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慢性支气管炎用药与调理 >

第14部分

慢性支气管炎用药与调理-第14部分

小说: 慢性支气管炎用药与调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肺气虚

    症候:①主症。病发时常以咳为主,咳声清朗,多为单咳或间歇咳,白天多于夜晚,痰量不多。舌质正常或稍淡,舌苔薄白。脉弦细或缓细。②次症。易汗、恶风、易感冒。

    辨析:①辨证。以时常咳喘、易汗、易感冒、舌质淡、脉缓弦或缓细为主要辨证要点。临证时须与表证区别或注意有无兼杂表证。②病机。肺主皮毛,肺气虚弱则卫外不固,故易感冒,自汗、恶风、舌淡苔白、脉弦细或缓细均为气虚之象。

    (2)脾阳虚

    症候:①主症。病发时常咳声重浊,多为连声咳,夜重日轻,咳黏液或浆黏痰。痰量常较多。舌质淡或胖有齿痕,舌苔白或白厚腻。脉濡缓或滑。②次症。食欲缺乏,饭后腹胀,面容虚肿,大便溏软。

    辨析:①辨证。以痰多、食欲缺乏、面容虚肿、便溏软、舌质淡或胖有齿印,苔白或白腻,脉濡滑或滑为辨证要点。临证尚应注意痰湿程度。②病机。久咳伤肺,脾阳不足,脾失健运,或痰湿内生,上渍于肺,肺失宣降,故咳痰浆黏,咳痰量多。脾失健运则食欲缺乏,饭后腹胀。阳虚湿阻则面容虚肿,大便溏软。舌淡胖有齿印,苔白则脉濡缓或滑均为脾阳虚之象。

    (3)肾阳虚

    症候:①主症。以动则气短为特征。病发时常咳声嘎涩,多为阵咳,夜多于日,痰量十。舌质淡胖或有瘀象,舌苔白滑润。脉多细(沉细、弦细、细数)。②次症。腰酸肢软,咳则遗尿,夜尿频。头晕耳鸣,身寒肢冷、气短语怯。

    辨析:①辨证。以动则气短、气喘、痰量多、腰酸肢软、形寒肢冷、舌淡胖、舌苔白滑润、脉细为特点。②病机。肾主纳气、助肺以行其呼吸,肾虚则吸入之气不能经肺下纳于肾用则气短语怯;气喘、呼吸不能衔接、动则气喘。肾主骨,开窍于耳,腰为肾之腑,肾虚则腰酸肢软,头晕耳鸣,夜尿频多。阳虚生内寒,故身寒肢冷、舌质淡胖或有瘀象,舌苔白滑润,脉多细,均为肾阳虚之象。

    (4)阴阳俱虚

    症候:症状。在肾阳虚的基础上兼有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等阴虚症状。舌体胖、色紫、少苔或无苔,常有瘀象。脉细数。

    辨析:①辨证。在肾阳虚基础上,兼见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色紫、少苔、脉虚数。②病机。久病伤及阴、肾阴亏耗,津液不能上润肺金,故口干咽燥,内热迫津外出,则潮热盗汗。舌胖色紫为阳虚之象。由于阴阳互根,阴虚日久,亦必损及阳气,进而成为阴阳两虚之证。

    (5)肺肾阴虚

    症候:①主症。干咳无痰或少痰,痰黏稠似盐粒,不易咳出。常动则气短。舌苔光剥或少苔,舌质红,脉细数。②次症。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头晕目眩,腰酸肢软。

    辨析;①辨证。以动则气短,干咳少痰,口干咽燥,腰酸肢软,舌质红,少苔,脉细数为要点。②病机。肺阴虚内燥,肺失滋润,以致肃降无权。肺气上逆,肾阴虚损,精气不能互生。气不归元,故动则气短,干咳少痰,口干咽燥等诸证滋生。阴虚生内热,则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肾阴虚损则头晕目眩,腰酸肢软,舌质红少苔,少津,脉细数,为肺肾阴虚之象。

    skbshge

2。慢性支气管炎的标证辨析() 
慢性支气管炎辨证重在肺、脾、肾三脏,由肺而脾而肾,表示病情渐次加重。肺为气之主,为贮痰之器,肺失治节,在肺则以咳嗽为主;脾为生痰之源,在脾则为咳痰为主;肾为气之根,生痰之本,在肾以气喘为主。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不喘促。本病为标证在肺,制在脾,本在肾。

    (1)热痰

    症候:①主症。咳嗽咳痰,痰性状为黏脓或黏浊痰,常不易咳出。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②次症。发热,脓涕,咽痛,口渴,尿黄,便干。

    辨析:①辨证。本证多见于急性发作期,以痰脓或黏调,舌质红、脉弦滑数为辨证要点。如痰少而黏稠不易咳出为侧重考虑燥痰,并应随时注意热喘、肝风内动之候出现。②病机。痰热蕴肺,肺失宣降,故咳嗽、痰脓或黏稠不易咳出;痰热化火,故发热、咽痛、口渴、尿黄、便干为热甚伤律,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均属痰热之象。

    (2)寒痰

    症候:①主症。咳嗽咳痰,痰性状为白色泡沫痰或黏稀痰,常较易咳出。舌苔薄白或腻,脉弦紧。②次症。恶寒发热,流清涕,口不渴,尿清长。

    辨析:①辨证。本证多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感受风寒或寒湿之邪所发。以痰白色泡沫痰或黏稀痰,舌苔白,脉弦紧为辨证要点。咳痰,如痰多易出为侧重应考虑湿痰,并应随时注意血瘀伤络,寒痰化热成寒喘之症候出现。寒痰多因于阳虚,还应注意患者有无阳虚症候。②病机。寒痰阻肺,肺气闭郁不宣,故咳嗽、咳痰、稀痰易咳出,苔白腻。寒邪束表,故恶寒、发热、流清涕,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紧,均为寒痰之象。

    (3)热喘

    症候:①主症。咳喘胸闷,喉中痰鸣,咳脓痰、黏痰或黏浊痰。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②次症。或兼头痛,身热汗出,口渴,便干,尿黄。

    辨析:①辨证。本证多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以咳喘、喉中痰鸣,舌质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临证时尚须进一步辨证细分以下3种:咳吐痰黄为主,喘不甚者;咳、喘促甚,痰少者;咳、喘促伴咽干口燥、咳吐白沫痰者,应随时注意痰热上蒙或痰热伤阴、肝风内动之证出现。②病机。痰热,肺气不降则咳喘、咳脓痰;胸闷则痰气交阻,喉中痰鸣,热邪壅盛则身热汗出;热邪伤津则口渴、便干、尿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均为热喘之象。

    (4)寒喘

    症候:①主症。咳喘胸闷,喉中痰鸣,咳白色泡沫痰或黏稀痰。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紧。②次症。或兼头痛,寒热无汗,口不渴。

    辨析:①辨证。本证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感受寒邪诱发,以咳喘、喉中痰鸣,咳痰白色,舌苔白,脉弦紧为辨证要点,其中还需分为喉间哮鸣音重,但痰不甚多而痰出不爽的寒邪为主者,以及痰多清稀、咳吐甚爽的饮邪为主者。并随时注意血瘀伤络或水气凌心之证出现。②病机。外寒引动内饮,肺失宣降,则咳喘、胸闷、咳痰白色而稀。饮邪阻塞气道则喉中痰鸣;饮为阴邪故口不渴、舌苔白或白腻、脉弦紧为寒邪之象。

    skbshge

3。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药防治原则()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一般都表现为行动喘急,痰涎壅盛的正虚邪实证候,必须掌握“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一要“追本求源,审因论治”,二应遵循“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

    因老年人阳气不足,肺、脾、肾功能减退,卫外功能差,故易发生慢性支气管炎。该病属于中医“痰饮”、“哮喘”范畴,痰为发病的主要环节。秋冬之交,寒温变化多,昼夜、室内外温差变化大,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者对其特别敏感,稍受风寒,痰就会增多,可导致急性发病。其防治原则及措施要点简介如下:

    (1)临床上慢性支气管炎在发病初期,以寒饮为多见,不宜应用促进分泌、稀释痰液的药物,也不适合用川贝母、竹沥类润肺止咳药物,以免痰涎壅塞,导致咳嗽气急加剧。此时,应采用“制源畅流”的方法,“制源”就是减少痰涎的来源,“畅流”就是因势利导,加强祛痰作用。常选用荆桂术甘汤、苏子降气汤、止嗽散等加减,若伴有外感可加用荆芥、防风、紫苏叶等。

    (2)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一般都表现为行动喘急,痰涎壅盛的正虚邪实证候,必须掌握“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一要“追本求源,审因论治”,二应遵循“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在发作期以宣肺透邪、蠲饮化痰法治标;平时缓解期,要注意培补肺、脾、肾三脏以治其本。口服复方胎盘片有一定的疗效。

    (3)慢性支气管炎的预防:感冒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发展或加重的因素。首先是防止伤风感冒,所谓“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简单的预防办法,是备少量干姜,必要时含在嘴里咀嚼咽下,能起抗寒、祛痰、平喘的作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外出时,也可随身带上一些干姜片,在咳嗽痰涎不易咳出时,嚼上1片,可明显缓解症状。

    skbshge

4。慢性支气管炎中医治疗的四把钥匙() 
(1)第一把钥匙——宣肺平喘: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致病因素与呼吸道的理化刺激有关,如大气中化学毒物、刺激性烟尘,尤以吸烟为甚。气管黏膜受刺激以后,分泌物增多,继之支气管痉挛,气道阻力的增加逐渐使支气管柱状上皮细胞的纤毛变性,呼吸道的防御功能随之降低。一旦遭到病毒、细菌感染,便会出现发热、咳嗽、咳痰。有过敏体质者,还可出现喘息、哮鸣音,甚至不能平卧。中医采用宣肺平喘的“麻杏石甘汤”加味治之,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感染有明显疗效。处方:蜜炙麻黄6克,炒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葶苈子10克,枇杷叶10克,橘红10克,桔梗10克,半夏10克,枳壳10克,甘草10克。水煎2次混匀,分早晚2次温服,每日1剂。

    (2)第二把钥匙——温化痰饮: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时,保持呼吸道通畅与控制感染同等重要。急性发作期,呼吸道平滑肌痉挛,黏膜炎症、水肿,痰液分泌增多,使呼吸道管腔部分堵塞,患者症状加剧。控制感染当然能减轻症状,但不注意化痰,很难改善通气功能。中医学认为,脾肺阳衰,水气不化,津液不行,聚而为痰为饮。症见咳嗽、气喘,喉中有痰鸣声,痰吐稀薄有泡沫,怕冷,受凉可引起喘咳加重,苔白滑腻,脉弦紧。治宜温肺化痰逐饮,可用“小青龙汤”加减治之。处方:炙麻黄6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五味子10克,白芍20克,茯苓20克,白果10克,半夏10克,白芥子6克,细辛3克,炙甘草10克。水煎2次混匀,分早晚2次温服,每日1剂。

    (3)第三把钥匙——活血祛瘀:慢性支气管炎如长期没有得到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支气管管壁纤维组织增生,加以黏膜肿胀,支气管痉挛及痰液滞留,造成细支气管管腔狭窄而发生不完全堵塞,使空气吸入容易,呼出困难。于是肺泡内气体积聚,引起肺泡膨胀,形成阻塞性肺气肿,在肺泡损害的同时,毛细血管亦遭受破坏。严重时,由于肺泡毛细血管的减损,小动脉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加以缺氧引起的肺血管收缩和代偿性红细胞增多,血液黏稠度增加,可引起肺动脉高压而导致肺源性心脏病。中医学认为,采用活血祛瘀治之,可改善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使瘀化而气机通畅,痰液得出,咳喘乃平。采用自拟“祛瘀扶正宣肺汤”治之,有独特疗效。处方:人参10克,黄芪30克,丹参20克,红花10克,炒桃仁10克,降香10克,五味子10克,麦冬10克,炒杏仁10克,茯苓20克,炙甘草10克。水煎2次混匀,分早晚2次温服,每日1剂。

    (4)第四把钥匙——纳气补肾:中医学认为,气根于肾,肾主纳气。如年迈肾衰,久病伤肾,或房事不节,耗伤精气,根本不固,气失摄纳,上奔而为咳喘。症见喘促气短,不得接续,动则喘息更甚,气怯声低,自汗体乏,痰多清稀,腰膝酸软,舌质淡或紫暗,舌苔白,脉沉细弱。采用补肾纳气的“麦味地黄汤”合“人参蛤蚧散”加减治之,可改善患者体质,增强免疫功能,有效地控制和预防季节性发作。处方:熟地黄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补骨脂10克,核桃仁20克,山药20克,山茱萸10克,茯苓20克,泽泻10克,人参10克,蛤蚧粉(冲服)5克,炒紫苏子10克,炙甘草10克。水煎2次混匀,分早晚2次温服,每日1剂。

    慢性支气管炎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就好像一把生了锈的难以开启的锁,让人犯愁。然而,只要掌握好这几把钥匙,就很容易将锈锁打开。

    skbshge

5。慢性支气管炎的分期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依其临床表现多分为实证、虚证两大类。慢性支气管炎为久病,久病必虚,故本病的本质多属虚寒。反映在肺、脾、肾三脏之虚,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缓解期。如果上呼吸道反复感染,病情加剧,则出现实、热、痰、湿的证候,形成邪实正虚的复杂局面。主要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和临床缓解期。

    (1)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实证)

    ①外寒内饮

    症见:咳嗽气急,甚则喘逆,咳吐白色清稀泡沫黏痰,无汗恶寒,身体疼痛而沉重,甚则肢体水肿,舌苔白滑,脉弦紧。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方中麻黄、桂枝,宣肺平喘;干姜、细辛、半夏温中蠲饮,散寒降逆;配五味子,以防肺气之耗散,佐以白芍协同桂枝调和营卫;并用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有外散风寒,内除水饮,表里双解之功。如胸闷苔腻者,加白芥子、陈皮;痰郁化热者,减桂枝、干姜用量,加生石膏、桑白皮、黄芩;身热不解者,亦可加鱼腥草、蒲公英、连翘等以清热解毒。

    ②痰湿内聚

    证见:咳嗽声浊,痰白而黏,胸脘满闷,纳差腹胀,大便溏薄,舌胖淡,边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濡滑。

    方药:苓桂术甘汤合二陈汤加味。方中茯苓健脾渗湿、祛痰化饮。以桂枝温阳化饮,与茯苓相伍,实有温化渗利之妙用。白术健脾燥湿,炙甘草益气和中,半夏、陈皮理气燥湿化痰。加杏仁宣肺止咳。

    ③燥热伤肺

    症见:咳声短促,甚则气逆而喘,痰少不易咳出,口咽干燥,甚则胸痛,或有形寒身热等表证。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

    方药:清燥救肺汤加减。方中桑叶、杏仁,宣肺止咳;南沙参、麦冬、知母,既能清热润燥,又能滋阴润肺,与前药相合,有润肺止咳之功;桔梗、甘草,利咽生津;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