了古稀之年,一个七十来岁的老头儿,走路都有些颤抖了,那蜀地重重大山环绕,山高水远的,谁又能放心让他出使那蜀国。

    当然,这李禀如此一来,却也只是个抛砖引玉的意思,如今韩秦二国之大战在即,胜则存,败则灭国,当此乱时,国必有生妖孽于世,诸臣公当有怠慢侥幸之辈于其中,李禀,为韩开国太祖之授业恩师,一生忠于韩,而其本人,更是位居于司徒之责,此时站出来,以如此高龄说如此豪迈之话,又让那些后辈们如何能不出力。

    好在能挤进这个凉亭内的人,都不是什么蠢人,李禀如此作为他们自然是看得明白的,反正这事儿也推脱不了,无非也就是一个远近的问题,何况说起来,那蜀之地虽然远,去出使的人却是最安全的,可比那出使晋,魏二国去做那挑拨离间的人要安全又容易的多了,毕竟如今那晋,魏二国,已经归属于秦,秦之新定,内中排除异已,检查那些容易生事的人自然是很严格的,所以,出使蜀国,并不是什么坏事,反倒可以说是个大好事,何况此时站出来代替李禀,还能收到包括韩顺公陆准,及大司徒李禀这位二朝老臣在内的人情好意,何乐而不为?

    “微臣刘付愿代李司徒出使蜀国。”左侍郎刘付横出一步,抢先而出,接下了这个看似山遥路远,最为辛苦,却是有着最大好处的差事。

    “如此辛苦刘侍郎了。”朝刘付点了点头,陆准很是满意的朝他笑了笑,相信有这一次的机会,只要韩国不灭,刘付他这个左侍郎的位置,当可以往上再挪一挪了。

    “臣李德愿代大王出使楚国。”

    “臣吕柄愿代大王出使晋国。”

    “臣侯愉愿代大王出使魏国。”

    好差事被刘付给抢了,剩下的差事,分发给朝中其它人,他们不知道今天的密谋那肯定是不行的,能够出使他国的,就只能是这亭上的诸人,这其中,陆准这位韩国顺公和李禀这位太祖授业恩师肯定要排除在外,金明升为韩朝主将,同那韩康一样,是要上战场统军对战秦军的,肯定也不行,其它几员将军,那更不用说,也都是要随着上战场的,所以,出使的人只能是从到场的三公和几位侍郎当中选。

    没得说的,诸多侍郎只能是乖乖的自己走了出来接了这个差事。

    见得堂下诸多臣如此乖巧,不由得大是得意的哈哈大笑,举杯遥敬诸人,一饮而尽。

    skbshge

第四十五回 骁骑之志() 
第四十五回 骁骑之志

    曲沃城内,梁宽高坐于上,边上刚赶到的黄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