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白狐传奇 >

第39部分

白狐传奇-第39部分

小说: 白狐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铃铃和小翠一起在花园里玩,忽然发现花丛中有一对大蝴蝶,翅膀上长着十分好看的花纹,便蹑手蹑脚的走上前去想抓住它。不想这两只蝴蝶十分警觉,还未及两个女娃来到近前,便一展翅膀飞了。铃铃一见那里肯依,连忙招呼小翠一起追赶。不想追至后园,两只蝴蝶早已没了踪影,后悔得只跺足。听到爹爹在那里拖腔拉调地念叨着诗文,想起了奶奶、外婆带自己到寺里上香,那里的和尚念经,就是这样的腔调,不由得脱口说了一句。

    这里父女俩正说笑着,忽听李泗喊道:“老爷——”

    吴登瀛应了一声:“什么事?”

    李泗站到了门口:“上次打官司的那人挑了两大箩筐鸭蛋过来,说是送给老爷腌制咸蛋,平时好喝喝小酒。”

    “噢,知道了。去夫人那里拿二两银子给他!”吴登瀛道,“你告诉范长山,他送来的礼物我收下了。这银子不是付给他的鸭蛋钱,是我要他拿了去给孩子念书。如果几个孩子不能一起去念,起码也要先把最大的孩子送到私塾里。”

    李泗依老爷的话把银子拿给了范长山,老爷的话学说了一遍。

    范长山很不好意思,推让道:“我是诚心把鸭蛋送与大人的,可是大人还给了银子。这银子嘴说给孩子念书,可是我收了下来,这跟卖给他老人家又有什么不同呢?”

    事实上,不同之处还是有的。倘若是卖东西与人,得来的银钱听凭自己使用。现在县太爷指明了这银钱是给孩子念书用的,因此也就不能自作主张挪作他用了。

    范长山对县太爷奉若神明,他老人家说的话岂能不听?离了衙门到街上扯了一块新布,回家让老婆给大茂子做了一套衣服,立即送他到私塾里。

    可是,大茂子不善读书。一次,先生把刚刚教过的字让他认,他看来看去只知道摇头。先生就又教了一遍,过了一会让他再认,他还是认不出先生连教了五遍,依然没有能够认出来。

第163章 患病祛病情由同 系铃解铃乃一人【2】() 
先生气得直喘,拎着大茂子的耳朵找到长山,数落道:“你这个儿子,天生是种田的材料,不要再赖蛤蟆想吃天鹅肉了!干脆把他领回家去,叫他到田里去干一些活儿,即使重活干不了,背只粪兜到外面去拾粪不能吗!”

    听了这一番话语,范长山气馁起来,可是在他的心目中,知县老爷就是一个活神仙,他的话不能不听。就赔着笑脸道:“好先生,您老千万别生气,他这个孩子,随便念得好坏都不怪您,只要您老人家能让他占一个坐位,学得好与赖我都不吭声好了。”

    先生看话说到这个份上,也就不再说什么。

    可是大茂子觉得自己读不出书来愧对爹娘,也不想继续读下去了。

    这天,爹妈以为大茂子去了塾馆,先生以为他尚在家里。实际上,他到了时候不能留在家中,可是又怕进塾馆见到先生。一早离家后,两腿无力,双目无神,沿着道路漫无目的朝前走。傍午时分,已经到了县城。

    街道上店铺栉比鳞次,人群来来往往,大茂子感到很新奇。他无意识地到处走,不经心地随处看,不觉来到登瀛桥上。

    倚在栏杆上,大茂子环顾四周,一片茫然。望望桥下的流水,摇了摇头。他觉得已经无路可走,就跨过大桥栏杆,打算跳下河去。

    大茂子一条腿已经悬空。忽然,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将他拽住:“小哥哥,年纪轻轻的怎么就不想活了?”

    大茂子不回答,继续想朝河里跳。无奈老人拽得太紧,任凭怎样使力都没法跳下去。

    大茂子哭着道:“老爷爷,我不是念书的料,先生教的字念来念去认不识,我不想再活了!”

    老人道:“哪有认不识字就寻死的道理?我这里有支笔,你张开嘴来吮一下,把墨汁吮进肚子里,以后识字念书就不难啦。”

    老人说完,不知从哪里拿出一支毛笔来——笔端已经蘸满墨汁,黑乎乎的——一直送到大茂子面前。

    只要能把书念出来,吮一口墨汁有何妨碍?大茂子一把接过来放进嘴里狠狠吮了一口。他咂了咂嘴,忽然觉得眼前金光一闪,头脑炸了一下,当即变得无限清新,先生教过的字一个一个跳到眼前都能认出来了!

    大茂子想道声谢,可是扭头一看,老爷爷不见了。再看看手中的毛笔,也已经不翼而飞。这时耳边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快点回家吧,孩子!”

    自此以后,大茂子就像换了个人,所有的功课,都学得滚瓜烂熟。有人说,那老人就是成了桥神的汤老师傅,知道是吴知县要他读书,特地出来点化于他。后来大茂子连中三元,成了盐渎县自古以来唯一的状元。不过,这些都已经是后话了。

    让李泗送走了范长山,吴登瀛决定到外面散散心。

    顺着街巷向北走,出了城门,他来到了北郊。

    忽然,他听到一阵孩子们吵吵嚷嚷的声音。循声过去到了一处塾馆,一趟孩子正在外面尽情地玩耍。

第164章 患病祛病情由同 系铃解铃乃一人【3】() 
这一趟大大小小的孩童,有的在跳绳子,有的在跳格子,其中有一个在踢毽子。

    踢毽子的是一个约莫十二三岁的孩童,衣着虽说旧了些,但还整洁。他一个接着一个地踢,一个接着一个地数,仔细听来,已经数到一百多个。那孩子脚下的功夫也确实了得,只见他踢、挑、勾、掂,转、闪、腾、挪,做出各种动作,踢出许多花样,毽子在他身前身后,上下翻飞,煞是好看。

    吴登瀛在一旁看得呆了,止不住叫了声“好!”

    那孩子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毽子上,这一声突如其来的喝彩让他愣了一下,力道也就大了些,偏了些。只见那毽子高高地、斜斜地朝着吴登瀛飞了过来。

    孩子本来想去追赶,一看前面有人,不好抢身去接,眼睁睁地看着毽子落到了面前这个人的头上。

    吴登瀛感到挺有趣,顶着头上的毽子,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他想看看这个孩子如何要回他的毽子。

    这孩子见到生人并不怯懦,他大大咧咧地上前行了一个礼,道:“请先生头低一低,让我把毽子拿下来。”

    吴登瀛听了,头不由自主地朝下一低,毽子随着落到地上。孩子连忙弯腰捡了起来。

    吴登瀛正看得入神,眼前忽然窜出一条狗来,身上的黑毛根根竖起,不住地抖动着,眼睛像喷火,张大了嘴巴,露出了血红的舌头,直向自己扑了过来。吴登瀛大惊失色,连忙躲让,再仔细看时,哪里有狗的影子?只见那孩子把毽子拾到手中,转过身子,蹦蹦跳跳地进了馆。

    回到家里,登瀛觉得自己什么地方有点不对劲,忙喊馨萍过来瞧瞧。馨萍端详了一番,觉得他的的脑袋有点异常,道:“官人,你把头抬起来看看!”

    登瀛将头抬了抬,可是无论怎样努力,就是抬不起来。他以为是转了筋,把头扭了几扭,摇了几摇,又抬了一下,可是依然让人很失望。

    馨萍双眉颦蹙:“出门的时候还是好好的,回来怎么变成这副模样?”

    登瀛制止道:“不要大呼小叫,小毛病而已,很快就会好的。”

    可事实并不那么简单,一连过了四五天也未见好。脖子不红不肿,不疼不痒,左右盼顾,运转自如,就是脑袋不太能抬起来。

    馨萍紧张起来,把吴江找来,要他去告诉殷师爷:老爷生了病,如果没有大事,就不要惊动老爷。

    傍晚时分,馨萍看登瀛换衣服,忍不住问:“天色已晚,你到哪里去?”

    登瀛道:“原来只以为是一点小毛病,如今这样子,不去找个郎中看看还真是不行!”

    吴江道:“让我跑一趟,找个郎中过来就是了,何必要少爷亲自去?”

    登瀛道:“乱讲!找一个郎中来,让他出去以后到处嚷嚷,弄得沸沸扬扬,好听还是怎么的?你去把臧山或是李泗叫来,他们路道熟,随便找个郎中,让人家看看就行了。”

第165章 患病祛病情由同 系铃解铃乃一人【4】() 
一会儿,李泗来了。吴登瀛说明了意思,两个人出了门向大街上走去。

    依照老爷的吩咐,李泗走在前面。大街上家家亮着灯火,还有不少人来往,一些店铺的生意还做得不错。到了一家药铺门口,李泗停了下来,让老爷先进到里面。

    药铺里的郎中一看来了病人,连忙起身相迎。吴登瀛说明了情况,郎中看了看道:“无碍无碍,这是落枕了。只要一根银针下去,立马就好。”

    说罢,郎中取出一只精致的盒子,里面装满了长短不一的各式银针,在灯光下闪着银光。他从里面挑出一根约莫两寸多长的来,找准了枕骨旁的一处穴位进下针去,然后捻了捻,过了片刻又捻了捻取出来,道:“客官,不妨把头抬起来看看。”

    吴登瀛依言将头抬了一抬,依旧不能恢复常态。

    那郎中原本自鸣得意的神情一下子僵在脸上,自觉羞愧难当:“本人才疏学浅,不能治好客官的病症,实在令人汗颜”

    吴登瀛安慰了那郎中几句,告辞出来。李泗一看情势不顺,赶紧领着主子又到了一家。

    这家郎中已经上了些年纪,白花花的胡子一直拖到胸口。

    吴登瀛说明了来意,并且直言诉说了在前一家药铺就诊的情形。

    老郎中不敢怠慢,他把了一会脉道:“客官的病症似不像落枕所致,施以推拿或许能够奏效。”

    因自己年老体力不支,老郎中唤来一个徒儿,交代了几句,随即让吴登瀛进了一间内室,脱去上衣,伏在床上。那徒儿捶、捏、揉、压,用了种种手段,额头上沁出了一层密密的汗珠。

    过了半个时辰,老郎中认为到了时候,令徒儿歇手,让登瀛起身抬头一试。见患者情形如同刚进门时一般,抱拳连声道:“惭愧,惭愧,小老儿让客官失望了。”

    李泗带着老爷又到了一家药店,那是盐渎街上最大的岳家药铺,郎中原是认得吴登瀛的,一见知县来了,连忙起身行礼让座奉茶。

    等吴登瀛说明了来意,岳郎中仔细诊断了一番,道:“前面的那两家实在没有什么过错。如若县尊不事先相告,本人同他们一样,不是用针就是推拿,既然这两种方法都无法奏效,那么在下也就没有其它法子了。”

    吴登瀛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馨萍问知一切发了急:“这如何是好你说过荡西的沈老郎中是个神医妙手,何不去请他老人家看一看?”

    吴江极力要少爷听从少夫人的话,登瀛想想也只有如此了。

    第二天一早,喊了李泗一道上了路。平时外出,吴登瀛大都喜欢步行,这次不得不雇了顶轿子,让人抬着。

    过了两个时辰,终于到了沈家。李泗要先进去通报一声,吴登瀛说了声“不可”。出了轿子就向沈家药铺走去,看那坐堂的不是沈老郎中,以为是他家铺子里的年轻伙计,问道:“沈老先生在哪里?”

第166章 患病祛病情由同 系铃解铃乃一人【5】() 
年轻人道:“请问尊驾是想瞧病还是找人。如果瞧病,在下即可;如果找人,您要找的便是家翁,我带着你们去就是了。”

    吴登瀛低着头,看人并不真切,听声音才知道坐诊的是沈方,道:“原来是沈公子!”

    沈方见说话的人头低垂着,看得也不真切,听到这话打量了一下,才知道是知县老爷到了,连忙见礼,要去把他老爹叫出来。吴登瀛道:“老先生那一定是要见的,不过这次患上了不能抬头的怪病,请沈公子细细看看。”

    沈方听了,把望、闻、问、切所有手段全部使用出来,认认真真看了一回,最后道:“大人并没有患上任何疾病,因此没有任何药方可以使大人把头抬起来。在下想,大人最近定然遇上了什么奇特的事情。解铃还需系铃人,把这件事情查寻清楚,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听了这话,吴登瀛猛地想起城北塾馆面前的事来。他抱拳向沈方道:“君家一代强似一代,可喜可贺啊!”说着,就向沈方告辞。

    沈方道:“家翁时常提起大人,既然来了,难道不让一见么?”

    李泗暗中扯了知县衣服一下。

    登瀛道:“下官也常常记挂起老先生来。如若还是他老人家坐堂,那就是非见不可的。如今我形容怪异,待人不尊,等以后专程再来拜访吧。”

    回衙途中,李泗抱怨道:“沈方当时要让他老子出来相会,不是正好让老先生看一看么?说老爷没病,真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没病头怎么抬不起来?”

    登瀛斥道:“唠唠叨叨地想怎样?休看沈方年轻,从他刚回家的时候起,我就知道他手段不凡!”

    李泗不好再说什么,心想:咱们老爷脑袋瓜子生了毛病,怕是考虑问题也不灵光了。

    当下回家歇了一宿,第二天早饭过后,吴登瀛只身向城北走去。

    先生依然没有上课,塾馆面前,学生们仍在外面玩耍。这回,上次踢毽子的那个孩子,骑坐在一条板凳上,右手拿着一根柳条当成马鞭,左手不住地拍打着凳面,吆喝道:“得儿,驾!”也未见他发力,那条板凳就像一匹真马似的“得得得”地腾空朝前跑。

    吴登瀛诧异之极,也不去惊动他,只在一旁耐心地看着。过了一会儿,不知那孩子玩得已经尽兴还是累了,他停了下来,把凳子横着放下,坐着看别人玩耍。

    这时,吴登瀛来到那孩童面前,弯腰说道:“还认识我么?”

    孩童朝吴登瀛望了一眼,点了点头:“我见过你。”

    吴登瀛道:“那便好了,请你说一句‘先生抬起头来’,好么?”

    孩童依照他的要求,说了一句:“请先生掌面。”

    孩童话音刚刚一落,吴登瀛的头当即抬了起来!他像是有点怀疑,把头又摇了摇,晃了晃,知道绝对没错,脑袋已完全恢复了正常!

    吴登瀛浑身一颤,不由得大吃一惊:这孩子究竟是什么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