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世界历史1000问 >

第60部分

世界历史1000问-第60部分

小说: 世界历史1000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铁托于1980年5月4日下午3∶05(当地时间)在卢布尔雅那逝世。根据他生前的愿望,他的遗体被安葬在贝尔格莱德德迪涅的花房里。这个小小的花房,是他平时最喜欢去灌浇花草的地方。

    何谓不结盟运动?

    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针对当时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严重对抗殃及广大中、小国家的情况,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埃及、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倡议下,首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25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发展中国家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的斗争,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文化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不结盟运动的成立是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自强的新开端,在支持和巩固成员国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维护成员国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

    不结盟运动不设总部,无常设机构。它定期召开首脑会议、外长会议、协调局外长会议及纽约协调局会议等。首脑会议为不结盟运动的最重要会议,自1970年起,首脑会议会期制度化,每3年举行一次。

    何谓哈尔斯坦主义?

    哈尔斯坦主义,即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推行的一项对外政策。1955年9月,由外交部国务秘书哈尔斯坦建议制定。声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单独代表整个德国,不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不同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建交的任何国家(作为四个战胜国之一而对德国统一负有责任的苏联除外)建立或保持外交关系。根据这一政策,当南斯拉夫与古巴先后于1957年和1963年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建交时,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就同这两国断交。

    勃兰特是哪国政治家?

    勃兰特,1913年12月18日生于德国北部的海港城市吕贝克。他是一位19岁售货员的私生子,因而他只能随母亲的姓,取名为赫伯特·弗拉姆。后来母亲嫁人,小赫伯特就同外祖父相依为命。他的外祖父路德维希·弗拉姆是位坚定的社会民主党人,小赫伯特经常听他讲社会民主党斗争的故事以及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这一切在小赫伯特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社会民主主义思想的种子。

    16岁时,赫伯特加入社会民主党,1931年加入社会主义工人党,并出任该党吕贝克党组织『主席』。希特勒上台后,残害一切进步人士,他被迫转入地下工作。为了免遭逮捕,他改用维利·勃兰特的名字(这一名字一直沿用到他逝世),乘坐游艇偷渡到丹麦,开始了长达12年的流亡生活。

    很快他又从丹麦转到了挪威,在异国他乡坚持反法西斯斗争。1937年,他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参加了西班牙内战,在马德里保卫战中采访报道。1940年,德国入侵挪威,勃兰特又辗转逃亡到瑞典并入了挪威籍。在瑞典,他成了一名记者,积极报道了德国对挪威的入侵。

    1957年10月3日,勃兰特恢复德国国籍后被选为西柏林市市长。他以自己杰出的才干和出『色』的政绩赢得了众多的赞誉,被人称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市长”。

    新东方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969年,勃兰特出任联邦德国总理,放弃哈尔斯坦主义,正式推行新东方政策。其主要内容是:一、承认战后欧洲各国的现有边界,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关系。二、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表示愿意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表示愿意以和平方式谋求国家统一。

    新东方政策反映联邦德国在国际形势缓和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摆脱美国的控制,谋求独立的外交,提高国际地位的倾向。“新东方政策”以联邦德国的地位和利益为出发点,以实现德国统一为目标,是联邦德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重新发挥重要作用的开端和标志。

    何谓华沙之跪?

    1970年12月7日上午,整个东欧大雪压境,这是当地最寒冷的季节。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时,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死难者纪念碑下。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这本来是一个十分普通的仪式,随行的人开始等着这个仪式的结束。

    突然,勃兰特的双腿跪在了犹太人死难者的纪念碑下,他的这一举动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他们被勃兰特的举动惊呆了。广场上一片肃静,只有大雪在天地间纷纷扬扬飘洒。

    随即,在场的记者醒悟过来。镁光灯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碑前划出道道耀眼的光芒。第二天,东欧的各大媒体上,都登着德国总理跪在二战时期被德国人杀害的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的照片,凡是看到这张照片的人无不为之动容。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深深的忏悔,这一跪的分量重如泰山。

    三年后,当勃兰特接受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莉亚娜·法拉奇的采访时,问他在敬献花圈之前为什么没有安排这个仪式,而自己突然作了这个决定,勃兰特说:“尽管我很早就离开德国,二战期间在国外从事反法西斯的斗争。但是现在我是西德的总理,我对希特勒上台搞法西斯主义觉得有道义上的连带责任。那天早上醒来时有一种奇异的感觉,我觉得不能只限于给纪念碑献一个花圈。我本能地预感到将有意外的事情发生,尽管我不知道是什么事情。献完花圈后,我突然感到有下跪的必要,这就是潜意识吧。”勃兰特解释他的下跪之举“不仅是对波兰人,实际上首先是对本国人民”,因为“太多的人需要排除孤独感,需要共同承担这个重责……承认我们的责任不仅有助于洗刷我们的良知,而且有助于大家生活在一起。犹太人、波兰人、德国人,我们应该生活在一起。”

    你知道三八线的由来吗?

第60章 当代史(5)() 
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期间,美苏军事首脑就苏联对日宣战后双方海、空军活动范围达成协议,但双方陆军间并未划出明确界线。因此,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后,苏军立即在朝鲜北部登陆并向南推进,大有占领整个半岛之势,而美军这时仍在太平洋与日军激战,远离半岛。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国务院提出美军应立即在半岛南部登陆北上,以免朝鲜全境被苏占领,而美陆军则认为无法办到。为寻求解决办法,他们在8月10日夜召开紧急会议。于是,当时任作战参谋的腊斯克(后来曾任美国国务卿)和他的一个同事便提出了以朝鲜中部北纬38°线(简称三八线)为界作为美苏地面部队作战和受降分界线的方案。13日,此主张被杜鲁门批准,15日送交苏、英『政府』。苏联表示同意,因为斯大林打算以在朝鲜的让步换取美国同意苏军占领日本北海道(实际上美国坚持独占日本,未作让步)。8月15日日本投降,9月2日太平洋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在一项命令中将美苏间关于北纬38°线的决定公布于世,已进入38°线以南的苏军即后撤回到此线以北。9月7日美军才在半岛南端登陆。

    自8月下旬起,三八线两侧便已禁止人员物资交流,铁路被切断。9月上旬通讯联系也被中止,朝鲜南北之间已处于被分割状态。

    韩国和朝鲜是如何分裂的?

    二战结束后,美苏分区占领朝鲜,北边由苏占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南边由美占领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朝鲜南北分别建国以后,苏军于1948年12月撤离朝鲜北半部,翌年6月,美军也从南朝鲜撤军。

    朝鲜南北分别建国后,双方关系迅速恶化,三八线上不时发生流血冲突。据统计,仅1949年一年三八线发生大小武装冲突达2600余起,且规模越来越大。到1950年6月25日,终于爆发了全面战争。

    这场战争本意是希望通过武力手段恢复国家的统一,但三年战争的结果是双方重新回到了三八线。这样,三八线两侧的对峙局面和国家的分裂状态便维持下来了。

    为什么有“冷战”?

    “冷战”一说是当年美国政论家斯沃普在为参议员巴鲁克起草的演讲稿中首次使用的。二战结束后,美国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敌视和遏制政策,因此巴鲁克说:“美国正处于冷战方酣之中。”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在这段时期,虽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方社会主义国家两个阵营之间分歧和冲突严重,但对抗双方都尽力避免导致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世界大战)爆发,其对抗通常通过局部代理人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却又不诉诸武力”,因此称之为“冷战”。

    你知道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吗?

    1946年1月,丘吉尔应邀访美。3月5日,他在美国总统杜鲁门陪同下抵达密苏里州富尔顿,在杜鲁门的母校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丘吉尔在演说中公开批评苏联“扩张”,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着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罗斯福强调:美国高踞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不能对苏联的扩张采取“绥靖政策”,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联合英语民族同胞,制止苏联的“侵略”。

    何谓蒙巴顿方案?

    蒙巴顿方案即“印巴分治”方案。1947年6月,由英国驻印度最后一任总督路易斯·蒙巴顿提出而得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帝国主义迫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强大压力,提出“分而治之”的方案。其主要内容是:根据居民宗教信仰,英属印度分为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分别建立自治『政府』;巴基斯坦由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构成;王公土邦在“移交政权”后享有独立地位,可分别谈判加入印巴任何一个自治领。这个方案为当时的主要政党印度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所接受。1947年8月15日,英国把在印度的政权分别移交给印度国大党和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从此告终。英国在印度的经济利益基本未受影响,而印度独立法规定的内容又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形成了一些争端,其中最严重的是克什米尔问题,为印巴日后的长期冲突埋下了伏笔。

    第一次印巴战争的结果如何?

    1947年8月,印度、巴基斯坦分治时,蒙巴顿方案规定克什米尔人自由选择归并印、巴一方或宣布独立。印度利用其分治时控制的克什米尔议会通过决议,宣布该地区归属印度。同年10月27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爆发了第一次战争。印度参战部队有2个师及若干土邦部队约4000余人,巴基斯坦参战的多为部落武装约5万人。印、巴军队经过1年多的争夺战,双方伤亡惨重,胜负难分,后在联合国干预下于1949年1月停火。印度方面控制了克什米尔地区23的土地和34的人口,其余为巴方控制。这次战争没有解决克什米尔归属问题。

    古巴革命是怎么回事?

    1952年3月10日,巴蒂斯塔·伊·萨尔迪瓦在美国支持下发动军事政变再次上台,实行亲美独裁统治,激起国内不满,全国各地不断发生示威和暴动。1953年7月26日,f。卡斯特罗带领一批青年攻打圣地亚哥的蒙卡达兵营,失败后被捕入狱。1955年5月获释,随即建立了革命组织七·二六运动。1956年12月,卡斯特罗又组织一批青年从墨西哥乘“格拉玛”号游艇渡海回古巴,登陆后转战到马埃斯特腊山区开展游击斗争。1957年3月13日,以j。安东尼奥·埃切瓦里亚为首的一批青年学生攻打总统府,失败后建立三·一三革命指导委员会,转入拉斯维利亚斯省山区打游击。1958年,人民社会党也在亚瓜哈依地区组织游击队。不久,这两支队伍同七·二六运动领导的游击队主力汇合成一支较大的起义军。同年10月,卡斯特罗颁行土地改革法,各阶层人民组成广泛的统一战线。12月,起义军解放圣克拉腊,消灭『政府』军主力。接着,挥师西进,直指哈瓦那。在革命形势的『逼』迫下,巴蒂斯塔·伊·萨尔迪瓦于1959年1月1日逃亡国外。起义军进入首都哈瓦那,宣告古巴革命的胜利。接着,临时『政府』成立。卡斯特罗担任武装部队总司令,同年2月出任『政府』总理。

    三和路线的基本构想是什么?

    三和路线,即“和平过渡”、“和平竞赛”、“和平共处”,这是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对外战略的主要内容。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开始调整对外政策,缓和紧张的局势。1956年2月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在对外政策方面的观点,其新外交政策的核心就是“三和路线”。其基本构想是:与西方国家和平共处,在和平竞赛中超过美国;强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可以通过议会道路和平取得政权;对社会主义国家强调一致『性』并谋求美国的认可;对亚非拉地区则加紧渗透扩张,鼓吹通过和平过渡走非资本主义道路,以便把这些国家纳入自己的战略轨道。

    美国因何断绝与古巴的外交关系?

    1959年6月,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新『政府』成员发生很大变动,『政府』重要部门绝大多数被主张实行激进政策的人所掌握。美国『政府』担心控制不了古巴,后院起火,动摇美国在拉美的统治基础,于是对卡斯特罗政权有了猜疑和嫌忌,试图『逼』迫卡斯特罗投诚。但卡斯特罗不买美国的账,导致双方的关系日益恶化。1961年1月5日,美国宣布同古巴断绝外交关系。同时,从经济上封锁依靠生产和销售糖类来维持国计民生的卡斯特罗政权,使它的食糖卖不出去,寄希望于通过卡断古巴经济命脉来迫使卡斯特罗投降。

    何谓猪湾事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