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骠骑天下 >

第117部分

骠骑天下-第117部分

小说: 骠骑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孟青山,另一路大军由他的忠心部下海丰所率领,出击西瓯!岭南的大混战,提前到来了!

    ……

    始作俑者陈胜,并不知道,并不知道,他偶然的举动,给岭南的局势造成多大的改动。这时候,他正在一间破落的小院子里,看着檐前落雪,不知心里想着什么。院子西侧,“叮叮当当”的打铁声音,很有节奏得响起。让这落寞清静的院子多一份清静。

    这是黑水阁的另一个据点。杨燕等人已经从秘密渠道撤出番禺。如今番禺城里有价值的信息已经搜罗一空,而岭南的战争一触即发,黑水阁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去处理。灵珠儿因为怕冷,躲在屋子里不肯出来,而樊跖和看守据点的一个老铁匠混熟,迷上了打铁,卢建辉等人散在周围,守护着院子的安全。让偌大的院子,变得格外的冷清。 

章 二零五九 老铁匠() 
虽然岭南的战争一触即发。但陈胜并不急着离开番禺。有李左车主持着军务,他并不担心会出什么乱子。再说了,这是岭南的内战,不会轻易扩大到波及秦军。秦军只需按兵不动,监视南越各路大军的动向,便可以高枕无忧。

    最让陈胜欣喜的还是西瓯的军队进入南越。要知道,秦军南征,抵抗力最强的是南越,但实际上,战争进行得最为艰苦的是西瓯战场。接着崇山峻岭的优势,西瓯以少拒多,硬生生地把秦军拖住,秦军苦战近两年,都无法取得满意的战国。因此秦国不得不把战争的中心转移到南越,试图一举攻克南越之后,从南越出兵政府西瓯越族。如今西瓯将主力进入南越,参加了南越的内战,自身的防御力量也会随之下降。这样一来,和西瓯作战的秦军,压力便可减轻不少,甚至可以趁机发动猛攻,取得一定的效果。

    站在屋檐下,雪霰扑面。不过身上披着厚实皮袍的陈胜却感觉不到多少寒意。如今岭南局势再度发生变化,看样子秦军的推进速度又会加快很多。身为闽中郡的郡守,陈胜对朝廷如何处理南海这么大的一块地方,非常关注。来番禺这个地方,他主要便是要调研此事。

    在他看来,如果南海诸地,要是能够像闽中郡一般发展起来,那是最好不过了。但闽中郡的发展,离不开凌家的鼎力支持,数以百万计的金钱源源不绝地投入其中,才能够让闽中郡迅速崛起。但陈胜更加清楚,闽中郡每年的收益,实际上还是来源于他从后世所带来的那些技术。闽中郡的生产,已经基本满足了整个秦国的消费,实在无法再扩大生产。

    凌家已经在闽中郡投入巨大,短期内不肯能再拿得出巨资注入岭南。朝廷也不会让凌家的触手太长,在帝国的南方拥有这么多的产业和财富。

    但按除了凌家,天底下只有乌家才有这样的实力。除非万不得已,陈胜不会愿意看到乌家的财富流入岭南。但实际上,陈胜也清楚,乌家恐怕也不会轻率做出这样的事情,把资金注入岭南这一块地方。要知道,闽中郡虽然荒蛮,但好歹与齐、楚接壤,对中原文化素有向往,对朝廷的抵触不算太厉害。但南海的越民,由于五岭隔绝,对待自己的传统可是根深蒂固。想同化他们,没数十年的苦工,绝无可能。所以即使平定岭南之后,这里也得必须长期驻守大军,才能够确保安全。再这种地方投资,显然是要冒着非常大的风险;再者,岭南与中原隔绝,运输不便,货物也不易运输出去,这才是阻挠了岭南发展的最大限制。

    种种客观因素表明着,岭南的发展,绝不可能像闽中郡那般迅速。

    对于自己得出来的结论,陈胜叹了一口气。在这个时代,世上的土地很多,但是秦国的人口却是有限的。即使是他这种穿越者,也不可能无中生有,让秦国的发展加速。

    长叹了一声之后,陈胜回过神来,听着走向了铁匠的作坊那边。

    天气虽然严寒,但铁匠的作坊里却是一片暖洋洋的。一进去,陈胜便看到,老铁匠用夹子夹着一块通体暗红的金属,而樊跖光着膀子,憨笑着按照老铁匠所说的法子,用大锤锤锻金属,火光四溅。从表情上看得出来,樊跖对这份工作非常满意。见陈胜进来,樊跖抹去脸上的汗水,说道:“陈胜,你来啦,这是我铸的剑,这把剑打好之后,我送给你,怎么样?”

    陈胜连连点头,笑道:“自然是好的。”陈胜转头对着老铁匠说道:“老师傅,这么冷的天气,也不歇息一下?”

    老铁匠见陈胜进来,神态稍稍变得拘谨一些,说道:“少爷,正因天冷,干点零碎活,日子才容易打发些,这番禺,已经好多年不像这么冷了。”

    一边说着话,老铁匠一边夹起樊跖锤锻过的金属,小心翼翼地放在一边的石槽里。石槽里面有着一层浅浅清水,金属放在里面,还不能没尽。“滋滋”一阵水雾腾起,将整个房间都变得云雾缭绕起来。稍稍触碰了槽水之后,老铁匠迅速提起金属,然后再放进去,反复再三,最终才拿出来,继续放回了烧得正旺的炉火之中。

    陈胜见老铁匠这动作有些古怪。他在军中,也见过工匠们冶炼铜铁,铸造武器,但却无像老铁匠这般动作。他好奇问道:“老师傅,直接把这铜块放到水里不就好了吗?何必反复?”

    老铁匠咧嘴一笑,说道:“少爷啊,这是我家祖传下来的法子,我也不知何故。但是祖先留下的法子,肯定有好处的。我铸造出来的剑,比起其他人铸的剑要锋利、坚韧多了。”

    陈胜微微点头。他应杨燕提起过,老铁匠祖上是楚国人,后来因为铸剑出名,酷爱宝剑的越王招到越国,帮越王铸造宝剑,后来因为越国衰落,老铁匠的祖辈便迁出了越国,往南发展,不知何故,竟然到了番禹这个地方。老铁匠因为锻造刀剑的技艺超群,被前任南越王看中,成了宫廷的铸剑大师。但因为后来南越王病死,他的儿子孟黑龙继位之后,看上了老铁匠的女儿,强行将老铁匠的女儿纳入宫中。但不久之后,老铁匠的女儿却死于王宫,让老铁匠对孟黑龙痛恨不已。于是离开了宫廷,在番禺街头当了铁匠。

    杨燕之所以能够说服老铁匠把自己的地方让给黑水阁当据点。正是杨燕查到了老铁匠的女儿的死因,是因为孟黑龙一次喝醉酒之后,狂性大发,用刀把铁匠的女儿给杀死。杨燕给老铁匠保证,必然会杀孟黑龙给老铁匠的女儿报仇,因而说服了老铁匠。

    陈胜想了想,指着那石槽上的水,说道:“想来这石槽上的水来历也不凡?” 

章 二零六零 一封奏书() 
老铁匠讶然看了陈胜一眼,好一会才说道:“少爷果然厉害!我家的铸剑,之所以与众不同,一来锤炼的法子和他人不同,二来便是这水的缘故。这水是我从深山的泉眼里打回来的,用我家传法子来淬炼金属,锤炼出来的刀剑,韧性、强度都是一流的。可谓是百折不挠。”

    闻言,陈胜眼睛一亮。春秋战国时期,有着很多宝剑的名字流传下来。这些宝剑有些有幸流传到后世,其中不少依旧锋利无比,吹毫断发。这还不止,最神奇的是,这些宝剑,还有着神器的记忆功能,即使被巨石压弯,但压力消失之后,金属不会恢复最初记忆金属般神奇的效果。这种技术,进入二十世纪之后,才开始被人们窥探出锻造的法子,但在数千年前的古人,已经利用它制造宝剑了!

    陈胜相信,老铁匠所言的韧性,便是类似于这种记忆金属的特质。最关键的本分,可能是来自石槽里的泉水,泉水坑有着某种金属离子,在淬炼金属的过程之中,这些金属离子依附到了锤炼的剑体上,如此反复多次之后,便形成了合金的形式,增强了金属的强度和韧度。变成了传说之中的削铁如泥的宝剑。

    陈胜对老铁匠的锻造法子大感兴趣。想仔细询问,但想到这种神奇的锻造法子,老铁匠如何肯轻易说出来,只好暂时忍住了自己的想法。但陈胜也不客气,当即拜托老铁匠给他打造一批古怪的武器。让锻造经验无比丰富的老铁匠,也感觉到无比困难。好在陈胜这些武器都有详细的图纸可以参考,不然还真难处理。

    和老铁匠聊了一阵之后,陈胜便让樊跖继续在这里找乐子,自己则是回到房里,给皇帝陛下写奏章去了。

    他在来番禺的路上,便已经打定主意,要多给皇帝写奏章,争取混得脸熟些。想到便要做到。

    陈胜的奏章不短。而且所涉及的方面极多。一开始便从岭南的战事说起。和岭南的将领们不一样。岭南各路大军,给皇帝上奏章的时候,基本都是伸手要钱、要粮和要兵,或者是请战功,要赏赐。皇帝每每看到,想到巨大的开支都会大觉头疼。

    但陈胜和其他人不一样。他的奏章里将岭南的局势简单扼要说一遍之后,便提出要求:撤军!

    当然不是全盘撤军。陈胜认为,岭南如今内乱已生,秦军可以坐享其成,无需再陈兵数十万,只需留下十到二十万精兵,逐步蚕食便可。六路秦军,只需留下三路,从南越聚拢,灭南越后,再从容推进,一举消灭西瓯。这样一来,秦军便可以减少近三十万大军的军粮开支,节余的巨额钱财,可以用开发岭南已经征服地区的资源,为帝国获得巨额的收入。

    第二,陈胜提到了皇帝即将出巡的事情。陈胜在奏章里说道,东巡封禅,都是一件大事。但不宜铺张浪费。为了彰显皇家豪富,不应向当地黔首百姓征收税赋徭役,还应当有所减免,以彰显皇恩浩荡,等等,等等。

    本来陈胜还有不少提议,但他也觉得,一下子把这么多想法措施提上去,皇帝看了不知心中会有何种感想。于是只得暂时忍着。隔两天再给皇帝上书。

    陈胜却是不知道,自己这一份上书,皇帝是深以为然,但却让朝廷文武百官大为恼火。原因无他,在他们看来,陈胜捞过界了。

    进军撤军,这些都是朝廷军方才有资格议论的问题。即使是前军主帅任嚣,在提出这样的建议的时候,也得先和军方的大佬们打过招呼,私底下商量妥当之后,再以奏折的方式上报。此能朝廷的潜规则,但陈胜这奏书,却绕过了军方,直接到了皇帝的手中,让他们很被动。如何让军方不恼火。

    但军方的不满与朝廷文官的反应比较起来,军方长官的反应,简直不值一提。

    不少官员都想趁着皇帝东巡,狠狠地捞上一笔,别的不说,陪伴皇帝出巡,各地必须要广征劳役税赋,这些临时征收的钱财,当地的官长不会全部用到皇帝的出巡开支上去,必然会截留部分,还会给他们送上厚礼。但是倘若皇帝采纳了陈胜的建议,让少府掏了腰包,来个自费游,那么文官们哪来借口向下面要钱?!断人财路,不啻于杀人父母,陈胜此举,实在是大大触怒了不少官员,包括各地想发财的郡守县令们。

    最让人郁闷的是,陈胜对于自己已经激怒了满朝官员,却浑然不知。直到回到了军营之后,收到了老师的来信,才知道朝廷大员对他的不满。也才知道,近期朝廷里对他的弹劾大为增加,有骂他沽名钓誉的,有骂他官商勾结,中饱私囊,更有人骂他在闽中勾结当地的的越民土族,图谋不轨……一时间,朝廷的后起新秀,转眼便变成了一个大恶棍。实在是变化太快。

    不过骂声也持续不到几天的样子。皇帝看了陈胜的奏章之后,召来了太尉王贲商议了几天,便给南方前线的任嚣下令,来年春天,撤攻打西瓯两路大军,暂停对西瓯的进攻。让任嚣全力应付南越的战事。

    但领人意外的是,两路大军,只有一路撤回了秦国腹地,另外一路,则被任嚣派去参与灵渠的修筑。有了近十万大军的加入,灵渠的进度,可以更快速地完成了。

    朝廷的诏书一出不少文官见风转舵,停止了对陈胜的攻击。御史大夫冯劫,更是上书皇帝,对陈胜的奏章表示赞同:皇帝应该自己掏钱去巡游。而且冯劫提出了一个更让百官们觉得是噩耗的消息建议:既然皇帝自己都掏腰包了,那么陪同皇帝出巡的百官们,是否也应该拿点钱出来呢?

    这个建议实在过分了些。皇帝都觉得有些不妥,但是却让少府拿出了二十万金,当作此次出巡的资费。二十万金看似很多,但绝不够用。好在新任少府章邯有些脑筋,建议皇帝普天同庆,拿出几个名额卖出去,让那些大商巨贾们竞价购买,以获得陪伴皇帝出巡的资格。

    此举虽然受到了丞相和咸阳学宫的博士们一致的反对。但皇帝却认为是个不错的法子,大笔一挥,空出了五个名额,以一万金为底价,不封顶的竞拍方式,筹集资金,替代民间的税赋征收。 

章 二零六一 是去是留() 
皇帝虽然好大喜功,喜欢虚名。但实际上皇帝对于利益和名声,更看中前者。能够不加税赋,便能够获得一笔丰厚的资金,虽然传出去有碍名声,但对于寻常黔首来说,却是天大的好消息。

    五个名额,最终以均价五万金的代价,卖了出去。其中以陇西乌家最为出风头,一下子买下了两个名额。不过和乌家齐名的凌家,却没有出价。有人质疑,凌家在闽中的投入过大,短期之内根本拿不出这么多的金钱败家。

    但也有人反驳,说凌家在闽中的收益巨丰,之所以如此,只是因为凌家家主和少主都是女流之辈,跟着皇帝出巡,有碍礼制,所以才规避了这样大出风头的机会。

    但实际上,凌家家主,清夫人的考虑却是这样的,皇帝不知是不是受到了陈胜的影响,动辄便想从大商巨贾的身上拔毛,凌家家底虽然丰厚,但没必要每次都要出风头。一来容易激怒咸阳的那些大富大贵们,二来是,皇帝一年到头都想着如何把手伸进这些商贾的钱袋子里,凌家可不能真的傻乎乎地把钱袋敞开,无条件把辛苦挣来的钱流到皇帝的口袋之中。

    五个名额卖出之后,皇帝巡狩的资金变得充裕无比,本来计划要征收的税赋,也搁置一边。治粟内史隗林对此暗暗松了一口气。他可知道朝廷的税赋着实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