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李唐王朝二十帝 >

第17部分

李唐王朝二十帝-第17部分

小说: 李唐王朝二十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玄武门的战略重要『性』。

    与此同时,羽林军将领葛福顺与李仙凫分别率军经过激战攻下了玄德门和白兽门,并且会师于凌烟阁前,这时,既定的口号响起,大喊大叫声传到玄武门,李隆基立马下令开始进宫,起义军势不可挡,玄武门被拿下。

    距离皇宫越来越近,此刻正在宫中值班的那些羽林军将士们也听到了大喊大叫声,也都纷纷拔剑接应。

    我们再来看看韦后,韦后听到外面的呼喊声,大惊失『色』,此刻的她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赶紧跑,可是,都这节骨眼上了,跑是跑不掉了,等待她的只有死路。

    在慌『乱』中,韦后被杀,其女安乐公主亦然。在这个晚上,韦氏党羽被扫『荡』的所剩无几。上官婉儿也在求情无果后被李隆基下令诛杀。到二十一日白天,皇宫内外基本上恢复安定。

    二十二日,为了革命的彻底『性』,一些残余势力和与韦氏集团有瓜葛的人员也被诛杀。革命嘛,流血是必然的。

    二十三日,太平公主传唐少帝李重茂的旨令,请相王李旦就任皇位,这李重茂自然也不是心甘情愿的让出皇位,但有什么办法,想活命就得腾出皇位,毕竟此时的李重茂也才16岁而已。不过这李旦却不想当皇帝,是真的不想当,他前边都已经两次让出了自己的皇位,第一次是给自己的母亲武则天,第二次是给自己的哥哥唐中宗李显。不过这年头也没有人比他更适合担此重任了,要么辈分不够,要么资历太低,所以,再三推辞下的李旦还是就任了大唐帝国的一把手儿。

    公元710年六月二十四日,唐睿宗李旦复位,唐少帝李重茂继续当温王。

第33章 唐睿宗李旦(太平公主的野心Ⅰ)() 
成功的诛灭韦后一党,唐睿宗李旦也顺利的再登皇帝大位。古时新皇登基时有儿子的也就捎带手把接班人给定了,此时的睿宗李旦很显然有儿子,而且年纪也都不小了,按理来说太子之位应该归长子李成器,他是长子,也是嫡子,不出意外的话太子就归他了,但是意外的是,他有个弟弟名叫李隆基。

    李隆基是睿宗的第三子,但正是由于其在诛杀韦党时的功绩,使得李旦在册立太子的事情上举棋不定,于情应该选老三李隆基,因为是他才让自己重登皇位,于理呢则应该选老大李成器,因为他是法定继承人。

    就在太子之选难以定夺的时候,老大李成器站了出来,对老爸说道:“立太子是国家的大事,正常时候应该选嫡长子,但非常时期就应该选有才能有功绩的,这个一定得把握好,不能含糊。”最重要的是接下来的这句:“儿臣斗胆以死请求不要立我为太子!”(我觉得他是害怕自己成为第二个李建成,你们觉得呢?)

    老大李成器显得很诚恳,而且每次上朝都主动辞让太子之位,朝中的王公大臣们也说老三李隆基对社稷有功,适合当接班人,久而久之,睿宗李旦就欣然接受并赞扬了老大李成器让太子位于李隆基的举动。

    李隆基得知自己老爸将要立自己为太子那也是既欣喜又觉得不好意思,所以又上表辞让,原因是李成器是老大,应该当太子。

    就这样你辞我让的意思了一番,最终,睿宗李旦诏告天下,意思是这样:这个太子的人选呢,本来应该是老大李成器的,但老三李隆基为国家出了力,这是大家都能看见的,现在老大又主动将太子让给老三,我很是感谢他,所以呢,我宣布,大唐王朝的下一任接班人是李隆基!

    当然了,李成器让出了太子位,也博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他也因此被奖励了更多的封地和财物,名利双收,还不错。而且这位仁兄还真挺安分的,在后来李隆基继任皇位后,他是不折腾不闹腾,不拉帮不结伙,对朝政也是尽量的不参与,所以很受自己三弟的尊敬,后来他死后被追封为皇帝,是为唐让帝。

    看似大唐的天空已经乌云散去,光明即将来临,但还有一朵乌云游弋在长安城的上空,久久不肯离去,这朵云就是李隆基的姑姑,睿宗的亲妹妹太平公主,这位姐姐也是个非常有政治野心的家伙,单单从她在女皇时期就要求妈妈武则天立自己为皇太女就可以看出。

    看到精明干练的李隆基被立为太子,作为姑姑的太平公主并没有因此而感到高兴,正是因为李隆基这个侄儿太有才了,不利于自己掌控,所以就会阻碍她政治野心的释放,因此这当姑姑的就百般的与李隆基唱对台戏。

    先是指使手下散布流言说李隆基不是老大,不当立为太子,要立也得立睿宗的长子李成器或者高宗的长孙豳王李守礼,以此来给刚刚上任太子位的李隆基以舆论压力(尽管没什么压力)。她还在李隆基身边派遣了好多卧底,用来监视太子李隆基,这使李隆基感到很不自在。

    尽管这时朝中的大臣有好多都是站在太平公主的列队中,但也有踏踏实实一心忠于李唐的爱国知识分子,像这个宋璟、姚崇等等,这俩人就秘密的给皇帝李旦说道:“老板呐,这宋王李成器是您的长子,豳王李守礼是高宗的长孙,您妹妹太平公主在这之间不停的做文章,使得太子李隆基很没有安全感,您应该下旨将李成器和李守礼调到地方上去任职,还有将您的妹妹也打发到东都去,这些个人老待在首都那也不利于国家的安定您说是不是。”

    唐睿宗李旦听后,心想也是这么个理儿,所以就将他的长子以及高宗的长孙李成器和李守礼二人调任到地方了,但对于太平公主来说,他却有点舍不得,原因是他老人家已经没有亲兄弟在世了,如今就剩下这一个亲妹妹,怎能离得那么远。

    所以李旦向他的臣子宋璟、姚崇说明了这个情况,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折中的办法,把太平公主一家安置在了比东都洛阳离长安近一些的蒲州(不过后来没过多久就又被召回长安)。

    太平公主也只好遵从安排离开了长安,安排完诸王和太平公主后,紧接着李旦就下旨让太子李隆基监国,唐睿宗是个不爱好权力的人,就在他继位还不到一年的时候,711年的四月,他就召集三品以上的官员来宫中,与大家商量传位与太子的事情,但这件事遭到了太平公主等人的极力阻挠,说:“陛下您身体还硬朗(五十岁),正是为国家做贡献的时候,怎么能这么快就辞职不干了呢?这样可会令国家子民们失望的。”

    睿宗李旦的辞职以失败告终了,那就在继续上班吧,到了第二年的七月,也就是712年的夏天,这个时候刚好撵上彗星路过地球,太平公主就派会看天象的术者给皇帝李旦说道:“彗星入太微,这是个很不好的天象,这意味着皇帝会有灾祸,皇太子将要成为天子。”这话的意思说白了就是太子要弑君夺位。

    李旦听后,也分不清是真是假,因为在古代,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那都是很『迷』信的,封建社会就是这个样子,更可况天象这东西又那么高深莫测,当然使人有理由相信它的灵验『性』。这不,这个术士他就说对了一半,因为在今年,时任太子的李隆基还真就当上了皇帝,只不过不是夺来的,而是通过正常渠道获得。这是个什么情况呢?请容我细细道来。

    原来这个唐睿宗李旦啊,当他听到术士给他报告的这个不好的消息后,并没有像其他皇帝一样,将可能要夺位的太子赶紧逮起来严惩,他是这么想的:既然老天都要让我辞职不当皇帝了,那我还干嘛赖着不走?说走就走,撂挑子走人,退位!

第34章 唐睿宗李旦(太平公主的野心Ⅱ)() 
李旦终于大大方方的做出了他皇帝生涯里最后一个很睿智的决定,退居二线,让儿子李隆基登基为帝,自己为太上皇。

    这次李旦是铁了心的不干了,所以太平公主等的阻挠没有奏效,但太平公主这位有野心的女政治家并没有放弃自己的野心,因为李隆基刚刚继任皇位,根基还不稳,而且自己在朝中的势力还是很可观的,所以她就劝说哥哥李旦虽然成为太上皇,但还是不要一下子就全部放下,一些重要的决定还是要把把关的,李旦也很自然地接受了这个建议,因此,国家的大权还是基本掌握在李旦手中,这就为太平公主后来要发动政变争取了一些时间。

    时间来到了公元713年的夏天,这个时候李隆基与姑姑太平公主之间的对峙已经相当严峻了,双方都在摩拳擦掌,时刻为一触即发的战斗做着准备。太平公主和手下的窦怀贞、萧至忠等几个宰相,常元楷、李慈等几个禁军将领,以及薛稷、王晋等人共同密谋废立或毒杀新皇帝李隆基的事情,难道这个太平公主胆儿就这么大吗?

    是的!太平公主就是个胆大的姑娘,她的胆大也是有原因的,其一就是,虽然李隆基现在是权利至高无上的皇帝,但那都是理论情况,因为现在的老皇帝李旦还健在,而且还掌握着国家很大一部分的权利,新皇帝还没法壮大自己的实力,还要受老皇帝的制约;这其二也就更好理解了,因为在当时的朝廷内外,太平公主的势力那可是很大的,但从宰相来看就很能说明问题,当时的宰相共有七位,而其中五个都是太平公主的人,但从宰相人数上来看,她就占据上风。

    就在太平公主信心满满的即将要开始她的计划的时候,他的皇帝侄儿那也不是等闲之辈,李隆基的那些拥护者们也都急了,纷纷向李隆基进谏,中书侍郎王琚就对李隆基说道:“陛下啊,局势已经很急了,不能再等了,要速速决断啊!”

    荆州长史崔日用也秘密来京向李隆基说道:“太平公主谋反在即,您当年还是太子的时候,不容易对付,而现在当了皇帝,您如果下诏,谁敢不从!”话说这个崔日用就是当年歼灭韦后时的功臣,看来这次小崔又要立功了。

    对于臣下的劝言,李隆基有些犹豫:“只害怕惊动了太上皇啊!”李隆基的这个担忧还是很靠谱的,别的不说,就单单亲情而言,太平公主是父亲李旦的兄弟姐妹中唯一在世的了,如果被自己给办了,那太上皇他老人家可就真成孤家寡人了。

    但太平一日不除,李隆基就无一日可高枕,这时小崔(崔日用)面对李隆基的担忧说道:“天子的孝顺在于安邦定国,只要国家能够富强,就是对太上皇最好的告慰,而太平公主就是这国家安定的最不利因素,所以。。。这个。。。还望陛下早下决定!”思来想去的李隆基终于果断的做了决定,率先下手!

    公元713年七月三日,李隆基早早的在宫中布好军士,将还没来得及回过神来的太平一党逐一砍杀,那些追随太平公主的宰相大臣以及部分禁军将领们,都无一例外的在这一天升了天,消息传到太平公主耳里,太平惊慌失措,赶紧逃到山中,但没过几天就又下山了,躲得了初一,十五可怎么办?再者说,堂堂一公主怎能习惯在山里的那种生活,太平公主估计也想着自己和老皇帝那可是亲兄妹,保不成还会捡条命苟活余生。

    但是,在政治对手李隆基的眼力,没有亲情可言,那怕是自己的亲姑姑,所以太平公主就被赐死在家中,这也算是比较尊重她了吧。总结太平公主的一生,那可以用这样话来定位:有其母必有其女。正是受到了母亲武则天的影响,自己也才会有了当一名政治女强人的想法,这种精神还是很好的嘛!毕竟还是为封建社会中『妇』女地位的提高做出了贡献。

    在诛灭太平公主一党后,唐睿宗李旦彻底的交出了大权,不在过问国事,安逸的当着自己的太上皇,哄哄孙子啦啥的,享受着天伦。李隆基在这场政变后也夯实了自己的根基,当然了,那些有功的追随者们也都论了功行了赏,值得一提的是,就连身边的太监高力士也破格的被封为三品的禁军将领,要知道,在这之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太监能官居三品。也是从此以后,唐朝宫廷中的太监数量迅速的增多,这也为唐朝中后期的宦官『乱』政埋下了伏笔。

    扫除了前行路上的障碍后,李隆基开始了一个属于他的被称为“开元盛世”的黄金时代。

第35章 唐玄宗李隆基(三庶子事件)() 
历史的车轱辘旋转到了李隆基的时代,一段中国历史上无与伦比的时刻已经开始了……

    唐玄宗在位的前期那是非常勤勉的,对本职工作一丝不苟,而且他还很有眼光,重用一些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比如说姚崇、宋璟),将唐帝国治理的井井有条。

    可以这么说,就在当时,不论从经济、政治、文化还是军事、外交上,大唐都是世界最强的,没有之一。

    公元716年,唐玄宗开元四年,国运昌盛,国库的钱花都花不完,这使得玄宗同志很高兴,但令他不高兴的是,他的老爸在今年去世了……

    开元四年的夏天,唐朝第五位皇帝唐睿宗李旦驾崩于大明宫百福殿,时年五十五岁。

    “孝”是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父母健在时,要孝,父母离世,做儿女的也一定要将“孝”进行到底。那么作为当时最高统治阶级的唐明皇是怎样来体现这种“孝”呢?我们从他为自己父亲修建陵寝所花费的钞票就可以一目了然。

    此时的唐王朝正值鼎盛时期,国家的经济实力在当时整个世界都首屈一指,所以玄宗李隆基不惜花费国家财政的三分之一,以空前的规格为睿宗营建了万年之地——桥陵,以感激父亲的让位之情。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修建一座陵墓,这在现在看来那纯属败家的体现,但大家不要忘了,这是在唐朝的“开元”年间,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盛世之一。

    桥陵位于关中东部的一个县城境内,在没有桥陵以前,它就是一个县,在桥梁修建之后,它还是一个县,但不同的是,在桥陵修建后,该县就直接被中央管辖了,李隆基对自己老爹的敬重由此可见一斑。

    上处理完长辈的事,下就要管理管理小辈的事了,唐玄宗一生共有子女六七十之多(这才叫儿孙满堂)。按理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