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脑梗死偏方验方疗法 >

第1部分

脑梗死偏方验方疗法-第1部分

小说: 脑梗死偏方验方疗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介:脑梗死偏方验方疗法孙永良;孙武
 ://164388

前言() 
脑梗死疾病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包括血栓性脑梗死(脑血栓形成)、栓塞性脑梗死(脑栓塞)及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能在短时间内导致患者失语、偏瘫、肢体麻木、丧失生活能力,甚至危及生命的常见病,50%以上的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脑梗死反复发作可造成血管性痴呆,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也给家庭与社会带来沉重的压力与负担。

    为了满足大众与基层医务人员对脑梗死性疾病防治的需要,我们参考了有关资料,结合临床经验,编写了《脑梗死偏方验方疗法》一书。本书简要介绍了脑梗死的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鉴别诊断与西医治疗方法;详细介绍了中医的500多个确有疗效的偏方验方,每方均按组成、加减、用法、功效、主治等叙述。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文字通俗易懂,所选方剂简便易行,给脑梗死防治提供了确实有效的方法,适合广大脑梗死患者及家属阅读,也可基层医务人员参考。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或采用了部分公开发表的书刊资料,在此谨向有关作者表示衷心感谢。由于我们水平有限,书中可能存在错误与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skbshge

1。 脑梗死的分类、病因与临床症状() 
(1)血栓性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内腔逐渐狭窄乃至完全闭塞所引起的疾病。由于脑血管内有血栓形成,使局部脑组织供血不足,进一步软化坏死。脑内血栓形成的部位不同,症状亦不相同。占全部脑梗死病例的半数以上,中老年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病,初期可有肢体麻木,无力,头痛,头晕等症状表现,数日内可出现半侧肢体失灵,失语,意识障碍,昏迷等情况,严重者造成死亡。

    (2)栓塞性脑梗死:原发病不在脑内,而是身体其他部位(多为心脏与四肢血管)形成的“栓子”进入血管后,流入脑动脉血管,堵塞了管腔,从而发生脑栓塞,使脑组织局部发生缺血、软化,引起与脑血栓形成的相同后果,“栓子”主要有血凝块、脂肪、空气、心脏瓣膜上的赘生物等。以中青年人多见,起病急,多无先兆,主要有头痛,呕吐,意识不清,偏瘫等症状。患者如有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病史,患栓塞性脑梗死的可能性比其他人要大。

    (3)腔隙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在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患者多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轻度头痛头昏,眩晕,反应迟钝等症状。

    (4)多发性脑梗死:是指脑内有多个缺血性软化梗死灶,又称为多发性脑软化。除常见的瘫痪、感觉能力与语言障碍外,还可能出现痴呆,称为多梗死性痴呆(即动脉硬化性痴呆)。中老年人多见,高血压及动脉硬化是主要病因。病灶越多,痴呆的发生率越高,双侧梗死较单侧更易发生痴呆。

    skbshge

2。 脑梗死的辅助检查() 
(1)CT检查:CT显示梗死灶为低密度,可以明确病变的部位、形状及大小,较大的梗死灶可使脑室受压、变形及中线结构移位,但脑梗死起病4~6小时只有部分病例可见边界不清的稍低密度灶,而大部分的病例在24小时后才能显示边界较清的低密度灶,且小于5毫米的梗死灶,后颅凹梗死不易为CT显现,皮质表面的梗死也常常不被CT察觉。增强扫描能够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率。出血性梗死CT表现为大片低密度区内有不规则斑片状高密度区,与脑血肿的不同点为:低密度区较宽广及出血灶呈散在小片状。

    (2)MRI检查:MRI对脑梗死的检出极为敏感,对脑部缺血性损害的检出优于CT,能够检出较早期的脑缺血性损害,可在缺血1小时内见到。起病6小时后大的梗死灶几乎都能被MRI显示,表现为T1加权低信号,T2加权高信号。

    (3)常规检查:血、尿、大便常规及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等作为常规检查,有条件者可进行动态血压检查。胸片应作为常规以排除癌栓,并可作为以后是否发生吸入性肺炎的诊断依据。

    (4)特殊检查:经颅多普勒(TCD)、颈动脉彩色B超、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颈动脉造影,可明确有无颈动脉狭窄或闭塞。

    skbshge

3。 脑梗死的鉴别诊断() 
(1)脑出血:根据患者有高血压病史,活动后起病,有头痛、恶心、呕吐、失语、偏瘫、昏迷等症状,头颅CT检查显示病灶区有高密度影,即可诊断为脑出血。

    (2)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有脑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形病因,活动后突然起病,有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颈项强直,脑脊液呈均匀血性改变,头部CT显示在蛛网膜下隙有高密度影改变,即可诊断蛛网膜下隙出血。

    (3)硬膜下血肿:有头部外伤史,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偏瘫等症状,头颅CT显示颅骨内板的下方有新月形高密度影。

    skbshge

4。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 
(1)急性期治疗

    ①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尽量卧床休息,加强皮肤、口腔、呼吸道及大小便的护理,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如起病48~72小时后仍不能自行进食者,应给予鼻饲流质饮食以保障营养供应。

    ②降颅压治疗

    ★甘露醇。20%甘露醇125~250毫升,快速静脉滴注,6~8小时1次,速度要快(最好在15~30分钟注完250毫升),太慢起不到降颅压的作用。

    ★甘油果糖。10%甘油果糖250~500毫升,缓慢静脉滴注。更适用于慢性高颅压、肾功能不全或需要较长时间脱水的患者。

    ★利尿性脱水药。如呋塞米(速尿)20~40毫克,肌内注射或缓慢静脉滴注,1~1。5小时后视情况可重复给药。注意水和电解质紊乱及对其他代谢的影响。

    ★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休克作用。其中,地塞米松抗脑水肿作用最强,常用量10~15毫克,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或甘露醇中静脉滴注。

    ★人血白蛋白。具有增加循环血容量和维持血浆渗透压的作用,每5克人血白蛋白在维持机体内的胶体渗透压方面相当于100毫升血浆或200毫升全血的功能。急性脑梗死患者用人血白蛋白治疗提高了人体胶体渗透压,可作为治疗脑梗死的中间环节,同时又有降低颅内压的作用。

    ③溶栓治疗。血栓和栓塞是脑梗死发病的基础,因而理想的方法是使缺血性脑组织在出现坏死之前恢复正常的血流。脑组织获得脑血流的早期重灌注,可减轻缺血程度,限制神经细胞及其功能的损害。近年通过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研究认为,溶栓治疗成为急性脑梗死最理想的治疗方法。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贺茂林教授研究证实,目前溶栓100例脑梗死患者,可以减少12~16例死亡或严重残疾患者。据美国有关研究证实,采用超早期溶栓治疗脑梗死,每溶栓治疗1000例患者,可节省500万美元。溶栓治疗可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社会与家庭负担。

    ★适应证。在症状发生的4~6小时溶栓治疗,可以预防大面积脑梗死,挽救缺血半暗区和低灌注状态;年龄在75岁以下;无意识障碍;脑CT扫描排除脑出血,且无神经功能缺损相对应的低密度区;若是进展性卒中,可以延长到12小时以内进行。

    ★禁忌证。活动性内出血或出血性素质和出血性疾病,凝血障碍性疾病,低凝状态;口服抗凝药物及凝血酶原时间大于15秒,或48小时内用过肝素,且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低蛋白血症;蛛网膜下隙出血,脑出血;6个月内有过脑血管病史,但无明显肢体瘫痪的腔隙性梗死;6周内做过大手术或有严重创伤;治疗前收缩压大于180毫米汞柱,或者舒张压大于110毫米汞柱;曾发生过脑出血或出血性脑梗死者;3周内有胃肠道及泌尿系出血等。

    ★溶栓常用的药物。尿激酶50万~100万单位,加生理盐水100~200毫升,静脉滴注。

    ★降纤治疗。主要是降低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增加纤溶系统活性,抑制血栓形成,从而达到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目的。可选用巴曲酶(东菱迪芙)注射液,首次10单位,加生理盐水100毫升,静脉滴注,以后隔日静脉滴注1次,每次5单位,连用3次。在使用过程中应做凝血栓查。降纤酶(去纤酶)注射剂首次10单位,加生理盐水250毫升,静脉滴注,以后隔日或每日静脉滴注1次,每日5单位,连用2次。

    ④抗凝治疗。抗凝药对早期的脑梗死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用于不完全性缺血性脑梗死。常用低分子肝素5000单位,皮下注射,每日2次,10日为1个疗程。

    ⑤脑保护治疗

    ★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自由基清除药,能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自由基生成,清除自由基,减轻脑组织损伤,保护缺血神经元,抑制再灌注损伤,降低脑梗死致残率,促进功能恢复。依达拉奉30毫克,加生理盐水100毫升,静脉滴注,12小时1次。

    ★胞磷胆碱。能参与细胞核酸、蛋白质和糖代谢,促使葡萄糖合成乙酰胆碱,防止脑水肿,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代谢,改善脑循环,促进脑功能恢复。胞磷胆碱注射液1克,加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毫升,静脉滴注,每日1次。

    (2)康复治疗:宜早期开始,病情稳定后积极进行康复知识和一般训练方法的教育并注意患肢体位。

    ①体位。卧位时,上肢应处于轻度外展位,肘轻屈,肩胛处、前臂和手用枕头支托掌心向上,使前臂保持旋后位,防止肩胛骨后撤;患侧卧位时,患侧肩部向前伸,肘伸展,掌心向上,如果手指屈曲肌张力高,拇指与其他四指用布卷或纸卷隔开,下肢稍屈曲,脚掌与小腿尽量保持垂直;健侧卧位时,患侧上肢下垫一枕头,上肢伸直,掌心向下手腕略微抬起。

    ②康复锻炼。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尽早适度进行瘫痪肢体等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锻炼。对患肢近端和远端进行按摩,帮助患肢关节做被动关节活动、训练,鼓励患者多用患肢,并鼓励患者用健手帮助患手锻炼。逐渐进行翻身训练,坐位训练,站立训练,行走训练,手的功能训练,借助于运动器械训练,反复练习。

    (3)中医中药治疗:中医学称脑梗死为“缺血性脑中风”,临床表现为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㖞斜、语言障碍、头痛、眩晕、昏迷等症状。中医治疗脑梗死采取活血化瘀,通经活络,降低血液黏度,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血液循环作用。可以选用疏血通注射液,银杏叶提取物,丹参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三七总苷制剂等药物。本书根据古今中医文献、书籍与杂志,收集整理有关脑梗死偏方验方,对脑梗死进行治疗与预防。从而达到治疗脑梗死,减轻家庭与社会的负担,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

    skbshge

5。 脑梗死的预防() 
脑梗死的发病率、致残率与死亡率均较高,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增加,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更给家庭与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脑梗死的预防甚为重要,主要通过药物预防与健康教育,提高广大群众对脑梗死的认识,降低高危人群的发病率,这对于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1)脑梗死的一级预防:是可以干预性危险因素,主要针对的目标是:高血压病、心脏病、高脂血症、糖尿病、高黏血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酗酒、肥胖等因素。

    ①防治高血压。高血压病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提高控制率,减少脑梗死的发生,首先应减轻肥胖者体重,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多食些芹菜、韭菜、花生、洋葱、花椰菜、黑木耳、香蕉等食物,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心情乐观,增加和保持适当的体育运动,合理使用抗高血压药物,使血压达标(目标为130/80毫米汞柱),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②防治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约是普通人的4倍,患者首先应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疗法,使用胰岛素与其他药物治疗,使空腹血糖维持在7毫摩/升之内,这样能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③防治心脏病。对患有心脏病伴心房纤颤患者,能引起栓塞性脑梗死,应使用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使用华法林能将栓塞性脑梗死的危险减少68%,但应用过程中应定期监测凝血全项检查。阿司匹林能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④防治高脂血症。国内外有关研究证明,应用他汀类降血脂药物能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国外研究证明,服用他汀类药物能使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减少19%~31%,因此使用降血脂药物预防脑梗死至关重要。

    ⑤其他。对脑梗死患者的预防应戒烟,因为经常吸烟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长期被动吸烟能增加脑梗死的发病危险。据研究证明,长期大量饮酒与急性酒精中毒是导致青年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老年人大量饮酒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因此应限制饮酒,每天饮红葡萄酒100毫升能减少脑梗死的发生。要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每天饮水2400毫升,能达到降低血黏度作用,减少脑梗死的发生。多食些蔬菜、水果、粗食、黑木耳、豆制品、海鱼等碱性食物,可以预防脑梗死的发生,要坚持低盐、低脂饮食,按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天食用盐3~5克,而中国人的食用盐在10克以上,一定要将食盐量控制下来,对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均有益处。要保持心情愉快,情绪稳定,生活要有规律,每天坚持步行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