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与天争锋:倚天屠龙 >

第214部分

与天争锋:倚天屠龙-第214部分

小说: 与天争锋:倚天屠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必了!人犯太多,就地正法……”刑官冷漠地奸笑道,“百十人,进去三十人行刑足够了。立即行刑……”

    刑官一声令下,三十余狱卒和刑兵拿着大刀分别进了各个牢房,牢房中顿时又传来了一阵混乱绝望的哭叫声。他们手举利刃,向站在门框边的,靠在墙头上的,躺在砖地旁的浑身创伤的男女老少,挥刀大砍大杀起来。人们挣扎着,全院鬼哭神嚎一遍。一刹时,哭喊之声渐息,院内安静了下来,人们举目一望,犯人们已全部死去了。此处横七竖八,尸骨血污,狼籍一遍。几条狼狗,还在一边舔食着地上的肉骨,一边慢条斯里地走来走去。

第321章 暖宫浴血庭院深【2】() 
“我等还要去何处杀人?”行刑兵和牢狱卒们忙碌了一阵后,喘着粗气,各自擦了擦砍刀,又不约而同地望着那行刑官说道。

    “去吧!去乌衣巷齐泰府中行刑!”那刑官用手擦拭了一把脸上的污血后,急切地向众人说,“皇子高煦殿下要立等回音呢!”

    “要另换一批狱卒吧?大理寺的规矩,狱卒不能出门去两处杀人!”狱卒领班问刑官,“可否另叫九门提督的兵丁帮忙?”

    “近日京城之内,要杀的奸臣太多,罪属已过四万,提督府中人马,今日从凌晨早起,就已赴多处开杀了,他们哪有多余的人手?尔等火速率众前往……”那刑官不耐烦地催促道。

    于是,这边狱卒们也与行刑官兵一道,过了文德桥,向乌衣巷口的齐府跑去。这群人马刚上文德桥,迎面却碰上了另一群从乌衣巷出来的行刑官兵。

    “不用去齐府了!齐泰一门上下三百余口,均已悉数处斩,未留一个。就连家丁女佣也被我等杀戮殆尽了……”刚从乌衣巷撤离的刑官兴味盎然地说道,“连日来,朝廷已抄斩城内奸党数万,我等十分忙碌。我等今日寅时就已经出发行刑了。俟午宴后又要听从高煦殿下口谕,分头去抄斩奸臣城外党羽去呢……”

    “我等且前往午门,等候殿下口谕……”这边刑官听罢,说道,并令全体人马调头向东北而去。

    人们未到五龙桥,就已见皇宫方向人喊马嘶,官兵如山似海,黑鸦鸦一遍。凡被抄斩全家和灭三族的官员都要在午门前御审、斩决,绞杀在门外。那装运尸体的马车,一辆辆从五龙桥沿御道向南而来,车上的人尸早已残缺不全。尸车满载,拉车的马儿喘着粗气,在不停蹄地跑着。车上血肉模糊的人头、人手、人足,如秋天的枯叶,纷纷在沿途散落。因此,两天来,这里沿途残尸遍地,御河内早已尸血盈溢,血腥浓凝。

    建文四年九月初。南京紫金山南麓的定林寺中,万木苍翠,枫红如染。

    数日来,明成祖朱棣率众皇子及亲将在京城已杀人五万余众,自觉疲惫,于是,偕徐皇后等人,来京城东郊紫金山中的定林寺敬佛和歇息。

    南京城东郊的紫金山,古称蒋山,又名钟山,其中山重水复,树高林密,自东晋以来,此山就有寺庙数处。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正是此处的写照。而在这些寺中,唯定林最为著名,这不仅因其所在龙阜蜿延、古树幽暗、流水潺潺、风光无限,更因其留下了刘勰、王安石、陆游等先贤的足迹,还因其在大明数年“靖难之战”后,京都百寺凋落,唯独此处香火依旧兴旺。

    佛事完毕后,成祖皇帝与徐皇后对坐在寺外凉亭中的石桌旁边。眼前松柏森森,百鸟穿林,深谷秋色浓郁。徐后双手托腮,沉思着,凝望成祖,思绪万千,百感交集。

    “……‘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想那先皇洪武二十五年秋天,妾与陛下在此参加中山王佛事之时,妾徐家上下人丁千口,灯火无数,是何等显赫和威风?而那时,陛下虽然只是个燕王,倒是万事如意呀。然……今日陛下已经称帝,荣登大宝,而妾中山王家人,业已伤亡将尽了。陛下竟无一点怜悯……”徐后不无忧郁地向成祖慢慢说道,“想不到妾徐氏一门,如今却落得如此……”

    “往事不可追忆,如今天地大变。朕‘靖难’四载,历经艰辛,如今否极泰来,梓童何故反而多愁善感?妇人自古出嫁随夫,如今万事如愿,朕的江山初定,来日方长,妇以夫贵,卿将与朕共享荣华,应当百般欣喜才是!”成祖说道,“至于中山王家之事,朕定当妥善处之。只是……卿兄魏国公虽有杀败元将阿鲁铁木儿等功劳,然而身为建文帝的太子太傅,又屡阻燕军,伤燕将士。尤其在山东齐眉山一战中,他杀燕军无数,几乎毁了朕的‘靖难之战’,直到燕军入城,他犹在负隅顽抗,且北联铁铉,扰朕后方。可谓罪孽深重也!但,即使如此,作为皇后长兄,元勋之子,朕也会恕之。梓童切勿为此伤怀!”

    “妾之所以叹息,非为一门之苦也!燕王入城,江城破败,血溢京师。且看那独龙阜前,山势突兀似有虎啸,细听这蒋山深涧,也有呜咽啼哭之音也!”徐后接下来说,“真可谓,‘一夫成名万骨枯’!同为大明臣子,一门宗亲,各人生死两重天,岂有公平?妾仁义之心不忍。妾今一日香火,岂能拂去这遍地衰草,满天愁云?”

    “成大事者,如帝王胸襟,豁达高远;不似妇孺之心,多愁善感。”成祖道,“帝王本无情,一切均为自己所用。大丈夫处世,一切乃以江山社稷为念!譬若弈棋,大地为盘,王公皆为朕的棋子,概以大局为计,哪管谁人生死,何谈仁义公平?”

    徐后听罢不悦。此时见二皇子朱高煦骑马从山林尽处,来到亭前溪畔问安。

    “启奏陛下、母后,京中奸臣最后一批四千六百口,午前已在聚宝门外的聚宝山下,悉数斩乞!四围尸首已全部埋葬在山台之下的万人坑内。父皇、母后尚有何旨意?”高煦立在马上隔着溪岸向亭内的太祖和徐后问道。

    “去吧,不可继续再杀……”徐皇后皱着眉头,向高煦挥手说道。高煦依旧默然立在对面溪前未走,仍在等待成祖发话。

    “拆毁懿文太子陵的事如何了?”过了一会,成祖问高煦道。

    “遵父皇意旨,打算先行拆卸明楼,而后进行焚烧,两班人手业已准备就绪,明日就将动手!”皇子朱高煦立马答道。

    “太子陵也要拆毁?陛下做事何必如此彻底干净?”徐后听了,十分不悦,并扭头质问成祖道,“如此下去,后人将如何评判陛下?”

    “妇人之见,孺子之心!”帝答道,“朕思忖当年先帝之意,皇兄本非大明储君的适当人选,只因年长而已,今日欲再因袭旧制,将置朕躬于何地?”

    “父皇圣明!昔皇祖常说父皇酷似自己,实乃重视父皇。父皇曾屡得皇祖敕书,委以重任,本应在懿文太子之上,我辈何必再留懿文遗踪?再者,‘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俟江山百代之后,还能容多少懿文建文父子遗迹?”高煦说道。

    “皇儿去吧,不必细言……”徐后听罢,又挥手向高煦说。

    “父皇、母后,皇儿就此告别?”高煦问道。

    “去吧!”成祖也向高煦摆摆手。

    高煦骑马走了,此处又是一阵沉默。

    “……煦儿勇猛雄才,酷似朕躬,而且在靖难战中,屡建卓越功勋。朕拟立其为储君,如何?”过了一会,成祖问徐后道。

    “陛下父子都以‘酷似朕躬’为由,来评述大事。陛下忘了方才自己之言?”徐后反问成祖道。

    “何言?”帝问。

    “‘一切乃以江山社稷为念!王公皆为皇上的棋子,’岂论公平?又岂论靖难战中,有无奇功?立储又岂能只靠‘酷似朕躬’来决定?”徐后说道,“再者,煦儿杀人如麻,早已天怒人怨,倘若他为皇储,江山必乱!天下不靖,他岂能成为长久太平国君,陛下的万代基业将如何延继?”

    “唉,打江山者,只留下了一股杀人凶相,决不可为坐龙椅之君,为君者当不是拼杀沙场的有功之人?”成祖瞪着双眼道,“朕的三子也是为朕安排的棋子?”

    “正是此理,哪有他意?为保天下安定,陛下当以得人心者为储君,还当事事遵从长幼之序,无序则有朝乱祸根!如此看来,当选高炽儿为储!况且……外藩早已称大皇子为太子了……”徐皇后说道,接着又说,“若论雄才大略、惠民泽国,也当首推长子高炽,故而册封炽儿为储更好!更何况……陛也已知道:恰是打江山最出色、最凶猛之人,最不能成为坐江山之人也。高煦为人,已为朝内朝外所不容者!”

    “此言有理,梓童之意朕当思之!”帝说道,并思索了一会,又回头向立在一旁的中官狗儿问道,“大将军朱能是否返京?”

    “朱能大将军今晨就已到京,现已在定林寺外候等召见……”中官狗儿答道。

    “哦,陛下已派朱大将军亲往北平西山军师禅庙处咨询册储之事?”徐皇后仰头问成祖。

    “正是……”成祖答道,并又问道,“梓童怎知朕派朱能是北往西山军师禅庙处咨询册储之事的?”

    “眼下朝内大事纷繁忙碌,不是非常之事,陛下岂会派大将朱能前往?”徐后说道。

    “梓童亦非凡人也……”成祖感叹道,帝向中官令道,“宣朱能进来……”

    中官狗儿应声出去了,不久,引出使北燕的朱能大将军进定林而来。

第322章 暖宫浴血庭院深【3】() 
“启奏万岁,微臣领陛下旨后,即率人星夜赶往北平西山军师庙中,面见了道衍军师,并向军师递上了陛下的圣旨。军师阅罢笑道:‘贫僧离京多日,今已知陛下要使朱将军来此询及立储之事’。军师说罢,就从袖中取出一笺,递与微臣并嘱微臣道:‘……其实,对立储之事,帝与后主意早已决定,就请你将贫僧之函转达陛下可矣!’于是,微臣快马加鞭,今晨就已赶回京城!”朱能说罢,向帝呈上道衍的书笺。

    “果不出朕之所料!”成祖接函,阅罢大笑,接着又问,“朱爱卿!军师还有何话?”

    “军师说道:‘贫僧早在当年与陛下西山初会时,就已说大世子是非常之人!只是……’”朱能告成祖道。

    “只是……甚么?”燕王急问道,“当年军师出山时,就曾说‘只是……’二字,怎么今日又来了个‘只是……’了?”

    “微臣也曾向军师追问,然而军师却说‘天机尚不能泄露’。他只是请陛下在册储时,要同时册立太子太孙!这不知何意……”朱能不解地说,“莫非……”

    “他恐太子在位时日不长?”成祖忧虑地说道,“朱爱卿所虑不无道理……”

    “军师未能说出……”朱能不安地回答,“然而,微臣以为军师未必能知未来。陛下不必细究其语。”

    “哦,这个自然。不过,如此说来册立高炽是无疑的了!”成祖说道,接着对朱能说,“朱爱卿一路劳苦,且先退下歇息去吧!朝廷册储封王之后,封赏功臣之旨,不日也将颁发,爱卿亦系本朝大功之人也!”

    说罢,朱能千恩万谢后,退出去了。成祖在此依栏沉思起来。

    “为立储之事,陛下已求征了朝内大臣意见?”过了一会,皇后再问成祖。

    “正是!朝臣的意见,军师与朕及梓童心意,同出一辙!”成祖忽又兴奋地答道,“莫非……此乃天意!”

    “……既然如此,皇上即可令侍读解缙拟旨,立储封王……”后道。

    “如此看来,朕之三子,高炽文武兼备,胸怀大略,而且惠民泽国,可承大统;高煦英勇有余而才德不足;高燧乃懦弱歹毒之辈。诸子虽不能为储,然而,均可封王!方才朕虽有疑虑,其实朕与梓童及军师都不谋而合。朕即颁旨册立高炽为储……”成祖兴奋地笑道。

    帝后谈着,遂起身向孝陵方向走去。在经过东陵懿文太子墓时,徐风从山北阵阵袭来。

    仰望着前陵间气势恢宏的碧瓦红楼和陵后环抱的群山,徐皇后又停滞不前,慨然叹道:“哦,宝顶上,苍松翠柏,浓郁婆娑,林涛无边;宝顶后,峰峦叠嶂,百瀑挂川,风光无限!”

    “梓童又有何心意?”帝回顾徐后,且问道。

    “唉,这懿文之墓,本是先帝所造,如今已绿树成荫、殿宇嵯峨,陛下何必定要将它毁之?”徐后不禁再次问成祖。

    “朕本不想毁烧此处陵墓,奈何它是建文旧迹,不去此陵,岂能磨灭国人心头的记忆?岂能征服国人之心?爱卿切勿空怀妇人恻隐之心肠,再三提及此事!”成祖劝皇后道,“想当年,梓童与高炽在北平守城,是何等威猛,而今天下方定,梓童竟是如此手软心慈,没了帝王将相胸怀。‘无毒不丈夫!’梓童此情不可留,此心不可有也……”

    “唉,妾当年浴血奋战,为的是扫荡朝中奸臣,也无非是替天下志士谋取功利。又谁知,此番‘靖难’,竟然引起了我大明天下如此动荡,千万人头落地……此……实非妾之初衷!”徐皇后凄然说道,“倘若当年妾早知如此,岂敢为之?”

    成祖听罢,沉默未答。

    此时,二人已到陵侧丹枫道口,是处树木参天,浓郁蔽日。突然一支枯枝落下,掉在徐皇后面前,皇后默然拾起。

    “这枫树或有千年?”徐皇后感伤地问成祖道。

    “也许……”帝答道。

    “人说,‘皇后千岁’,妾果真能有千岁么?唉……‘山中自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徐后叹道,“夏日刚过,秋又到,然而……臣妾已觉冬将至矣……”

    “梓童何须如此悲情?爱卿方到中年……”成祖愁眉对徐后说。

    “非也!朱熹夫子曾言:‘池塘未觉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莫道今日暑气未退,然而,臣妾已感秋风徐徐,霜露将至!”徐后慢慢地说道,“陛下不知?此枫叶已下,万木将枯,一叶知秋呀!”

    “四季轮迥,本是天然。爱卿不必多愁!”成祖帝道。

    “诚然……是妾之多虑了!”徐后轻声说道。

    “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