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奶牛养殖技术问答 >

第1部分

奶牛养殖技术问答-第1部分

小说: 奶牛养殖技术问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介:奶牛养殖技术问答张拴林
 ://164140

前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奶业是现代农业体系和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乳品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菜篮子”产品。大力发展奶业,对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村经济、改善居民膳食结构、增强国民体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农业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我国奶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奶牛存栏量、奶类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都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和国际组织以及机构的科研和技术交流空前活跃。由于跨国供应商登陆我国,国内奶业的装备水平也上了一个台阶,奶业正在经历着由传统、粗放的经营模式向着集约化、精细化模式转型和过渡。牛奶这种过去主要由社会上层的达官贵人以及老弱病残特定群体享用的食品,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已经成为居民的日常食品和重要的动物蛋白质来源和优质钙源。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要居安思危,我国奶业目前存在着较大、较为深层次的问题。核心的问题是从扩充奶牛数量的外延式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发展模式转变中出现的问题。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奶业是畜牧业中产业链最长、技术环节最多、高新技术及设备应用最为密集的产业。要实现奶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保证奶牛健康的前提下,提高奶牛个体产奶量、保持其良好的繁殖性能和延长使用年限,这是奶牛养殖获得高产高效的基础和关键。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行业层面、技术层面和政策层面等。

    面对种种问题和挑战,研究新思路、探索新方法,抓住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不断提高效益和生产能力,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在竞争中前进,在风雨中发展,最终实现奶业现代化。

    鉴于上述原因,我们编写了本书。本书第一章和第六章由张拴林编写,第二章由刘强编写,第四章由黄应祥编写,其余由王伟伟编写,最后由张拴林统稿。限于时间和水平,工作中难免出现不足,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1。 奶牛的传染病有哪些危害?() 
奶牛传染病是危害奶牛生产最严重的一类疾病,它不仅可造成奶牛的大批死亡和产品的损失,使奶牛业的效益下降,而且某些人兽共患传染病还给人民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例如,口蹄疫是传染性强而病死率并不高的传染病,由于奶牛的采食量下降严重,牛奶不可以食用,使得效益降低,影响奶牛体质,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人兽共患的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结核病、炭疽、钩端螺旋体病等都能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因此防控传染病的发生对于奶牛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skbshge

2。 奶牛的疫病怎样分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我国农业部颁布的现行法规规定,将奶牛的疫病分为3类,一类疫病是指对人兽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措施的疫病。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一类疫病是口蹄疫、蓝舌病、牛瘟、牛肺疫;二类疫病包括炭疽、布氏杆菌病、结核病、副结核病、牛白血病、传染性鼻气管炎、牛恶性卡他热、牛出血性败血症、牛焦虫病、牛锥虫病、日本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三类疫病包括牛流行热、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毛滴虫病、牛皮蝇蛆等。

    skbshge

3。 奶牛场防控传染病的原则和措施有哪些?() 
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自繁自养”的原则,还要建立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和严格的防疫措施。

    (1)建立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

    根据牛的生长发育、泌乳性能、妊娠等不同情况,制定科学的饲料配方,保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等各种营养物质充足和平衡;饲料品质良好,无霉烂变质;饲养管理制度规范,厩舍清洁、卫生、干燥,冬季保温,夏季防高温,防止过于拥挤,饲养环境安静,无强噪声等异常刺激,避免发生应激反应。

    高生产性能的奶牛,应对*炎、繁殖器官疾病和酮病等常见多发病进行必要的监控,某些体内外寄生虫,在一些发病率高的地区,应定期驱虫和制定预防措施,是保证牛群健康和正常生产的重要环节。

    (2)平时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定期防疫接种和检疫计划,监测的疫病应包括口蹄疫、蓝舌病、炭疽、结核病、布氏杆菌病,还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必要的疾病进行监测。

    牛舍周围环境和运动场,每周用2%火碱液消毒或撒生石灰1 次,场内污水池、下水道出口及粪污场,每月用漂*消毒1 次。

    牛舍在每班牛下槽后应彻底清扫干净,要定期用水冲洗,并用一定浓度的次氯酸盐、有机碘混合物、过氧乙酸、新洁尔灭、煤酚皂溶液等进行喷雾消毒或熏蒸消毒。

    定期对饲喂用具、饲槽、料车等以及日常用具(如兽医器械、配种用具、挤奶用具等)用0。1%新洁尔灭或0。2%~0。5%过氧乙酸溶液进行清洗消毒。

    外来人员进入场区时,要更换工作服和工作鞋,并经紫外线消毒。

    助产、配种、注射治疗对奶牛进行接触操作前,应先将奶牛有关部位进行消毒擦拭。

    在场区内杂草和水坑等蚊、蝇孳生地,定期喷洒消毒药物,消灭蚊、蝇。

    定期、定点投放灭鼠药物,及时收集死鼠和残留鼠药,并做无害化处理。

    剩余、废弃的疫苗和使用过的疫苗瓶、药瓶等废弃物不得乱扔。应按《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处理。

    奶牛场粪便及废弃物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引进牛只应有严格的检疫措施和隔离观察期。

    skbshge

4。 奶牛场怎样检疫和预防免疫?() 
(1)检疫

    第一,根据国家动物防疫法、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及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对严重危害奶牛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奶牛疫病实行计划免疫制度,实施强制免疫。

    第二,每年春季和秋季对全群进行布氏杆菌病和结核病的检疫。

    结核病检疫采用结核菌素试验,每年春、秋各1次。可疑牛经过2个月后用同样方法在原来部位重新检验。检验时,在颈部另一侧同时注射禽型菌素做对比试验,以区别出是否结核牛。两次检验都呈可疑反应者,判为结核阳性牛。凡检验出的结核阳性牛,一律扑杀。

    布病检疫每年2次,于春、秋季进行。先经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初筛,试验阳性者进行试管凝集试验,出现阳性凝集者判为阳性,出现可疑反应者,经3~4周,重新采血检验,如仍为可疑反应,应判为阳性。阳性反应牛只一律扑杀。

    第三,在牛群中应定期开展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和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血清学检查。当发现病牛或血清抗体阳性牛时,应采取严格防疫措施,必要时要注射疫苗。

    第四,对口蹄疫、牛白血病、副结核等进行临床检查,必要时做实验室检查。检查出阳性后按有关兽医法规处理。

    (2)预防免疫

    ①口蹄疫免疫 每年春、秋两季用同型的口蹄疫弱毒苗接种1 次,肌内或皮下注射,1~2 岁牛1 毫升,2 岁以上牛2毫升。注射后14 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4~6 个月,1 岁以下牛不接种。

    ②布氏杆菌病免疫 对检疫为阴性的奶牛用布氏杆菌19 号弱毒菌苗,只用于尚未配种的母牛,在6~8 月龄免疫1次,必要时在妊娠前加强1 次。每次颈部皮下注射5 毫升,免疫期7 年。但成年母牛和妊娠牛不宜使用。布氏杆菌羊型5 号冻干弱毒菌苗,用于3~8 月龄犊牛,皮下注射,免疫期1年。

    ③炭疽免疫 每年春季预防接种1 次。炭疽菌苗有3种,可任选1 种。

    无毒炭疽芽孢苗,1 岁以上的牛皮下注射1 毫升,1 岁以下的牛皮下注射0。5 毫升。

    炭疽芽孢苗,适用于不同年龄牛,皮下注射1 毫升,注射后14 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1 年。

    炭疽芽孢氢氧化铝佐剂苗,是无毒炭疽芽孢苗和炭疽芽孢苗的10倍浓缩制品,使用时以1份浓缩苗和9份氢氧化铝胶稀释后,按无毒炭疽芽孢苗或炭疽芽孢苗的用法和用量使用。

    (3)免疫注意事项

    第一,疫苗应按规定保存,注射时如遇瓶盖松动、破裂、瓶内有异物或凝块应弃用。

    第二,免疫时做好详细记录,首免及时佩戴免疫耳标。

    第三,免疫时应详细记录疫苗生产厂家、批号、操作人员等。

    第四,注射所用的针头、针管等器具应事先进行消毒。注射部位经剪毛消毒后注射疫苗,严禁“飞针”方式注射,注射时针头逐头更换,禁止1个注射器供两种疫苗使用。

    第五,注射量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进行。

    第六,注射疫苗时,应备足肾上腺素等抗过敏药;凡患病、瘦弱及临产牛(产前10~15天)缓注疫苗,待病牛康复、体况恢复及产后再按规定补注。

    第七,疫苗包装容器使用后应焚烧深埋。

    skbshge

5。 发生疫病后怎样处理牛群?() 
疫病种类虽然比较多,但一旦发生后,通常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

    (1)隔离

    发生传染病时,应首先查明牛群中疫病蔓延的程度,逐头检查临床症状,必要时进行免疫学检查。根据诊断检查结果,可将受检牛分为病牛、可疑感染牛和假定健康牛3类,并进行隔离,从而中断流行过程,可以消除和控制传染源,有利于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就地扑灭。

    (2)封锁

    当发生某些重要传染病(如口蹄疫、炭疽、布氏杆菌病等),或当地新发现的传染病时,除严格隔离病畜之外,应立即报请当地政府机关,划定疫区范围,进行封锁,以防疫病向安全区散播和健康牛误入疫区而被传染,把疫病控制在封锁区之内,发动群众集中力量就地扑灭。

    (3)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可以使牛机体产生特异性抵抗力,让易感牛转成不易感牛,据其进行时机不同,分为预防接种和紧急接种,在经常发生传染病地区或传染病潜在地区,或受到邻近地区某些传染病威胁的地区,为防患于未然,每年有计划地给健康牛群进行的免疫接种为预防接种。当发生传染病时,为迅速控制和扑灭疾病的流行,而对疫区和受威胁地区尚未发病的奶牛进行的免疫接种为紧急接种。

    (4)药物预防

    牛场可能发生的传染病种类很多,其中有些传染病目前已研制出有效的疫苗,还有不少病尚无疫苗可以利用,有些病虽有疫苗但实际应用还有问题。因此,应用药物预防也是一项重要措施。一般是把安全、价廉的药物,拌入饲料和饮水中进行预防。但要注意,长期使用某些药物易产生耐药性,影响效果,因此需要用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来应用,或几种药物交替使用。

    (5)尸体处理

    患传染病的牛尸体是一种特殊的传染源。因此,及时而正确地处理尸体,在防治传染病和维护公共卫生上具有重要意义。尸体的处理方法有加工利用、掩埋、发酵和焚烧等。

    (6)杀虫和灭鼠

    蝇、蚊、蜱、虻等都是牛传染病的传播媒介,鼠类也是很多种人、兽传染病的传播媒介和传染源。杀灭这些害虫和鼠类,对预防和扑灭牛传染病以及保障人民健康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7)加强饲养管理

    满足牛群的营养需要是提高牛群免疫力的物质基础,饲喂犊牛的牛奶必须经过煮沸后饲喂,母牛分娩后认真处理好胎衣、产道分泌物,并对产房彻底消毒,经常性清理环境卫生和进行消毒工作。

    skbshge

6。 目前在我国比较适宜的奶牛品种有哪些? 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如何?() 
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中原和北方最适合饲养的奶牛品种是中国荷斯坦牛,其原称为中国黑白花牛,1992年农业部正式命名为中国荷斯坦牛。在华南地区除中国荷斯坦牛外,娟姗牛也是较好的选择品种,而在山区和牧区可选择乳肉兼用型的西门塔尔牛及其改良牛的后代。

    中国荷斯坦牛体型高大,结构匀称,皮薄骨细,皮下脂肪不发达,被毛细短。头清秀,略长;角致密光滑,不粗大,向前弯曲,角基白色,角尖黑色;颈细长,脖上有横的皱纹,整体皮肤薄而有弹性。*、中躯、尻发育良好,毛色为黑白花。公牛一般体重平均为1100 千克,母牛600 千克,犊牛初生重35~50 千克。中国荷斯坦牛的泌乳性能良好,个体平均产奶量为3500~7000 千克,乳脂率为3。2%~3。5%。我国最高单产为15945 千克(305 天),最高终身产奶量(1985 年)100895 千克/11 胎。中国荷斯坦牛性情温驯,适应性强,易于风土驯化,饲料利用率高,产奶性能良好,但毛色不够一致,*小,有*下垂现象、乳脂率低、生产性能高低不齐等现象。

    娟姗牛是小型乳用牛,头短小而轻,额宽并凹陷,两眼突出明亮有神;角中等大,琥珀色,角尖黑,向前弯曲。颈细长薄,皮薄有皱褶。背腰平直,尻平宽,尾细长,尾帚发达。*匀称,皮薄,静脉怒张明显,*略短、细小。被毛短细有光泽,毛色为灰褐色、浅褐色、深褐色3 种,以浅褐色为多,嘴周围有浅色毛环,腹下、四肢内侧毛色较浅,黑尾帚;鼻镜、舌头为黑色,体型小。成年公牛体重为650~750 千克,母牛体重340~450 千克,犊牛初生重为23~27 千克。娟姗牛头年产奶量3500 千克左右,乳脂率高达5。5%~6%,脂肪球大而色黄,易于提取黄油。以100 千克体重产4%标准乳计算,则超过中国荷斯坦牛。最大优点是早熟、耐热,缺点是体格小、有尖尻。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